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2021-02-12 奇物論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

Terasaki生物醫學創新研究所Ali Khademhosseini和俄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Priyabrata Mukherjee對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進行了綜述。

 

本文要點:

(1)無機/有機混合型納米系統因其多功能性和具有克服非雜化納米系統難以解決的問題的能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目前,混合型納米系統除了用於組織再生、疫苗、抗菌、生物分子檢測、成像探針和治療外,還可用於基因治療、藥物遞送和光學治療。這些納米體系雖然有很多的不同點,但可以根據無機/有機的基本組分、附屬組分和混合雜化結構對其進行分類。

(2)作者在文中首先對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混合型納米系統的發展背景進行了介紹,然後概述了其組成構件的性質、合成和表徵手段;隨後,作者介紹了這類複合系統的體系結構,並重點介紹了近年來其發展,特別強調了其具有的實用性和創新性;最後,作者也對混合型納米系統的臨床轉化研究和未來前景進行了討論和展望。

參考文獻:

Joshua Seaberg. et al. Hybrid Nanosystem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ACS Nano. 2021

DOI: 10.1021/acsnano.0c0938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9382

生物醫學與工程微信群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ACS nano;中國科學家開發具有選擇性的三金屬納米酶用於治療腦損傷
    2019年2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金屬納米酶在生物醫學中廣受關注,這些酶需要在生理環境中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但是目前金屬納米酶的催化活性並沒有選擇性,要實現催化活性的選擇性很困難,這限制了金屬納米酶的應用。
  • 《ACS Nano》:不止增強,納米纖維素在聚合物中的可控排列還能表現...
    CNF具有諸多優點:量大,可再生,可降解,可生物相容,密度低,長徑比高,超親水,結晶度高,含有豐富的表面基團,透明性高,熱膨脹係數低,熱穩定性好,良好的流變性和模量高。正因為如此,CNF在生物醫學、紡織品、傳感器、能源、催化劑、食品、電子和水處理領域應用廣泛。  由於密度低、模量高,CNF在聚合物中可以替代傳統的增強材料(如玻璃纖維),製備出輕質高強的納米複合材料。
  • 一篇ACS Nano,全面了解單原子催化劑在電池領域的應用!
    由於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迫切需要開發有效且穩定的電化學能量存儲(或轉換)系統,但仍然非常具有挑戰性。下一代電化學能源存儲和轉換設備,主要包括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金屬硫電池和金屬離子電池,已被視為未來大規模能源應用的有希望的候選者。所有這些系統都是通過一種化學轉化機制運行的,目前這種機制受到反應動力學差的限制。單原子催化劑(SACs)具有最大的原子效率和明確的活性位點。它們已被用作電極組分,以增強氧化還原動力學並調節反應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器件性能。
  • ACS nano:對於納米醫療,細胞的性別很關鍵!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機體中的細胞會受到大量生物分子的影響,其中包括旁分泌因子。這些因子能夠與納米顆粒發生相互作用。作者們發現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旁分泌因子存在顯著的差別。在接受檢測的63周靜旁分泌因子中,14種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納米顆粒的生物活性,以及改變其與細胞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男性與女性細胞中的組織結構、分布以及肌動蛋白纖維束的形態也有明顯差別。「這些差別會嚴重影響納米顆粒的效果」作者們說道「如果將納米顆粒表面攜帶特定的藥物,不同的獲取方式會導致不同的藥效的產生,以及會導致其它一些臨床參數的改變,例如安全性等等」。
  •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 ACS Nano: 3D列印超彈性,吸溼性和離子傳導性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材
    可壓縮和超彈性的3D列印塊材在儲能,軟電子和傳感器等各種應用中顯示出了巨大的應用前景。儘管這種彈性的塊體結構已經使用了石墨烯類材料,但在自然界最豐富的材料——纖維素中尚未實現,部分原因是纖維素內部有很強的氫鍵網絡。
  •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該論文基於課題組在納米操作機器人單細胞單分子探測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統總結了近年來納米機器人技術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取得的進展,並展望其未來發展前景。  納米機器人技術是指開發可在納米尺度執行任務(如感知、驅動、操作、推進、控制、協同等)的機器人設備/系統。
