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貌與碳包覆對NiSe負極容量與SEI的影響

2020-12-03 新能源Leader

1、背景

鋰離子電池中應用最廣泛的石墨負極,雖價格低廉,但其低容量(340mAh/g)已不能滿足市場要求;矽負極的容量可達3590mAh/g,但其體積膨脹高達320%,易造成電極塗層粉化脫落、容量衰減、性能惡化;金屬氧化物或金屬硒化物具有相對較高的容量,同時體積膨脹也遠低於矽負極。相比於金屬氧化物,金屬硒化物具有較高的導電性,是潛在的新型鋰電負極材料。包覆化學惰性的碳可以緩解電解液中HF雜質的刻蝕,同時,相比於碳包覆,氮摻雜碳(N-doped carbon)的包覆具有更良的鋰離子遷移速率。為消減體積膨脹帶來的影響,多種形貌的分級結構、多孔結構或中空結構被引入到負極材料中,用以緩衝體積膨脹,並得到了較優異的電化學性能。但不同形貌的優劣、及其對金屬硒化物電化學性能的影響,仍有待研究及比較。

2、研究成果介紹

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後GAO Tian-PengEnergy Storage Materials期刊(影響因子:15.1)發表了題為「Impacts of morphology and N-doped carbon encapsulation o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iSe for lithium storag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採用簡便的方法,以無機鎳鹽NiCl2作為廉價鎳源,以極性分子N-甲基吡咯烷酮(NMP作為表面活性劑和氮源,通過調控水與乙醇的比例控制溶劑的極性和溶劑化自由能,實現了不同形貌的可控制備;再硒化處理後,得到了多種形貌的NiSe負極材料:多薄片(多樹葉)形貌的NiSe負極,分級結構多孔花狀氮摻雜碳N-doped carbon包覆NiSe負極,六角片狀氮摻雜碳包覆NiSe負極,和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通過研究發現:不同形貌及碳包覆與否,會直接影響鋰電負極材料電化學性能,並影響SEI生長SEI組成成分。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受益於其多孔花狀分級結構及N-doped carbon包覆,體現出較優異的電化學性能,電極塗層體積膨脹最小,結構穩定性較好,SEI膜的生長及與電解液副反應得到有效抑制。

3、詳細研究內容

3.1不同形貌的可控制備

極性分子NMP在水與乙醇的極性溶液中,傾向於形成類乳液;同時,在溶劑熱高溫下,Ni2+離子會與NMP中的 –N– 與 –C=O官能團配位形成Ni-NMP前驅體;再者,這些極性分子在溶劑熱高溫下會發揮類似表面活性劑的作用,選擇性地掩蓋在高表面活性能的晶粒表面;又因為水與乙醇的極性不同,所以,調控水與乙醇的比例,就可以改變溶液的極性和溶劑化自由能,從而控制不同形貌的生成。在高v(H2O): v(EtOH)比例下,溶劑的極性較大,會促進各向異性生長,產生了多薄片(多樹葉)形貌的Ni-NMP配位前驅體(Figure 1a1-a2),硒化反應後得到了多薄片形貌的NiSe負極(Figure 1a3-a5);在低v(H2O): v(EtOH)比例下,產物的各向異性生長得到抑制,形成了薄片/球形結構的Ni-NMP前驅體(Figure 1b1-b2),惰性氣體保護下硒化反應得到了的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Figure 1b3-b5);增大NMP的添加量,會誘導產生六角片狀Ni-NMP前驅體,惰性氣體保護下硒化反應後得到的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Figure 1c1-c5); 不添加乙醇的情況下,促進各向同性生長,得到了球形Ni-NMP前驅體,氧化處理和硒化反應後得到了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Figure 1d1-d5)。

Figure 1. 可控制備不同形貌:(a) 調控水與乙醇的比例及NMP的含量,可實現不同形貌的形成,(a1-a2)多樹葉形貌的Ni-NMP配位前驅體,(a3-a5) 硒化反應得到的多薄片形貌的NiSe負極,(b1-b2) 分級結構薄片花狀Ni-NMP前驅體,(b3-b5) 硒化反應得到的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c1-c2) 六角片狀Ni-NMP前驅體,(c3-c5) 硒化反應得到的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和 (d1-d2)球形Ni-NMP前驅體,(d3-d5) 硒化反應得到的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

