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碳包覆的鈦酸鉀負極材料助力高性能鉀離子混合電容器

2020-12-08 騰訊網

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是當今人類在21世紀所面臨的重要問題。隨著化石能源儲量的不斷衰竭和溫室效應的加劇,清潔能源技術逐步受到了廣大專家學們的青睞。近些年來以鋰離子電池為代表的鹼金屬二次電池在便攜能源市場所佔的比重不斷增加。然而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受到了鋰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和價格波動的影響,難以滿足大規模化儲能的需求。鉀離子混合電容器(PIHCs)因其還原電勢低,綠色環保且地殼中鉀資源儲備豐富,在保持鉀離子電池較高的能量密度的同時又兼具電容器優異的功率密度,有望成為大規模電化學儲能的首選。目前的鉀離子混合電容器的循環穩定性較差、電解液分解嚴重等缺陷使得相關研究進展緩慢,制約了鉀離子混合電容器的實際應用。與此同時,缺少具有良好倍率性能和循環穩定性的負極材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鉀離子混合電容器性能的提升。

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的汪國秀教授課題組首次將可大規模化生產的噴霧乾燥技術同化學氣相沉積技術(CVD)相結合,製備出了具有微米球狀結構的碳包覆鈦酸鉀負極材料(S-KTO@C)。當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時,S-KTO@C在0.1C(1C=160 mAh g-1)電流密度條件下放電比容量可達到155 mA h g-1,並且放電電壓平臺(0.38 V)相對於碳酸鋰(1.55 V)和鈦酸鈉(0.8 V)都要低,同時又高於鉀離子電池石墨(0.1 V)和硬碳(0.25 V)負極材料,這在確保高能量密度的同時也有效避免產生鉀枝晶等安全問題。在1C電流密度條件下循環1000次後容量保持率為77.1%,表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通過恆電流間歇滴定法(GITT)和循環伏安(CV)分析發現,經過碳包覆後的S-KTO@C材料的容量貢獻更多的來自於具有贗電容特徵的鉀離子插入機制,因而在提升倍率性能的同時確保了良好的循環穩定性。藉助於原位XRD技術進一步證實了鉀離子能夠可逆地從S-KTO@C中嵌入/脫出並保持其原有材料結構不發生變化。將S-KTO@C和活性炭進一步組裝成鉀離子混合電容器,其最大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為57.4 W h kg-1和1.74 kW kg-1,在5A g-1電流密度條件下經過3000圈循環後容量保持率可達80.3%。

此項研究在為鉀離子混合電容器的發展提供新思路的同時,將表面包覆和大規模化生產技術相結合,有利於促進大規模化電化學儲能設備的發展。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Small(DOI: 10.1002/smll.201906131)上。

