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硫電池(Li-S)正極/電解液界面反應動力學遲緩嚴重限制了其商業化進程。
有鑑於此,溫州大學楊植教授報導了修飾在石墨烯(Gh)表面的鐵酞菁(FePc)和八氟萘(OFN)雙調節體系(Gh/FePc+OFN)加速了多硫化鋰(LiPSs)的界面反應動力學。
文章要點:
1)研究人員首先通過超聲處理將FePc分子結合到Gh的表面,生成Gh/FePc複合材料。隨後,通過超聲將OFN分子引入Gh/FePc複合材料中,並且由此形成的三元複合材料(Gh/FePc+OFN)。此外,為了研究三元複合材料在Li-S電池中的應用,將Gh/FePc+OFN作為介體摻入碳納米管(CNTs)-S複合材料中,以形成CNTs/S/Gh/FePc+OFN正極。為了進行比較,還使用相同的方法製備了CNTs/Gh,CNTs/Gh/FePc和CNTs/Gh/OFN正極。
2)多重原位光譜技術、非原位X射線光電子能譜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FePc通過Fe‧‧‧S配位對LiPSs起到有效的錨定和剪切作用,主要促進其液-液轉變,而OFN則使Li-鍵與LiPSs相互作用,加速了Li2S的液-固成核和生長動力學。
3)這種雙重調節體系促進了硫的平穩轉化反應,從而提高了電池性能。基於Gh/FePc+OFN的Li–S正極在0.2 C下具有1604 mAh g-1的超高初始容量,在超過1000 次循環下,1 C下每個周期的超低容量衰減率僅為0.055%。
這種雙重調節策略可以有效解決與Li-S電池有關的挑戰,為實現高容量Li-S和其他可充電技術提供了有希望的途徑。
Suya Zhou, et al, Dual-Regulation Strategy to Improve Anchoring and Conversion of Polysulfi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CS Nano, 2020
DOI: 10.1021/acsnano.0c0340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3403
能源谷組建了多個高水平碩士博士交流群,群內成員主要來源於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萊斯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歡迎您的加盟。溫馨提示:進群可以先加小編微信號(sci-huoxiongmao),或者是長按二維碼,添加小編,備註暱稱+單位+研究方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