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Mater》:獨特的多孔結構,實現高性能鉀硒電池負極!

2021-01-15 騰訊網

編輯推薦:本文通過靜電紡絲法和後續的刻蝕活化,成功製備了氮摻雜「豆莢狀」空心碳纖維,並用於鉀硒(K-Se)電池的負極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通過原位XRD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等多方法,對K-Se電池中Se與K的反應步驟進行了詳細的闡明,為未來K-Se電池的理論研究和商業化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鉀元素豐富的儲量和低廉的價格,研發K-Se電池被認為是解決當今鋰電池成本過高的有效途徑。但是,K-Se電池目前還處於研究的初級階段,其儲能機制目前還尚待闡明,且具有高效的儲能結構的電極材料也尚未有相關報導。

中科大的於彥教授與中科院大連物化所吳忠帥教授等人合作,通過實驗表徵和理論計算相結合,對於Se正極中的儲鉀性能進行了分析探討。相關論文以題為「Unraveling the Nature of Excellent Potassium Storage in Small-Molecule Se@Peapod-Like N-Doped Carbon Nanofibers」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3879

由於鉀相比鈉具有同樣豐富的儲量,但更低的電位,鉀離子電池近年來被廣泛認為是鋰電池最有希望的潛在替代者之一。而且,隨著硒元素被開發作為正極,其良好的電導率、與碳酸鹽電解質優異的相容性和極高的理論容量,進一步提高了K-Se電池的競爭力。但是K-Se電池反應過程中的中間相溶解遷移和體積膨脹過大兩個問題,K-Se電池的電化學性能一直不夠理想。並且K-Se電池的反應過程和反應機理也並未完全揭示,而深入理解電池材料的反應機理是優化電化學性能的前提。因此,K-Se電池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本文作者針對以上問題,製備了自支撐豆莢狀氮摻雜多孔炭納米纖維作為K-Se電池正極。獨特的多孔結構可以負載大量的Se、縮短K+的擴散路徑;氮摻雜炭增強了炭與硒化鉀之間的化學親和力;1D的納米線連接形成3D的互聯導電網絡,增加了材料的導電性,提高了倍率性能。電化學測試中,電極在0.5A g-1的電流密度下循環1670次後可逆容量依舊高達367 mA h g-1。此外,通過原位拉曼測試、非原位TEM、第一性原理計算等方法對反應過程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Se的反應過程主要為Se-K2Se-K2Se兩步的全固態反應,有效抑制了多硒化合物短鏈小分子K2Sen(3≤n≤8)的產生,從而避免了多硒化物的穿梭效應,大大提高了Se的利用率。

總的來說,作者製備了多孔豆莢狀1D納米纖維結構氮摻雜碳纖維,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儲Se能力。並通過多種表徵手段,對於反應的機理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發現該結構有效的抑制了小分子多硒化合物的形成,大大的緩解了穿梭效應。該研究不但為後續K-Se電池正極的結構提供了良好的設計思路,還對於K-Se電池的反應過程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對未來K-Se電池的研究和優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文:Today)

