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調控多孔碳基體中Se鏈分子構型優化儲鉀性能

2021-02-24 MaterialsViews

開發新型高比能、長壽命的電化學能源存儲材料對大規模儲能器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鉀-硒電池(K-Se)由於鉀金屬資源豐度廣、高比容量表現出巨大的開發潛力和應用前景。然而,鉀-硒電池在循環過程中面臨著較低的材料利用率、多硒化物的穿梭效應、體積膨脹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其電化學性能。此外,K-Se電池的電化學反應機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設計高性能硒基材料及如何通過原位表徵闡明儲鉀機理顯得尤為重要。近期,中國科大餘彥教授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等人合作,設計並製備了小分子硒與豆莢狀氮摻雜多孔碳納米纖維複合的薄膜電極(Se@NPCFs)用於實現活性物質硒的高效利用轉化,從而顯著提高K-Se電池的電化學性能,並且通過原位拉曼, 非原位高分辨、第一性原理計算及飛行時間離子二次質譜測試探究了K-Se電池體系的反應機理並實現高性能儲鉀。相關結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DOI: 10.1002/adma.202003879)上。

實現K-Se電池高能量密度策略之一是調控多孔碳基體中Se鏈分子構型來實現活性物質的高效利用。研究表明短鏈小分子硒策略避免了高階多硒化物遲緩的反應動力學過程,使得該電極材料在50 mA g-1的小電流密度下,循環50圈後可達635 mAh g-1的高比容量,有效提高Se的電化學利用率(94.1%)。獨特的碳基體結構設計使其在0.5 A g-1的大電流密度下循環1670圈後依舊保持367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具有優異的長循環穩定性。非原位高分辨和原位拉曼結果證實,限域在微孔中的小分子硒在碳酸酯類電解質中優先還原為K2Se2,隨後轉化為K2Se,整個過程以兩步轉化的「全固態」反應進行。此外我們發現K-Se電池的中間相取決於選擇性進入微介孔中的分子硒鏈形態,其存在形式直接影響電化學反應行為,限於0.5nm微孔中的短鏈Se2分子更容易發生兩相成核反應,放電曲線上表現出兩個非常平坦的電壓平臺,且極化較小,而較大孔徑(>0.5nm)中的長鏈Sen(n≥3)則表現出斜坡式的固溶反應,反應動力學緩慢,電化學反應過程中伴隨著高階多硒化物(K2Sen,n≥3)的生成。該項工作提供了一種通過結構工程和調控硒形態來改善K-Se電池性能的實用策略。

