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東北師大吳興隆AM:具有優異室溫/低溫儲鈉性能的自

2020-12-08 騰訊網

研究背景

近年來,鈉離子電池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可能取代或部分替代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的儲能器件,如果成功獲得商業化應用,有望緩解鋰資源短缺、鉛環境汙染等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然而,已有大部分鈉電負極材料還無法滿足實際應用要求,嚴重阻礙了鈉離子電池的發展。目前,硬碳材料是離實際應用最接近的負極材料,表現出成本低、導電性高、電極電勢低、循環穩定性好和環境友好等優點。但是,面對實際應用,硬碳負極材料有兩個關鍵問題急需解決,一個是較低的首圈庫倫效率(ICE),另一個是不夠理想的倍率性能。此外,對於實際應用,優異低溫性能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值得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在之前的報導中,研究人員已嘗試通過雜原子摻雜、多孔結構或缺陷設計等策略來提升了硬碳負極的儲鈉容量和倍率性能,或者通過減少缺陷和孔隙率來提高了ICE,但經常是顧此失彼。因此,到目前為止,之前的報導還未見同時實現90%以上高ICE、優異高倍率性能、長循環穩定性和良好低溫性能等優異綜合性能硬碳負極的報告,對硬碳材料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工作簡介

近日,東北師範大學吳興隆教授課題組以商品紙巾為前驅體,通過調控碳化過程,成功製備了一種柔性自支撐的硬碳紙(HCP)。在醚類電解液中,所製備的HCP成功解決了普通硬碳材料所面臨的上述問題,同時實現了超高ICE(91.2%),優異倍率性能、低溫性能和長循環溫度性。此外,還通過對比實驗,分析了獲得高ICE的原因,並藉助CV,GCD和GITT等表徵方法,進一步揭示了HCP的儲鈉機理、容量衰減機制及其倍率性能大幅提升的原因。相關成果以「Self‐Supporting, Flexible, Additive‐Free, and Scalable Hard Carbon Paper Self‐Interwoven by 1D Microbelts: Superb Room/Low‐Temperature Sodium Storage and Working Mechanism」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課題組侯寶華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

研究內容

HCP的組成結構表徵

HCP的製備過程主要包括預氧化和高溫碳化兩個步驟,所製備的HCP表現出了典型的硬碳材料特徵(如圖1所示)。研究發現,通過兩步退火是保持HCP柔性和自支撐結構的關鍵,紙巾內部本身的自交織、大尺寸一維微米帶結構均被很好地保持了下來。與納米材料或多孔結構材料相比,自支撐的HCP具有更小的比表面積,有利於獲得更高的ICE。另外,通過對比實驗發現,預氧化過程不但可以減少材料的收縮、增加殘碳量,還能提升最終硬碳材料的含氧量和石墨化程度,進而提高ICE。

圖1.(a)HCP的製備過程示意圖以及柔性自支撐紙巾、POCP中間產物和HCP的數碼照片,(b)HCP的SEM及其元素分布圖,(c)HCP的XRD測試結果,及彎曲狀態HCP電極片的數碼照片(插圖),(d)HCP的HRTEM和拉曼光譜圖(插圖)。

HCP的常溫儲鈉性能

自支撐結構結合醚類電解液,使得HCP負極展現出優異的可逆性和高達91.2 %的ICE(如圖2所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與相應的粉末裝硬碳材料相比,HCP中一維微米帶的尺寸較大且完整,從而可獲得較小的比表面積,生成更薄更少的SEI膜。2)預氧化過程導致更有序微觀結構的生成,有效地減少了首圈的不可逆反應。3)自支撐結構使其可直接用作電極,避免了傳統電極製備過程添加劑使用引起的首圈不可逆容量。4)與酯類電解液相比,HCP在醚類電解液中產生的SEI膜非常薄。因此,所得HCP表現出優異的綜合電化學性能。例如,以倍率性能而言,在20mA/g的電流密度下,HCP可實現338.2mAh/g的可逆容量,當電流密度提高到2000mA/g的大電流密度時,仍有170.0mAh/g的高儲鈉比容量。HCP還顯示出了優異的長循環穩定性:在200mA/g下循環1000次後,仍有286.5mAh/g的比容量,對應每圈衰減率僅為0.007 %;在2000mA/g的大電流密度下循環1000次後,其比容量為176.8mAh/g,對應每圈衰減率低至約0.025 %。循環後的電極依然表現出良好的自支撐結構和完整性,並且其微觀結構和形態均沒有顯著變化,表明了HCP在循環儲鈉過程中的突出結構穩定性。

