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nM:局部高濃電解液助力提升鉀離子電池用石墨負極儲鉀性能

2021-01-08 騰訊網

鋰資源的匱乏及分布不均導致鋰離子二次電池的構建成本增加,人們迫切需要低成本、高效的可替代儲能器件。鉀(K)具有接近鋰的氧化還原電位,且資源儲量更為豐富。值得一提的是低廉的石墨理論上也可進行可逆的鉀離子嵌入/脫除,因而鉀離子電池逐漸受到人們的熱捧。但石墨快速的容量衰減以及嚴重的體積效應(~60%)限制了其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的實際應用。在當前改善石墨負極材料儲鉀性能的方法中,調控其表面生成的固體電解質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組分被認為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目前常用的六氟磷酸鉀(KPF6)/碳酸酯類電解液體系中,石墨負極表面無法形成穩定的SEI,且石墨在脫嵌鉀離子過程中的體積變化大,從而導致其儲鉀性能較差,因而迫切需要能顯著提高石墨負極循環穩定性的電解液體系。

近年來,高濃度電解液(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HCEs)體系已被應用到石墨負極的相關研究中。由於HCEs體系中鹽濃度增加,自由溶劑分子的數量顯著減少,因而電解液的電壓窗口進一步拓寬。區別於傳統低濃度電解液(Low-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LCEs)中溶劑分子主要參與SEI的形成機制,HCEs體系中負極表面SEI組分主要來源於鹽陰離子的分解產物。之前已有利用高濃度雙氟磺醯亞胺鉀鹽(KFSI)體系改善鉀離子電池負極表面SEI穩定性的相關報導,但HCEs體系的高成本和低電極/隔膜浸潤性等問題仍限制其進一步應用。

鑑於此,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吳屹影教授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翟登雲教授團隊合作,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即在HCEs體系中加入能和電解液溶劑互溶但自身不溶解鹽的共溶劑(Co-solvent),形成整體低鹽濃度但局部仍高濃度的電解液(Localized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LHCEs)。通過構建LHCEs體系,即可以打破原有相互連接的具有三維結構的K+溶劑化外殼,又不破壞單個K+的高配位環境,也可有效規避因使用HCEs所帶來的等一系列問題。本文採用KFSI為鉀鹽,乙二醇二甲醚(DME)為溶劑,2,2,2-三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醚(HFE)為共溶劑,構建了LHCEs電解液體系。

本文工作首次將LHCEs的概念拓展到鉀離子電池體系,加入HFE後的LHCEs通過形成局部高配位的K+-DME溶劑化物以及富含氟化鉀(KF)的SEI,可以有效抑制常規醚類電解液在石墨負極的溶劑共插層現象,並維持石墨在鉀離子脫嵌過程中的結構穩定性;同時,由於其高離子電導率(13.6 mS cm-1)以及良好的電極/隔膜浸潤性,使得高負載量商用石墨(8 mg cm-2)表現出較高比容量(300圈後仍可保持~200 mAh g-1)。另外,本文所構建的LHCEs具有穩定的高電壓窗口(5.3 V vs. K+/K),可以完美匹配高電壓普魯士藍正極,且其不易燃特性有望大幅提高電池安全性能。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通過對石墨脫嵌鉀離子過程的動力學分析,本文指出鉀離子嵌入石墨片層形成低階石墨插層化合物的過程反應速率較慢,而鉀離子脫出的過程則具有顯著提升的反應動力學。

