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建立二維矽納米片製備新方法並拓展其生物應用

2020-11-05 嶺南科苑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王佳宏課題組在二維矽納米片的定向解理及生物光子學應用中取得進展,相關工作以From Octahedron Crystals to 2D Silicon Nanosheets: Facet-Selective Cleavage and Biophotonic Applications為題發表於在材料領域國際權威期刊Small上(影響因子11.459)。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是程自強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崔浩東,通訊作者為深圳先進院王佳宏副研究員和喻學鋒研究員。

矽是人體的基本構成元素,矽基納米材料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獨特的可降解性。集近紅外拉曼成像與光熱治療為一體的二維單質矽納米片,有望實現成像引導的癌症治療,在臨床納米醫學方面有巨大潛力。單質矽是一種立方晶系的非範德華(non-vdW)材料,較難直接獲取二維片層結構。但是矽的{111}面擁有比{100}和{110}晶面更低的解理能。因此可以通過解理充分暴露{111}晶面的晶體矽來合成二維矽納米片(Si NSs)。

在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硫碘共輔助化學氣相傳輸法製備了具有充分暴露{111}面的八面體晶體矽,隨後用簡單超聲液相剝離技術即可實現二維矽納米片的大量製備,其橫向尺寸約200 nm,平均厚度約13 nm。利用近紅外光具有比可見光更強的組織穿透能力,在波長為785 nm的雷射激發下,SiNSs能產生非常強的拉曼散射信號,容易與蛋白質和有機物的信號進行區分,實現了細胞內生物光子成像。此外,SiNSs在1064 nm處的消光係數達到11.3 L·g–1·cm–1,光熱轉換效率為21.4%,能有效地將NIR-II區的光吸收轉換成熱,實現對腫瘤細胞的高效殺傷。該結果也驗證了SiNSs用作癌症治療的潛力。

該研究工作中晶面選擇性解理的策略可為非範德華材料的二維納米結構製備提供借鑑,而SiNSs優異的近紅外生物光子學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也可能在未來的納米醫藥中取得進一步成功。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廣東省特支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矽納米片的製備及其近紅外拉曼成像和細胞光熱治療

