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宣布終止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2020-12-05 修車小匠匠

4月23日消息 據外媒electrek消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日前宣布,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開發計劃。戴姆勒承認氫燃料汽車製造成本太高,大約是同等電池電動汽車費用的兩倍。儘管30多年來,該公司一直致力於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以實現零排放汽車的願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行駛裡程較長,加滿氫只需3分鐘,而且只排放水蒸氣。但奔馳承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製造成本至少是同等電池動力汽車的兩倍。

話題:為什麼氫燃料電池車輛成本高。

在21世紀新能源中,清潔而高效的氫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他各種能源都可以轉化為比較容易儲存的氫.氫燃料電池作為當今最被看好的的新能源之一,有著清潔、高效等等優點。氫燃料電池在氫能源汽車,工廠、住宅供電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需求和應用前景,甚至在未來可以逐步取代化石燃料的使用,成為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然而,氫燃料電池目前尚存在成本高、儲存運輸困難、技術不成熟、普及率低等一系列問題。

1.氫燃料電池的原理氫燃料電池是使用氫這種化學元素,製造成儲存能量的電池。其基本原理是電解水的逆反應,把氫和氧分別供給陰極和陽極,氫通過陰極向外擴散和電解質發生反應後,放出電子通過外部的負載到達陽極2氫燃料電池的基本結構氫燃料電池的基本結構和基本燃料電池的結構相同包括:電極、電解質隔膜與集電器等。電極是燃料氧化和還原的電化學反應發生的場所,可分成陰極與陽極兩部分。電解質隔膜的功能是分隔氧化劑與還原劑並同時傳導離子。目前燃料電池所採用的電解質隔膜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為以絕緣材料製作多孔隔膜,例如石棉膜、碳化矽膜和鋁酸鋰膜等,再將電解液,例如氫氧化鉀、磷酸和熔融碳酸鹽等,浸入多孔隔膜:另一類電解質隔膜為固態離子交換膜,例如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採用的全氟磺酸樹脂膜。集電器也稱做雙極板,它只有收集電流、疏導反應氣體及分隔氧化劑與還原劑的作用;雙極板的性能取決於材料特性、流場設計與加工技術。

2018年6月,韓國政府同意在未來五年內投資約20億歐元用於氫燃料電池以及加氫站的補貼。目標到2022年為15000輛燃料電池汽車和1000輛燃料電池公交車提供資金。最重要的是,資助計劃包括310個新的加氫站

日本則致力於氫氣站網絡的發展和完善。2020年前,日本計劃推廣4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上路,並在2025年和2030年之前分別達到20萬輛和80萬輛。另外,加氫站也將在2020年之前發展到160個,在2025年和2030年前分別發展到320個和720個。

從某種層面來看,燃料電池的戰略選擇和地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韓國和日本,如果能有效的替代部分石油的功能,比推廣純電動汽車更有意義。

二、燃料電池成本預估

對於燃料電池技術,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需要從能源供給轉換全局考慮,如果沒有實現從石油能源往氫氣的整體轉換,並在較大地域範圍覆蓋,就沒辦法進行大規模化應用。對於整車企業而言,市場規模就比較有限,需要較大的量才能有效降低成本。

據美國能源部最新數據顯示,以80kW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系統為例,2017年,每生產1000套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系統(包括燃料電池電堆、高壓儲氫罐、升壓變頻器、電動機、動力控制單元等)的成本達到179美元/kW,其中電堆成本為118美元/kW;每生產1萬套燃料電池,燃料電池系統成本為79美元/kW,其中電堆成本為39美元/kW。

以豐田Mirai為例,2015年該車產量已達到700輛,2016年提升至2000輛,到2020年將達到3萬輛,這是2017年的10倍。如果按照上述數字折算,豐田Mirai的續航超過600公裡,燃料電池組最大功率為114kW,核算其電堆成本為1.1~1.3萬美元,整套燃料電池系統超過2萬美金。而同等的電池系統大約需要70-80kWh,電池系統成本為1.4-1.6萬美金。

燃料電池壽命不需要解決充電問題,其持續壽命主要是發電和行駛工況,現階段核心的難點之一就是解決燃料電池壽命,這個目標是5000-10000小時。目前國際先進水平的燃料電池壽命是5000小時,部分電堆的壽命可能更高一些,而國內水平只有2000-3000小時。

氫燃料發電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含鉑催化劑,但鉑金是貴金屬,價格高昂。豐田的燃料電池車Mirai每輛車用鉑20g,約合0.17g/kW。根據美國能源部的規劃,到2020年燃料電池汽車用鉑量預計會下降到0.125g/kW。在這個層面,持續的技術投入對於原料的依賴還有持續的工作要做。

總結:

