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2020-10-12 材料material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GeS與石墨烯之間的異質結結構,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儲鈉性能。基於能帶理論,對不同界面結構與倍率性能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加深了人們對活性材料與炭材料之間的異質結結構的認識,為後續的電極材料的研究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

鈉離子電池(SIBs)憑藉更低的成本,儼然成為最有希望替代鋰離子電池的新型儲能設備。但是鈉離子電池同樣也在電極材料方面陷入了瓶頸,如何更高效的釋放電極材料的潛力已成為SIBs走向商業化應用的關鍵問題。


近日,中南大學的張佳峰教授及其團隊基於能帶理論,對於活性物質與炭材料之間的分層誘導結構進行了深入探索,證明金屬與炭之間的鍵對材料良好儲鈉性能的關鍵作用。相關論文以題為「Enhancing the Rapid Na+-Storage Performance via Electron/Ion Bridges through GeS2/Graphene Heterojunction」在 ACS nano上發表。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6371


不同於其他通過設計新型材料或電池系統獲取高能量密度的方法,SIBs目前急需最大限度的開發電極材料的潛力。自1960年費米闡明界面/表面對材料性能的巨大影響,界面效應一直被認為是提升材料性能的有效手段。目前電池材料中關於界面已經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於活性材料與基體界面上的電導率研究,界面上更深層次的電子/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還缺乏進一步的研究開發。因此,全面了解界面上的儲能機理仍然是鹼金屬電池尤其是SIBs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文作者針對這一問題,以GeS2和石墨烯作為研究對象,對GeS2/C複合相、C-S鍵和C-Ge鍵三種接觸模式與無功電勢和極化電勢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分析討論。並依此設計出了多級的GeS2/3DG複合材料,GeS2納米顆粒均勻的被石墨烯均勻的包覆。在界面上精心設計的C-Ge鍵所形成的GeS2/石墨烯異質結結構,可以通過減少電子聚集極化很好的提升電子轉移效率。此外,石墨烯中的缺陷可以減輕離子濃度引起的極化,為鈉離子輸送提供額外的離子通道。這些效應最終導致所製備的GeS2/3DG電極的儲鈉性能遠高於單純GeS2/rGO複合材料。