3.2晶體結構XRDXPS、比表面積BET表徵

XRD測試顯示:各樣品均為NiSe(Figure 2),多薄片形貌的NiSe負極XRD峰值最高,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也具有較高的結晶度。XPS測試結果顯示:樣品表面所包覆的為氮摻雜的碳N-doped carbon,元素Ni的價態為+2價。BET測試結果表明:各樣品比表面積大小為多薄片形貌的NiSe>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多壁中空球形NiSe>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

Figure 2. 各樣品的XRD晶體結構. Sheet-assembled multi-leaves NiSe, hierarchical porous flower NiSe@N-doped carbon, hexagonal plate NiSe@N-doped carbon, and multishell hollow sphere NiSe.

Figure 3. 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的XPS表徵:(a) C 1s, (b) N 1s, and (c) Ni 2p spectrum.

Figure 4. 各樣品的比表面積及孔尺寸. (a) 多薄片(多樹葉)形貌的NiSe負極, (b) 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 (c) 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 (d) 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

3.3 電化學性能

對比樣品的電化學性能,可以觀察到不同形貌與碳包覆與否,會導致電化學性能的不同(Figure 5)。多薄片(多樹葉)形貌的NiSe負極:初始容量最高,但容量衰減極為嚴重,猜測跟其高比表面積有關,高比表面積帶來多活性位點的同時,又導致與電解液中HF雜質的副反應最劇烈;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綜合電化學性能最出色,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均最優,猜測跟其高比表面積與N-doped carbon包覆有關;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容量較低,但容量衰減大幅降低,猜測跟其低比表面積和N-doped carbon包覆有關;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均低於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

Figure 5. 各樣品的電化學性能: (a) 首圈充放電電壓曲線,(b) 第二圈充放電電壓曲線,(c)倍率性能,(g)150th循環後的阻抗譜,和(h)1C循環。

3.4循環後樣品形貌SEI厚度成分的對比

為進一步研究不同形貌、碳包覆與否對負極材料的影響,Figure 6比較了電極塗層厚度的變化和循環後材料的形貌。多薄片(多樹葉)形貌的NiSe負極:循環後電極塗層厚度變化最大(體積膨脹最大),形貌徹底被破壞,表明其結構穩定性較差,材料表面SEI膜的厚度最大(與電解液副反應最劇烈);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循環後電極塗層厚度變化最小,多孔花狀形貌仍舊保持,材料表面SEI膜的厚度最小;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循環後電極塗層厚度變化及SEI膜的厚度適中;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循環後電極塗層厚度變化及SEI膜的厚度適中。

Figure 6. 在150圈循環前後的電極和樣品。多薄片(多樹葉)形貌的NiSe負極:(a1)循環前電極塗層厚度,(a2)循環後電極塗層厚度,(a3, a4) TEM形貌;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b1)循環前電極塗層厚度,(b2)循環後電極塗層厚度,(b3, b4) TEM形貌;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c1)循環前電極塗層厚度,(c2)循環後電極塗層厚度,(c3, c4) TEM形貌;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d1)循環前電極塗層厚度,(d2)循環後電極塗層厚度,(d3, d4) TEM形貌.

TEM 元素mapping被用來表徵NiSe負極材料表面的元素分布,元素F 和P是SEI的重要組成元素,但因元素F 和P的低含量較低,F 和P的 信號並不明顯 (Figure 7)。

Figure 7. 循環後樣品的TEM 元素mapping. (a) 多薄片(多樹葉)形貌的NiSe負極,(b) 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c) 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d) 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和(e) 分級結構多孔花狀的NiSe負極. 元素F 和P的 信號並不明顯,與其低含量有關.

