成均館大學開發高效持久的電催化劑 促進氫燃料生產

2020-11-26 蓋世汽車網

蓋世汽車訊 傳統制氫工藝需要使用化石燃料或CO2,而電解法則從水分子中提取「綠色氫氣」。由於水本身不能分解為氫和氧,因此需要通過高活性電催化劑來實現電化學氫水轉化過程。然而,由於析氧反應緩慢,傳統水電解法面臨著提高水分解反應效率的技術挑戰。採用貴金屬基氧化釕(RuO2)和氧化銥(IrO2)可以提高產氧率,但這些貴金屬催化劑價格昂貴,而且長期使用穩定性差。

 表面富氧金屬合金的晶體結構(上左);在水電解反應中產生氧和氫(上右);該催化劑設計表現出具有最小過電位的最佳析氧活性(下圖)。(圖片來源:phys.org)

據外媒報導,在成均館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綜合納米結構物理中心副主任Lee HyoYoung的領導下,IBS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高效、持久的電催化劑,利用鈷、鐵和微量釕實現水氧化。 

主要研究人員Lee Jinsun和Kumar Ashwani表示:「我們使用兩親性嵌段共聚物,來控制單釕原子-雙金屬合金中的靜電引力。這些共聚物能夠促進碳氫化合物分子球形團簇的合成,而這些分子的可溶性和不溶性部分形成核心和殼層。在這項研究中,受益於獨特的化學結構趨勢,可以合成存在於穩定的鈷鐵金屬複合材料(周圍是有缺陷的多孔石墨化碳殼)上的高性能單原子釕合金。 

Lee表示:「我們非常激動地發現,在合成過程中,Co-Fe合金表面的預吸附氧(在合成過程中被吸附),可以穩定氧生成反應中的一個重要中間體(OOH),提高催化反應的整體效率。在此之前,人們對表面預吸附氧幾乎沒有興趣。」 

研究人員發現,在750攝氏度的氬氣環境中退火四小時是最適合氧氣生成過程的條件。除了宿主金屬表面的有利反應環境外,產生氧的單個釕原子也通過降低能壘來發揮作用,協同提高產氧效率。 

研究團隊根據析氧反應需要的過電壓指標來評估催化效率。相比之下,高級貴金屬電催化劑每平方釐米只需180mV的過電壓就能達到10mA的電流密度,而氧化釕需要298 mV。此外,單釕原子-雙金屬合金可在長達100小時的時間內保持穩定,而不出現任何結構變化。同時,含石墨碳的鈷、鐵合金還可以補償導電性,提高析氧速率。 

Lee表示:「這項研究將促進綠色無碳氫經濟的發展。我們可以利用高效、廉價的制氧電催化劑,進一步克服化石燃料精煉過程中存在的長期挑戰,以環保低成本方式生產商用高純度氫氣。」

