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務教授課題組在ACS Nano上發表關於壓電光電子學與鐵電極化...

2020-11-26 河南大學新聞網

通過同時施加壓應變和外電場極化提高BLFO/ZnO光伏性能

物理與電子學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鄭海務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Enhanc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La Doped Bismuth Ferrite/Zinc Oxide Heterojunction by Coupling Piezo-Phototronic Effect and Ferroelectricity」在自然指數期刊、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區,IF=14.588)上在線發表(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5398)。

以鄭海務教授作為負責人的極化材料、器件與應用課題組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是利用極化效應調控新型低維鐵電、壓電異質結的光伏性能。近年來,圍繞鉍基鐵電材料光伏效應的物理起源,動態應變和鐵電極化對光伏效應的調控,鐵電半導體異質結光伏效應增強的物理機制,鉍基鐵電氧化物納米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中的應用等方面開展了頗具特色的研究工作。代表性論文以河南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在J. Mater. Chem. C [5(2017)10615]、Appl. Phys. Lett. [111(2017)032901]、Electrochim. Acta[215(2016)543]、Nano Energy [18(2015)315]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王中林院士提出的壓電光電子學理論是通過調控界面和結區處載流子的輸運過程,達到調製器件光電性能目的,實現力-光電的協同效應。研究人員利用溶膠凝膠法和水熱法製備BLFO/ZnO異質結,通過施加應變和外電場極化研究了壓電光電子學效應與鐵電極化對BLFO/ZnO異質結光電性能的影響。在保持-2.3%的壓應變的同時,通過施加正向電場極化,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密度與零應變下的測試結果相比提高了約8.4%和54.6%,響應時間縮短了59%,恢復時間縮短了31%。為了更好的解釋BLFO/ZnO異質結性能增強的原因,系統分析了異質結的能帶變化,揭示了壓電-鐵電耦合增強器件光伏特性的機理。同時也通過COMSOL軟體對ZnO納米線陣列的壓電勢和BLFO/ZnO異質結能帶結構進行了仿真計算,實驗現象、能帶分析與理論計算一致,進一步驗證了上述機理。該工作為增強基於鐵電薄膜製備的異質結性能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拓寬了基於力光電協同作用的自驅動光電傳感器的研究範圍。