為進一步研究SEI的組成成分和各成分含量,對循環後的樣品進行了XPS表徵。可以觀察到各元素的峰有顯著的差異,擬合的峰的位置均有所不同(Figure 8)。Table 1,進一步擬合了SEI的各組成成分的含量,多薄片(多樹葉)形貌的NiSe負極:含氟F和鋰Li的SEI組分(LixPOyFz,LixPFy,LiF,NiF2,Li2CO3)的相對含量最高;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因N-doped carbon包覆的保護作用,含氟F的SEI組分的相對含量最低;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含氟F的SEI組分的相對含量較低;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含氟F的SEI組分的相對含量適中。

Figure 8. 在150th cycle 循環後,清洗後的各樣品的XPS圖譜F 1s, Li 1s, Se 3d, Ni 2p and P 2p spectrum. (a) 多薄片(多樹葉)形貌的NiSe負極, (b) 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 (c) 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 (d) 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

Table 1.SEI各組分含量的XPS擬合結果NiSe-based anode materials after 150th cycle.

多薄片形貌的NiSe負極:初始容量最高,但容量衰減最快,結構穩定性最差,SEI膜厚度最大,SEI中含氟F組分的含量最高(與電解液副反應最劇烈);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容量及倍率性能都比較優異,循環性能最優,電極塗層體積膨脹最小,SEI膜的生長得到有效抑制,與電解液副反應得到有效抑制;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容量較低(比表面積低),循環性能優於無碳包覆的多薄片形貌的NiSe負極;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容量較高(比表面積較高),電極塗層體積膨脹小於多薄片形貌的NiSe負極,猜測中空結構能有效緩衝體積膨脹。

4、總結

該研究採用簡易方法,以廉價NiCl2作為鎳源,通過調控水與乙醇的比例及NMP的含量,實現了不同形貌NiSe的可控制備,以及N-doped carbon的原位包覆。研究發現:不同的形貌及碳包覆與否,會直接影響該鋰電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並影響SEI的生長及SEI的組成成分。多薄片形貌的NiSe負極:其初始容量最高,但容量衰減最快,結構穩定性最差,與電解液副反應最劇烈;分級結構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容量及倍率性能都比較優異,循環性能最優,電極塗層體積膨脹最小,SEI膜的生長得到有效抑制,與電解液副反應得到有效抑制,SEI中含氟F組分的含量最低;六角片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容量較低(比表面積低),循環性能優於無碳包覆的多薄片形貌的NiSe負極;多壁中空球形NiSe負極:容量較高(比表面積較高),電極塗層體積膨脹小於多薄片形貌的NiSe負極,多孔、中空結構能有效緩衝體積膨脹。多孔花狀N-doped carbon包覆的NiSe負極,其多孔分級結構可提升結構穩定性和電化學活性位點,N-doped carbon包覆可提高其化學穩定性,有望在高性能鋰電池中發揮作用。

Tian-Peng Gao, Ka Wai Wong, and Ka Ming Ng, Impacts of morphology and N-doped carbon encapsulation on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iSe for lithium storag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0