本文為了改善商用高負載量石墨負極的電化學儲鉀性能,從石墨-電解液界面的保護角度出發,通過設計電解液組分及溶劑化結構,從而有效調控了石墨負極表面SEI的穩定性,與傳統的碳酸酯類電解液相比,該體系可顯著改善石墨負極的電化學性能。研究者相信,此項研究將會為石墨基負極的鉀離子電池的電解液體系研究提供新思路。相關論文以「Localized High-Concentration Electrolytes Boost Potassium Storage in High-Loading Graphite」為題,在線發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DOI: 10.1002/aenm.201902618)上。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吳屹影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論文的第一作者為該組的秦磊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的鉀基雙石墨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採用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顯著提升了鉀基雙石墨電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循環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以6.0 V High-Voltage and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 toward High Energy Density K-Based Dual-Graphite Battery(6.0 V高電壓濃縮電解液用於高能量密度鉀基雙石墨電池)為題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DOI:10.1002
  • 科學家研發出基於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的鉀基雙石墨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帶領的研究團隊,採用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顯著提升鉀基雙石墨電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循環穩定性。鉀基雙碳電池(K-DCB)結合雙離子電池電壓高、成本低、環境友好的特點以及鉀資源儲量豐富的優勢,在規模化儲能領域具有應用前景。作為活性離子來源,電解液對K-DCB的性能包括容量、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有重要影響。然而,目前基於KPF6鉀鹽以及碳酸酯類溶劑的電解液體系濃度低(<1 m)且氧化電位不足,導致K-DCB循環穩定性差,能量密度也有待提升。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 鉀離子電池價值被低估? 然而,高價態鎂、鋅、鋁離子二次電池研究具有很高的難度,其高價態和比鋰還小的半徑使其與陰離子緊密吸附從而在晶體結構中很難自由的嵌入和脫出,且其在電解液中強烈的溶劑化效應使其在嵌入離子通道過程中也很難去溶劑化,因此其發展非常緩慢。
  • 不易燃電解液在高性能鉀電池的應用
    ,可應用於鉀和鉀離子電池,促進鋰技術以外的下一代儲能系統發展。 目前,鋰離子電池技術在儲能市場佔據主導位置,但是,這種電池存在價格、環境問題和電解液易燃等固有缺點。在開發下一代電池技術時,科學家們嘗試用鉀離子等更豐富、更便宜的材料,來取代鋰離子。
  • 鋰電池發展遇「瓶頸」:給了鉀離子電池一個機會
    然而,高價態鎂、鋅、鋁離子二次電池研究具有很高的難度,其高價態和比鋰還小的半徑使其與陰離子緊密吸附從而在晶體結構中很難自由的嵌入和脫出,且其在電解液中強烈的溶劑化效應使其在嵌入離子通道過程中也很難去溶劑化,因此其發展非常緩慢。
  • 充電速度快10倍 日本鉀離子電池研發有突破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經濟新聞》11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理科大學駒場慎一教授等人在新一代鉀離子電池技術的研發中找到了突破口。研究人員使用石墨電極在不降低性能的情況下成功實現了多次充放電。使用該技術的新型電池有望比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速度提高10倍,並且可對應高強度電流,輸出更大電力。可應用於對瞬時提速要求較高的電動跑車。
  • 進展| 水系鉀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相較於水系鋰離子電池和水系鈉離子電池而言,水系鉀離子電池則更具優勢。主要原因為:第一,鉀在地殼中的含量是鋰的1290倍,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第二,鉀的標準電極電位比鈉的低0.22 V,意味著同類型結構的鉀正極具有更高的電壓,從而使得全電池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第三,在具有相同陰離子和相同濃度的水溶液中,鉀鹽溶液的離子電導率比鋰鹽和鈉鹽的都要高很多,意味著用鉀鹽水溶液做電解液可以使全電池具備更快的充放電能力。
  • 科研人員研發出新型高效低成本鉀離子電池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永炳及其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了一種新型高性能、低成本的鉀型雙離子電池技術
