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鋒教授課題組在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發表系列學術論文

2020-12-08 河南大學新聞網

我校白鋒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卟啉可控自組裝及其相關應用的研究,近期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連續發表。

採用本課題組開發的酸鹼中和/膠束限域可控自組裝方法實現了四苯羥基卟啉(THPP)的可控自組裝。通過選擇和設計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調節和控制卟啉分子之間的弱相互作用,實現了THPP可控自組裝,製備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一維納米組裝體。利用組裝體長程有序的π-π堆積,有效的增強組裝體的可見光吸收截面積,增強分子間激發態能量和電子轉移的效率,降低電子-空穴的複合,提高激發態電子-空穴壽命,獲得高效可見光光解水催化效果。該成果 「Self-Assembled One-Dimensional Porphyrin Nanostructures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Generation」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Letters上(Nano Letters 2018,18,560-566),河南大學為第一單位,碩士生張娜與青年教師王亮為共同第一作者,白鋒教授與美國Sandia國家實驗室Hongyou Fan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THPP可控自組裝及可見光光解水產氫

採用酸鹼中和膠束限域的方法,通過簡單的調節pH影響卟啉的組裝速度與TEOs的水解縮合速度,一步法反應成功製備了形貌基本相同,但內部分子組裝方式不同的核殼型及共混型卟啉@SiO2複合納米材料。解決了卟啉水分散性、表面修飾(生物相容性)兩大難題。通過進一步的BSA和葉酸的嫁接修飾,實現了對HeLa癌細胞靶向識別,同時實現了螢光標記及光動力治療雙重功能。光照下單線態氧的產率與分子堆積方式密切相關,核殼結構卟啉@SiO2複合納米材料由於存在長程有序的分子堆積,比共混型卟啉@SiO2複合納米材料的單線態氧產率高出一倍以上,體現出很好的結構增強性能。並且組裝體殺死癌細胞效果遠高於卟啉單分子,完美的體現了組裝的協同效果。該成果 「pH-Dependent Assembly of Porphyrin-Silica Nanocomposit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argeted Photodynamic Therapy」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Letters上(Nano Letters 2017,17,6916-6921),河南大學為第一單位,博士生王傑菲為第一作者,白鋒教授、同濟大學張兵波教授與美國Sandia國家實驗室Hongyou Fan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反應過程示意圖及光動力治療效果圖

利用NO與四吡啶基鋅卟啉(ZnTPyP)分子中心鋅的配位作用,實現了NO的可控吸附,所得材料與傳統的NO釋放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吸附能力,同時具有更好的暗穩定性,避光室溫保存6個月,無明顯變化,克服了傳統材料不易保存的缺點。同時實現了可見光(630 nm)控制的NO釋放,釋放出的NO與ZnTPyP光照產生的單線態氧反應生成具有高效抗菌活性的超氧自由基,實現了高效殺菌效果。該成果 「Synthesis of Self-Assembled Porphyrin Nanoparticle Photosensitizers」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上(ACS nano DOI:10.1021/acsnano.8b01010),河南大學為第一單位,碩士生王東為第一作者,白鋒教授、國家納米中心王浩波教授與美國Sandia國家實驗室Hongyou Fan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NO可控吸附及可見光可控殺菌示意圖

白鋒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卟啉組裝體及其相關應用的研究,除以上進展外,近年來還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發展了酸鹼中和/膠束限域和微乳輔助/介相轉移的方法實現了一系列不同卟啉的可控自組裝。卟啉組裝體很好的繼承了卟啉單分子的光學特性,同時由於分子堆積方式不同又賦予組裝體不同於單分子的特性。通過控制分子堆積方式控制組裝體吸收可見光後產生的不同活性成分,獲得不同用途的卟啉組裝材料,實現了結構構築與功能組裝相統一。在光催化還原、光降解、光解水、生物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Letters 2011, 11, 5196; Nano Letters 2011, 11, 3759; ACS Nano 2014, 8, 827; Nano Letters 2014, 14, 717; Advanced Materials 2016, 28, 1989; Nano Letters 2016, 16, 6523;)。