  • 科研人員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 王中林等ACS Nano:化煩惱為利器!利用衣物靜電為電子設備供電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s)在生物能量獲取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和紡織材料的結合為智能面料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有鑑於此,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東華大學杜趙群等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最常見的平紋結構的直流織物TENG(DC F-TENG),它巧妙地利用了服裝中有害而煩人的靜電擊穿現象來獲取生物運動能量。
  • 中國醫學科學院王偉偉團隊《ACS Nano》:可吸收聚合物抗菌水凝膠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無機抗菌劑,比如季銨鹽、納米金屬氧化物、陽離子多肽等。將抗菌劑負載到水凝膠,能夠改善細菌感染的組織損傷修復。然而,這些抗菌分子的應用受限於低抗菌活性、體內易降解或不降解、需要外界光刺激、以及潛在的體內毒性等科學問題。因此,開發完全可吸收抗菌水凝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 上海交大在多功能半金屬納米生物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and Synergistic Thermoradiotherapy」為題,發表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ACS Nano》(IF=13.334, DOI: 10.1021/acsnano.7b00476)上。
  • 金大勇​等Nano Letters:利用上轉換納米顆粒定量監測線粒體熱動力學
    於此,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金大勇、Qian Peter Su等人報導了一種基於上轉換納米顆粒的溫度計,它可以對活細胞中的線粒體進行原位熱動力學監測。 本文要點:1)實驗證明了上轉換納米溫度計可以有效地靶向線粒體,並且溫度響應特性不受探針濃度和介質條件的影響。
  • 電氣學院博士生論文在納米材料領域頂級期刊 Nano Letters 發表
    of MoS2」發表在納米材料領域頂級期刊Nano Letters上(納米快報,影響因子13.592)上。 該研究工作通過原位高溫碳化同軸硫化鉬-碳納米管一維管狀結構,生成碳化鉬與硫化鉬在碳納米管外層緊密結合的交替納米結構,該結構大大提高了碳化鉬和硫化鉬的活化點,該新型結構大大提高了硫化鉬的儲鋰性能,同時在電催化產氫和石油深度脫硫等方面具有應用前景。審稿人認為該工作清楚地闡述了該種材料的合成機理,想法新穎獨到,具有啟發意義。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他們結合了製備顯示出可控性能的磁性納米粒子的主要策略的詳細摘要,以及將其摻入水凝膠的不同方法的分析。還綜述了磁響應納米複合水凝膠在不同組織工程中的應用。在生物醫學領域中使用的不同納米材料中,磁性納米顆粒(MNP)是最令人感興趣的一種,因為它有可能被外部施加的磁場遠程驅動。單獨或作為更複雜結構的一部分將其摻入水凝膠已被廣泛評估。MNP的固有特性可通過施加外部磁場來控制其在水凝膠網絡的3D空間中的分布,從而實現各向異性磁響應支架材料的受控設計。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
    對於模擬用於神經形態計算應用的神經元活動的憶阻或人工突觸設備的開發,人們倍感興趣。儘管已經有許多關於在剛性基板上實現人工突觸電晶體的報導,但是使用柔性器件有可能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報告了使用高載流子遷移率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在超薄柔性基板上構建的人工突觸薄膜電晶體。
  • ACS Nano:網格蛋白啟發DNA自組裝包覆和穩定脂質體
    通過模仿蛋白質構建塊和網格蛋白自組裝體的結構,用生物材料覆蓋脂質體,可以衍生出先進的雜化載體。在這裡,受蛋白質網格蛋白組裝的啟發,英國劍橋大學Tuomas P. J.原子力顯微鏡進行的納米力學測量表明,與未包覆的脂質體相比,DNA包覆提高了脂質體的機械穩定性。此外,還提供了通過toehold介導的置換反應觸發DNA塗層的分解來逆轉包覆過程的可能性。
  • 納米金剛石在生物醫學的應用
    現在的時代,既不是金屬材料時代,也不是高分子時代、新陶瓷時代、複合材料時代,而是依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開發和應用新型材料的新時代,這就是納米材料的時代。生物醫學材料是指具有特殊性能,用於人工器官、外科修復、理療康復、診斷、檢查、治療疾患等醫療、保健領域,而對人體組織、血液不致產生不良影響的材料。
  • 《ACS Nano》:一種簡易的氣凝膠輕薄化設計方法
    研究者初步探究了氮化硼氣凝膠薄膜及其相變複合薄膜在先進電子系統(如可攜式、可穿戴、5G等)多元化熱控管理中的可行性,並以此提出了基於隔熱與熱能調製的兩種熱控管理策略及其應用形式與場景,如圖3所示。氣凝膠薄膜及相變複合薄膜能夠有效改變和調控熱流的傳輸方向,阻止熱量向附近生物組織及其他功能單元擴散,為電子系統提供舒適的運行環境,並為使用電子器件的人體提供舒適的佩戴或使用環境。
  • 文獻分享 | ACS Nano | 雜化納米球通過克服腫瘤缺氧和固有氧化耐受增強光動力治療
    本文報導了一種配位驅動的聚集誘導發光(AIE)光敏劑和Bcl-2抑制劑自組裝納米平臺,用於緩解腫瘤缺氧和克服光動力治療耐受性。本文的通訊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劉斌教授,研究興趣為共軛聚合物發光材料、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 《ACS Nano》綜述: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和塗層的現狀和未來展望
    有關銀抗病毒已有多個研究:以離子、納米顆粒和混合塗層形式使用銀來形成抗病毒表面;在塗料中使用金屬離子;AgNPs與許多不同的材料結合在一起以提供抗病毒能力;將銀納米顆粒整合到膜和過濾器中。有關銀的抗病毒特性,主要集中在AgNPs,除了以上使用,AgNPs的大小也會影響到抗病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