二維矽納米片的製備及生物光子學應用:(a) 矽的晶體結構示意圖及各晶面解理能;(b)化學氣相傳輸法製備八面體矽和探頭超聲製備SiNSs的示意圖;(c)Hela細胞的明場圖像;(d)細胞內2D SiNSs拉曼散射譜;(e)細胞拉曼成像圖(白色虛線描繪了細胞輪廓,箭頭指示了SiNSs的細胞內分布);(f)含有不同濃度SiNSs的Hela細胞在1064 nm雷射光照5 min後的存活率和螢光照片。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和黃逸凡研究員合作,成功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 plasma-liquid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exfoliation method for few-lay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內科技期刊
  • 「科研進展」深圳先進院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和黃逸凡研究員合作,成功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二維材料是目前國際上多個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在柔性電子、信息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可控制備是實現二維材料應用的先決條件。然而,現有製備技術仍存在局限性,特別是針對不同材料及應用的新製備方法亟需開發。
  • 我國科學家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黃逸凡合作,建立二維材料等離子體液相製備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Intercalator-assisted plasma-liquid technology: an efficient exfoliation method for few-layer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為題,發表在《中國科學:材料科學
  • 深圳先進院製備「黑磷」實現量級增長
    先進院製備的黑磷晶體大洋網訊 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被譽為21世紀的超級材料,有望發展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2014年,黑磷成為二維材料領域的一匹「黑馬」,它的橫空出世迅速引發關注。從電晶體、光電子器件,再到催化、能源、生物醫學等領域,黑磷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究竟科研人員是如何馴服黑磷這匹「黑馬」的?未來這匹「黑馬」是否能變成「天馬」帶我們實現那些行空的想像?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製備黑磷晶體產量實現了單管四個數量級的增長。為此,記者採訪了該院的副研究員王佳宏。
  • 深圳先進院走出規模化製備關鍵一步 新材料「黑馬」跑向萬億市場
    (受訪者供圖)原標題:深圳先進院走出規模化製備關鍵一步,黑磷晶體產量實現千倍增長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6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通訊員 嚴偲偲)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被譽為21世紀的超級材料,有望發展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
  • 北理工Small: 高性能二維介孔矽納米片負極
    【引言】二維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能,在基礎研究及技術應用方面引起了研究者極大的興趣。近年來,各種二維材料,如石墨烯、過渡金屬氧化物、硫化物及碳/氮化物等,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光催化、電催化、能量存儲與轉化領域。
  • 中科院團隊成功建立二維金屬氧化物宏量製備新方法
    據中科院網站10月16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在二維過渡金屬氧化物製備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Facile Mass Production of Self-Supported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al Metal Oxides for Catalytical Applications(《簡易宏量製備適用於電催化應用的自支撐二維過渡金屬氧化物》)為題發表在化學領域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化學通訊》)上。
  • 深圳先進院發明化學刻蝕法製備多晶黑磷固氮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團隊在二維黑磷領域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了具有多邊界特徵的多晶黑磷納米片,展現出較好的光催化合成氨性能。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深圳先進院博士邊式和溫敏,通訊作者為研究員喻學鋒。  氨(NH3)既是地球氮循環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化學品。
  • 深圳先進院製備「黑磷」實現量級增長
    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被譽為21世紀的超級材料,有望發展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 2014年,黑磷成為二維材料領域的一匹「黑馬」,它的橫空出世迅速引發關注。從電晶體、光電子器件,再到催化、能源、生物醫學等領域,黑磷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
  • 新材料「黑馬」跑向萬億市場,深圳先進院走出規模化製備關鍵一步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通訊員 嚴偲偲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被譽為21世紀的超級材料,有望發展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2014年,黑磷成為二維材料領域的一匹「黑馬」,它的橫空出世迅速引發關注。從電晶體、光電子器件,再到催化、能源、生物醫學等領域,黑磷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
  • 又一種超級材料研發獲突破 ,深圳先進院製備「黑磷」實現量級增長
    大洋網訊 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被譽為21世紀的超級材料,有望發展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2014年,黑磷成為二維材料領域的一匹「黑馬」,它的橫空出世迅速引發關注。從電晶體、光電子器件,再到催化、能源、生物醫學等領域,黑磷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究竟科研人員是如何馴服黑磷這匹「黑馬」的?
  • 深圳先進院等成功製備黑磷基光敏水凝膠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王懷雨與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朱劍豪等合作,成功製備出基於黑磷納米片的近紅外響應光敏水凝膠,可用於癌症手術與光熱協同治療和創面修復。  癌症治療目前仍以手術切除腫瘤組織為主,但其中會面臨創傷較大、傷口易感染和術後局部復發率高等難題。
  • 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課題組成功開發新型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將太陽光轉化成熱能是當前太陽能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海水淡化、供暖、建築以及太陽能儲存系統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相變材料能夠在固液相變過程中高效的儲存或釋放熱能,這為解決太陽輻照在時間上的不均衡提供了可行性,也即解決晝夜溫差的問題。然而,傳統有機相變材料在相變時容易發生洩漏,並且無法有效吸收太陽光。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
    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團隊開發出新型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相關工作以Phase-Changing Microcapsules Incorporated with Black Phosphorus for Efficient Solar Energy Storage為題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 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研究獲進展
    11月17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材料中心研究員孫蓉團隊在二維材料通用製備技術領域取得進展。
  • 製備黑磷納米材料有了高效新方法—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團隊在二維黑磷領域取得新進展,開發出了具有多邊界特徵的多晶黑磷納米片,展現出較好的光催化合成氨性能。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林慧:從「光」出發,開闢光譜技術創新應用
    利用光譜原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副研究員林慧成功研發了一系列面向食品、藥品、照明檢測的超微型光譜儀,實現了光譜儀由大型科研儀器走向便攜應用的轉化。為解決該問題,林慧團隊開始探索更高效的製造方法,與香港中文大學陳世祈老師團隊合作,經過三年的研發,首創柔性納米壓印技術,實現了曲面光柵的高效印刻。「所謂納米壓印可以形象地理解為古代的活字印刷術,而柔性壓印則是採用矽橡膠等材料作為軟模板,先製作帶有光柵圖案的軟模板,再通過模板的變形與曲面貼合,從而實現圖形從平面向曲面的轉印。」
  • 馴服新材料「黑馬」,深圳先進院實現黑磷晶體產量四個數量級增長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通訊員 嚴偲偲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被譽為21世紀的超級材料,有望發展成為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2014年,黑磷成為二維材料領域的一匹「黑馬」,它的橫空出世迅速引發關注。從電晶體、光電子器件,再到催化、能源、生物醫學等領域,黑磷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
  • 中國學者「吹」出二維材料製備新方法
    圖為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新進展。(哈工大提供)中新網哈爾濱9月18日電(記者 史軼夫)有600多年歷史的中國民間藝術「吹糖人」,如今在科研領域得到「應用」。哈爾濱工業大學18日發布消息,該校威海校區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薇薇副教授團隊在二維材料的宏量製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近年來,二維結構的納米材料由於其獨特的物理、結構特性及其在光電子、場效應管、能源轉換和存儲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吸引了研究人員的廣泛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