圖1 GeS2/C複合相、C-S鍵和C-Ge鍵三種模型在SIBs中的電子/離子轉移示意圖

圖2 GeS2/3DG的製備示意圖和電鏡表徵分析


圖3樣品的結構和化學狀態分析


圖4 樣品的反應動力學分析和贗電容貢獻比例計算


圖5 充放電過程中的結構變化表徵


圖6 樣品儲鈉性能測試


總的來說,作者發現石墨烯不僅僅是以C-Ge鍵作為活性位點,還為GeS2提供了一個額外的離子傳輸通道。而C-Ge鍵的電子轉移效率的提高同樣不同於摻雜,而是通過降低極化效應獲得。上述結果均表明,石墨烯缺陷在電極材料中的作用需要重新評估和進一步研究。該研究加深了電極材料上異質結結構的研究,為更好的挖掘電極材料的潛力提供了新的思路。(文:Today)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青島科大ACS Nano:藉助缺陷,大幅提高材料儲鉀性能
    編輯推薦:本文利用針對Fe7S8較差的儲鉀性能,提出了在炭複合的前提下,通過MoS2進一步改性。利用MoS2中豐富的缺陷,大大的提高了材料的儲鉀性能,為後續鉀離子電池的開發提供了很好地思路。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的張忠華教授及其團隊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在Fe7S8/C納米籠上複合具有豐富鉀離子通道和儲K活性位點的MoS2納米片,大幅提高材料的儲鉀性能。動力學分析和理論計算也驗證了引入缺陷豐富的MoS2納米片可以顯著提高了鉀離子的擴散係數。
  • ACS Nano:單晶金屬薄膜和高質量石墨烯的集成晶圓級生長
    通過引入氫氣和氣態碳前驅體,將初始金屬化與隨後的石墨烯生長無縫連接,從而消除了由於襯底轉移和常見的冗長催化劑預處理造成的汙染。夾層方法還可以在石墨烯生長過程中獲得具有納米級粗糙度的Cu表面,從而產生高質量石墨烯。本文系統地探索了參數空間並討論機會,包括隨後的幹法轉移,通用性以及該方法的多功能性,特別是在以經濟高效的方式製備不同的單晶薄膜取向並將其擴展到其他材料系統方面。
  • 香港中文大學許建斌研究組ACS Nano: 高響應超靈敏的石墨烯基短波紅外探測器
    圖2 金顆粒在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表面等離增強作用(a) 金納米顆粒的形貌(b)器件在紅外波段處的吸收光譜(c)-(e) 器件在紅外波段處吸收光譜與金顆粒表面等離增強作用的模擬與計算結果d)不同金納米顆粒陣列的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在紅外波段處的光電流圖4  石墨烯與石墨烯-矽異質結構在紅外波段下的光響應對比
  • 中科院化學所《ACS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隨著高功率、高集成度電子器件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等的快速發展,越來越趨於小型化、輕量化、高效化,對電子器件的功率密度及高效熱管理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量如不及時排除,將會嚴重影響到電子器部件的工作穩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 一篇ACS Nano,全面了解單原子催化劑在電池領域的應用!
    它們已被用作電極組分,以增強氧化還原動力學並調節反應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器件性能。有鑑於此,中南大學吳飛翔教授和雷永鵬教授等人,綜述了用於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電池的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究進展。大量的實驗數據表明,與簇狀或納米顆粒相比,均勻分布的金屬SAC顯示的ORR性能更好。配位不飽和環境為反應物分子提供了合適的吸附位點,而金屬與載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調節了中心金屬SA的電子結構並增強了其固有活性。要點3. 目前,Fe-N-C和Co-N-C是研究最多的ORR活性位點。總體而言,在H2/O2和H2/空氣條件下,PEMFC的功率密度存在顯著差異。
  • ACS Nano:單原子,雙功能:構效關係與反應途徑
    要點1. 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基於金屬酞菁(MPcs,M=Ni,Co,Fe)的特定SACs在氧化石墨烯(GO)層上軟錨定的分子策略,以生成結構精準的模型靶,用於機理研究。 要點2. MPc通過與石墨烯片層的π-π共軛形成電子通道,提高了MPc-GO在析氧和還原反應中的性能。
  •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隨著高功率、高集成度電子器件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等的快速發展,越來越趨於小型化、輕量化、高效化,對電子器件的功率密度及高效熱管理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量如不及時排除,將會嚴重影響到電子器部件的工作穩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 劉忠範院士團隊《ACS Nano》:高導電、高質量的氮摻雜垂直取向的...
    近年來,石墨烯憑藉其優越的性能和在高性能電子、透明電極、超級電容器、儲能和轉換中的各種應用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為了避免在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金屬表面上製備石墨烯之後的轉移工藝,有不少研究已實現在功能絕緣基板上直接合成石墨烯。
