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提高鋰硫電池多硫化物錨定和轉化率的雙調節策略

2021-02-24 學研加

鋰硫電池(Li-S)正極/電解液界面反應動力學遲緩嚴重限制了其商業化進程。

有鑑於此,溫州大學楊植教授報導了修飾在石墨烯(Gh)表面的鐵酞菁(FePc)和八氟萘(OFN)雙調節體系(Gh/FePc+OFN)加速了多硫化鋰(LiPSs)的界面反應動力學。


文章要點:

1研究人員首先通過超聲處理將FePc分子結合到Gh的表面,生成Gh/FePc複合材料。隨後,通過超聲將OFN分子引入Gh/FePc複合材料中,並且由此形成的三元複合材料(Gh/FePc+OFN)。此外,為了研究三元複合材料在Li-S電池中的應用,將Gh/FePc+OFN作為介體摻入碳納米管(CNTs)-S複合材料中,以形成CNTs/S/Gh/FePc+OFN正極。為了進行比較,還使用相同的方法製備了CNTs/Gh,CNTs/Gh/FePc和CNTs/Gh/OFN正極。

2)多重原位光譜技術、非原位X射線光電子能譜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FePc通過Fe‧‧‧S配位對LiPSs起到有效的錨定和剪切作用,主要促進其液-液轉變,而OFN則使Li-鍵與LiPSs相互作用,加速了Li2S的液-固成核和生長動力學。

3)這種雙重調節體系促進了硫的平穩轉化反應,從而提高了電池性能。基於Gh/FePc+OFN的Li–S正極在0.2 C下具有1604 mAh g-1的超高初始容量,在超過1000 次循環下,1 C下每個周期的超低容量衰減率僅為0.055%。

這種雙重調節策略可以有效解決與Li-S電池有關的挑戰,為實現高容量Li-S和其他可充電技術提供了有希望的途徑。


Suya Zhou, et al, Dual-Regulation Strategy to Improve Anchoring and Conversion of Polysulfides in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CS Nano, 2020

DOI: 10.1021/acsnano.0c03403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3403

能源谷組建了多個高水平碩士博士交流群,群內成員主要來源於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萊斯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歡迎您的加盟。溫馨提示:進群可以先加小編微信號(sci-huoxiongmao),或者是長按二維碼,添加小編,備註暱稱+單位+研究方向,謝謝