相關焦點

  • 《美國化學會志》:新型鎳基催化劑誕生可通過電解水高效生產氫燃料
    最近,POSTECH的一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利用廉價且容易獲得的鎳作為電催化劑,通過電解水高效生產氫燃料的方法,開啟了氫經濟時代。他們共同開發出一種高效的鎳基催化劑體系,其中摻雜了oxophilic過渡金屬原子。研究人員表示,已經確定了催化吸附性能之間的相關性和氫進化(她)的反應動力學鹼性介質。近期,這些研究結果被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JACS)的封面文章所收錄。
  • 從水中高效批量生產氫即將成為現實
    從水中高效批量生產氫即將成為現實 前瞻網 發表於 2021-01-13 17:08:16 根據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學院以及康奈爾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一項新研究,從水中高效批量生產氫即將成為現實。
  • 雪梨大學研究:氫燃料技術發展的「新」催化劑
    近日,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將水轉化為氫的高效方法,可以將豐富的水資源轉化為珍貴的純氫。受制於生產過程的高成本和高能耗,氫燃料長期以來都難以被有效利用,而這一技術是開發該清潔能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突破。
  • 雪梨大學研究:氫燃料技術發展的「新」催化劑
    近日,雪梨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將水轉化為氫的高效方法,可以將豐富的水資源轉化為珍貴的純氫。受制於生產過程的高成本和高能耗,氫燃料長期以來都難以被有效利用,而這一技術是開發該清潔能源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突破。
  • 19年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成果總結 不同領域獲新突破
    氫燃料電池是一種能夠將儲存在燃料(氫氣)和氧化劑(空氣中的氧氣)中的化學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能量轉換裝置,其基本工作原理就是電解水的逆過程。氫燃料電池具有綜合能效高、環境友好、高可靠、啟動迅速等特性,在汽車領域應用普遍。氫燃料電池催化劑是氫燃料電池結構中的核心材料部件,也是電池正常、高效的運行保障。
  • 《科學進展》:電催化劑研究取得進展 高效電解氫更近一步
    原標題:《科學進展》:電催化劑研究取得進展,高效電解氫更近一步   來自康奈爾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以及阿爾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近日取得新成果,使得從水中高效地大量生產氫氣更接近成為現實
  • 水中高效批量生產氫即將成為現實比從天然氣中提取更清潔、更可持續
    根據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學院以及康奈爾大學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一項新研究,從水中高效批量生產氫即將成為現實。科學家們利用先進的實驗工具,對電化學催化過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種過程比從天然氣中提取氫氣更清潔、更可持續。研究結果發表在的《科學進展》雜誌上。
  • 氫燃料電池催化材料的挑戰與機遇
    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催化劑燃料電池核心系統是電堆,其成本佔整個燃料系統的60%。如果說電堆是燃料電池產業鏈的決定因素,那麼催化劑和質子交換膜就是整個氫燃料電池行業的命脈。2017年,中國一共生產了1272輛燃料電池商用車,催化劑和質子交換膜基本全部依託進口。因而,催化劑和質子交換膜的國產化是氫燃料電池發展的亟需解決的核心材料問題。
  • 科學網—新型催化劑攻克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難題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 通訊員範瓊)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路軍嶺、韋世強、楊金龍等所在的課題組密切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催化劑
  • 中南大學王梁炳特聘教授在甲酸產氫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梁炳特聘教授通過精細調控Ti3C2TxMXenes材料表面氧覆蓋度實現高效甲酸產氫,國際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該研究成果,中南大學是第一通訊單位。氫能是公認的清潔能源,作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脫穎而出。
  • 英國研發石墨烯基催化劑 可製成使用壽命更長的氫燃料電池_易車網
    有一項新研究表明,以特殊方式製造的石墨烯可用於製造更耐用的汽車氫燃料電池。據外媒報導,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QueenMaryUniversityofLondon)和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UCL)的研究團隊通過一種特殊的可擴展技術,生產石墨烯,並將其用於研發氫燃料電池催化劑。
  • 【催化】負載錳鈷尖晶石的缺陷活性炭作為一種高效的氧還原電催化劑
    由於活性炭價格低廉而且已經實現了大規模化生產,那麼活性炭經過簡單的改性處理後能否具有很高的電催化活性呢?燃料電池因其高的能量轉化效率和無汙染的特點而被認為是目前最有發展前景的高效清潔發電技術,然而燃料電池遲緩的陰極氧還原反應極大地降低了其整體性能。目前來說,鉑(Pt)及其合金仍然是目前最為有效的催化劑。
  • 奔馳宣布終止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4月23日消息 據外媒electrek消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日前宣布,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開發計劃。戴姆勒承認氫燃料汽車製造成本太高,大約是同等電池電動汽車費用的兩倍。儘管30多年來,該公司一直致力於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以實現零排放汽車的願景。
  • 氫燃料電池壽命有多長_氫燃料電池汽車優缺點
    氫燃料電池壽命有多長   不同於傳統蓄電池以儲能的方式提供電能,氫燃料電池是通過氫氣和氧氣間的電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只要具備充足的氫氣源和氧氣源(空氣源),這個轉化過程可以一直持續下去,達到零汙染排放,是一種高效、安全、清潔、靈活的新型發電技術。
  • 氫燃料電池的使用壽命越來越長
    >的新型電催化劑由稀薄的鉑鈷合金網絡組成,與當今常用的催化劑不同,它不需要碳載體。在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取得突破之後,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突破了嗎?一種新型催化劑,可用於生產更便宜,更可持續的氫動力汽車。氫車輛是難得的景象。部分原因是它們依靠大量的鉑作為燃料電池中的催化劑(約50克)。通常,車輛僅需要約五克這種稀有和珍貴的材料。確實,南非每年僅開採100噸鉑。現在,哥本哈根大學化學系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不需要大量鉑的催化劑。
  • 科學研究未來汽車將用上氫燃料電池,無汙染,超長續航裡程!
    新的研究表明,以特定方式製造的石墨烯可以用來製造更耐用的汽車氫燃料電池科學家通過一種特殊的、可擴展的技術生產石墨烯,並利用它開發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由倫敦瑪麗皇后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科學家參與的研究小組表明,這種新型石墨烯催化劑比商用催化劑更耐用,而且性能也更匹配。氫燃料電池通過將氫和氧與催化劑相結合,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 我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催化劑 攻克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關鍵難題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路軍嶺教授、韋世強教授、楊金龍教授等課題組密切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催化劑,攻克了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的關鍵難題:解除氫燃料電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機,延長電池壽命,拓寬電池使用溫度環境,在寒冬也能正常啟動。
  • 氫燃料電池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我國示範性加氫站及燃料電池客車車載供氫系統尚處於35兆帕壓力技術水平。為與客車配套,現有加氫站採用45兆帕隔膜式壓縮機、45兆帕儲氫罐和35兆帕氫氣加注機等設備,壓力標準提升還有待未來70兆帕燃料電池汽車普及。   國內燃料電池技術現狀及問題   在系統方面,國內燃料電池開發以車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為主,已經具有系統自主開發能力且生產能力較強。
  • 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化還差什麼?
    在「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大連化物所、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大學、蘇州大學等著名研究機構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除此之外,清華大學、重慶大學、廈門大學等研究機構也對非Pt催化劑開發展開了研究,並取得了階段性成績。雖然中國新型催化劑,其中一部分在性能和穩定性上已經超過商業催化劑,但尚未實現量產製備。
  •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深度研究
    燃料電池電堆開發方面,已形成包括明天氫能、新源動力、武漢理工新能源、弗爾賽、等在內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燃料電池電堆生產廠家,在電堆上遊配套方面,MEA、碳紙、質子膜、石墨雙極板和金屬雙極板等均已實現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