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Small: 高性能二維介孔矽納米片負極

2020-12-05 OFweek維科網

【引言】

二維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能,在基礎研究及技術應用方面引起了研究者極大的興趣。近年來,各種二維材料,如石墨烯、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及碳/氮化物等,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光催化、電催化、能量存儲與轉化領域。在鋰離子電池方面,二維納米結構的引入可以有效的縮短鋰離子的擴散路徑、提高界面電荷轉移速率及增大電極-電解液界面,可以顯著提高材料的電化學性能,因而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在眾多負極材料中,矽因其超高的理論比容量、較低的放電電壓及鋰離子擴散勢壘,成為了最有發展前景的高容量鋰電負極材料之一。然而,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引起巨大的體積膨脹,導致材料顆粒粉化和脫落,嚴重影響其電化學性能。此外與零維、一維矽納米結構不同,二維矽材料生長的最大障礙源於其自身的晶體結構。通常,典型的二維材料具有強的層內共價鍵及弱的層間範德華力,這種顯著的表面能差異導致其各向異性的二維生長。然而,由於矽是各向同性的立方相晶體,要實現自發層狀生長極其困難。儘管目前各種方法被用來合成二維矽納米片,如刻蝕與剝離、化學氣相沉積及模板誘導合成,但這些方法通常工藝複雜、成本高、前驅體不穩定、產率低而且儲鋰性能差。因此,採用低成本的方法實現優異電化學性能的二維矽納米片的大規模製備是一個意義重大且存在巨大挑戰的難題。

【成果簡介】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曹傳寶教授團隊陳卓副教授指導博士生陳松在Small上發表了題為「Scalable Two-dimensional Mesoporous Silicon Nanosheet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y Anode」的文章。他們利用低成本的模板法及鎂熱還原過程,首次在矽材料上實現了二維矽納米片的宏量製備。通過分子模版劑在二維矽納米片上引入介孔,使其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與商業矽相比,循環性能有明顯改善。進一步通過均勻的碳包覆,實現了優異的儲鋰性能、循環穩定性及倍率性能。基於阻抗譜,擴散動力學分析及SEI膜觀察,該性能的顯著增強主要歸咎於獨特的二維介孔結構及碳包覆的協同作用:1)有效的促進了鋰離子的擴散;2)提高界面電荷轉移速率;3)緩解矽的體積膨脹。

【圖文導讀】

圖1 納米片合成示意圖及電鏡表徵結果

(a) 納米片合成示意圖;

(b) Si納米片的SEM;

(c) Si納米片的TEM;

(d-e) Si納米片的HRTEM。

圖2 Si/C納米片的透射電鏡及拉曼光譜表徵結果

(a) Si/C納米片的TEM;

(b) Si/C納米片的HRTEM;

(c) Si/C納米片的拉曼光譜圖。

圖3 矽基負極的電化學性能

(a) Si納米片前三個循環的CV曲線;

(b) Si/C納米片前三個循環的CV曲線;

(c) Si納米片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

(d) Si/C納米片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

(e) 400 mA g-1下商業矽顆粒、純矽納米片及Si/C納米片的循環穩定性比較;

(f) 不同電流密度下商業矽顆粒、純矽納米片及Si/C納米片的倍率性能比較;