  • ACS Nano:在多晶金屬箔上實現單晶石墨烯的可擴展生長
    通過從種子陣列的邊緣誘導石墨烯的同質外延生長而沒有其他成核作用,獲得單晶石墨烯,其面積比母石墨烯種子襯底大四倍。 2 圖文導讀 (a)將定向石墨烯種子陣列從母石墨烯基質多次移植到多晶金屬基質的方案,(b)從石墨烯種子的邊緣進行石墨烯的同質外延生長而沒有成核
  • 燕大ACS Nano:先進的原位透射電鏡技術,揭示鈉空氣電池機理!
    導讀:本文利用先進像差校正的環境透射電子顯微技術對Na-O2/CO2電池與Na-O2電池進行了原位研究,空氣正極為碳納米管(CNTs)或Ag納米線,揭示了電化學反應過程機理,表明C和CO2的存在顯著提高Na-O2電池的性能。
  • 《Science》之後,觀察了一下形貌,再發一篇《ACS Nano》|「白菜價石墨烯」又有新進展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碳材料,其獨特的二維蜂窩狀晶體結構衍生出許多奇特的電學和力學性能。目前而言,石墨烯的合成主要通過剝離石墨來實現,在該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溶劑以及強機械剪切和電化學處理。為了促進剝離,將石墨烯進行化學氧化,變成氧化石墨烯,之後對其還原獲得剝離的石墨烯。這一過程往往需要苛刻的氧化劑,並且通過這一方法獲得的石墨烯產率往往比較低。
  • 復旦大學餘學斌ACS NANO:納米紅磷負極助力高比容量鈉離子電池
    3.NRP−rGO複合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測試圖5.圖5b得到的循環伏安測試圖可知,在首次放電1.0至0.5 V之間出現的不可逆寬還原峰為電解質的電化學分解和表面SEI膜的形成;在0.30至0.05 V區間的峰為鈉離子在NRP中的嵌入;而在0.53和0.63 V的兩個氧化峰則對應於NaxP中鈉的逐步脫出。隨後的反應中,還原峰穩定在0.32 V,氧化峰與第一次循環重合,說明嵌鈉動力學和循環穩定性的提高。
  • 聚合物輔助在焦磷酸鈦中可控引入氧空位並用於鈉/鉀離子電池負極
    測試結果表明,該複合材料在鈉/鉀電中展現了優異的長循環性能及卓越的倍率性能。深入分析證實,引入的氧空位增加了材料的贗電容貢獻,提高了鈉/鉀離子的擴散係數。並且,利用DFT計算證實氧空位的引入可以極大的降低材料的嵌鈉能壘。這種簡便的合成方法實現了可控的引入氧空位,由該富含氧空位的鈦基複合材料開發的鈉/鉀電負極材料有望用於構築高性能動力型鈉/鉀離子電池。
  • 雪梨科技大學汪國秀教授ACS Nano:MXene-磷烯納米異質結助力Na+存儲
    【背景介紹】近年來鈉離子電池(SIBs)作為鋰離子電池的理想替代品受到廣泛關注,然而鈉離子相較於鋰離子具有更大的離子半徑,這導致鈉離子在電極材料中的遷移受限以及鈉嵌入後電極材料更大的體積膨脹。因此針對鈉離子存儲的新型電極材料亟待開發。
  • ACS Nano:提高鋰硫電池多硫化物錨定和轉化率的雙調節策略
    有鑑於此,溫州大學楊植教授報導了修飾在石墨烯(Gh)表面的鐵酞菁(FePc)和八氟萘(OFN)雙調節體系(Gh/FePc+OFN)加速了多硫化鋰(LiPSs)的界面反應動力學。3)這種雙重調節體系促進了硫的平穩轉化反應,從而提高了電池性能。基於Gh/FePc+OFN的Li–S正極在0.2 C下具有1604 mAh g-1的超高初始容量,在超過1000 次循環下,1 C下每個周期的超低容量衰減率僅為0.055%。
  • 《ACS Nano》:不止增強,納米纖維素在聚合物中的可控排列還能表現...
    三菱鉛筆公司已經在北美銷售含有CNF墨水的筆;日本紙業公司已經開發出含CNF的成人紙尿褲;京都大學設計了一款CNF概念車(NCV),並在2019年東京車展期間展出,車身、引擎蓋和半透明車頂均由CNF增強複合材料製成,重量僅有傳統汽車的一半。
  • 「MXenes之父」最新《ACS Nano》:MXenes電磁屏蔽性能與結構關係大...
    目前,MXenes主要通過HF酸或鹽酸和氟化物的混合溶液將MAX相中結合較弱的A位元素(如Al原子)抽出而得到, 具備組分靈活可調,最小納米層厚可控以及在水或有機溶劑中能夠穩定地分散等優勢,同時具有石墨烯高比表面積和高電導率 (MXenes電導率可高達14000 S cm1),因此MXenes在 電磁屏蔽 鄰域顯示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
  • 《科技》東北師大吳興隆AM:具有優異室溫/低溫儲鈉性能的自
    在醚類電解液中,所製備的HCP成功解決了普通硬碳材料所面臨的上述問題,同時實現了超高ICE(91.2%),優異倍率性能、低溫性能和長循環溫度性。此外,還通過對比實驗,分析了獲得高ICE的原因,並藉助CV,GCD和GITT等表徵方法,進一步揭示了HCP的儲鈉機理、容量衰減機制及其倍率性能大幅提升的原因。
  • 崔屹/張千帆/蔣三平Nano Letters: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快速動力學、長...
    其他幾種塊狀和納米級催化劑(包括TiO2–x納米片等)能促進硫、LiPSs和Li2S 的轉化,從而大大提高活性材料的使用並增強Li-S電池的反應動力學。但催化劑只能加快反應速率,不能提供容量,因此會犧牲Li-S電池的總能量密度。 由於催化性能與催化劑粒度相關,因此很自然地假設在單原子水平上實現最大的催化效率。
  • 浙大微納電子學院科研團隊ACS Nano發文——近紅外光偏振探測儀:超構表面助力儀器小型化和片上化
    圖片來源:電影《頭號玩家》目前,大部分的商用偏振探測儀通常體積龐大,然而對於民用的電子儀器而言,小型化、便捷化、高集成度、柔性化的需求反而比對其探測性能的需求更為迫切為主要目標,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肖沐教授、王軍轉副教授同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徐楊教授合作報導了一個基於手性等離激元超構表面與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