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2021-01-09 生物谷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

納米

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

納米

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

納米

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

中風

的治療。


研究團隊早期發現Fe3O4納米材料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推動了納米酶領域的快速發展。此後,該團隊一直致力於高活性納米酶的設計和開發,尤其是借鑑天然酶催化活性中心的結構和催化機理,不斷將天然酶仿生的理念引入納米酶。首先,天然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部位核心-鐵原子周圍的組氨酸介導了H2O2在活性位點的定位,並有助於催化反應的啟動。受此啟發,該團隊在2017年合成了一系列胺基酸修飾的Fe3O4納米酶,並發現組氨酸殘基的修飾顯著提高了Fe3O4納米酶的類過氧化物酶活性。隨後,通過模擬卟啉環結構,設計合成了一種氮元素摻雜的碳球納米酶,並發現該納米酶具有氧化酶、過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四種類酶活性。2019年,團隊直接仿照天然過氧化物酶中金屬卟啉環的配位結構,利用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ZIF-8為前驅體,設計合成了一種含有Zn卟啉結構的高活性單原子碳納米酶。構效關係分析表明該碳納米酶中的單Zn原子及其類卟啉的配位結構是其發揮高效類酶活性的關鍵。以上研究證實了模擬天然酶活性中心及其周圍微環境的結構特點來設計和優化納米酶的是一種切實可行的策略。


本研究工作是上述研究的延伸和拓展。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結構特點和協同作用,在氮摻雜碳納米酶結構基礎上進一步引入Fe元素,以期其能夠形成與天然酶輔助因子類似的Fe-N配位結構。在材料合成之後,一系列的表徵結果顯示Fe和N成功地被摻雜在了中空碳球的結構中,且摻雜的Fe和N元素在碳層中形成了Fe-N4的配位雜環結構。該結構與天然酶輔助因子中鐵卟啉的結構特徵非常相似。此外,這種納米酶表面還具有由鐵原子形成的Fe團簇結構。以Fe團簇為輔助因子,Fe-N4為輔基,這種構建得到的新型納米酶具有穩定的多種類酶活性,包括過氧化氫酶、尿酸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氧化物酶。相比於氮摻雜納米酶,新型納米酶的每種類酶活性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達到1000 U/mg,催化活力可與天然酶相媲美。


這種具有多酶活性的納米酶與細胞內的過氧化物酶體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過氧化物酶體是一種由單層膜包起來的異質性細胞器,在真核細胞中廣泛存在,其特徵酶是過氧化氫酶、尿酸氧化酶等,發揮著調節氧濃度、抗氧化、解毒和脂肪酸氧化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正是由於有著重要的生理學作用,以往研究一直嘗試著將過氧化物酶體用於疾病的治療之中。然而,過氧化物酶體本身很難提取,而傳統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開發策略又存在著製備複雜、裝載天然酶活性受限、穩定性差等問題,無法在生理環境下正常工作。所以,利用過氧化物酶體來治療疾病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概念驗證的細胞實驗層面。而在本工作中設計的新型納米酶具有的幾種類酶活性都是過氧化物酶體中重要的特徵酶相似,而且穩定性高,活性位點位於納米結構表面更有利於催化反應,因此有望被用作人工過氧化物酶體用於體內相關疾病的治療。此外,由於這種納米酶具備了與過氧化物酶體類似的功能,並且多個活性之間能夠串聯反應,研究人員將其稱為納米酶體(nanozysome),以區別於以往單一活性為主的納米酶。


本工作基於新設計的納米酶體構築了人工過氧化物酶體。這種人工過氧化物酶體通過尿酸氧化酶/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之間的級聯反應,實現了對動物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