(g) 4 A g-1下Si/C納米片的循環性能。

【小結】

該文章成功報導了一種低成本宏量製備二維介孔矽納米片的方法,同時為了進一步緩解體積改變及提高動力學行為,對其進行碳包覆處理,結構表徵及優異的電化學性能證實了該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不僅極大地改善了矽基負極的電化學性能,同時也為開發與設計獨特的納米材料用於各種能源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焦點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是一類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發展二維材料基複合介孔納米片,不僅可有效抑制片層的堆疊,增加比表面積,而且可大大緩衝電極的體積膨脹,提高電解液離子的擴散和電化學性能。但是,目前報導的都是關於面內垂直柱狀的介孔納米片,而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納米片的可控制備仍面臨著很大挑戰。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在鋰離子電池矽負極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基於此,開發了一系列穩定、具有協同效應、高性能的碳矽雜化電極體系,例如,含矽納米粒子的模板碳橋連取向石墨烯宏觀體(Nano Lett. 2015, 15, 6222)、仿扇貝形體的碳矽核殼雜化顆粒(Small 2018, 14, 1800752)、
  • 深圳先進院建立二維矽納米片製備新方法並拓展其生物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王佳宏課題組在二維矽納米片的定向解理及生物光子學應用中取得進展,相關工作以From Octahedron Crystals to 2D Silicon Nanosheets: Facet-Selective Cleavage and Biophotonic Applications為題發表於在材料領域國際權威期刊Small上(影響因子
  • 矽作為電池負極材料的飛躍:一種碳納米管/矽微球結構
    因此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了數字革命的核心材料——矽。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NNL )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穎方法來使用這種有應用潛力但是目前仍問題的儲能材料。矽被用於電腦晶片和許多其他產品,因具有十倍於石墨負極的儲鋰容量,被認為是下一代鋰離子電池的理想負極。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新進展
    集微網消息(文/春夏)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麥亦勇團隊合作,通過發展通用的界面自組裝策略,使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得進展。
  • 金屬納米片的製備及在鋅離子電池負極上的應用
    【研究背景】二維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電學性質而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但目前用於製備二維材料的方法(如機械剝離等)通常適用於本身為層狀結構的材料,而對於各向同性的金屬來說,批量、低成本和高效的製備方法報導較少。
  • 「圖書推薦」鋰離子電池用納米矽及矽碳負極材料
    在此基礎上,利用自組裝法製備了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及矽碳/石墨負極材料,分析其微觀結構和物化狀態,通過循環測試分析了電化學性能,並闡明矽烷偶聯劑對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微觀結構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從微觀結構和物相變化角度論述納米矽碳負極材料嵌脫鋰穩定性,闡明了納米矽顆粒與碳層的破壞、Li15Si4合金生長的電極電位以及對嵌脫鋰穩定性的影響。
  • 鋰離子電池矽負極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李祥龍、智林傑團隊從低成本的二氧化矽納米顆粒出發,改進鎂熱還原技術、規模化製備一種仿繡球形態的矽烯材料,應用於鋰離子電池時展現出優異的綜合儲鋰性能。近期,研究團隊提出並發展一種「植皮式」二維共價封裝策略,基於繡球狀矽烯進一步製備矽氧碳鍵基繡球狀共價雙烯,表現出很好的綜合儲鋰性能:在800 mA/g的電流密度下重量與體積比容量分別高達2646 mAh/g和2350 mAh/cm3,在2000 mA/g的電流密度下循環500次後重量比容量仍保持近1500 mAh/g;即使在20000 mA/g的電流密度下重量比容量仍高達810 mAh/g,體積比容量相比非共價封裝和未封裝材料分別高出
  • 寧波材料所在高性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IV族元素(矽,鍺,錫)基負極材料由於其較高的理論容量(分別為3579 mAh /g,1600 mAh/g, 994 mAh/g)成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然而,矽、鍺、錫基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存在體積膨脹較大的問題,長時間充放電會造成顆粒的粉化和活性物質的脫落,從而影響鋰離子電池的循環穩定性。
  • 【頂刊】Nature子刊:高性能石墨烯負極來了,石墨烯應用之路再進一步!
