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分享 | ACS Nano | 雜化納米球通過克服腫瘤缺氧和固有氧化耐受增強光動力治療

2021-03-05 BioRen課題組

大家好,為大家介紹一篇2020年發表在《ACS Nano》的文章,題目為「Hybrid Nanospheres toOvercome Hypoxiaand Intrinsic Oxidative Resistance forEnhancedPhotodynamic Therapy」。本文報導了一種配位驅動的聚集誘導發光(AIE)光敏劑和Bcl-2抑制劑自組裝納米平臺,用於緩解腫瘤缺氧和克服光動力治療耐受性。本文的通訊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劉斌教授,研究興趣為共軛聚合物發光材料、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

課題組主頁:http://cheed.nus.edu.sg/stf/cheliub/

光動力治療(PDT)作為一種非侵入的治療模式,在腫瘤臨床治療具有較大潛力。PDT的基本原理是光敏劑在雷射照射下可產生活性氧(ROS),而ROS對腫瘤細胞可形成氧化損傷,進而造成細胞凋亡和血管破壞,最終清除病灶。然而,目前PDT療效受制於多種因素,包括傳統光敏劑的聚集螢光淬滅效應(ACQ),腫瘤部位缺氧微環境和固有氧化耐受。因此,如何提高PDT療效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作者設計並開發了一種由聚集誘導發光(AIE)光敏劑,Bcl-2抑制劑和Fe3+組成的納米材料,通過金屬配位驅動自組裝形成無載體納米球,其中各組分的作用如下(Figure 1):1. AIE光敏劑:用於克服傳統光敏劑的聚集螢光淬滅效應(ACQ),提高光敏劑產生活性氧(ROS)的能力;2. Bcl-2抑制劑:PDT產生的氧化應激會使腫瘤細胞過表達抗凋亡蛋白(如Bcl-2),從而提高腫瘤部位穀胱甘肽(GSH)濃度,GSH能與ROS相互作用,最終產生PDT耐受性;因此,使用Bcl-2抑制劑能避免形成PDT耐受;3. Fe3+:通過芬頓反應誘導生成ROS和O2,從而緩解腫瘤缺氧微環境。

Figure 1 Chemical structure of TPEDCC, sabutoclax, and the formation of hybrid nanospheres.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hybrid nanospheres taken up bytumor cells, Fe3+-activated Fenton reaction to increaseintracellular O2 concentration. Upon laser irradiation at 410 nm, TPEDCC produces ROS at low intracellular PDT resistance mitigated by sabutoclax.

1. 材料表徵:根據該課題組之前的工作設計TPEDCC的合成路線,採用「一鍋法」製備無載體納米球,尺寸為50 ± 2.6nm;通過 XPS和HAADF-STEM證明Fe3+成功配位(Figure 2)。

Figure 2 (A) TEM image and size distribution analysis, (B)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TPEDCC and a nanosphere, (C) Fe 2p XPS spectrum of a nanosphere, and (D) HAADF-STEMimage of hybrid nanospheres, along with the corresponding EDS element maps ofC, N, O, and Fe.

2.增強PDT機制探討: MDA-MB-231細胞經無載體納米球雷射照射處理後,鐵死亡生物標記物GPX4明顯下調(Figure5),隨後細胞氧化應激增強,細胞中GSH含量下降,PDT療效得以放大。

Figure 5 (A) 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ferroptosis related protein (XCT andGPX4) in MDAMB-231 cells after cells being treated by hybrid nanospheres with or without laser irradiation, respectively. (B)(C) Quantification of thewestern blot band densities.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level is ***P <0.001.

3. 體內PDT實驗:建立MDA-MB-231荷瘤小鼠模型評價該納米體系的抗腫瘤效果。結果表明,無載體納米球聯合雷射照射組治療效果最好,腫瘤生長几乎完全被抑制(Figure 7 A)。此外,通過檢測缺氧誘導因子(HIF-1α)的表達驗證了該納米平臺在動物水平緩解缺氧的作用(Figure7 C)。

Figure 7 (A) Tumorvolume change after PBS, TPEDCC (10 mg kg-1, 200 μL), and nanosphere(10 mg kg-1 based on TPEDCC, 200 μL) treatment with or without laser irradiation (410 nm) in nude mice bearing MDA-MB-231, ***P < 0.001, demonstrate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level. (B) Body weight changes of nude mice aftertreatment. Data are shown as average value ± standard error (n = 5). (C) H&Eassay of tumor tissues, TUNEL assay of the tumor tissues. Green: apoptosis cellstained by TUNEL detection kit. Blue: cell nuclei stained by DAPI. Immunofluorescencestaining for HIF-1α expression level assays. Green: HIF-1α. Blue: DAPI-stainedcell nuclei. The scale bar is 100 μm.