從國際上來看,商業化進程正在加快,但是發展燃料電池乘用車需要更多的政府層面的支持。當前,豐田、本田和現代汽車公司是主要的技術輸出和投資者,通用、寶馬、奧迪,甚至是奔馳都會轉型成為合作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當前純電動汽車在歐洲和中國這種較大地理尺度的市場去部署。

【修車小匠】 分享最新汽車資訊,暢談世界汽車文化,交流修車養車經驗,以車會友,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奔馳大眾本田放棄氫燃料乘用車,中國的2萬億擊敗日本的1千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戴姆勒集團的梅賽德斯-奔馳,正式終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計劃,因為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成本太高,大約是同樣規格的蓄電池式的純電動汽車成本的兩倍。但, 這不是全球範圍內第一家宣布放棄氫燃料乘用車的整車企業了,而上個月,大眾汽車公布了氫燃料和蓄電池式純電動的技術路線圖,並且認為蓄電池才是未來,具體情況下圖所示:而早在2019年10月,來自最積極推動氫燃料電池的國家的車企,本田宣布無限期擱置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
  • 連奔馳都放棄了,氫燃料電池車還有沒有未來?
    文| 騰馬丁博士車圖騰出品,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 ●近日,梅賽德斯-奔馳正式宣布取消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計劃氫燃料電池一直被認為是「終極能源」,戴姆勒(梅賽德斯-奔馳母公司)在過去30多年來曾致力研發,以實現零排放汽車的目標。不過,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近期正式被奔馳放棄,原因是成本過高——製造一臺氫燃料電池車的成本大約是同類電池電動車的兩倍。奔馳不是第一家退出氫燃料乘用車賽道的車企,前不久大眾、本田均表達過對氫燃料電池車未來的質疑和擔憂。
  • 氫能源乘用車成為「歷史」!奔馳也不玩了,僅剩日韓等車企堅持
    但在日韓方面則一直在堅持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開發,從產品上來看,豐田、本田、現代著三家車企都已經推出了可量產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在氫燃料電池路線上的堅持非常強烈。而歐洲車企則屬於兩面派,純電乘用車和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都在研究。不過,這一爭論卻逐漸明確了。近日外媒報導稱,戴姆勒旗下公司奔馳在近日宣布將取消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計劃。
  • 燃料電池乘用車產業發展概況
    現代第四代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運用使其動力效率與上一代ix-35FCEV相比提高了20%、燃料電池堆功率密度增加了30%,至2022年,現代將在全球市場銷售10000輛NEXO氫燃料電池汽車。 奔馳研發的世界首款插電式氫燃料電池汽車GLC F-CELL於2018年11月正式交付。
  • 奔馳GenH2氫燃料電池概念車正式發布
    日前,邦老師從官方獲悉,梅賽德斯-奔馳正式發布了全新氫燃料電池概念車——GenH2。按照計劃,新車將在2023年啟動客戶測試,有望於2025年實現量產。奔馳GenH2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採用了氫燃料電池系統。值得一提的是,新車的氫燃料非氣態氫,而是能量密度更高的液氫。
  • 全球氫燃料電池市場深度解析
    從目前的情況看,日本、韓國和中國對燃料電池的 整體投入最高,以豐田、現代為代表的燃料電池乘用車和固定式熱電聯供系 統以及氫能大巴、物流車的生產均處於全球領先;美國近兩年在製造方面增 速不如東亞國家,但加州作為燃料電池乘用車的最大單一市場仍然是整個產 業裡舉足輕重的市場;歐洲的燃料電池研發起步很早,近年來奔馳等傳統車 廠以及博世等一級供應商均已經開始進入燃料電池領域。
  • 蔚來推出保價計劃、國產Model 3售價調整、奔馳宣布終止研發氫燃料...
    關注並標星電動星球News每天打卡閱讀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出品:電動星球News比亞迪和豐田子公司合作研發純電客車日前,比亞迪與日野自動車株式會社籤署了戰略商業聯盟協議,雙方將合作開發純電動商用車
  • 有理有據,大眾為什麼不感冒氫燃料電池車?| 技術
    豐田汽車不但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面向家用車市場的量產版氫燃料電池車Mirai,去年還把這款車升級到續航裡程更長、空間表現更好的第二代產品,新車也將於今年正式上市銷售。   緊隨豐田的腳步,現代汽車則在2018年推出首款氫燃料電池SUVNexo,並且也進入了銷售市場。至於以技術聞名的德國車企方面,奔馳與寶馬也都有涉獵氫燃料電池車的計劃。
  • 三家車企規劃 氫燃料電池是否會成為主流
    在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由於政策、技術、成本和商業模式等多個因素,雖然我國優先發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但是在乘用車領域氫燃料電池則被看作「儲備性」路線,多年來不溫不火。在2008年的時候,我國就有氫燃料電池乘用車亮相,但是它們始終沒有被投向市場。難道,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在中國市場沒有前景嗎?未必如此。