河南大學鄭海務教授,華南師範大學王幸福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是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河南大學是第一署名單位,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分別是物理與電子學院碩士生張遠徵和青年教師楊麗雅。研究工作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河南大學一流學科培育項目等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河南大學又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獲國家多個項目資助
    近日,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鄭海務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Enhanc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La Doped Bismuth Ferrite/Zinc Oxide Heterojunction
  • 河南大學又一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獲國家多個項目資助!
    近日,河南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河南省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國際聯合實驗室鄭海務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34;在自然指數期刊、國際頂級期刊ACS Nano(中科院一區,IF=14.588)上在線發表。近年來,鄭海務教授課題組圍繞鉍基鐵電材料光伏效應的物理起源,動態應變和鐵電極化對光伏效應的調控,鐵電半導體異質結光伏效應增強的物理機制,鉍基鐵電氧化物納米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對電極中的應用等方面開展了頗具特色的研究工作。代表性論文以河南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在J. Mater. Chem.
  • 白鋒教授課題組在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發表系列學術論文
    我校白鋒教授課題組一直致力於卟啉可控自組裝及其相關應用的研究,近期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連續發表。採用本課題組開發的酸鹼中和/膠束限域可控自組裝方法實現了四苯羥基卟啉(THPP)的可控自組裝。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
    儘管已經有許多關於在剛性基板上實現人工突觸電晶體的報導,但是使用柔性器件有可能實現更廣泛的應用。美國華盛頓大學Chuan Wang教授課題組在國際期刊ACS Nano上發表題為「Flexible Carbon Nanotube Synaptic Transistor for Neurological Electronic Skin Applications」
  • 四川大學傅強教授/吳凱副研究員《ACS Nano》:聚光相變儲熱技術的...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材料領域優秀期刊ACS Nano上。特別地,將熱電技術以聚光的形式集成到相變儲能材料上,而不是直接將入射的太陽光設置在熱電裝置上,具有諸多的優點(圖1):(1)利用PCMs巨大的相變潛熱,可以持續不斷地為電子器件提供電能,而不會受到天氣變化/光照強度浮動的影響;(2)聚光技術的受熱面積小,減小了與外界環境的換熱面積,有利於充分利用太陽能並有效降低熱損失。
  • 容鵬飛、周文虎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Nano Letters上發表原創性...
    12月23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放射科容鵬飛教授團隊與中南大學湘雅藥學院周文虎教授團隊聯合在國際分子影像權威期刊《Nano Letters》(IF=11.238)上發表題為《「Trojan Horse」 Salmonella Enabling Tumor Homing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 張以河&馬天翼&黃洪偉 | 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張以河教授、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馬天翼博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黃洪偉教授合作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發表題為「Piezocatalysis and Piezo-Photocatalysis: Catalysts Classification and
  •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
    同濟大學劉韜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發表鋰金屬-空氣電池研究成果——綜述非水體系鋰空電池的當前挑戰與未來發展路線
  • 中山大學張偉雄教授課題組:光響應分子鐵電體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張偉雄教授課題組在主客體型結構相變配合物的研究基礎上在與葡萄牙阿威羅大學Andrei Kholkin教授以及Joao Rocha教授的合作下,他們通過壓電力顯微鏡在室溫下清晰地觀察到了單晶樣品的180o電疇,並利用外電場實現了電疇的反覆翻轉;進一步地,他們通過紅外光譜的變化等證據,確認了可以利用532 nm光的照射使框架單元[Fe(CN)5(NO)]2−中的亞硝醯基表現出光致異構化(產生兩個不同配位構型的亞穩態)。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拓撲量子輸運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低維拓撲材料電子輸運與器件效應研究的前沿領域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廖志敏課題組率先實驗發現了狄拉克半金屬Cd3As2中外爾費米子手性反常導致的負磁電阻效應【Nature Commun.
  • 河南大學趙俊偉教授課題組在Nano Energy上發表研究成果
    河南大學河南省多酸化學重點實驗室的趙俊偉教授課題組開展的多金屬氧簇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領域的研究工作high-nuclearity mixed-valence polyoxometalate with hierarchical interconnected Zn2+ migration channels as an advanced cathode material in aqueous zinc-ion battery」在國際能源領域頂級期刊Nano Energy[74 (2020) 104851]上發表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相關論文以題為「Enhancing the Rapid Na+-Storage Performance via Electron/Ion Bridges through GeS2/Graphene Heterojunction」在 ACS nano上發表。
  • 浙大微納電子學院科研團隊ACS Nano發文——近紅外光偏振探測儀:超構表面助力儀器小型化和片上化
    在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俞濱教授帶領和指導下,以小型化>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徐楊教授合作報導了一個基於手性等離激元超構表面與石墨烯-矽光電探測器集成的紅外偏振探測儀。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博士生李泠霏同學為論文第一作者。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肖沐教授、王軍轉副教授和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徐楊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AFM綜述: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由應變或應力引起的壓電電位可以產生巨大的電場,這已被證明是電荷能量轉移或電子和空穴轉移的有效手段。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i)在壓電催化中通過壓電勢改變表面電荷能;ii)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集成壓電半導體或由壓電和半導體組成的耦合系統的催化活性增強。
  • 《ACS Nano》無線電子傳感器:用於無標記乳腺癌檢測的黏性水凝膠
    【背景介紹】近來,大量研究集中在具有電子導電性的自愈水凝膠的研究上,因為導電自愈水凝膠在生物傳感器,生物電子學和能量存儲中的廣泛應用。然而,事實證明,它們的sp2富碳雜化有機聚合物的低溶解度,較差的生物相容性和缺乏有效的刺激響應特性,已證明其在導電自愈水凝膠製備中的應用具有挑戰性。
  • 雪梨科技大學汪國秀教授ACS Nano:MXene-磷烯納米異質結助力Na+存儲
    針對以上問題,雪梨科技大學汪國秀教授和劉浩教授開展工作,通過少層磷烯與高導電的多氟Ti3C2TxMXene液相自組裝,製備得到磷烯/MXene二維異質結構。實驗和理論計算結果表明Ti3C2TxMXene的引入,不僅僅在充放電過程中限制磷烯的體積膨脹,同時促進了電子和鈉離子的遷移。
  • 王中林等ACS Nano:化煩惱為利器!利用衣物靜電為電子設備供電
    然而,大多數傳統的帶有交流電(AC)的織物TENGs不得不使用一個僵硬、不舒服、不友好的整流橋來獲得直流(DC)來存儲和為電子設備供電。2)此外,還製作了紗線超級電容器,並將其編織到DC F-TENG中,用於採集和儲存能量,為電子設備(如溼度計或計算器)供電,在實際應用中顯示出極大的方便性和高效性。
  • iCANX Talks 今晚八點直播︱ ACS Nano Rising Star!
    來自清華大學的張瑩瑩教授將為我們帶來「面向下一代柔性電子設備的蠶絲和納米碳材料研究」的最新進展。南洋理工大學的劉政教授將為大家介紹二維材料在構築清潔能源和低能耗的美麗新世界上的應用。美國普渡大學的Shelley Claridge 教授將給大家帶來近原子尺寸界面布圖的最新研究進展。
  • 湖南大學張明教授課題組在新型負極材料及器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張明教授課題組在ACSNano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Sulfur-Rich (NH4)2Mo3S13as a Highly Reversible Anode for Sodium/Potassium-Ion Batteries」。
  • ACS Nano:美國Xiuling Li教授在金屬輔助化學蝕刻研究領域的進展
    【研究背景】β-氧化鎵(β-Ga2O3)因其具有4.6-4.9 eV的超寬帶隙、8 mV/cm的理論擊穿電場和150 cm2/v-s的電子遷移率,而被認為是一種有前途的大功率材料。然而,已發表的β-Ga2O3電晶體仍然存在電流密度低的問題。與此同時,β-Ga2O3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反應離子刻蝕(ICP-RIE)的蝕刻質量仍然有限且需要高蝕刻溫度(150 ℃),表面會遭受高能離子誘導損傷。因此,對於這種寬帶隙材料,迫切需要能夠產生高深寬比(AR)和無損傷表面的蝕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