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S Nano | 單原子/單層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法製備二維模型電催化劑
然而,過高的電能消耗和高昂的貴金屬催化劑材料(如鉑、銥、釕等)嚴重阻礙了電解水技術的發展。因此,開發具有高本徵電催化活性的電催化劑並理解它們的工作機理成為該領域的核心挑戰。近年來,單原子作為一種高效催化劑,具有比納米顆粒催化劑更高的催化活性和更好的穩定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納米石墨烯限域單原子鐵催化劑研究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維材料限域催化進展報告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二維材料限域催化用於能源轉化」(Confinement Catalysis with 2D Materials for Energy Conversion)的進展報告。
-
王訓課題組Angew:毫米級自支撐的卟啉基二維單原子層材料
石墨烯的發現立即吸引了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關注,也開啟了二維單原子層材料研究的新紀元。在隨後的十幾年裡, 新的二維單原子層材料也不斷地被發現並利用,例如磷烯(Phosphorene),矽烯(silicene), 錫烯(stanene),鍺烯(germanene), MXene (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 , TMD (過渡金屬二硫屬化物)以及新的碳同素異形體石墨炔等。
-
陳軍院士課題組Angew:單原子催化劑普適性製備新策略
碳基負載的單原子催化劑在電催化領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碳基質不僅可以作為穩定金屬原子的基底材料,而且較強的界面相互作用會改變金屬原子的電子密度, 從而提高電催化活性。然而,目前可控合成碳基負載單原子催化劑仍是一個科學難題,這主要是由於單個金屬原子具有超高的表面能,易遷移團聚形成納米顆粒。
-
工學院孫強教授研究組在二維多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Soc.》最近刊發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北京大學應用物理與技術研究中心孫強教授研究組的論文「Magnetism of phthalocyanine-based organometallic single porous sheet」 (http://pubs.acs.org/doi/pdf/10.1021/ja204990j), 報導了他們在二維多孔金屬有機單原子層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
單原子催化劑熱穩定性提升
37617次閱讀 作者:陶加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19年01月29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喬波濤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在單原子催化方面取得新進展
-
喬世璋教授課題組Chem:熔鹽竟然可以作為合成二維材料的催化劑?
背景介紹近十幾年,以石墨烯為主的二維材料憑藉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得到了持續的關注。現階段,大部分二維材料的研究工作是基於石墨烯、過渡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以及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然而這些材料並不能完全滿足未來尖端科技領域的需求。因此,探尋與合成新型二維材料對於多項科學領域有著重要意義。
-
雷射輔助液相合成高性能石墨烯負載催化劑納米顆粒
為了實現氫能的高效轉化,應用於HER/OER,ORR等反應的高性能電催化劑研發是當今社會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石墨烯作為理想的催化劑載體,具有高導電,高比表面積與優異化學穩定性等特點。然而,目前製備石墨烯負載催化劑納米顆粒的方法普遍存在製備工藝複雜、環境不友好與普適性差等問題。
-
單原子材料近期研究進展 這三個課題組值得關注
單原子催化劑是負載型金屬催化劑的理想狀態,實現了金屬以單原子的形式均勻分布在載體上。均一分散的單原子作為催化活性中心與均相催化類似,實現了催化反應的高活性和高選擇性,同時也為催化劑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本文總結了科研界學術大牛在單原子材料領域的最新成果,希望對從事單原子材料相關領域的你有所啟發。
-
南京大學夏興華課題組在金屬單原子材料可控制備領域取得進展
單原子金屬催化劑具有獨特的配位環境和100%的原子利用率,已經成為催化研究的前沿領域。熱力學上,單原子具有高表面能,容易導致原子團聚和催化劑不穩定。常規的單原子合成方法具有能量消耗高、條件苛刻、程序繁瑣、不可控和負載量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單原子催化劑的發展。
-
一招製備多種單原子催化劑
單原子金屬催化劑具有獨特的配位環境和100%的原子利用率,已經成為催化研究的前沿領域。熱力學上,單原子具有高表面能,容易導致原子團聚和催化劑不穩定。常規的單原子合成方法具有能量消耗高、條件苛刻、程序繁瑣、不可控和負載量低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單原子催化劑的發展。
-
石墨烯和其它二維材料的技術進展和商業前景
打開APP 石墨烯和其它二維材料的技術進展和商業前景 MEMS 發表於 2020-12-28 14:58:50 本報告詳細分析了石墨烯和其它二維材料的技術進展和商業前景
-
氮化鈦負載的鉑單原子催化劑用於選擇性電化學反應
最近,韓國科學家Hyunjoo Lee教授領導的團隊成功製備出了鉑的單原子催化劑(single-atom catalyst),為鉑提供一種理想的最小化結構,並顯示出優異的催化活性。研究人員使用氯配體成功製備出氮化鈦納米粒子負載的鉑單原子催化劑。
-
氦舶科普——單原子催化(一):橫空出世的單原子催化是什麼樣的黑科技?
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利用生物酶(酒麴)作為催化劑的催化反應。而「催化」這一概念直到1835年才由瑞典化學家Berzelies明確提出:由催化劑施加給反應體系的一種新式的能力。在這之後,德國化學家F.Wilhelm Ostwald對催化反應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發展並明確了催化概念。在近兩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催化劑的種類、催化方式以及催化效率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
JACS:合肥工業大學孔祥華團隊研發鋰硫電池高效單原子鈷催化劑
相關成果以「Cobalt in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s Single-Atom Catalyst for High-Sulphur Content Lithium-Sulphur Batteries」(嵌入氮摻雜石墨烯中的單原子鈷催化劑助力高硫含量鋰硫電池)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刊物J. Am. Chem. Soc.(J. Am. Chem.
-
天津大學課題組:大尺寸二維單晶材料在銅基底上的可控成長
近年來,大尺寸單晶二維材料的可控制備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在這些製備方法中,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方法因其可控性高,可大面積製備及成本低廉等優點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CVD製備二維材料過程中,催化劑可以直接影響樣品的尺寸、形貌及質量等參數,因此尋求合適的催化劑體系一直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
-
群雄逐鹿,單原子電催化劑的前世今生!
表面原子比例和納米顆粒大小的關係要論近年來最火的材料,單原子催化劑絕對是獨樹一幟。每個月都會有新的高質量單原子文章登陸頂刊,近些年橫掃Science, Nature及子刊。想要在這個領域一展拳腳又不知哪兒入局?
-
崔屹/張千帆/蔣三平Nano Letters: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快速動力學、長...
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的指導下,成功地合成大規模的單原子釩催化劑,該催化劑負載在石墨烯上,以實現高硫含量(硫含量為80 wt%)、快速動力學(3C倍率下比容量為645 mAh g–1)和長壽命的Li–S電池。單原子催化劑對正向反應(硫還原)和逆向反應(Li2S氧化)的動力學都有顯著的改善。實驗結果證實了這一發現,其結果與理論計算相符。
-
電化學沉積實現單原子催化劑的普適性製備
單原子催化劑是一類將孤立分散的金屬原子負載到載體上的新型催化劑。單原子催化劑最大化的原子利用率可以有效減少金屬材料的使用,尤其是貴金屬材料,這對催化劑的生產成本十分有利。同時,單原子催化劑中活性金屬中心的配位結構會影響單原子催化劑的電子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