相關焦點

  • 近期鋰硫電池研究進展
    的能帶結構提高鋰−硫電池的催化活性 在鋰硫電池(LSBs)中引入雙功能中間層可有效抑制。新型高供體數鋰硫電池電解液 在鋰硫電池中。內建晶面自調節以選擇性S/Li2S轉換用於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 重量、面積和體積容量對二次電池的市場佔有率具有重要影響。1. Adv. Mater.: 新型高供體數鋰硫電池電解液在鋰硫電池中,多硫化鋰作為連接正極氧化態物種硫和還原態物種硫化鋰的橋梁,起到了重要作用。
  • 稀釋電解液也能提高鋰硫電池性能
    ,大大提高了鋰硫電極的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論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1778>多硫化物的穿梭效應、活性物質損失和電解液的不斷被消耗等問題一直是鋰硫電池發展的主要障礙。
  • 缺陷二硒化釩-石墨烯異質結構實現鋰硫電池電催化劑原位演化
    理論模擬和原位表徵相結合,揭示了硒空位對電催化劑演變和LiPS調節的關鍵作用。這項工作為缺陷工程中異質結構硫宿主的合理設計提供了思路。然而,硫的導電性有限,在充放電過程中的「穿梭效應」和體積膨脹嚴重阻礙了實際應用的發展。其中,中間物多硫化鋰(LiPS)引起的「穿梭效應」仍然是一個艱巨的挑戰。為此,研究者在硫正極、鋰負極、改性隔膜/夾層和電解質的設計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其中,鋰硫電池的硫載體設計對於提升其性能至關重要。
  • 河南大學肖助兵團隊在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南大學光伏材料省重點實驗室肖助兵教授課題組在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以「Selective S/Li2S Conversion via in-Built Crystal Facet Self-Mediation: Towards High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 ...電池最新研究成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CS...
    近日,我校光伏材料省重點實驗室肖助兵教授課題組在高體積能量密度鋰硫電池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該工作以我校為獨立第一單位,以「Selective S/Li2S Conversion via in-Built Crystal Facet
  • 3D列印V8C7-VO2雙功能框架同步管理多硫化物和穩定鋰負極
    近年來,同步管理多硫化物和抑制鋰枝晶生長的策略被認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然而,高性能鋰硫電池仍然受困於缺乏兼具雙功能材料的設計和實用化器件製備工藝的開發。針對此, 作者利用3D列印技術巧妙地設計出「一石二鳥」的V8C7-VO2異質結導電框架,由於其兼具親多硫和親鋰特性,可以同步實現正極處多硫化物的管理和負極處鋰枝晶的抑制,並可以在高硫負載量下獲得高的面積比容量。
  • 鋰硫精選:10篇好文回顧鋰硫電池近期工作進展
    活性硫的損失會導致電池容量的顯著下降和電池壽命的降低。因此人們一直致力於開發能夠有效地錨定多硫化物的各種硫載體材料。近日,埃因霍溫理工大學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雪梨科技大學Peter H. L.
  • Matter:首次揭示鉭基納米簇在鋰硫電池中對多硫化物催化轉化機理
    獨特的材料結構設計抑制Ta2O5-x的成核過程,實現對其結晶度的調節,並控制其納米尺寸(1.2 nm)。氧缺陷的構建暴露了豐富的多硫化物催化轉化和固定的活性位點。該電極材料在與實際應用相關的高硫載量和低電解液用量下,實現了高的倍率和長循環穩定性能。
  • 黃佳琦課題組AM:負極界面屏蔽多硫化物助力鋰硫電池金屬鋰保護
    所以,提升SEI的穩定性是提高鋰硫電池循環壽命和庫倫效率的關鍵。因此,構建一個可以抑制多硫化物與鋰金屬之間副反應的SEI,對於實現穩定高效循環的鋰硫電池十分重要。本文亮點1. 分析了多硫化物對SEI以及鋰負極失效的影響;2.
  • 鎳原子簇及氮共摻雜石墨烯策略,助力高性能鋰硫電池|
    ,證明Ni6-N-C結構可選擇性吸附和電催化可溶性多硫化物,抑制鋰硫電池中的「穿梭效應」,相關成果以「Selective Adsorption and Electrocatalysis of Polysulfides through Hexatomic Nickel Clusters Embedded in N-Doped Graphene toward High-Performance Li-S
  • 單原子鋅修飾的中空碳殼作為雙功能反應器實現高穩定鋰硫全電池
    、負極的基體,有效地提高了對多硫化物的催化活性並抑制了鋰負極枝晶的生長,獲得了高載量,高倍率、長循環的高比能鋰硫全電池。因此,設計一種輕質量、高導電、高催化活性、優異親鋰位點、高機械強度的載體材料,能夠同時抑制多硫化物穿梭和金屬鋰枝晶的鋰硫全電池,是目前突破鋰硫電池應用瓶頸的一種有效方法。
  • ACS Nano:單原子,雙功能:構效關係與反應途徑
    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基於金屬酞菁(MPcs,M=Ni,Co,Fe)的特定SACs在氧化石墨烯(GO)層上軟錨定的分子策略,以生成結構精準的模型靶,用於機理研究。 要點2. MPc通過與石墨烯片層的π-π共軛形成電子通道,提高了MPc-GO在析氧和還原反應中的性能。
  • 崔屹/張千帆/蔣三平Nano Letters: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快速動力學、長...
    研究背景 鋰硫(Li-S)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環境友好性,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儲能電池。然而,由於硫的電子/離子電導率低、與硫物種反應動力學遲緩以及多硫化物的溶解,導致鋰硫電池具有大的內阻、低的硫利用率和快速的容量衰減,這些問題阻礙了鋰硫電池的商業化進程。
  • 北理工在鋰硫電池負極保護策略領域取得新進展
    硫電池是當下最具發展潛力的電化學儲能體系之一。然而由於高活性可溶的多硫化物與不穩定的鋰負極,一直以來鋰硫電池受制於循環壽命短、庫倫效率低等問題而難以實際應用。因此構建一個可以抑制多硫化物與鋰金屬之間副反應的SEI,對於實現穩定高效循環的鋰硫電池十分重要。
  • 廈門大學董全峰團隊&陳嘉嘉團隊Chem:鋰硫電池Li2Sn的作用機理研究及性能提升策略
    在鋰硫電池體系中,多硫化物的存在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其溶解將不斷暴露內部的硫或硫化鋰顆粒,並使活性物質在電極上重新均勻分布,提高電子/離子接觸,加速硫的轉化反應動力學;但另一方面其溶解擴散至鋰金屬負極處將導致顯著的「穿梭效應」,造成活性物質和容量的不可逆損失。
  • 華南師範王新團隊在JACS、AFM等發表鋰硫電池系列研究成果
    15.5的《Nano Energy》發表鋰硫電池研究成果。 鋰硫電池具有比能量密度高(2500 Wh kg-1)、環保、成本低等優點,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儲能系統。然而,鋰硫電池的廣泛應用仍然受到幾個主要技術問題的阻礙,包括硫的絕緣性、多硫化物的溶解和穿梭行為以及鋰化/脫鋰過程中體積變化大等,課題組針對鋰硫電池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 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梁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洪曉東鋰硫電池綜述:鋰硫電池中化學吸附和催化轉化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鋰硫電池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然而鋰硫電池的商業化仍發展緩慢,主要歸因於以下幾個方面。
  • 鈉離子電池及鋰硫電池最新研究進展匯總
    上述優越特性使其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LIBs)和鈉離子電池(SIBs)電極。近日,中科院化學所李玉良研究員和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黃長水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專注於提高電導率、容量和良好的體相離子運輸的分子設計,通過在銅箔上進行原位的三乙炔基苯交叉偶聯反應製備了富碳框架氫取代石墨炔(HsGDY)薄膜。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升鋰硫電池循環穩定性---中國科學院
    由於硫具有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等優勢,鋰硫電池(Li-S)擁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和能量密度,被視為最有應用前景的高容量存儲體系之一。近期,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瑞虎課題組和溫州大學教授楊植合作,實現了大幅提高鋰硫電池穩定性的同時,增加其大功率放電性能。  這項成果有效解決了鋰硫電池商業化應用方面面臨的一些技術挑戰。
  • 華南農業大學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增強多硫化物吸附和反應動力學的氮摻雜介孔碳包覆的CoP複合
    (2600 Wh kg−1)和比容量(1675 mAh g−1)得到廣泛的關注與研究;同時其主要成分硫在地殼中豐度高且環境友好,使得該類電池具備可預期的成本優勢;這些優點,使得該類電池成為最有潛力的下一代儲能系統之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