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

2020-10-31 聞道錄

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團隊開發出新型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相關工作以Phase-Changing Microcapsules Incorporated with Black Phosphorus for Efficient Solar Energy Storage為題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將太陽光轉化成熱能是當前太陽能利用的重要方式,在海水淡化、供暖、建築以及太陽能儲存系統等領域有著巨大應用潛力。相變材料能夠在固液相變過程中高效儲存或釋放熱能,這為解決太陽輻照在時間上的不均衡提供了可行性,也可解決晝夜溫差的問題。然而,傳統有機相變材料在相變時容易發生洩漏,並且無法有效吸收太陽光。近年來,將光熱材料與相變材料結合的相變儲能微膠囊技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光熱材料的引入可直接高效吸收太陽光能轉化成熱能,進而被相變材料儲存和控釋。但目前技術往往只能將光熱材料和殼材結合,或包裹在殼層中或修飾在殼材表面,這導致光熱材料產生的大部分熱量在殼材與外界對流中直接耗散,無法有效存儲太陽能。

深圳先進院材料界面研究中心等建立了年產300噸的微膠囊中試和產業平臺。團隊掌握了多種新型無醛微膠囊的工業化製備技術,開發出了熱致變色、光致變色、相變儲能、光致發光、智能緩釋等多種微膠囊產品,可廣泛應用於智能服裝、穿戴類、嵌入式設備以及醫療植入設備等領域。

在本項工作中,團隊設計了一種高效的太陽能存儲相變微膠囊。首先,通過一步法製備了PMMA修飾的二維黑磷納米片,提升了其在二氯甲烷以及二十烷中的分散性。然後通過乳化揮發法,構建了以高透光性聚合物PMMA為殼材,以光熱轉換材料二維黑磷納米片和相變材料二十烷共為芯材的相變微膠囊材料。該相變微膠囊具有高潛熱值(180kJ/kg),表現出較好的熱穩定性以及出色的光熱轉換和太陽能存儲能力。在光照條件下,微膠囊內分散良好的二維黑磷將吸收太陽光能轉換的熱能直接傳遞給二十烷進行存儲,和二維黑磷在膠囊壁材外的樣本相比,具有3倍的存儲速率。這種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材料在太陽能存儲領域擁有應用前景,也為設計多功能相變複合材料提供了新方法。

上圖說明:

左圖:光熱相變微膠囊太陽能存儲示意圖;右圖:a,b分別為黑磷在微膠囊表面、內部掃描電鏡表徵;c圖為微膠囊材料光熱轉換及存儲溫度-時間曲線;d圖為模擬光熱相變微膠囊實際應用效果圖;e,f圖為兩種光熱相變微膠囊能量存儲機理圖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項目、廣東省特支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000602