文/高天鵬

相關焦點

  • Small:碳包覆的鈦酸鉀負極材料助力高性能鉀離子混合電容器
    與此同時,缺少具有良好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的負極材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鉀離子混合電容器性能的提升。 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的汪國秀教授課題組首次將可大規模化生產的噴霧乾燥技術同化學氣相沉積技術(CVD)相結合,製備出了具有微米球狀結構的碳包覆鈦酸鉀負極材料
  • 容量翻倍!氧化還原核心助力高性能負極材料
    為了進一步分析其中的反應機理,作者採用不同的掃描速度進行了CV分析,以分析擴散和贗電容對於材料容量的貢獻,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當在1mV/s的速度下,CeO2材料79%的容量來自雁電容,而Ge0.9Fe0.1O2材料則有57%的容量來自於雁電容,實際上在所有的掃描速度下CeO2材料的雁電容容量比例都要高於Ge0.9Fe0.1O2材料,作者認為在實際嵌鋰過程中Ce和Fe元素的還原能夠提供196mAh/g
  • 為什麼說矽碳材料是最有潛力的鋰電池負極
    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中科院科相關學家做了一些嘗試在矽上做了碳包覆,為了做對比,我們矽上只做了部分的石墨烯包覆,其他地方空出來。最終看到包覆和不包覆SEI膜的生長情況不一樣,碳包覆的SEI膜就明顯減少,沒有包覆的SEI膜就有很多。
  • 深度解析矽碳複合材料的包覆結構之多孔型
    碳質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變化較小,具有較好的循環穩定性能,而且碳質負極材料本身是離子與電子的混合導體;另外,矽與碳化學性質相近,二者能緊密結合,因此碳常用作與矽複合的首選基質。 在Si/C複合體系中,Si顆粒作為活性物質,提供儲鋰容量;C既能緩衝充放電過程中矽負極的體積變化,又能改善Si質材料的導電性,還能避免Si顆粒在充放電循環中發生團聚。因此Si/C複合材料綜合了二者的優點,表現出高比容量和較長循環壽命,有望代替石墨成為新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從矽碳複合材料的結構出發,可將目前研究的矽碳複合材料分為包覆結構和嵌入結構。
  • 最新研究:構建親鈉性界面實現超高比容量、超長穩定性鈉金屬負極
    基於該界面構建的鈉金屬負極,實現了1078mAh/g (10 mAh/cm2)的高比容量,這一數值非常接近鈉金屬負極的理論比容量(1166mAh/g),且該比容量在5 mA/cm2電流密度下能穩定循環接近3000小時。在親鈉性含氧官能團的引導下,金屬鈉的沉積過電勢得到了明顯改善,在電極表面實現了均勻成核,且在隨後的生長過程中傾向於「二維生長」,沉積、剝離過程中始終未出現明顯的枝晶問題。
  • 不同成分電解液對矽負極表面成膜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
    伴隨著電極結構的破壞,在暴露出的矽表面不斷形成新的SEI膜,加劇了矽的腐蝕和容量衰減。因此,為了提高矽基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系統研究電解液添加劑在矽負極表面的作用機理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本文針對矽基負極材料的特點,研究不同成分電解液對矽負極表面成膜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通過不同添加劑的配合使用提升矽碳負極的電化學性能。
  • SnO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2-3],負極材料的優化對提高鋰離子電池的總體性能有著較大作用。SnO2由於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儲量豐富,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但由於SnO2的鋰化過程中存在不可逆反應(SnO2 +4Li++ 4e-→Sn+ 2Li2O)造成初始容量損失較大,並且SnO2導電性差,在充放電過程中較大的體積膨脹使材料粉化團聚導致循環穩定性差[4]。
  • 石墨化碳包覆SnOxSiO2的納米電纜結構應用於高性能自支撐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錫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因其具有高比容量、高安全性等優點,成為商用石墨負極潛在的替代材料,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錫基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通常伴隨著較大的體積變化,且容易發生納米顆粒的聚集,從而限制了其在鋰離子電池中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設計高效的碳網絡骨架結構,構築碳/錫基複合材料是最有效的解決手段之一。