    除了上述材料,大量研究探索了含有高能量密度組分的材料,如石墨-矽複合材料,但這種高能量組分往往表現出緩慢的電化學反應動力學,在Li+脫嵌過程中體積膨脹問題嚴重,導致功率性能不理想以及容量衰減快。因此,開發具有高比容量、快速的Li+脫嵌動力學、結構和電化學性能穩定的新型材料對開發高能量/功率密度及長循環穩定性的LIBs至關重要。
  • 矽負極深度報告:負極矽碳,風語黎明
    語·矽碳負極科學研究進展淺述與性能前瞻在體現了優異容量同時,矽基負極材料在嵌鋰過程中也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本徵體積變化,影響循環壽命;另一方面矽基負極還面臨著和電解液接觸、反應,劣化電池性能的問題。矽基負極衍生出了單質矽-碳負極、矽氧化物-碳負極、低維矽材料、矽合金等技術路線,前兩者(籠統稱為矽碳負極)實用性較強。
  • 二維CdTe超薄納米片
    主菜/Main Course國家納米中心何軍研究員課題組首次通過範德華外延生長,在氟金雲母表面獲得了大面積的超薄二維CdTe納米片。原位搭建的超薄CdTe納米片光檢測器展現出諸多優異性能,如~100 fA的超低暗電流、高的檢測限以及超高的光響應速度和開關穩定性。除此之外,CdTe納米片與傳統的微製造技術和柔性基底間兼容性良好,在柔性和高集成光電器件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原創】【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7 09:09:01 閱讀:8 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但由於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體積收縮,體積的劇烈變化會導致內部機械機構失效,從而使得矽負極的循環壽命難達預期,因此尚未在鋰電池中大規模應用。
  • ...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應用...
    4 預鋰化技術在矽基全電池中的應用研究 4.1 基於矽負極的鋰離子二次電池 矽負極具有高的比容量、成本低廉以及環境友好等優勢,是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的熱點。我們課題組在高容量矽及其複合材料的製備、結構設計與性能優化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納米結構矽基負極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優異的電化學穩定性,在緩減體積膨脹等方面優勢顯著。
  • 鋰化技術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最新研究進展及其在高比能矽負極中的...
    4 預鋰化技術在矽基全電池中的應用研究 4.1 基於矽負極的鋰離子二次電池 矽負極具有高的比容量、成本低廉以及環境友好等優勢,是下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究的熱點。我們課題組在高容量矽及其複合材料的製備、結構設計與性能優化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納米結構矽基負極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優異的電化學穩定性,在緩減體積膨脹等方面優勢顯著。
  • 矽基負極應用穩步提升
    A: 有可能,納米矽包括氧化亞矽,未來在固態電池這一塊的話,可能應用也是比較多的。 Q: 假設現在目前將矽基負極用在我們現在的鋰電池上,大概從全電池的能量比密度和體積比,它會有什麼樣的提升呢?
  • Small:基於三聯吡啶-鈷配合物納米片的穩定雙離子電池陰極材料
    基於上述科學問題,香港理工大學黃維揚教授團隊通過簡單而溫和的方式製備出一種基於三聯吡啶配體和鈷離子的配合物納米片Co-sheet,且其作為雙離子電池的陰極材料表現出可觀的電化學穩定性。這項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種簡單的,低成本獲得大面積、功能化二維納米片的製備方法,拓展了納米片的應用領域,同時,為高性能雙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的發展提供新視角。
  • 一文看懂矽負極的商業化進展
    從改善負極的角度來看發展矽基材料體系是個不錯的方向。目前應用相對成熟的Si負極材料是碳包覆SiO,納米Si C複合材料,和Si合金。解決Si材料體積膨脹大的問題的思路主要有三個:1)納米化,通過製備納米矽顆粒、納米矽薄膜等手段,抑制Si在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2)製備特殊形狀的Si晶體材料,例如蜂窩狀材料,樹枝狀的Si材料,利用Si材料自身的形變吸收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變化,改善Si材料的循環性能;3)Si/C複合材料,通過Si與石墨材料複合,利用石墨材料緩衝Si材料在循環過程中的體積變化,以改善Si材料的循環性能。
  • AFM:二維金屬硫化物納米片自組裝成三維空心分級微米花增強儲鈉性能
    目前,鈉離子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產業化道路上還存在許多挑戰,其中負極材料是影響鈉離子電池電化學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近年來,二維層狀WS2具有較大的層間距(0.62nm),為鈉離子在循環過程的可逆脫嵌提供有效的擴散途徑而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然而,WS2的低電導率以及在充放電過程中大的體積變化往往會導致較差的倍率和循環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