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董紹俊院士,新發現的單原子納米酶有何大用?

2020-12-05 博科園

納米酶是具有酶樣性質的催化納米材料,具有成本低、穩定性高、催化活性可調、易於大規模生產等優點。由於這些原因,它們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傳感、治療和環境保護。然而,與天然酶相比,納米酶活性位點的低密度與催化活性低有關。

此外,它們的不均勻元素組成和小面結構衍生的複雜催化機制嚴重限制了傳統納米酶的廣泛應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董紹俊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類新單原子納米酶。

它將最先進的單原子技術與固有的酶樣活性位點結合起來。研究人員利用碳納米束約束的軸向n -配位的FeN5中心(FeN5 SA/CNF)合成了單原子納米酶。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表明,芬5 SA/CNF的類氧化活性最高是由酶樣活性位點和催化機理決定。原子分散的金屬中心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原子利用效率和活性位點的密度。

良好的協調結構為機理研究提供了一個清晰的實驗模型。目前研究結果表明,單原子納米酶克服了傳統納米酶的關鍵缺陷。此外,模擬天然酶的活性位點似乎是合成單原子納米酶的一種有效方法,具有較高的活性和清晰的機理。

模擬細胞crome P450活性中心的原子分散Fe位點示意圖、原子結構表徵以及單原子納米酶類氧化物活性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圖片:DONG Shaojun此外,單原子納米酶的催化性能和機理主要取決於活性中心的空間構型,而不是載體的大小、結構或表面。因此,通過改變所支持的納米材料,某些類型的活性位點可以擴展到具有明確酶樣機制的一般應用。這項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研究表明,單原子納米酶的定義為納米酶的催化機理和合理設計提供了一個新視角,也顯示出成為下一代納米酶的巨大潛力。傳統納米酶技術面臨著複雜的尺寸、組成和表面依賴的催化作用以及固有低活性位點密度的巨大挑戰。

發現的一類新單原子納米酶,它在納米材料中具有原子分散的酶樣活性位點,顯著提高了催化性能,並揭示了其作用機理。以氧化酶催化為模型反應,實驗研究和理論計算表明,單原子納米酶與碳納米纖維限制的FeN5活性中心(FeN5 SA/CNF)催化行為類似於細胞色素P450的軸向配體配位血紅素。芬5 SA/CNF具有明確的活性基團和關鍵協同作用,使其具有清晰的電子推擠作用機制,並在其他納米酶中具有最高的類氧化活性(速率常數是商用Pt/C的70倍)和廣泛抗菌應用。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中國科學院參考期刊文獻:《Science Advances》DOI: 10.1126/sciadv.aav5490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創造出有史以來最小的像素!比手機像素小100萬倍

太空人為何會在太空中變成「大頭人」?