中風

模型的有效治療。這項研究表明,這種人工過氧化物酶體是一種可以穩定高效地執行體內多種功能的人工細胞器。值得強調的是,本研究所構建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與已有報導的單原子納米酶不同,在該人工過氧化物酶體中,Fe-N4單原子結構和鐵團簇之間的協同作用是獲得高催化活性的關鍵。因此,通過對碳納米酶的多元素摻雜,可進一步實現對天然酶的仿生設計,從而獲得性能優越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並將其應用於體內催化治療。(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研究團隊早期發現Fe3O4納米材料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推動了納米酶領域的快速發展。此後,該團隊一直致力於高活性納米酶的設計和開發,尤其是借鑑天然酶催化活性中心的結構和催化機理,不斷將天然酶仿生的理念引入納米酶。首先,天然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部位核心-鐵原子周圍的組氨酸介導了H2O2在活性位點的定位,並有助於催化反應的啟動。
  • ...閻錫蘊、高利增、範克龍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科技前沿】閻錫蘊、高利增、範克龍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2020-12-1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物物理所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
  • 我國科學家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 金屬有機框架納米酶MIL-47(V)的類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的調控研究及抗炎應用
    納米模擬酶(Nanozyme,簡稱納米酶)是一類具有類酶特性的納米材料。在目前眾多天然酶模擬物中,納米酶以其獨特的高比表面積、低成本、豐富的表面化學形貌等優勢獲得了廣泛的關注,與其相關的應用研究也日漸增多。然而,現有應用中尚未報導僅利用類GPx納米酶用於治療的研究。究其原因是,在現有納米酶研究中,僅有幾種材料被報導具有類GPx酶活性,且其活性一般,因而需要與其他抗氧化劑聯合用於治療。
  • 細胞生物學 | 過氧化物酶體
    1 過氧化物酶體的基本理化特徵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 是一類具有高度異質性的膜性球囊狀細胞器。過氧化物酶體含有以 過氧化氫酶(catalase; hydrogen peroxidase) 為標誌的多種酶。
  • 新型單原子納米酶, 在抑菌方面潛力巨大
    納米酶合成路線及形貌特徵。Zn-MOF前驅體的形貌特徵。FeN5 SA/CNF的類氧化活性。細菌的形貌變化。FeN5 SA/CNF類氧化活性的理論研究。納米酶是一種具有酶樣特性的催化納米材料,吸引了科學家的廣泛研究興趣。
  • 南京大學研究組及合作者在納米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過渡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是較早被發現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材料,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納米酶。然而,長期以來研究者們並不清楚過渡金屬氧化物模擬過氧化物酶的催化機理,對其構效關係更是所知甚少。這導致在設計金屬氧化物納米酶時,往往是通過經驗和試錯的方法,不存在理性設計的理念。
  • 南京大學魏輝Angew:利用配體工程策略設計GPx納米模擬酶以用於體內治療
    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實驗以具有最好的模擬酶活性的MIL-47(V)-NH2為研究對象,在體外和體內實驗中均證明了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有效緩解耳損傷和結腸炎的炎症反應。(2)這一研究表明,通過配體工程策略可以合理地設計開發出具有高性能GPx模擬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可應用於體內治療。
  • 用eg電子佔據作為催化活性描述符來指導納米酶的理性設計
    對於eg電子個數為0或2的二元金屬氧化物,其過氧化物酶活性基本為零,而對於eg電子個數為1的二元金屬氧化物,其具有高的催化活性。通過eg電子佔據這一描述符,優化出了具有最高活性的鈣鈦礦氧化物LaNiO3-δ。
  • G-四鏈體/hemin脫氧核酶結構設計和催化活性提升研究獲進展
    其中,G-四鏈體與高鐵血紅素(hemin)形成的複合物顯示出過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因此被稱為G-四鏈體/hemin脫氧核酶(G4/hemin DNAzyme),又叫G-四鏈體過氧化物酶。目前,作為一種人工酶或催化劑,G-四鏈體過氧化物酶被應用在生物分析、分子機器和DNA傳感器等多個領域。
  • Cell Metabolism過氧化物酶體的脂質合成調控炎症進程!
    2015年1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脂肪酸合成酶介導的脂肪生成能保持中性粒細胞的活力粒細胞生成過程需要脂肪酸合成酶,但是脂肪酸合成酶卻不主動影響粒細胞分化脂肪酸合成酶調控乙醚脂肪合成並維持中性粒細胞細胞膜的構成抑制乙醚脂肪合成能恢復由脂肪酸合成酶缺失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 【科技前沿】基於人工金屬酶的原位動態觀測腫瘤治療效果的分析方法
    以下文章來源於納米酶 Nanozymes ,作者納米酶 納米酶 Nanozymes推送關於納米酶的研究動態引言大家好,今天同大家分享一篇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期刊題為 「An artificial
  • 納米酶的發展態勢與優先領域分析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杜鵬研究員總結了納米酶的發展現狀, 並基於文獻計量學的視角, 重點關注自2007年以來納米酶領域的論文發表數量和被引用情況、研究機構和國家/地區情況、研究主題及其演變規律、國際發展態勢比較分析等方面, 系統梳理了納米酶的發展歷程, 呈現了納米酶可視化的知識圖譜; 並結合專家研判, 展望了納米酶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
  • 【科技前沿】Materials Today:納米酶的構效關係
    相較於天然酶,納米酶成本低、穩定性好、易於大量製備和改造,具有取代天然酶的潛力。目前,已有研究報導發現、合成了多達近千種納米酶,並廣泛應用於分子檢測、環境治理和疾病診療等領域,展現出納米酶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納米酶領域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學界對絕大多數納米酶的催化機制仍缺乏系統性的認識,這阻礙了高催化活性、高選擇性的理想納米酶的設計。
  • 華中農業大學在納米酶介導的生物固氮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生物固氮為全球植物提供75%的氮素,是生命科學中的重大基礎研究課題之一,在生產實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和光合作用被並稱為地球生命活動的基石,為減少化學氮肥使用、緩解環境汙染、保持生態平衡、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在自然界中,生物固氮是由固氮酶催化的,固氮酶是一種包含鐵-鉬輔助因子(FeMo)的酶複合物。
  • 2020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學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範克龍課題...
    依託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致力於納米酶的應用轉化研究。範克龍課題組是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獨立課題組,研究方向為納米酶的仿生設計、合成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特別是以蛋白質為模板的生物礦化方法合成和設計納米酶。
  • 我國科學家面向智能仿生感知系統的柔性人工突觸研究取得進展
    隨著研究深入,器件的工作原理得到一定解釋,相關材料、製備工藝和器件結構也不斷得到優化,但目前大多數研究均聚焦於器件對生物突觸功能的模擬,對仿生感知系統所必要的信息感知-信號傳遞-信息處理系統的構建尚處於初步階段,基於硬質襯底上製備的人工突觸器件也無法滿足與生物體等柔性系統兼容的需求。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
    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行業研究報告首先介紹了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背景情況,包括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定義、分類、應用、產業鏈結構、產業概述、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行業國家政策及規劃分析、最新動態分析等。  關於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全球市場,具體包括全球及中國、美國、歐洲、亞洲(除全球及中國)等,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行業分析報告的研究涵蓋了產品分類、產品應用、發展趨勢、產品技術、競爭格局等,還包括全球主要地區和主要企業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2011-2016年的價格、成本、毛利、產值等詳細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