圖2. HCP電極在醚類電解液中的室溫儲鈉特性:(a)在0.1mV/s掃速下前5圈的CV曲線,(b)在20mA/g電流密度下前5圈的GCD曲線,(c)從20mA/g到2000mA/g不同電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d)與其它典型硬碳材料在酯類電解液中倍率性能的對比結果,(e)不同電流密度下的長循環性能,(f)柔性HCP電極循環100圈後的數碼照片。

HCP的儲鈉機理及動力學

相關焦點

  • 具有高容量及穩定循環性能的室溫鈉-硫電池
    amp;utm_medium=Website_links&utm_content=RenLi-MixedBrand-multijournal-Multidisciplinary-China&utm_campaign=ORG_USG_JRCN_RL_article_promotion_sciencenet_Oct_5th 在300–350°C溫度下工作的高溫鈉-
  • AFM:二維金屬硫化物納米片自組裝成三維空心分級微米花增強儲鈉性能
    鈉離子電池因其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價格低廉等優點,日趨成為極具潛力的下一代儲能設備,在大型儲能系統中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被認為是資源稀缺且價格昂貴的鋰離子電池的有益補充。因此,開發具有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和高安全性能的鈉離子電池對維持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GeS與石墨烯之間的異質結結構,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儲鈉性能。基於能帶理論,對不同界面結構與倍率性能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加深了人們對活性材料與炭材料之間的異質結結構的認識,為後續的電極材料的研究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
  • Acta Materialia:析出強化型FeCoNiCrTi0.2高熵合金在室溫及低溫狀態下的優異拉伸性能
    近年來,具有等原子或近等原子濃度的單相高熵合金作為一類新型結構材料,迅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研究人員開始關注相圖的中間區域。一些面心立方結構的單相高熵合金表現出優異的抗輻射能力和出色的低溫機械性能,因此在極端環境下的工程應用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 【中國科學報】高比能室溫鈉硫電池商業化之路任重道遠
    由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郭玉國領銜的團隊在新型高比能室溫鈉硫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的封底上。  郭玉國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室溫高比能鈉硫電池在儲能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實現商業化仍需時日。當期Adv.
  • 北化揭示醚、酯類電解質中固體電解質界面層差異及對儲鈉性能影響
    該研究以鉍基合金化負極材料為研究對象,揭示了在醚類和酯類電解質中固體電解質界面層的顯著差異及其對儲鈉性能的影響。Bi/C負極材料在醚類電解質和酯類電解質中的儲鈉循環性能,形貌演變及阻抗分析雖然合金化負極材料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但其充放電過程中較大的體積膨脹使得固體電解質界面層難以穩定,從而造成電解液的持續分解並降低電池的循環壽命。對負極材料進行納米化及碳包覆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 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硬碳的儲鈉機理研究
    但是硬碳材料首次庫倫效率較低,並且我們對於硬碳的儲鈉機理研究還比較少,這也制約了硬碳材料的開發。近日,英國帝國理工大學的Hande Alptekin(第一作者)和Maria-Magdalena Titirici(通訊作者)等人對多種不同結構的硬碳材料的儲鈉特性進行了分析,建立了硬碳結構對於儲鈉特性的影響機理,為硬碳材料的開發提供了指導。
  • 金屬元素鈷或成為推動室溫鈉硫電池的重要力量
    所謂鈉硫電池,就是通過鈉與硫的化學反應,將電能儲存起來,當電網需要更多電能時,它又會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釋放出去,鈉硫電池的「蓄洪」性能非常優異,即使輸入的電流突然超過額定功率5-10倍,它也能泰然承受,再以穩定的功率釋放到電網中——這對於大型城市電網的平穩運行尤其有用。