茶壺效應?一個惱人日常效應背後的嚴肅科學

相關焦點

  • 新型單原子納米酶, 在抑菌方面潛力巨大
    納米酶具有成本低、穩定性高、催化活性可調和易於大規模生產等特點,因而在生物傳感、組織工程和環境保護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傳統納米酶技術除有低密度活性位點致催化活性偏低等缺點外,還面臨著尺寸、組成和表面催化活性依賴等方面的關鍵挑戰。
  • Chem.丨關於Fe-N-C單原子納米酶的報導
    致謝感謝測試狗團隊在STEM測試上的支持研究概述納米酶是指納米材料具有酶的活性。Fe-N-C單原子催化劑的活性中心是原子級分散的Fe-Nx,與天然的過氧化物酶的結構類似。因此Fe-N-C 單原子催化劑可以模擬過氧化物酶的活性,被稱為單原子納米酶。近日,華中師範大學朱成周課題組設計合成了一種Fe-N-C單原子催化劑。
  • 陳軍院士課題組Angew:單原子催化劑普適性製備新策略
    但是,這些合成單原子催化劑的方法對於單原子和碳載體都有比較高的要求,還不能實現在多種碳基底上製備各種金屬單原子催化劑,因此,發展一種對碳載體和金屬無選擇性的、普適性的單原子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研究出發點具有空d軌道的金屬陽離子與擁有孤電子對的配位原子如N、O和S之間有很強的配位作用。
  • 錢逸泰院士團隊Angew. Chem.: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
    然而,由於鉀離子半徑較大,導致電極材料反應動力學緩慢、體積變化大、容量低、速率性能差、容量快速衰減等。因此,精細的結構和成分設計對於進一步提高鉀離子電池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成果簡介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逸泰院士課題組從材料設計視角,報導了一種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用於穩定鉀離子電池負極。相關論文近期發表於Angew. Chem. Int. Ed.(《德國應用化學》)。
  • 納米石墨烯限域單原子鐵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單原子催化劑、植物、兒童新冠肺炎診治、納米黃金粒子、塑料
    1 中國林科院團隊發現新植物種「尖峰水玉杯」 3月15日,從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新近發現的一個新的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
  • 單原子催化劑研究現狀:我們在哪裡?要到哪裡去?
    【研究背景】隨著納米催化的發展和表徵技術的進步,研究者發現表面不飽和配位原子往往是催化的活性位點,基於此,研究者通過控制納米晶的尺寸、形貌、晶面去調控催化劑表面原子的分布和結構以提高催化性能。自2011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提出單原子催化的概念以來,金屬單原子催化劑已經迅速成為了催化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熱點。 【工作介紹】自單原子催化劑這一概念被提出以來,該類材料經歷第一個10年的快速發展。然而單原子催化劑本身並不是近十年才出現的。
  • 單原子催化劑熱穩定性提升
    37617次閱讀 作者:陶加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1月29日 收藏
  • 研究發現單原子催化劑中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和中科院院士張濤團隊在單原子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首次發現Pt單原子能夠與TiO2載體間發生經典金屬-載體強相互作用(Strong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SMSI),但其所需發生溫度較Pt NPs更高,且Pt單原子失去
  • 安徽師範大學單原子-團簇-納米中心團隊在小分子活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安徽師範大學「單原子-團簇-納米中心」毛俊傑教授針對材料化學研究中存在的關鍵科學問題,在催化材料精準製備、重要催化反應、構效關係建立三個方面展開了富有挑戰性的探索,並取得了有意義的研究結果(Nat. Commun. 2018, 9, 4958;Nat.
  • ...閻錫蘊、高利增、範克龍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該工作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研究團隊早期發現Fe3O4納米材料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Nat.
  • 研究人員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研究團隊早期發現Fe3O4納米材料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推動了納米酶領域的快速發展。此後,該團隊一直致力於高活性納米酶的設計和開發,尤其是借鑑天然酶催化活性中心的結構和催化機理,不斷將天然酶仿生的理念引入納米酶。首先,天然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部位核心-鐵原子周圍的組氨酸介導了H2O2在活性位點的定位,並有助於催化反應的啟動。
  • 科學家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
  • 【科技前沿】Materials Today:納米酶的構效關係
    >納米酶 Nanozymes推送關於納米酶的研究動態近年來,納米酶研究的興起和發展為模擬酶領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2007年,閻錫蘊院士團隊發現Fe3O4納米顆粒的類過氧化物酶活性後,「納米酶」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自此,納米酶領域在短短十幾年間形成、發展並壯大,迄今為止全世界有300多個研究小組積極從事該領域的研究(圖1)。
  • 生物物理所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
  • 我國科學家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 :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實現高倍率鉀離子儲存
    然而,由於鉀離子半徑較大,導致電極材料反應動力學緩慢、體積變化大、容量低、速率性能差、容量快速衰減等。因此,精細的結構和成分設計對於進一步提高鉀離子電池電極材料電化學性能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逸泰院士課題組從材料設計視角,報導了一種整合單原子鎳、小分子硫的碳基納米管用於穩定鉀離子電池負極。
  • 天津大學團簇酶新成果有望實現神經炎症調控幹預治療
    本站訊(醫學部供稿)2021年1月7日,天津大學張曉東教授團隊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研究成果,提出具有原子精確結構的團簇酶新概念,通過單原子替代實現對各種氧化還原酶的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的調控,達到媲美天然酶的抗氧化活性和高精準選擇性,並揭示了其對神經炎症的調控機制,該成果有望用於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早期幹預。
  • ...新冠疫情的「救命稻草」?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哥大教授何大一
    在眾多正在測試的治療方案中,用抗愛滋病病毒藥物治療的臨床研究備受關注。在泰國也出現了使用抗愛滋病病毒藥物加抗流感藥物的組合療法治癒新冠肺炎患者的案例。就抗愛滋病病毒藥物對新冠病毒的療效及疫苗開發問題,本周哥倫比亞大學Clyde 』56 and Helen Wu醫學講席教授、「雞尾酒療法」創始人何大一博士接受了中國日報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