LPR:高壓調控二維層狀銦化硒納米片中的晶體對稱性

Small Methods: 剪切力輔助液相剝離二維黑磷納米片用於低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點擊以上標題可以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金屬離子幾何構型優化OER、電子結構調控助力HER、單原子催化劑
    來源丨Wiley威立01尖晶石氧化物中鈷離子幾何構型的優化促進OER對催化劑中金屬陽離子的配位環境和電子結構進行調節可有效提高其催化活性,如在尖晶石氧化物中,確定鈷離子的最佳幾何構型對於設計高效的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91424502電子結構調控助力HER儘管過渡金屬磷化物(TMP)已經成為替代Pt的最有前途的析氫反應(HER)催化劑,但其性能的進一步提高需要在局部原子水平上對TMP位點進行精細調控
  • AEnM:局部高濃電解液助力提升鉀離子電池用石墨負極儲鉀性能
    在當前改善石墨負極材料儲鉀性能的方法中,調控其表面生成的固體電解質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組分被認為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目前常用的六氟磷酸鉀(KPF6)/碳酸酯類電解液體系中,石墨負極表面無法形成穩定的SEI,且石墨在脫嵌鉀離子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大,從而導致其儲鉀性能較差,因而迫切需要能顯著提高石墨負極循環穩定性的電解液體系。
  • 《科技》東北師大吳興隆AM:具有優異室溫/低溫儲鈉性能的自
    但是,面對實際應用,硬碳負極材料有兩個關鍵問題急需解決,一個是較低的首圈庫倫效率(ICE),另一個是不夠理想的倍率性能。此外,對於實際應用,優異低溫性能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值得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在之前的報導中,研究人員已嘗試通過雜原子摻雜、多孔結構或缺陷設計等策略來提升了硬碳負極的儲鈉容量和倍率性能,或者通過減少缺陷和孔隙率來提高了ICE,但經常是顧此失彼。
  • 一種提高增強型地熱系統儲層的長期性能的混合優化方法
    改善深層地熱儲層的長期性能可以顯著提高地熱資源的熱提取效率。增強型地熱儲層具有多相特性,多個參數之間存在複雜的相互關係,本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設計方法,以實現雙重增強地熱系統(EGS)的效率和長期性能改善。該方法基於一種數值混合方法的優化過程,該方法將多目標遺傳算法與地熱儲層熱-水-力耦合過程的有限元分析相結合。
  • 蘇寶連/賁騰/陳麗華AM:結晶有機多孔鹽,從微孔到等級孔
    結晶有機多孔鹽中獨特的離子鍵賦予了它們具備強極性的限域孔道,使它們與其它有機多孔材料相比別具一格。結晶有機多孔鹽材料展現了許多極具吸引力的性質,例如質子傳導和極性分子的高速傳輸。這些性能都涉及到極性客體分子與結晶有機多孔鹽之間的相互作用,充分體現了結晶有機多孔鹽中極性孔道的優勢。因此,研究者們在結晶有機多孔鹽的合成和應用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許多實質性的進展。
  • 青島科大ACS Nano:藉助缺陷,大幅提高材料儲鉀性能
    編輯推薦:本文利用針對Fe7S8較差的儲鉀性能,提出了在炭複合的前提下,通過MoS2進一步改性。利用MoS2中豐富的缺陷,大大的提高了材料的儲鉀性能,為後續鉀離子電池的開發提供了很好地思路。金屬硫化物由於自身較高的理論容量而在鉀離子電池(PIBs)中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然而,金屬硫化物在PIBs的實際應用中依舊沒有很好地解決他們自身電導率低和體積膨脹過大的缺點。
  • 中科大硒材料合成及其電化學儲氫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謝毅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發展了一種可見光輔助光熱化學合成的新方法,成功地控制合成了微米管狀、亞微米棒狀、梭形納米棒狀、刺蝟狀納米棒組裝體等不同形態的特殊硒材料,研究結果表明硒材料形貌與結構對其電化學儲氫性能有顯著影響,如硒亞微米管的電化學儲氫性能明顯優於梭形納米棒。
  • 上海高研院等在分子篩多孔材料研究中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上海高研院等在分子篩多孔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21-01-13 上海高等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然而,開發一種高效可重複使用的單一催化劑以連續吸收和釋放LOHC中的氫,仍是挑戰。
  • 南洋理工樓雄文團隊AM:揭開電催化析氧反應的活性起源神秘面紗!
    基於上述這些問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樓雄文教授(通訊作者)團隊報導了一種原子級的Ni位點分布在N摻雜空心碳基體上,在鹼性條件下高效的OER電催化劑。通過實驗發現,優化後Ni活性位點配位的幾何構型中可以觀察到催化活性被明顯增強。此外,作者通過X射線吸收光譜研究和DFT模擬計算發現,利用Ni-N配位會進行有效的電子偶聯而降低費米能級和中間體的吸附能,從而提高OER的反應動力學。
  • 分子尺度自組裝NPCNs和Ti3C2異質結材料高效儲鉀