相關焦點

  • 北化楊儒、王峰教授團隊合作:構建高性能鉀離子混合電容器新策略
    2020-09-04 09:25:54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 北化楊儒、王峰教授團隊合作:構建高性能鉀離子混合電容器新策略
    近日,北京化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儒教授和王峰教授研究團隊聯合在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4)上合作發表了題為「Cucurbit[6]uril-Derived Nitrogen-Doped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Confined
  • 基於碳點@氧化石墨烯紙的柔性鉀離子電池負極
    導讀碳材料,特別是石墨化碳質材料,作為鉀離子電池(PIBs)的負極,是PIBs產業化的基石。然而,石墨化碳材料PIBs負極通常循環壽命短,穩定性差。圖1.圖片概要在本研究中,通過在還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碳點(CDs@rGO),構建了柔性三維結構的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
  • 不同形貌與碳包覆對NiSe負極容量與SEI的影響
    相比於金屬氧化物,金屬硒化物具有較高的導電性,是潛在的新型鋰電負極材料。包覆化學惰性的碳可以緩解電解液中HF雜質的刻蝕,同時,相比於碳包覆,氮摻雜碳(N-doped carbon)的包覆具有更良的鋰離子遷移速率。為消減體積膨脹帶來的影響,多種形貌的分級結構、多孔結構或中空結構被引入到負極材料中,用以緩衝體積膨脹,並得到了較優異的電化學性能。
  • 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MoS2)納米片製備及其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此外,由於HCNB和MoS2納米片之間的協同作用,在HCNB內部生長的MoS2納米片可以與碳納米碗內部的上下碳殼形成連續的導電性碳-二硫化鉬-碳(C-MoS2-C)網絡通道。該類材料是電化學雙層電容器的理想材料。
  • 上海交大新型碗狀碳膠囊-二硫化鉬納米片高性能超級電容器材料
    多孔碳材料(活性碳、介孔碳)和納米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主要表現出雙電層電容特性。過渡金屬氧化物(如二氧化釕RuO2、二氧化錳MnO2),過渡金屬氮化物和導電高分子等表現出贗電容特性。然而,贗電容材料循環性能差,工作壽命較低。在保持出色循環穩定性的前期下,如何同時獲得高質量比電容和高體積比電容,是超級電容器領域的一大挑戰,也是限制超級電容器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瓶頸。
  • 氧化還原核心助力高性能負極材料
    近年來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於具有高容量和良好倍率性能的負極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傳統的石墨材料已經無法滿足下一代電池的需求,包括矽基負極在內的下一代負極材料正逐漸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從下圖a所示的XRD圖譜中能夠看到表面的碳包覆並沒有對材料的晶體結構產生顯著的影響。
  • 石墨化碳包覆SnOxSiO2的納米電纜結構應用於高性能自支撐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錫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因其具有高比容量、高安全性等優點,成為商用石墨負極潛在的替代材料,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錫基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通常伴隨著較大的體積變化,且容易發生納米顆粒的聚集,從而限制了其在鋰離子電池中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設計高效的碳網絡骨架結構,構築碳/錫基複合材料是最有效的解決手段之一。
  • 北理工Small: 高性能二維介孔矽納米片負極
    【引言】二維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能,在基礎研究及技術應用方面引起了研究者極大的興趣。近年來,各種二維材料,如石墨烯、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及碳/氮化物等,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光催化、電催化、能量存儲與轉化領域。
  • 深圳先進院高性能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3月1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新型高性能鉀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理論預言苯乙烯材料是一類非常有前景的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基於大量的計算模擬數據指出苯乙烯材料在用作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時具有非常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非常小的體積膨脹。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件之一,其作為鋰離子的受體,在充放電過程中實現鋰離子的嵌入和脫出。因此,負極材料的好壞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整體性能。目前,商用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廣泛使用石墨及改性石墨,但是其理論容量僅為372 mAh/g,大大制約了高能量動力電池的發展。
  • 解析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現在和未來——負極篇
    就是因為一直沒有解決負極鋰枝晶的問題,而且因此帶過太多的安全事故之後電池屆才不得不放棄這一理想的負極材料。現如今大規模商業化的負極材料只有兩大類,那就是石墨類碳材料和LTO。其他負極材料包括Si類,Sn等合金負極材料。數據來源:浙商證券接下來給大家逐個分析各種負極材料。
  • . : 普魯士藍類似物Co3[Co(CN)6]2作為非水性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探索
    在PBAs中, 金屬離子和-CN-基團之間形成較大空間,可以有效容納鹼金屬離子如Li+,Na+和K+,因此,PBAs在水性和非水性鉀離子電池中均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目前,所有已發表的工作都將PBAs用作鉀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迄今為止,PBAs作為鉀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質從未被探索過。
  • 「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烯/磷酸氫鋯複合材料
    但隨著能源危機的加劇和可攜式電子設備及電力汽車的快速增長,目前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材料已不能滿足其人們的需求。碳納米材料,石墨烯自被報導以來,由於具有一系列新奇的物理化學性質,如超快的電荷遷移速度、巨大的比表面積和超高的機械強度等,被廣泛用於超級電容器、電催化等電化學領域。
  • 一步法成功製備了雙層包覆的空心球形Si@TiO2@C負極材料
    摘要 湘潭大學王先友教授課題組以一步法成功製備了豐富孔結構和高穩定性的雙層包覆的空心球形Si@TiO2@C負極材料。然而,目前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在實際應用中只能達到300~340mAh/g的容量,且已經很難有提升,遠不能滿足新市場用戶對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的迫切需求。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致力於研發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材料。矽負極材料因其自身較高的理論比容量(3752mAh/g),環境友好以及低廉的成本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青睞,有望成為下一代電池系統的主力軍。
  • 鋰電材料擋不住的腳步
    鋰離子混合電容器常見的負極材料主要有硬碳、TiO2等能夠嵌入Li+的材料,其中TiO2的Li+嵌入電壓在1.5V(vs Li+/Li)左右,當與活性碳組成電容器後,能夠恰好使得電容器的電壓處於水溶液的穩定電化學窗口範圍內,同時TiO2成本低,並具有優異的循環性能,非常適合作為鋰離子電容器的負極使用。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本文著重介紹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金屬基(Sn基材料、Si基材料)、鈦酸鋰、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的性能、優缺點及改進方法,並對這些負極材料的應用作了進一步展望。、Si基材料)、鈦酸鋰、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等負極材料。
  • 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作為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的經典材料,層狀二硫化鉬納米片(MoS2)在場效應電晶體、光電探測器、光伏、鋰電池、太陽能熱能收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關注。那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是如何製備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基於MoS2的超級電容器有3種不同的機制存儲電能:除了電化學雙層電容(EDLC)和贗電容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圖文導讀 圖1、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組成和部分電化學行為。碳正電極吸附/解吸涉及的離子是(A)電解質中的陰離子或(B)Zn 2+圖2、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與其他儲能設備的Ragone圖主要關注近年來ZHSC中碳陽性電極的進展。ZHSC中使用的各種碳材料主要分為四類,包括商用AC,CNT,石墨烯和多孔碳(PC)。
  • 中山大學:碳材料用於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最新進展和挑戰
    成果簡介 鋅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ZHSC)結合了高能Zn離子電池和大功率超級電容器的優勢,近年來已成為有前途的儲能設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ZHSC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瓶頸需要克服。C),Zn // CNTs微型Zn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m-ZHSC)的製備示意圖。D),CNTs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E),Zn // CNTs m-ZHSC 在1至10 mA cm -2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 儘管CNT具有用作ZHSC組裝電極材料的巨大潛力,但其相對較低的比表面積和密度導致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進行額外的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