  • 湖南大學李軒科教授團隊《AFM》:邁向高性能電容式鉀離子存儲:一種...
    因此,當務之急是克服K+尺寸過大的問題,設計製備出優質的負極材料,構建高性能鉀離子電池。 目前,有效解決方法之一是利用碳化物衍生碳(carbide-derived carbon, CDC)製備出具有最佳孔隙結構的多孔碳負極。
  • 高容量、高性能:離子液體與鉀離子電池
    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在房屋、建築物、工廠等中廣泛使用大型電池。雖然鋰離子電池是可攜式電子設備電池的比較有潛力的候選者,但鋰、鈷資源稀缺和有機溶劑電解質易燃的特點而帶來的未來鋰電池性價比和潛在事故風險性的提高的缺點也一直被詬病。因此,在最近的幾十年中,使用大量資源和更安全的電解質的替代電池逐漸被開發。鉀元素在地殼和海水中大量存在、而且分布更加廣泛,鉀離子電池的成本更低。
  • 硫基電解液提升NCM/石墨電池循環性能
    在電解液中添加FEC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負極的庫倫效率和循環性能,下圖展示了向MESL+LiTFSI電解液中添加1%(體積分數)的MESL後,石墨負極的循環性能和庫倫效率。從圖中能夠看到除了首次充放電因為電解液的分解導致庫倫效率有所降低外,在隨後的循環中電池的庫倫效率都接近100%,表明電解液在負極表面形成的SEI膜很好的抑制了電解液的持續分解。
  • 高性能鉀電池採用非易燃電解質 打造下一代儲能系統
    (圖源:Wollongong官網)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發一種不易燃電解液,可應用於鉀和鉀離子電池新型電解質基於有機磷酸鹽,使電池更加安全,而且可以在低濃度下運行,這是大規模應用的必要條件。 目前,鋰離子電池技術在儲能市場佔據主導位置,但是,這種電池存在價格、環境問題和電解液易燃等固有缺點。在開發下一代電池技術時,科學家們嘗試用鉀離子等更豐富、更便宜的材料,來取代鋰離子。然而,鉀和鉀離子電池也存在安全問題,比如電解質易燃。
  • 河北科技大學王波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材料學院王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在鉀離子電池碳負極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在《納米能源》(Nano Energy,2020,104979,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4979)正式發表。
  • 硫基電解液能夠提升NCM/石墨電池的循環性能
    打開APP 硫基電解液能夠提升NCM/石墨電池的循環性能 新能源Leader 發表於 2020-04-20 17:20:30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金屬鉀電池與鋰離子電池一較高下
    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中闡述了他們是如何克服枝晶這一長期挑戰,開發了一種性能接近於鋰離子電池但依賴於鉀元素(一種原料更加豐富且成本不那麼貴的元素)的金屬電池。電池包含兩個電極——一端是正極,另一端是負極(電池裡稱為正負極,電解池裡面稱為陰陽極)。
  • 青島科大ACS Nano:藉助缺陷,大幅提高材料儲鉀性能
    編輯推薦:本文利用針對Fe7S8較差的儲鉀性能,提出了在炭複合的前提下,通過MoS2進一步改性。利用MoS2中豐富的缺陷,大大的提高了材料的儲鉀性能,為後續鉀離子電池的開發提供了很好地思路。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的張忠華教授及其團隊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在Fe7S8/C納米籠上複合具有豐富鉀離子通道和儲K活性位點的MoS2納米片,大幅提高材料的儲鉀性能。動力學分析和理論計算也驗證了引入缺陷豐富的MoS2納米片可以顯著提高了鉀離子的擴散係數。
  • 基於碳點@氧化石墨烯紙的柔性鉀離子電池負極
    該三維結構的CDs@rGO薄膜具有利於電解液進入活性位點的通道,可有效增強電子/離子的傳輸和擴散。此外,CDs引入的大量缺陷和含氧官能團,可有效提升比容量,提高倍率性能,改善電化學性能。通過引入碳點來增強電化學性能的策略可以為其他研究領域提供新的思路和視野。背景簡介鉀離子電池負極的研究進展由於資源儲量豐富,能量密度高,鉀離子電池(PIB)成為未來替代鋰離子電池的能源存儲設備的熱門之一。
  • 湖南大學在碳化矽衍生碳用於電容儲鉀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鉀離子電池被視作一種理想的電化學儲能裝置,其中採用碳基材料(石墨,軟碳及硬碳等)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的應用已經被廣泛研究。然而,由於鉀離子的原子尺寸較大,必然導致反覆充放電過程中石墨材料出現巨大體積膨脹(≈ 61%)和結構的崩塌,進而導致電池的容量嚴重衰減及呈現為較差的循環穩定性。
  • 聚合物輔助在焦磷酸鈦中可控引入氧空位並用於鈉/鉀離子電池負極
    【研究背景】 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鈉電)和鉀離子電池(鉀電)因採用量大價廉的鈉或鉀為原料而在儲能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碳材料是常用的鋰電負極材料,因共軛層間距較小而難以應用於鈉電和鉀電。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是鈉電和鉀電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