以上工作受到國家基金委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河南省教育廳和科技廳創新人才、河南大學傑出青年培育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鄭海務教授課題組在ACS Nano上發表關於壓電光電子學與鐵電極化...
    通過同時施加壓應變和外電場極化提高BLFO/ZnO光伏性能物理與電子學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鄭海務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Enhanc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La Doped Bismuth Ferrite/Zinc Oxide Heterojunction by Coupling Piezo-Phototronic Effect and Ferroelectricity」在自然指數期刊、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區,IF=14.588)上在線發表( https:/
  • 容鵬飛、周文虎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Nano Letters上發表原創性...
    12月23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放射科容鵬飛教授團隊與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周文虎教授團隊聯合在國際分子影像權威期刊《Nano Letters》(IF=11.238)上發表題為《「Trojan Horse」 Salmonella Enabling Tumor Homing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 天然材料也能「越扯越粗」 Nano Letters 論文推薦
    據普渡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 Peide Ye 所述,在黑磷被確認為拉脹材料之前,是否存在具有該特性的天然材料一直是一個謎。 材料在拉扯時的變化是由一種稱作泊松比的內在機械性質。大多數材料具有的是正泊松比,表現為被拉扯時會變細,壓縮時會變粗。
  • 電氣學院博士生論文在納米材料領域頂級期刊 Nano Letters 發表
    西安交大電氣學院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一維納米雜化結構的合成上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In Situ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 Hybrids with Alternate MoC and MoS2to Enh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Activities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課題組《Nano Letters》: 納米複合水凝膠調控細胞行為
    邊教授近期相關學術論文:1. Li, R; et al.; *Bian, L. Synthetic presentation of noncanonical Wnt5a motif promotes mechanosensing-dependent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and regeneration.
  • 四川大學傅強教授/吳凱副研究員《ACS Nano》:聚光相變儲熱技術的...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材料領域優秀期刊ACS Nano上。  四川大學傅強教授課題組近年來一直致力於「高分子定構加工」的研究工作,吳凱副研究員長期圍繞高導熱材料的定構方法學(Compos. Sci. Technol.2016 130 28;Compos. Sci. Technol.2016 134 191;ACS Appl. Mater.
  • 我院醫工交叉博士研究生安宸毅(居冰峰、陳偉教授團隊)在《Nano Letters》發文
    2020年6月12日,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居冰峰課題組、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附屬二院陳偉課題組、浙江大學附屬一院方維佳課題組以及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居理寧課題組合作在單分子力譜技術
  • Nano Letters: 磁性MoS2催化HER
    採用改良的逐步化學沉積法,在傾斜的SiO2/Si基底上成功合成了鐵磁性碗狀MoS2薄片,並針對薄片進行了原子力顯微鏡(AFM)和透射電鏡(TEM)等一系列表徵。要點2. 通過施加外部垂直磁場,鐵磁碗狀的MoS2薄片可以使電子容易地從玻璃碳電極傳輸到活性位點以驅動HER,從而實現磁性HER增強。
  • 南大《Nano Letters》一種新策略,實現汙廢水重金屬分離與淨化
    針對上述問題,張煒銘、潘丙才教授課題組借鑑納米仿生思路,首次提出通過軟物質插層劑構建類似水通道蛋白通道的新策略。上述研究成果以 「Soft Particles Enable Fast and Selective Water Transport through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軟體顆粒插層強化氧化石墨烯膜水通量和選擇性)為題於9月2日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Nano Letters》上。論文通訊作者為張煒銘教授和張文彬副研究員,潘丙才教授為共同作者。
