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逸泰院士團隊Angew. Chem.: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

2021-01-13 騰訊網

研究背景

相比於鋰/鈉離子電池,由於鉀元素較高的自然豐度和較低的氧化還原電位(-2.93 VvsSHE),鉀離子電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研究熱點。然而,由於鉀離子半徑較大,導致電極材料反應動力學緩慢、體積變化大、容量低、速率性能差、容量快速衰減等。因此,精細的結構和成分設計對於進一步提高鉀離子電池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成果簡介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逸泰院士課題組從材料設計視角,報導了一種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用於穩定鉀離子電池負極。相關論文近期發表於Angew. Chem. Int. Ed.(《德國應用化學》)。該文章第一作者為中科大博士生易政,通訊作者為中科大應化系林寧錢逸泰院士。特別感謝合肥同步輻射國家實驗室韋世強教授,中科院過程所陳仕謀教授在材料表徵方面提供的幫助及指導。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基金資助。

圖文導讀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採用以醯胺化策略為主的組裝方法製備了一種含有單原子鎳和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在製備過程中,單原子設計和納米管構築得以同時實現。理論計算表明,單原子Ni可以提高碳基納米管中化學吸附的小分子硫的反應動力學,降低其硫化物分解能壘。原位TEM表徵表明,機械穩定的納米管框架能夠很好地維持嵌鉀/脫鉀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因此,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該碳基納米管在1.0 A g-1電流密度下循環500次後,仍保持330.6 mAh g-1的穩定循環容量。具體實驗過程和相關數據如圖所示。

圖1 碳基納米管制備、結構及形貌表徵

圖2 碳基納米管結構表徵

圖3 碳基納米管儲鉀性能

文獻連結:

Amidation‐Dominated Re‐Assembly Strategy for Single‐Atom Design/Nano‐Engineering: Constructing Ni/S/C Nanotubes with Fast and Stable K‐Storage

Zheng Yi, Song Jiang, Jie Tian, Yong Qian, Shimou Chen, Shiqiang Wei, Ning Lin *, Yitai Qian*