圖1電極的設計和合成示意圖。

圖2 Se@NPCFs的電鏡表徵圖

圖3Se@NPCFs的電化學測試和對應的理論計算結果。

圖4 K-Se電池中Se@NPCFs的反應機理分析。

圖5 K-Se電池中的不同電化學行為的研究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AM:調控多孔碳基體中Se鏈分子構型優化儲鉀性能
    鉀-硒電池(K-Se)由於鉀金屬資源豐度廣、高比容量表現出巨大的開發潛力和應用前景。然而,鉀-硒電池在循環過程中面臨著較低的材料利用率、多硒化物的穿梭效應、體積膨脹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其電化學性能。此外,K-Se電池的電化學反應機理目前尚不清晰,因此設計高性能硒基材料及如何通過原位表徵闡明儲鉀機理顯得尤為重要。
  • 鈉離子電池助力電網儲能、硫硒化鉬雜化負極、陽離子COF、硝酸鋰...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enm.202001274 02 硫硒化鉬雜化負極實現快速儲鈉
  • 聚合物輔助在焦磷酸鈦中可控引入氧空位並用於鈉/鉀離子電池負極
    【研究背景】 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鈉電)和鉀離子電池(鉀電)因採用量大價廉的鈉或鉀為原料而在儲能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碳材料是常用的鋰電負極材料,因共軛層間距較小而難以應用於鈉電和鉀電。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是鈉電和鉀電實現大規模應用的關鍵。
  • 湖南大學李軒科教授團隊《AFM》:邁向高性能電容式鉀離子存儲:一種...
    因此,當務之急是克服K+尺寸過大的問題,設計製備出優質的負極材料,構建高性能鉀離子電池。 目前,有效解決方法之一是利用碳化物衍生碳(carbide-derived carbon, CDC)製備出具有最佳孔隙結構的多孔碳負極。
  • 矽作為電池負極材料的飛躍:一種碳納米管/矽微球結構
    矽被用於電腦晶片和許多其他產品,因具有十倍於石墨負極的儲鋰容量,被認為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的理想負極。然而,矽負極在鋰化/去鋰化過程中涉及巨大的體積變化,導致其循環穩定性較差,並且太弱而無法承受電極製造的壓力,制約了矽基負極的實際應用。
  • 郭玉國課題組Adv. Mater. : 正極補鈉技術助力高性能鈉離子全電池
    ,發展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對於推動其產業化應用顯得日益重要。目前鈉離子電池中使用的硬碳負極普遍存在首圈庫倫效率較低的問題,在電池循環過程中碳負極會消耗正極材料中有限的鈉以形成固態電解質界面(SEI)膜。正極材料中鈉的不可逆消耗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穩定性,這一問題已成為制約鈉離子電池發展的瓶頸之一。研究發現通過正極鈉補償可有效解決鈉離子電池中鈉不可逆消耗的問題,而且這一策略在工程化生產中也易於實施。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與鉛酸、鎳鎘、鎳氫等電池相比,由於其較高的能量密度、較長的使用壽命、較小的體積、無記憶效應等特點,成為現今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
  • 北航郭林&朱禹潔Adv. Mater. : 普魯士藍類似物Co3[Co(CN)6]2作為非水性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探索
    在PBAs中, 金屬離子和-CN-基團之間形成較大空間,可以有效容納鹼金屬離子如Li+,Na+和K+,因此,PBAs在水性和非水性鉀離子電池中均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目前,所有已發表的工作都將PBAs用作鉀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迄今為止,PBAs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質從未被探索過。
  • 實現鋁基集流體在鉀金屬電池穩定循環
    編輯推薦:本文通過簡單的燒結法製備了Al@Al複合集流體,雙層鋁結構對鉀電電解液具有良好的潤溼性,從而可以實現金屬鉀(K)的穩定沉積。該研究為首次在鉀金屬電池中報導具有穩定性能的鋁集流體,開拓了鉀電集流體的研究範圍,也為後續的集流體的設計提供了一種良好的思路。
  • 華中科大發表關於新型Li3P/C高容量電池負極研究進展
    隨著近些年可攜式電子設備、零排放電動汽車以及太陽能、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人們提出了越來越多的新型鋰離子電池 (LIBs)技術與機理,以實現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長的循環壽命、更快的倍率性能和更好的安全性。
  • SEF:空心殼結構多孔CoSe2/MXene用於高效儲鋰
    然而,商業化的石墨烯,這種目前成熟的負極材料之一的理論容量相對較低(372 mAh g-1),距離滿足商業化高能量鋰離子電池的要求還很遠。在這方面,目前科研的重點集中於研發具有高性能,環境友好性以及低成本的先進負極材料,打破石墨烯碳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在眾多的電極材料體系中,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C)因其基於轉化反應機理的相對較大的儲鋰容量而得到了持續的關注。
  • 缺陷二硒化釩-石墨烯異質結構實現鋰硫電池電催化劑原位演化
    近日,蘇州大學能源學院、蘇州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的孫靖宇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以高性能硫宿主為目標的碳布(CC)上有缺陷二硒化釩(VSe2)-垂直石墨烯(VG)異質結構的全化學氣相沉積(all-CVD)設計。電化學作用可以誘導VSe2在Se空位處硫化為VS2,從而促進LiPS的吸附和轉化。
  • 不同形貌與碳包覆對NiSe負極容量與SEI的影響
    1、背景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石墨負極,雖價格低廉,但其低容量(340mAh/g)已不能滿足市場要求;矽負極的容量可達3590mAh/g,但其體積膨脹高達320%,易造成電極塗層粉化脫落、容量衰減、性能惡化;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硒化物具有相對較高的容量,同時體積膨脹也遠低於矽負極。
  • 華中科大《Adv Mater》200°C以上,仍能正常運行的鋰金屬電池
    導讀:有別於常見的純金屬鋰負極,本文利用Li-B合金作為骨架,填充金屬Li,製備了Li-B/Li合金電極。該電極在325℃的高溫下依舊可以保持其初始結構而沒有液態Li出現,大大提高了Li負極的熱耐受性,使得Li負極在高溫等極端環境中也可以使用。
  • 《Adv Mater》:一種用於燃料電池的耐用高功率無鉑族金屬陰極!
    其中獨特的多孔纖維形態和分層結構通過暴露更易接近的活性位點,從而提供了便捷的電子傳導性並促進反應物的質量傳輸,這在提高電極性能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獨特的納米級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顯示出催化劑中整個纖維狀碳網絡中分布良好的離聚物覆蓋率。膜電極組件在實際的H2 /空氣電池(1.0 bar)中實現了0.40 W cm-2的功率密度,並在加速穩定性測試中顯示出顯著增強的耐久性。
  • 基於碳點@氧化石墨烯紙的柔性鉀離子電池負極
    導讀碳材料,特別是石墨化碳質材料,作為鉀離子電池(PIBs)的負極,是PIBs產業化的基石。然而,石墨化碳材料PIBs負極通常循環壽命短,穩定性差。圖1.圖片概要在本研究中,通過在還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碳點(CDs@rGO),構建了柔性三維結構的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
  • 華中科大《Adv Mater》200°C以上,仍能正常運行的鋰金屬電池!
    該電極在325℃的高溫下依舊可以保持其初始結構而沒有液態Li出現,大大提高了Li負極的熱耐受性,使得Li負極在高溫等極端環境中也可以使用。展示了Li5B4/Li複合材料在高溫鋰金屬電池中的應用前景。而且,這種負極還可以提高室溫下常規室溫鋰金屬電池的熱安全性。
  • 南大《Adv Mater》:鋅碘電池要來了嗎?MOF大大提高性能!
    導讀:本文指出鋅碘電池容量下降主要是Zn負極受到水和碘離子的腐蝕,並通過製備金屬有機框架(MOF)離子篩薄膜有效的阻斷了Zn與其直接接觸,大大提高了電池的穩定性。使得鋅碘電池的商業化應用進程又邁出了一大步,為後續可充電鋅碘電池的研發提供了指導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