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元素鈷或成為推動室溫鈉硫電池的重要力量

2021-01-09 糯米糰子講科學

所謂鈉硫電池,就是通過鈉與硫的化學反應,將電能儲存起來,當電網需要更多電能時,它又會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釋放出去,鈉硫電池的「蓄洪」性能非常優異,即使輸入的電流突然超過額定功率5-10倍,它也能泰然承受,再以穩定的功率釋放到電網中——這對於大型城市電網的平穩運行尤其有用。

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雖然潔淨,但發電功率很不穩定。這會給整個電網帶來不期而至的「洪峰」。儲能電站會將這些「綠電」先照單全收,再根據電網需求輸出。

鈉硫電池是以Na-beta-氧化鋁(AL2O3)為電解質和隔膜,並分別以金屬鈉和多硫化鈉為負極和正極的二次電池。鈉硫電池用於儲能具有獨到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原材料和製備成本低、能量和功率密度大、效率高、不受場地限制、維護方便等方面。

室溫鈉硫電池(RT-Na/S batteries),由於具有豐富的來源以及廉價,可以滿足大規模應用的前景。RT-Na/S 電池面臨有和Li-S電池類似的挑戰:可逆容量低和容量衰退快。硫的導電性差以及其與鈉的反應動力學緩慢導致其的利用率低、以及不完全產物多硫化物(不是完全還原產物Na2S)是低容量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於多硫化物的溶解,導致活性材料的損失,致使容量快速衰減。因此合理的材料設計是提高硫的反應活性並且減緩多硫化物溶解的主要因素,近年來報導的硫載體(如碳球、導電聚合物等)表現出一定的抑制多硫化物的作用,然後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而原子級金屬材料(單原子金屬和金屬簇)不僅具有優異的電子和反應特性,而且還可以達到最大的原子利用率。如果能夠將新型原子金屬引入硫載體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同時也非常具有挑戰性。

近期,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侴術雷和王雲曉團隊成功地合成了一種高效的硫載體材料——空心碳球(碳壁厚度約為5 nm)上負載的原子級別的鈷(圖1)。通常情況下,原子級別的金屬由於其高能量和不穩定性難以在純碳材料中形成,然而通過硫的升華,S和Co能夠形成Co-S鍵,從而將原子級Co成功引入S@Con-HC複合材料中。於此同時,Co-S鍵也能夠提高S的反應活性,從而提高其電化學性能。

圖1. 合成示意圖

S@Con-HC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圖2),這表明原子級Co能夠提高硫的電導率和反應活性,固定多硫化物。其首圈可逆容量高達1081 mA h g-1,硫利用率為64.7%,在100 mA g-1下循環600次後,其還能保持507 mAh g-1的高容量。該結果證實了原子級Co具有比Co納米顆粒和CoS2納米顆粒更強的電催化能力。通過CV、原位拉曼,同步輻射XRD和DFT可以深入了解該反應機理。結果表明從Na2S4還原為Na2S的反應速度非常快,因此研究人員對這一現象進行深入分析,並提出一種新的機制:原子級Co可以快速將Na2S4電催化還原為Na2S,從而有效的減緩循環過程中Na2S4的溶解。在AIMD的模擬結果表明Na2S4在Co6簇上能夠自發的分解,而純碳載體卻沒有發現這種現象。表明在Co6簇存在下Na2S4的分解可以被電催化,這與原位拉曼和同步輻射XRD結果的推測一致。