綜上所述,作者開發了一種由Fe3+,AIE光敏劑和Bcl-2抑制劑組成的無載體雜化納米平臺。該納米平臺通過緩解腫瘤缺氧,避免螢光淬滅,克服光動力耐受,啟動鐵死亡等過程有效抑制腫瘤的生長。此類多功能納米平臺為腫瘤光動力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原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9b09032

撰稿人:劉春陽 廈門大學材料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抗腫瘤藥物控緩釋相關研究。

相關焦點

  • Nano Lett.|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
    |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發表在Nano Letters上的文章,通訊作者是Gang Zheng。有限的腫瘤納米顆粒積累仍然是癌症納米醫學的主要挑戰之一。
  • 化學化工學院蔣錫群課題組提出克服腫瘤光動力治療乏氧...
    環境學院張煒銘/潘丙才課題組在氧化石墨烯膜限域分離策略及其水處理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光動力療法(PDT)是一種重要的癌症治療方法,它是通過光和光敏劑產生活性氧(ROS)來特異性殺死癌細胞,它具有全身毒性小,治療抵抗力低和侵入性小等優點。
  • 頂刊動態 AM/JACS/Nano Lett.等生物材料前沿最新科研成果精選【第21期】
    釓雜化等離子體金納米複合物在多模式成像治療中增強腫瘤內部藥物滲透圖1 釓雜化等離子體金納米複合物多模式成像治療示意圖刺激響應的納米藥物結合外部刺激如光、超聲波、磁場可以進行有效的腫瘤靶向性運載。這種納米複合物的設計可以成功地克服生理和病理的壁壘,增強藥物和成像劑在腫瘤內的積累和滲透,實現高靈敏成像從而提高癌症的治療效果。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本文要點:(1)無機/有機混合型納米系統因其多功能性和具有克服非雜化納米系統難以解決的問題的能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目前,混合型納米系統除了用於組織再生、疫苗、抗菌、生物分子檢測、成像探針和治療外,還可用於基因治療、藥物遞送和光學治療。這些納米體系雖然有很多的不同點,但可以根據無機/有機的基本組分、附屬組分和混合雜化結構對其進行分類。
  • 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5:51:45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小組發現,含鐵納米藥物催化的腫瘤特異性促氧化可實現抗壞血酸腫瘤化療
  • 文獻分享 | ACS Nano:具有腫瘤細胞特異性毒性的超穩定AgBiS2空心納米球用於多模態腫瘤治療
    傳統化學治療存在對正常組織有嚴重毒副作用的缺點,阻礙了其在臨床治療中的廣泛應用。催化納米藥物對於腫瘤微環境的特異性激活響應使其成為一種非常有前景的納米療法,有望解決傳統化學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其基本原理被證實是在腫瘤微環境(TME)下,藥物催化H2O2發生芬頓反應,產生高細胞毒性的羥基自由基(•OH),從而有效的殺死腫瘤細胞。
  • 林文斌 JACS : 納米金屬有機框架-可服缺氧的光動力治療癌症免疫療法
    光動力療法(PDT)會引起急性炎症反應,改變腫瘤微環境,並有希望顯著提高ICB的療效。然而,PDT和ICB的協同治療很少被探索。【成果簡介】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林文斌教授(通訊作者)等報導了一種納米金屬有機骨架(Fe-TBP),作為一種新型的納米光敏劑來克服腫瘤缺氧和提高PDT的敏感效率,用於癌症免疫治療的非炎症性腫瘤。Fe-TBP是含氧量正常和低氧條件下由鐵氧簇、卟啉配體和敏化PDT構建的。
  • 浙大專家把螺旋藻製成微納機器人 以光合作用治療腫瘤
    ,導致腫瘤組織內部存在缺氧微環境,這成為眾多腫瘤治療方法出現耐受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據了解,一般臨床腫瘤治療採用的放療和光動力治療中,患者通過高壓氧倉吸氧來解決腫瘤內部氧氣不足的問題。但這種方法往往收效甚微,並不能達到靶向供氧到腫瘤部位,難以提高腫瘤治療效果。螺旋藻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微藻,作為水生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周民團隊將超順磁性的四氧化三鐵納米顆粒通過浸塗工藝,均勻塗層至微藻表面。磁性工程化的微藻在外部磁場控制下,就能定向運動至腫瘤。
  • 浙大周民團隊研製一款微納機器人 可通過光合作用靶向治療腫瘤
    這是因為腫瘤細胞在快速增殖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氣,導致腫瘤組織內部存在缺氧微環境,這成為眾多腫瘤治療方法出現耐受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臨床腫瘤治療採用的放療和光動力治療中,患者通過高壓氧倉吸氧來解決腫瘤內部氧氣不足的問題。但這種方法往往收效甚微,並不能達到靶向供氧到腫瘤部位,難以提高療效。
  • 智能納米材料有望攻克腫瘤耐藥難題