相關焦點

  • 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課題組成功開發新型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深圳先進院材料界面研究中心近年來在微膠囊技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並與外溢機構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年產300噸的微膠囊中試和產業平臺。團隊掌握了多種新型無醛微膠囊的工業化製備技術,成功開發出了熱致變色、光致變色、相變儲能、光致發光、智能緩釋等多種微膠囊產品,可廣泛應用於智能服裝、穿戴類、嵌入式設備以及醫療植入設備等領域。
  • 科學家開發出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團隊開發出新型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相關工作以Phase-Changing Microcapsules Incorporated with Black Phosphorus for Efficient Solar Energy Storage為題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團隊開發出新型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深圳先進院材料界面研究中心等建立了年產300噸的微膠囊中試和產業平臺。團隊掌握了多種新型無醛微膠囊的工業化製備技術,開發出了熱致變色、光致變色、相變儲能、光致發光、智能緩釋等多種微膠囊產品,可廣泛應用於智能服裝、穿戴類、嵌入式設備以及醫療植入設備等領域。在本項工作中,團隊設計了一種高效的太陽能存儲相變微膠囊。
  • 表面一噴殺滅病原微生物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微膠囊塗料
    原標題:表面一噴殺滅病原微生物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微膠囊塗料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4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公共衛生安全和個人清潔防護目前已成全社會的焦點。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喻學鋒研究員團隊成功開發一種基於微膠囊技術的長效抗微生物塗料,通過了國內外多家第三方權威機構的檢測。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0.27 星期二
    3、遺傳發育所ABA受體調控研究獲進展4、大連化物所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5、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光熱相變儲能微膠囊8、南京土壤所在水稻土秸稈降解微生物研究中獲進展9、深圳先進院等在腫瘤亞細胞器精準治療研究中獲得進展
  • 深圳先進院開發長效抗病毒微膠囊塗料,有效防護時間可達半年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方面獲悉,近日,深圳先進院界面研究中心主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喻學鋒研究員團隊成功開發一種基於微膠囊技術的長效抗微生物塗料,通過了國內外多家第三方權威機構的檢測。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開發出人工基因組高效簡化策略—新聞—科學網
    Sc3.0正式拉開序幕,旨在構建首個真核最小基因組
  • 天太熱,給衣服縫點降溫微膠囊吧!
    目前,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團隊研發出一種可自主調控溫度的微米級膠囊,將其混合進衣服纖維裡,就可以實現降溫或升溫。「我們採用相變材料,目前已實現了噸級製備。」7月27日,深圳先進院材料界面中心主任、副所長喻學鋒告訴深圳商報記者。
  • 深圳先進院生產出B肝病毒共價閉合環狀DNA
    深圳先進院生產出B肝病毒共價閉合環狀DNA 2016-05-19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字體成功用微環DNA技術生產出B肝病毒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這一技術為開發根治慢性B肝病毒感染的治療藥物提供了重要條件。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深圳科技創新做對了什麼?
    在深圳南山,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科研機構之一——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內,科研人員行色匆匆,多元化的科學驗證在這裡緊鑼密鼓推進,劍指世界科研頂端。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為何能在深圳茁壯成長,這座城市何以成為創新之都,其核心競爭力在哪裡?作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一面旗幟,深圳科技未來應走向何方?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
  • 項目來了|天太熱,給衣服縫點降溫微膠囊吧
    目前,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團隊研發出一種可自主調控溫度的微米級膠囊,將其混合進衣服纖維裡,就可以實現降溫或升溫。「我們採用相變材料,目前已實現了噸級製備。」7月27日,深圳先進院材料界面中心主任、副所長喻學鋒告訴深圳商報記者。
  • 深圳先進院等成功製備黑磷基光敏水凝膠
    中化新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王懷雨與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朱劍豪等合作,成功製備出基於黑磷納米片的近紅外響應光敏水凝膠,可用於癌症手術與光熱協同治療和創面修復。  癌症治療目前仍以手術切除腫瘤組織為主,但其中會面臨創傷較大、傷口易感染和術後局部復發率高等難題。
  • 微膠囊技術了解一下
    1、微膠囊就像一個"湯圓"什麼是微膠囊呢?簡單理解:微膠囊就是一種具有聚合物或無機物壁的微型容器,通過微膠囊造粒技術,可以將固體、液體或氣體包埋,封存成一顆固體的微型膠囊。這主要是由於微膠囊中所包裹的"芯材",類別多、應用廣。其中一部分"芯材"被稱之為:相變材料,即PCMs。物質從一種相轉變為另一種相的過程,叫做相變。比如固體轉化成液體、液體轉化為氣體,這些現象都叫"相變"。
  • 中科院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薄膜可用於可穿戴領域
    相變儲能材料能夠在恆定溫度下吸收和釋放大量潛熱,可作為一種高效熱能儲存與溫度控制介質廣泛應用於電子器件熱管理領域。然而,傳統相變儲能材料一般利用其固液相變行為進行儲能與控溫,固相材料因剛性大而不具備柔性,液相材料在相變過程中會發生洩漏,無法應用於柔性可穿戴器件熱管理。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居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
    據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廣東省科研機構排名由原來的位列第二躍居第一,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據統計,此次計入自然指數的170篇文章中,有88篇來自生命科學領域,這與深圳先進院近年來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前瞻布局緊密相關。
  • 深圳先進院自然指數位列廣東省科研機構第一—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最新數據顯示(統計時間範圍為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按照自然指數排名,深圳先進院指數從去年同期的23.45提升至29.92,再創歷史新高,在廣東省科研機構中的排名由原來的第二躍居第一,在中科院體系內排名17,全國高校排名85。
  • 深圳先進院等開發出一種人工基因組的高效簡化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戴俊彪團隊開發出一種被稱為SGC(SCRaMbLE-based genome compaction)的人工基因組的高效簡化策略,並以此方法刪除了第十二號染色體左臂中超過一半的非必需基因,為第一個最小真核基因組的構建、理解真核生命的核心組成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
  • 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太陽光碟機動的玄武巖纖維海水淡化膜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課題組在玄武巖纖維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應用領域取得新突破。理想的光熱膜材料應具有優異的光熱性能、柔韌性、穩定性,製備簡單且價格低廉。但是,由於化學或物理性質的限制,大多數材料穩定性不足、材料價格昂貴、並且光熱膜的製造工藝複雜,這些缺點嚴重限制了光熱材料在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領域的應用。 近日,喻學鋒研究員課題組以天然玄武巖為原料設計並製備了一種便宜、穩定且耐腐蝕的玄武巖纖維光熱膜,用於光熱海水淡化以及水淨化領域。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林慧:從「光」出發,開闢光譜技術創新應用
    利用光譜原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副研究員林慧成功研發了一系列面向食品、藥品、照明檢測的超微型光譜儀,實現了光譜儀由大型科研儀器走向便攜應用的轉化。不過,林慧並不滿足於此,在光譜技術研發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如今衍生出用於曲面的柔性納米壓印技術,並創新性地將光譜儀與合成生物學大設施、爬壁機器人等新領域結合,碰撞出全新應用場景。
  • 科學網—製備出黑磷可控降解光熱轉換材料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等製備出黑磷可控降解光熱轉換材料 目前,常用的無機納米光熱轉換材料在體內往往無法降解,而是以納米粒子形態在器官中長期存留,或者材料的降解產物中包含有毒的物質,這會引發機體潛在的毒性反應,導致期很難獲得國際醫療審核機構的批准,走向實際應用。 喻學鋒團隊製備了一種高分子聚合物(PLGA)包裹黑磷量子點(BPQDs)的核殼結構納米球(BPQDs/PL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