Angew. Chem. Int. Ed.,2020, DOI: 10.1002/anie.201916370

本文無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分享來源科研動態(微信ID:likesci)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能源】錢逸泰團隊Angew. Chem.: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實現高倍率鉀離子儲存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逸泰院士課題組從材料設計視角,報導了一種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用於穩定鉀離子電池負極。相關論文近期發表於Angew. Chem. Int. Ed.(《德國應用化學》)。
  • ...理想的、用於中低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的非鈷基納米複合陰極材料
    研究背景近期,南京工業大學邵宗平研究團隊在非鈷基SOFC陰極方面取得重要進展。Mater., 2020, 32, 1906979, DOI: 10.1002/adma.201906979團隊簡介邵宗平,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歐盟科學院院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的青年專家、長江學者、國家傑青。
  • 陳軍院士課題組Angew:單原子催化劑普適性製備新策略
    實現了不同金屬單原子如Cr、Mn、Fe、Co、Ni、Cu和Zn等在不同的碳基底如碳球(0D)、碳納米管(1D)、石墨納米片(2D)和石墨泡沫(3D)上的負載,其金屬負載量可以達到3.0 wt%以上。製備的碳納米管負載的單原子鎳催化劑對二氧化碳電還原具有極高的催化活性(CO選擇性接近100%)。
  • 我國首次將新型鎳基單原子催化劑應用於生物質轉化反應
    鎳基催化劑在生物質的加氫、加氫裂解和加氫脫氧等反應中已被證明具有高催化活性。然而,在生物質轉化的反應介質中(強酸、高溫、水熱),大部分鎳基催化劑並不能夠穩定存在,這主要是由於低價態鎳基催化活性物種在酸溶液中容易發生溶解、流失以及聚集長大等過程,從而導致催化劑失去活性。該缺點也成為了限制鎳基催化劑應用於生物質轉化反應中巨大的障礙。因此,急需發展一種新型耐酸穩定的鎳基催化劑並用於生物質加氫領域。
  • Joule 中國科大錢逸泰院士團隊在鋰硫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為緩解該問題,目前主要通過添加各種碳材料及金屬化合物來吸附多硫化鋰。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不同金屬化合物在提升Li-S電池性能方面表現出巨大差異。如何從微觀層面揭示Li-S電池性能提升的宏觀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以及存在的科學規律,成為該領域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 錢逸泰院士到寧波材料所交流訪問
    錢逸泰院士到寧波材料所交流訪問 2015-09-0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錢逸泰簡單地回顧了他幾十年的科研生涯,讓我們領略到了一位大家不斷辛勤耕耘於科研事業的執著風採,特別是他對於創新孜孜不倦的追求,對科研新方向的敏銳把握以及勇於開拓新研究方向的氣魄,給年輕科研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錢逸泰介紹了他領導的團隊近兩年在高比容量鋰電池納米電極材料領域取得的成果。
  • 碳基晶片迎來突破!石墨烯材料碳納米管如何製作,西瓜視頻告訴你
    但是就在前不久,我們中科院彭練矛院士和他的團隊們研發一種新材料的「碳基晶片」,裡面採用的是「碳納米管」製作的,這種材料或許會跳出摩爾定律的瓶頸,使得晶片的性能提升不再完全依賴於高端納米光刻工藝和電晶體的大小。
  • 中科院錢逸泰院士來我校作學術報告
    2004年2月12日及13日下午3時,中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錢逸泰教授應特種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邀請為師生作了題為「科學研究的開始與評價」及「納米材料溶劑熱合成」的學術報告。    錢逸泰院士目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教授、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委、國際《固體化學雜誌》編委,在納米材料研究方面,將溶劑熱合成技術發展成一種重要的固體合成方法,創造性地發展了有機相中的無機合成化學,實現了一系列新的有機相無機反應,大大降低了非氧化物納米晶材料的合成溫度,多項研究成果在著名的《Science》雜誌發表。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等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
    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碳納米管取代矽,還有多遠?當然,控制問題僅僅只是一方面。想要讓碳納米管晶片真正具備與矽基晶片一戰的實力,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挑戰。比如如何製備超高半導體純度、順排、高密度、大面積均勻的碳納米管陣列。
  • 北大科研團隊破解碳納米管應用難題
    原標題:北大科研團隊破解碳納米管應用難題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李彥教授課題組在單壁碳納米管手性可控生長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該成果日前在《自然》雜誌上發表。
  • 碳納米管打造世界最小電晶體,碳...
    來自 IBM 的研究人員剛剛公布了一種全新的電晶體製造方法:使用碳納米管來替代傳統的矽基 CMOS 工藝,題目為「Carbon nanotube transistors scaled to a 40-nanometer footprint」的研究報告也已發表於今天出版的《Science》雜誌上。
  • 安徽師範大學單原子-團簇-納米中心團隊在小分子活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點擊上小程序查看更多VIP企業能源小分子的高效轉化在化學化工領域具有重大意義。在原子尺度設計和發展高性能的催化材料已成為該領域的挑戰性問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安徽師範大學「單原子-團簇-納米中心」毛俊傑教授針對材料化學研究中存在的關鍵科學問題,在催化材料精準製備、重要催化反應、構效關係建立三個方面展開了富有挑戰性的探索,並取得了有意義的研究結果(Nat. Commun. 2018, 9, 4958;Nat.
  • 碳納米管行業深度報告:動力電池驅動,碳納米管需求迎來爆發
    1、概述:碳納米管是極具潛力的新型導電劑材料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是一種同軸管狀結構的碳原子簇(類似於樹 木年輪環),其管徑與管之間相互交錯的縫隙都屬於納米數量級,根據管壁的層數 可以將 CNTs 分為單壁碳納米管(SWCNTs)和多壁碳納米管(MWCNTs) 。
  • 碳納米管行業深度報告:動力電池驅動,碳納米管需求迎來爆發
    1、概述:碳納米管是極具潛力的新型導電劑材料碳納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是一種同軸管狀結構的碳原子簇(類似於樹 木年輪環),其管徑與管之間相互交錯的縫隙都屬於納米數量級,根據管壁的層數 可以將 CNTs 分為單壁碳納米管(SWCNTs)和多壁碳納米管(MWCNTs) 。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但碳納米管不會自然形成氧化層啊,這就導致它並不能為沉積提供「起始點」。納米管的瑕疵倒是可以形成沉積點,但這又會限制其導電能力。碳納米管取代矽,還有多遠?當然,控制問題僅僅只是一方面。想要讓碳納米管晶片真正具備與矽基晶片一戰的實力,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挑戰。
  • 向碳基晶片更進一步:臺積電斯坦福聯手開發碳納米管電晶體新工藝
    眼看著摩爾定律極限將至,下一步突破,恐怕就要看碳納米管的了。畢竟,晶片製造工藝達到5nm,就意味著單個電晶體柵極的長度僅為10個原子大小。而碳納米電晶體的直徑僅為1nm。並且,導電更快、效率更高。但從1998被提出至今,碳納米管晶片仍存在一系列設計、製造和功能上的問題,比如其在邏輯電路中充當開關時的控制問題。
  • Nanotechnol、JACS、Joule、Angew、PNAS、AM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逸泰教授Angew. Chem. Int. Ed.:醯胺化重組策略構造單原子鎳/硫/碳納米管用於快速穩定的鉀離子儲能研究者開發了一種以醯胺為主導的重組策略,用於製備均勻的單原子鎳/硫/碳納米管。在此重新組裝的過程中,同時實現了單原子設計和納米結構工程。NiO5單原子活性中心和納米管交聯網絡均賦予鎳/硫/碳三元複合材料快速的鉀離子存儲反應動力學。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中孔結構,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和高化學穩定性,因此具有作為有機廢水處理吸收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些屬性使它們能夠在高濃度或高溫下承受苛刻的廢水條件,例如酸性,鹼性和鹹性條件。儘管已經報導了大量有關CNT /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有機廢水系統中的性能的工作,但其實際應用仍存在挑戰。
  • 中國董紹俊院士,新發現的單原子納米酶有何大用?
    此外,它們的不均勻元素組成和小面結構衍生的複雜催化機制嚴重限制了傳統納米酶的廣泛應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董紹俊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類新單原子納米酶。它將最先進的單原子技術與固有的酶樣活性位點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