    近日,上海藥物所藥物製劑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創新性地設計、構建了一種細胞內酸敏感型多功能納米膠束共輸送光敏劑和化療藥物阿黴素前藥,初步實現了腫瘤光療和化療有機結合克服腫瘤耐藥。弱鹼性抗癌藥物(如鹽酸阿黴素和鹽酸伊立替康等)會被束縛在溶酶體中並失去藥效。而腫瘤細胞長時間經受亞致死劑量的藥物刺激,是導致腫瘤產生獲得性耐藥的重要原因之一。長期以來,科研人員致力於開發納米遞藥系統,期望改善化療藥物在腫瘤組織的分布,抑制藥物外排,從而克服耐藥。但是因為存在上述腫瘤生理屏障,並沒有取得滿意進展。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一、類Fenton催化反應協同老藥新用的腫瘤治療 通過將納米催化劑引入腫瘤微環境中或者癌細胞內引發的原位催化反應(尤其是產生活性氧物種羥基自由基·OH的芬頓反應)會使得癌細胞受到劇烈的氧化損傷而發生凋亡。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該納米粒不僅能夠克服缺氧相關的輻射抗性,還可以改善腫瘤微環境,協同提高腫瘤治療效果。 納米粒增強放療後,可產生較強的體內免疫刺激作用。 納米粒與白細胞分化抗原CTLA4阻斷劑聯用後能夠完全消除原發腫瘤並抑制轉移,延長全身擴散腫瘤小鼠的生存期,誘導強烈的免疫記憶,抑制癌症復發。
  • 聚焦化療耐藥性凋亡和鐵死亡協同增強缺氧惡性腫瘤療效——上海...
    缺氧是惡性實體腫瘤的典型特徵之一。缺氧與腫瘤的血管生成、轉移和耐藥性密切相關。鐵死亡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凋亡、壞死、自噬和其他形式細胞死亡的程序性細胞死亡形式,主要表現為鐵依賴性脂質過氧化物的堆積及質膜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耗竭。通過鐵死亡與凋亡協同作用,有望克服腫瘤的凋亡抵抗和多藥耐藥,為化療耐藥性腫瘤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治療策略。
  • 螺旋藻「披上」磁性外衣 借光合作用靶向治療腫瘤
    借體外光照,為腫瘤治療供氧  「尺度為微納米級別、可通過外部調控控制的超小型材料或器械通常被稱為微納機器人。」周民介紹說,微米尺寸的微藻經過改裝,在腫瘤治療方面,具備了更多優越性。  據了解,腫瘤細胞在快速增殖中會消耗大量的氧氣,導致腫瘤組織內部存在缺氧微環境,這成了包括放療、化療等眾多腫瘤治療方法出現耐受現象、療效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常情況下,臨床腫瘤治療會採用放療和光動力治療,令患者通過高壓氧艙吸氧來解決腫瘤內部氧氣不足的問題。
  • 腫瘤治療新利器——光動力在癌症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說到光動力,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面部痤瘡的治療。隨著研究的深入,近幾年來光動力療法在腫瘤治療方面越來越值得關注。 什麼是光動力療法?
  • 白鋒教授課題組在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發表系列學術論文
    通過選擇和設計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調節和控制卟啉分子之間的弱相互作用,實現了THPP可控自組裝,製備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一維納米組裝體。利用組裝體長程有序的π-π堆積,有效的增強組裝體的可見光吸收截面積,增強分子間激發態能量和電子轉移的效率,降低電子-空穴的複合,提高激發態電子-空穴壽命,獲得高效可見光光解水催化效果。
  • 缺氧引發的超小氧化鐵納米粒子自組裝可放大腫瘤成像信號
    缺氧引發的超小氧化鐵納米粒子自組裝可放大腫瘤成像信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51:30 國家納米中心陳春英課題組發現,缺氧觸發的超小氧化鐵納米粒子自組裝可放大腫瘤的成像信號。
  • 《ACS Nano》綜述: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和塗層的現狀和未來展望
    二氧化鈦(TiO2) TiO2的光催化性能及其在細菌和病毒滅活中的應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TiO2中的致病性失活機理與光吸收,電子/空穴的產生以及通過價帶孔空穴和導帶電子產生的ROS對有機材料的氧化有關,例如超氧陰離子和羥基自由基(圖2 d) 。
  • 蘇州納米所裴仁軍團隊在卟啉基MOF設計合成與腫瘤治療取得進展
    到目前為止,儘管文獻已經報導了一些卟啉有機配體的MOFs材料,然而對其生成機制、生物醫學應用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裴仁軍研究團隊對卟啉基MOFs的設計合成、生成機制以及應用於腫瘤的光動力治療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提出光熱和光動力協同治療腫瘤新策略降低腫瘤...
    目前納米載體介導的腫瘤光治療,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光熱治療(PTT)和光動力治療(PDT)已取得了很大進展。光熱治療腫瘤短期效果好,光動力治療持續時間較長。但無論是PTT或者PDT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單模式治療難以徹底根除腫瘤。PTT和PDT協同治療既繼承了光治療毒性低、副作用小的優點,又能使兩種治療方式取長補短,是提高療效和減少毒副作用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