圖2. 室溫鈉硫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這項工作將電池和電催化領域聯繫起來,為電極材料的新穎設計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可推動各種電池技術的發展。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博士研究生張斌偉。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高比能室溫鈉硫電池商業化之路任重道遠
    由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郭玉國領銜的團隊在新型高比能室溫鈉硫電池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先進材料》雜誌的封底上。  郭玉國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室溫高比能鈉硫電池在儲能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實現商業化仍需時日。當期Adv.
  • 西南大學《Nature》子刊:硫鈉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鈉硫電池正極硫載體材料在電池中往往發揮出關鍵作用,基於此,徐茂文教授課題組成功合成出能夠捕獲可溶性多硫化物,同時加速電化學反應的空心雙錐稜柱硫載體材料。該載體材料具有獨特的結構,其表面的分級結構和內部充足的空間一方面能夠容納硫反應過程中生成的中間產物,另一方面同時緩解了鈉離子嵌入/脫出帶來的體積膨脹。此外,該研究為進一步認識鈉硫電池充/放電過程中的可逆反應機理提供了一種系統的方法。
  • 具有高容量及穩定循環性能的室溫鈉-硫電池
    硫電池,已經被商業化地應用於大規模的能量儲存和轉換。然而,這種電池存在的安全隱患極大的阻礙了它的廣泛使用。》上的論文A room-temperature sodium–sulfur battery with high capacity and stable cycling performance中,來自清華大學的Baohua Li,來自西班牙CIC ENERGIGUNE研究所的Michel Armand及來自雪梨科技大學的Guoxiu Wang帶領的團隊報導了一種具有高電化學性能、高安全性能的室溫納-硫電池
  • 金屬鈷元素的化合物
    易被一氧化碳還原成金屬鈷。高溫時易與二氧化矽、氧化鋁或氧化鋅反應生成多種顏料。通常可用草酸鈷或碳酸鈷為原料經500~600℃煅燒抽製得氧化鈷,主要反應如下:CoC₂O₄=CoO+CO+CO₂CoCO₃=CoO+CO₂
  • 核心難點被攻克 鋰硫電池要接棒三元鋰電池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在黏土礦物超親電解液鋰電池隔膜研究、影響鋰硫電池化學動力性能主要因素研究上均獲得重大進展,對推動鋰硫電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應用又邁進了關鍵一步。「裡程焦慮」這一短板已成為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推廣普及的主要障礙,而現有的鋰電池材料體系很快就要觸碰到能量密度的「天花板」。
  • 微生物穿「鐵衣」抵禦毒金屬鈷侵蝕,有助鋰離子電池回收發展
    重金屬鈷雖然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原料,但會對人類與自然環境難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不少微生物也會對鈷敬而遠之,最近科學家便發現,為了不接觸到有毒金屬鈷,微生物會自己打造「鐵衣」來保護自己,此發現或有助鋰離子電池回收發展與重金屬除汙。
  • 低鈷和無鈷化電池成為動力鋰電池廠家共同角逐的方向
    目前更多企業正在布局鎳鈷錳鋁(NCMA)四元鋰電池,該技術路線是在鎳鈷錳三元電池的材料中摻入部分鋁元素,並逐漸實現低鈷或無鈷電池的目標,量產後成本降幅可超過30%。低鈷和無鈷化電池成為動力鋰電池廠家共同角逐的方向鈷作為三元電池的重要原料之一,主要起穩定結構的作用。
  • JACS:合肥工業大學孔祥華團隊研發鋰硫電池高效單原子鈷催化劑
    ,讓具有超高負載量的硫正極展現出良好的比容量和循環穩定性,為實現高性能鋰硫電池開闢了新路徑。相關成果以「Cobalt in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s Single-Atom Catalyst for High-Sulphur Content Lithium-Sulphur Batteries」(嵌入氮摻雜石墨烯中的單原子鈷催化劑助力高硫含量鋰硫電池)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刊物J. Am. Chem. Soc.(J. Am. Chem.
  • 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AEM:研製出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優異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固態鈉金屬電池新突破:大連化物所研製出新型電解質
    IT之家12月7日消息 中科院 11 月 30 日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 「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可以用於高倍率、長壽命的納金屬固態電池。IT之家了解到,鈉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使用成本更低,在鋰離子電池發展遇到瓶頸的今天
  • Advanced Materials:新型高性能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有機檸檬-硫
    目前,基於鎳和鈷氧化物正極材料的比容量低(小於250 mAh g-1), 同時鎳和鈷資源緊缺,環境毒性較大,因此傳統的商業化鋰離子電池存在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和環境毒性大等缺點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基於易熔合金的下一代液態金屬電池
    鈉硫電池是工作在300攝氏度附近的高溫電池,比能量高,效率高,幾乎無自放電,深度放電性能好,但是其廣泛應用受限於電池高的維護成本,另一方面,考慮到熔融態的硫與金屬鈉劇烈的反應,高溫鈉硫電池還具有潛在的安全隱患。開發新型低溫、環保、高效的液態金屬電池技術為克服傳統的高溫液態金屬電池的缺陷提供了新的思路。
  • 固態鈉金屬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公司望獲關注
    近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物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固態鈉金屬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相關公司望獲關注(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科院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物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特斯拉、松下的電池組去「鈷」計劃為何如此重要?
    2021的資源大戰正如春節前提前備年貨道理一樣,市場快速增長對動力電池生產上遊供應鏈布局再次提升要求,尤其是三元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這是關乎鋰電池性能和成本的關鍵所在,也是制約電池容量進一步提高第一關鍵因素,而製造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鎳、鈷、錳配比是8:1:1,因此動力電池廠商首先搶佔的元素則自然是鎳礦。
  • 德克薩斯大學研究出室溫液態金屬電池兼備固態和液態電池優點
    目前市面上,大多數電池都是由固態電極(如可攜式電子產品的鋰離子電池)或液態電極(包括智能電網的流動電池)組成。為此,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他們稱之為「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的東西,把液態和固態電池兩種電池的優點都囊括其中。
  • 全球首款20℃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誕生:集固態液態電池優勢於...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克雷爾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室溫全液態金屬電池,創下了目前液態金屬電池的最低工作溫度記錄。該電池結合了現有固態液態電池的許多優點,同時消除了它們的主要缺點並節省了能源,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鋰號稱「稀有金屬」,關於它你不知道的知識,帶你了解化學元素
    在500℃左右容易與氫發生反應,是唯一能生成穩定得足以熔融而不分解的氫化物的鹼金屬,電離能5.392電子伏特,與氧、氮、硫等均能化合,是唯一的與氮在室溫下反應,生成氮化鋰(Li3N)的鹼金屬。由於易受氧化而變暗,故應存放於液體石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