    /Ti3C2異質結材料能夠緩解快速充放電過程中嚴重的體積變化,並有助於保持優異的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通過系列形貌和結構表徵 (SEM、TEM、AFM以及EDS Mapping ) 證實(圖2所示)分子水平厚度的PDDA-NPCNs和ex-Ti3C2納米片逐層均一堆疊,顯示了3D多孔互連的導電網絡結構以及均一的形貌和元素分布,極大地縮短了離子的傳輸路徑,促進了離子/電子的快速傳輸。
  • 《Adv Mater》:獨特的多孔結構,實現高性能鉀硒電池負極!
    編輯推薦:本文通過靜電紡絲法和後續的刻蝕活化,成功製備了氮摻雜「豆莢狀」空心碳纖維,並用於鉀硒(K-Se)電池的負極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通過原位XRD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等多方法,對K-Se電池中Se與K的反應步驟進行了詳細的闡明,為未來K-Se電池的理論研究和商業化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中山大學張杰鵬探索新型多孔材料,可實現「反轉」吸附和高效分離
    、合成橡膠、以及用作家用燃料、溶劑、製冷劑等,張杰鵬團隊設計的多孔分子晶體展現出的丁烷 / 異丁烷分子篩效應便可用於工業生產中丁烷的分離提純。多孔配位聚合物的優勢為緩解化工業分離純化的耗能壓力,人們嘗試利用多孔材料對客體分子的差異化吸附能力進行分離。但因常規多孔材料的結構相對難以調控,並非所有分子都能找到合適的多孔材料以實現理想的、低耗能的分離提純。
  • 尹龍衛教授團隊分子尺度自組裝NPCNs和Ti3C2異質結材料高效儲鉀
    目前,此外,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的鈉離子電池 (SIBs) 和鉀離子電池 (PIBs) 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PIBs具有與LIBs/SIBs類似的「搖椅」機制,因其成本低、在電解質中的離子電導率快、工作電壓高等優點,在大規模儲能應用中備受關注。
  • 共價分子的分子構型
    (思維導圖) §2.2 共價分子的分子構型 一、雜化軌道理論 1、雜化軌道: 在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類型波函數疊加,組成同等數目的能量完全相同的一組軌道。
  • 46-NML專輯 | 鉀離子電池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0-00460-y快速儲鉀新材料設計及其機理剖析:烯碳鎧甲保護的TiO2納米管電極的原位表徵與DFT理論分析4. 6.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19-0260-6 NML研究文章|氮、磷共摻石墨烯:全碳基鋰/鉀離子電容器負極材料
  • 湖南大學在碳化矽衍生碳用於電容儲鉀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因此,尋求一種高效儲鉀且循環穩定的碳基負極材料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任務。碳化矽衍生碳的電化學性能圖。其中900攝氏度處理下的碳化矽衍生碳負極材料(SiC-CDC-900),其具有高介孔孔容的發達孔結構及合適的比表面積,不僅提高了鉀離子的有效吸附,顯著縮短了電解液的滲透路徑,還為鉀離子的吸附提供了豐富的活性位點,從而促進了電容儲鉀動力學的進行。
  •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與長江大學在水稻形態構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李建雄研究員課題組與長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田志宏教授課題組揭示了OsOFP19通過整合細胞分裂模式和油菜素內酯信號從而調節植物的形態構型然而,其中的分子機制知之甚少。本研究發現OsOFP19負調控油菜素內酯(BR)響應,並將其與細胞分裂模式整合,通過與DLT(DWARF AND LOW-TILLERING)和OSH1(Oryza sativa homeobox1)互作而影響植物形態構型,如籽粒形狀等。過表達OsOFP19導致半矮化表型(葉片較厚、莖和根較粗壯),這是由於表皮下組織細胞層增加所致。
  • 同濟大學李風亭教授團隊在柔性多孔材料分子識別和催化方面的研究...
    分子識別在生物、環境和化學研究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近年來,受到具有高度結構自由度的各種生物分子(例如蛋白質)的精確分子識別功能的啟發,表現出具有客體分子觸發的結構轉變特性的柔性多孔配位聚合物(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s, PCPs)、又稱柔性金屬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
  • g-C3N4光催化劑的摻雜改性、形貌結構調控、分子結構優化及異質結...
    為解決這些問題,各國科研工作者在多個方面對g-C3N4進行改進和優化。 本論文將圍繞g-C3N4的摻雜改性、形貌結構和分子結構優化及異質結構建等方面對g-C3N4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做簡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