  • ACS Nano:單原子,雙功能:構效關係與反應途徑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表明,由於Fe原子對O2物種具有較高的親和力,FePc-GO在該系列催化劑中具有優異的ORR活性。Operando X射線吸收光譜和密度泛函(DFT)研究表明,催化劑的OER性能分別與低電位區和高電位區的熱力學或動力學控制有關。 要點3.
  • 西安交大《Nano Letters》:複合固態鋰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唐偉教授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系鄭光遠助理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繆奶華副教授合作,聯合報導了一種3Li2P⸱2P2S5-LiTFSI-PVDF複合固態電解質(SLCSE)。
  • Nano Letters:「金屬邊緣驅動」超薄二維PdPtCu三金屬乙醇電氧化
    有鑑於此,華僑大學謝水奮教授報導了通過一鍋法合成超薄的二維PdPtCu三金屬納米片和納米環。在保留組分均一性的前提下,其低配位邊緣位點的面積比例從11.74%逐步提高到23.11%,45.85%,為研究邊緣不飽和配位原子位點的乙醇氧化反應(EOR)催化活性提供了理想的模型催化劑體系。
  • 一篇ACS Nano,全面了解單原子催化劑在電池領域的應用!
    電催化學術QQ群:740997841有鑑於此,中南大學吳飛翔教授和雷永鵬教授等人,綜述了用於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電池的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究進展。DOI: 10.1021/acsnano.0c08652https://doi.org/10.1021/acsnano.0c08652催化技術交流微信群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
  • 金大勇​等Nano Letters:利用上轉換納米顆粒定量監測線粒體熱動力學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於此,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金大勇、Qian Peter Su等人報導了一種基於上轉換納米顆粒的溫度計,它可以對活細胞中的線粒體進行原位熱動力學監測。 本文要點:1)實驗證明了上轉換納米溫度計可以有效地靶向線粒體,並且溫度響應特性不受探針濃度和介質條件的影響。
  • 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Nano Letters報導量子中心王健教授關於...
    然而對於AxFe2−ySe2 (A = K, Rb, Cs, Tl)、(Li1−xFex)OHFe1−ySe,尤其是單原胞層FeSe/SrTiO3等一系列重電子摻雜鐵硒化合物,重電子摻雜會導致費米能級上移,進而導致布裡淵區中心Γ點的空穴費米口袋降至費米能級以下,使得電子–空穴費米口袋嵌套理論失效。因而,鐵基超導中的s±配對圖像受到嚴峻挑戰。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團隊《ACS Nano》:仿生雙配體單鏈高分子納米凝膠協同調控幹細胞行為與分化
    細胞外基質中最廣泛用於調節細胞黏附行為的配體RGD短肽,可以與細胞膜上的整合素動態結合,激活細胞內經典的細胞通路,實現對細胞行為與分化的調節。此外,邊教授課題組最近發現並且報導了一種新型的Foxy5短肽,可以模擬Wnt5a 增強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Li et al., Science.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近日,中南大學的張佳峰教授及其團隊基於能帶理論,對於活性物質與炭材料之間的分層誘導結構進行了深入探索,證明金屬與炭之間的鍵對材料良好儲鈉性能的關鍵作用。相關論文以題為「Enhancing the Rapid Na+-Storage Performance via Electron/Ion Bridges through GeS2/Graphene Heterojunction」在 ACS nano上發表。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
    儘管已經有許多關於在剛性基板上實現人工突觸電晶體的報導,但是使用柔性器件有可能實現更廣泛的應用。美國華盛頓大學Chuan Wang教授課題組在國際期刊ACS Nano上發表題為「Flexible Carbon Nanotube Synaptic Transistor for Neurological Electronic Skin Applications」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ACS Nano. 2021DOI: 10.1021/acsnano.0c09382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9382生物醫學與工程微信群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
  • 青島科大ACS Nano:藉助缺陷,大幅提高材料儲鉀性能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的張忠華教授及其團隊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在Fe7S8/C納米籠上複合具有豐富鉀離子通道和儲K活性位點的MoS2納米片,大幅提高材料的儲鉀性能。動力學分析和理論計算也驗證了引入缺陷豐富的MoS2納米片可以顯著提高了鉀離子的擴散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