  • 億華通:氫燃料電池領跑者 乘產業政策東風爆發在即
    原標題:億華通:氫燃料電池領跑者 乘產業政策東風爆發在即   導讀:   億華通是國內領先的氫燃料電池發
  • 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日本的氫燃料電池也有245MW的出貨量,而中國整個2019年氫燃料電池出貨量為128MW,僅為韓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從出貨量上來看,日韓雖然都是彈丸小國,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氫燃料電池「大國」。氫燃料「餓狼傳說」現如今,這兩個「大國」正在加快搶佔中國氫燃料電池市場,企圖再度上演當年在動力電池領域掀起的「餓狼傳說」。
  • 燃料電池汽車有戲嗎
    8月 TÜV南德意志集團國家工程實驗室宣布,正在開發加氫站計量和定價標準,確保最終用戶得到精確的流量計量和公平收費; 馬勒推出兩款用於燃料電池的新型模塊化空濾解決方案,開發者不用每次針對不同車型重新設計,而能夠使用現成的通用組件,大幅縮短開發時間,節約成本。
  • 日產宣布停止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崛起,氫能源行不通了嗎?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產宣布暫停與戴姆勒及福特合作開發燃料電池車的計劃,將力量集中於發展電動汽車。另外,根據IDC預計: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116萬輛。多家權威機構近日預測2021年不但將是電動車行業在疫情中恢復的一年,也將是電池生產商產能建設提速的一年。一方面日產停止氫燃料電池,另一方面電動汽車崛起,氫能源是不是已經行不通了呢?
  • 日韓氫燃料電池市場:「狼也來了」!
    日本的氫燃料電池也有245MW的出貨量,而中國整個2019年氫燃料電池出貨量為128MW,僅為韓國的三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一。 從出貨量上來看,日韓雖然都是彈丸小國,但卻是名副其實的氫燃料電池「大國」。
  • 現代汽車集團發力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技術
    早在1988年,現代就設立了燃料電池開發部門。二十年間,現代氫燃料電池技術在乘用車與商用車領域同步推進。其推出的NEXO氫燃料電池車已在海外市場率先上市,根據了解,擁有NEDC標準下800公裡的超長續航,可實現五分鐘快速加氫。2019年,NEXO位居全球氫燃料乘用車銷量排名第一。
  • 年終紀事2020|氫燃料電池掀起價格戰?
    有人可曾算過這筆帳:一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價格是多少?運營成本又是多少?沒錯,動輒百萬元/輛的氫燃料電池客車,以及40-50萬元/輛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再加上高昂的使用成本,無疑已超出普通消費者的心理預期。  降成本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2020年各大企業降本工作始終沒有停止,成績也十分可觀。
  • 氫燃料電池汽車 想說「愛你」還需努力
    視覺中國供圖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最大優勢是續航裡程高、加氫速度快。但由於商用車與乘用車的使用場景天然不同,必須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和運營思路分別加以滿足。氫燃料電池汽車充氫口。繼上海、北京等地先後公布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後,2020北京國際車展也出現了不少「氫」身影。
  • 氫燃料電池「中國芯」研發獲得突破
    近日,坤艾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KunAi,下稱「坤艾」公司)宣布,成功研發新一代以超高分子量高性能磷酸摻雜聚苯並咪唑(PBI)為核心的高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HTPEM),這項技術因為在研發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佔據核心作用,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燃料電池的心臟」,而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攻克多項核心材料的技術難題,有效填補我國企業在高溫質子交換膜領域的自有技術空白
  • 豐田等研發氫燃料電池車你沒興趣?但這些品牌加入說明事情不簡單
    不過的確一個汽車品牌壓寶氫燃料電池技術原因有許多,或許是為品牌、為技術積累,也是為賭一把未來。便它們並不一定代表趨勢——要知道十幾年前奔馳、通用和本田也曾紅紅火火地搞過燃料電池。奔馳十幾年前在氫燃料電池研發方面就已經領先但另一類的汽車品牌如果也開始發展燃料電池技術,這件事情就不那麼簡單了。
  • 氫燃料電池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2017年全球燃料電池的裝機量達到670兆瓦,移動類裝機量455.7兆瓦,固定式裝機量213.5兆瓦。截至2017年12月,全球燃料電池乘用車銷售累計接近6000輛。豐田Mirai共計銷售5300輛,其中美國2900輛,日本2100輛,歐洲200輛,佔全球燃料電池乘用車總銷量的九成以上。截至2017年年底,全球共有328座加氫站,歐洲擁有139座正在運行的加氫站,亞洲擁有118座,北美擁有6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