  • 首個具有優異柔性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材料
    傳統的無機晶體熱電材料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是塑性和可加工性差。本文發現了迄今為止首個不僅具有優異塑性變形性能,而且具有優良電輸運性能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材料,同時該新材料尚具有巨大的性能優化空間,對熱電材料、非晶材料乃至半導體材料領域都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 人民網:南開大學「可呼吸」鈉-二氧化碳電池取得突破性進展
    圖1 鈉—二氧化碳(Na-CO2)電池結構及反應人民網天津7月15日電 (記者 朱虹)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軍教授團隊在利用CO2呼吸的室溫可充鈉-二氧化碳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可充室溫鈉-二氧化碳電池」(Rechargeable Room-Temperature Na-CO2 Batteries)為題,在《德國應用化學》(
  • AM:調控多孔碳基體中Se鏈分子構型優化儲鉀性能
    開發新型高比能、長壽命的電化學能源存儲材料對大規模儲能器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AEM:研製出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優異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德耐隆談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高低溫性能
    磷酸鐵鋰(LiFePO₄)正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具有優異的結構穩定性。用該材料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在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1]。目前常用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高低溫性能急需改善[2]。在低溫下,電解液電導率的降低、電極界面膜阻抗的增大和電荷傳遞電阻的增大使電池的放電容量減少[1-3]。
  • ...空軍基地:從室溫至120℃都具有良好倍率性能的高溫鋰離子電池體系
    所製備的隔膜均勻,具有多級孔隙,其維持在納米尺度的。這些隔膜的室溫電化學性能與商業聚烯烴基隔膜相當。除了具有高的阻燃性和熱穩定性外,它們還具有增強的機械耐久性和韌性。電解液為碳酸亞乙酯(EC)/碳酸丙烯酯(PC)的混合液(1/1),其具有高的沸點(>240℃)和優異的阻燃性(暴露在火焰下20秒後不燃),且其在室溫下仍然為液體,從而具有良好的室溫離子導電性。添加5%碳酸亞乙烯酯(VC)有利於SEI在石墨表面的形成。將這種新型電解質注入到Pyrolux隔膜中,其阻燃性保持不變,而Celgard隔膜再次遭到破壞(圖2d-f)。
  • 具有超高儲能性能的無疲勞Aurivillius相鐵電薄膜
    Aurivillius相鐵電化合物是層狀鉍氧化物,由(Bi2O2)2+層和鈣鈦礦(An 1BnO3n +1)2 -層組成,具有獨特的優點,包括無鉛和無疲勞。然而,在探索高能量密度介質電容器的Aurivillius相鐵電體方面只有少數例子。
  • 胡勇勝&索鎏敏等AM:惰性陽離子輔助水系電解質助力高電壓水系鈉...
    在TEAOTF框架內形成了一個具有快速Na+傳輸途徑的互穿瞬時Na+(H2O)n納米結構域網絡(圖2d)。因此,Na-IC-WiS電解質中的Na+傳輸機制更接近於水溶液中的Na+和Li+傳輸,不同於室溫離子液體(RTILs)中的Na+傳輸,在RTILs中觀察到Na(TFSI)n團簇的運動和Na-TFSI交換。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硬碳儲鈉機理研究
    但是硬碳材料首次庫倫效率較低,並且我們對於硬碳的儲鈉機理研究還比較少,這也制約了硬碳材料的開發。在該項研究中作者通過不同的溫度處理,獲得了具有不同表面官能團、缺陷和微孔結構的硬碳材料,並通過實驗和理論分析建立了硬碳材料結構與其儲鈉特性之間的關係。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利用氫化物絡合物的偽旋轉實現室溫超離子傳導
    出於對電池更高性能的追求,人們強烈希望能用固態離子導體取代傳統可充電電池中使用的有機液體電解液,這將使電池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為此,人們已經在尋找具有優異離子導電性能的材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最有前途的是含有聚陰離子的固態離子導體,如B12H12(圖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