  • 技術|SnO2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究進展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2-3],負極材料的優化對提高鋰離子電池的總體性能有著較大作用。SnO2由於具有較高的理論容量,儲量豐富,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但由於SnO2的鋰化過程中存在不可逆反應(SnO2 +4Li++ 4e-→Sn+ 2Li2O)造成初始容量損失較大,並且SnO2導電性差,在充放電過程中較大的體積膨脹使材料粉化團聚導致循環穩定性差[4]。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而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影響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見負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化學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研究較為廣泛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為金屬基(Sn基材料  Zheng等通過高溫固相法,分別採用Li2CO3和檸檬酸鋰作為鋰源,製備了純相的鈦酸鋰和碳包覆的鈦酸鋰,  實驗表明,經碳包覆的鈦酸鋰具有較小的粒徑和良好的分散性,表現出更優的電化學性能,主要歸因於碳包覆提高了鈦酸鋰顆粒表面的電子電導率,同時較小的粒徑縮短了Li+的擴散路徑。
  • 矽負極深度報告:負極矽碳,風語黎明
    單質矽-碳材料1500mAh/g比容量、1000次循環壽命和1C倍率的綜合性能具有一定程度可實現性;單質矽-碳材料包覆改性有較大概率是單質矽-碳負極材料的優選合成方式。不失一般性,矽單質-碳負極材料比容量更高,而矽氧化物-碳負極材料倍率性能更佳。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鋰金屬負極的容量為3860 mAh/g,並且具有優異的導電性,也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負極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產生鋰枝晶,鋰枝晶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消耗電解液並導致金屬鋰的不可逆沉積,形成死鋰造成低庫倫效率。甚至還會刺穿隔膜導致電池內部短接,造成電池的熱失控引發燃燒爆炸。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
    本文總結了電池使用過程中負極衰減的主要原理,並提出了幾種減少容量衰減的方法。 電池容量衰減的機理已被廣泛研究和報導過。電池容量衰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主要因素是電極表面副反應引起的可循環鋰量的減少;次要因素是活性物質的減少(如金屬的溶出、結構的破壞、材料的相變等);電池阻抗的增加。而負極與上述衰減機理中的許多影響因素均有關係。
  • 學術乾貨 | 全面回顧碳質材料在鋰硫電池中的應用
    該碳纖維具有1928 m2/g的比表面積和2.41 cm3/g的孔容,可以容納更多的硫,且使硫更加均勻地分散在碳表面,對應的硫正極具有很好的電化學性能。 WANG 等[8]通過一步法原位生成了多壁納米碳管包覆硫的硫/碳複合物結構。該結構具有雙錐體形狀的硫核心,表面包覆由多壁納米碳管構成的網絡結構殼層,並且具有約 35% (體積分數)的緩衝空隙。
  • 日本科學家新開發具超高容量的鈉離子電池用碳負極材料
    近日,東京理科大學發表與物質材料研究機構、岡山大學共同開發了一項適用於超高容量鈉離子電池之碳負極材料。
  • 一步法成功製備了雙層包覆的空心球形Si@TiO2@C負極材料
    摘要 湘潭大學王先友教授課題組以一步法成功製備了豐富孔結構和高穩定性的雙層包覆的空心球形Si@TiO2@C負極材料。然而,目前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在實際應用中只能達到300~340mAh/g的容量,且已經很難有提升,遠不能滿足新市場用戶對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的迫切需求。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致力於研發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材料。矽負極材料因其自身較高的理論比容量(3752mAh/g),環境友好以及低廉的成本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睞,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系統的主力軍。
  • 【復材資訊】碳納米管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中的應用◆ 純碳納米管作為負極材料碳納米管的獨特形貌和高比容量十分有利於其在鋰離子電池的應用中,當鋰離子能插入管間時,電極容量會大大提升。所以有人嘗試直接用碳納米管作負極材料。將模板法合成的碳納米管制備成了納米多孔碳膜,使得碳納米管管內管外均能被鋰離子嵌入。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和應對方法
    其中,負極是引起電池容量衰減的主要因素。本文總結了電池使用過程中負極衰減的主要原理,並提出了幾種減少容量衰減的方法。 電池容量衰減的機理已被廣泛研究和報導過。電池容量衰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主要因素是電極表面副反應引起的可循環鋰量的減少;次要因素是活性物質的減少(如金屬的溶出、結構的破壞、材料的相變等);電池阻抗的增加。
  • 矽單質作為負極材料是電池充放電原理-電子發燒友網
    單獨使用矽晶體作為負極材料容易產生以下問題: 第一、在脫嵌這個過程中,矽晶體體積出現了明顯的變化,這樣的體積效應極易造成矽負極材料從集流體上剝離下來,導致極片露箔引起電化學腐蝕和短路等現象,影響電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 鋰離子電池容量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二、影響鋰電池容量的主要因素:能量密度影響電池容量的外部因素有很多,而對於電池本身來說,能量密度是影響鋰電池容量的因素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同時能量密度是制約當前鋰離子電池發展的最大瓶頸。,沉積的鋰包覆在負極表面,阻塞了鋰的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