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enes之父」最新《ACS Nano》:MXenes電磁屏蔽性能與結構關係大...

2021-01-08 網易新聞

MXenes指的是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是由 美國德雷塞爾大學 Yury Gogotsi 教授課題組 在2011年發現的一種新型二維結構材料。其 化學通式可用M n+1 X n T z 表示 ,其中M指過渡族金屬(如Ti、Zr、Hf、V、Nb、Ta、Cr、Sc等),X指C或/和N,n一般為1-3,Tz指表面基團(如O、OH、F、NH34等)。目前,MXenes主要通過HF酸或鹽酸和氟化物的混合溶液將MAX相中結合較弱的A位元素(如Al原子)抽出而得到, 具備組分靈活可調,最小納米層厚可控以及在水或有機溶劑中能夠穩定地分散等優勢,同時具有石墨烯高比表面積和高電導率 (MXenes電導率可高達14000 S cm1),因此MXenes在 電磁屏蔽 鄰域顯示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目前大多數的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是Ti3C2Tx型MXenes,而MXenes的種類繁多, 了解清楚MXenes電磁屏蔽性能與MXenes的化學組成、物理結構之間的關係對於MXenes材料進一步的發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

近日, MXenes之父 Gogotsi教授 課題組在《 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 Beyond Ti3 C2 Tx : MXenes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的研究工作,在該研究工作中作者對16種不同化學元素組成和不同薄膜厚度的MXenes進行了電磁屏蔽性能研究和對比,結果顯示 除了Ti3 C2 Tx 之外,很多其它類型的MXenes在超薄狀態時也呈現出非常優異的電磁屏蔽性能;同時,作者還發現當 由二維材料組裝製備的薄膜處於很薄的狀態時,計算薄膜厚度與電池屏蔽性能的西蒙公式不再適用;為了建立一個通用的模型來評估MXene薄膜在從納米到微米的大厚度範圍內的電磁屏蔽性能, 作者採用 傳輸矩陣法 進行了模擬,發現高電導率的MXene薄膜的電磁屏蔽性能很符合這一模型的預測,而當MXenes薄膜電導率很低時,其電磁屏蔽數值高於理論模型預測值,這說明在 含大量極性表面官能團的低電導率二維材料中,電導率並不是影響電磁屏蔽性能的唯一因素,強極化作用以及伴隨的弛豫損耗,同樣有助於電磁波的吸收。

作者首先對比了厚度均為5 um、不同元素和比例組成的MXenes膜在X波段(8.212.4 GHz)的電磁屏蔽性能,結果如圖1所示。Mn+1XnTz中M為Ti的MXenes具有最佳的屏蔽性能,在X波段的平均屏蔽性能最大能達到55dB (Ti3C2Tx)。不過其它種類的MXenes也顯示出較好的屏蔽性能, 除了Nb2 CTx 、Mo2 TiC2 Tx 和Nb1.6 V0.4 CTx 這三種MXenes,其它12種在 5 um的厚度下的屏蔽性能均超過了20 dB ,這意味著99%的電磁波均能被屏蔽掉。

圖2.(a)~(c)為不同化學結構的MXenes薄膜(5 um)在X波段電磁屏蔽性能;(d)各種MXenes薄膜在X波段的平均吸收效能(SET)以及反射損耗(SER)和吸收損耗(SEA)的佔比

電磁屏蔽性能對材料的厚度具有很強的依賴性,但是 當 材料厚度低於電磁波的趨膚深度後 ,傳統的西蒙公式(屏蔽性能與材料厚度成線性關係) 不能再用來描述材料厚度與屏蔽性能之間的關係。作者採用 傳輸矩陣法進行了模擬,繪製了低厚度薄膜材料電磁屏蔽與厚度的關係曲線[圖2(a)是西蒙公式與該模擬曲線的差異],發現 研究的16種MXenes在各種厚度( 從納米到微米 )的測試結果很符合這一模擬結果,圖2(b)和(c)分別是MXenes膜處以納米級厚度和微米級厚度下電磁屏蔽性能測試和模擬結果對比,圖中灰色曲線為模擬的結果。

圖2.(a)西蒙公式與該模擬曲線的差異;(b)納米級MXenes薄膜屏蔽性能與厚度之間的關係的實驗結果和理論模擬結果對比;(c)微米級MXenes薄膜屏蔽性能與厚度之間的關係的實驗結果和理論模擬結果對比

高電導性是電磁屏蔽材料具有優異屏蔽性能最重要的原因,作者對這16種MXenes膜(5 um)的電導率進行測試,並與屏蔽性能(10 GHz)進行了分析和擬合,發現 高電導率MXenes屏蔽性能與模擬結果幾乎完全重合,而低電導率MXenes屏蔽性能高於模擬結果(圖3),分界線為電導率=100 S cm1。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是由於 高導電MXenes材料片層之間大量的充斥著大量的自由電子,主導著電磁屏蔽,而很少有介電極化損耗;而 低電導率的MXenes片層之間含有大量的 極性基團 ,產生大量的 弛豫損耗 有助於電磁波的吸收。

圖3.(a)各種5um厚的MXenes薄膜電導率;(b) MXenes薄膜電導率與理論值預測結果對比

總結:作者多各種化學組成和和厚度的MXenes薄膜的電磁屏蔽性能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發現含Ti的MXenes具有更佳的屏蔽效果, 在40 nm厚度的條件下,屏蔽性能能夠達到20 dB;同時,當薄膜厚度低至微米甚至納米尺度時, 建立的新理論模型可以很好預測 屏蔽性能與厚度之間的關係, 這對於優異電磁屏蔽材料的製備和MXenes材料進一步的開發和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導意義。

原文連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1312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ACS Nano》邁向建築納米複合材料:MXenes和更高
    【科研摘要】實現出色的電磁幹擾(EMI)屏蔽以及機械柔韌性,光學透明性和環境穩定性,對於塗料,靜電放電,電子顯示器以及可穿戴和可攜式電子設備的未來至關重要。不幸的是,由於缺乏對基礎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結構-特性關係的了解,因此工程設計具有所有這些所需特性的材料具有挑戰性。
  • 智能可穿戴《ACS Nano》電磁幹擾屏蔽的MXene超薄水凝膠
    【背景介紹】太赫茲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高性能的電磁幹擾(EMI)屏蔽材料來創建安全的電磁環境。儘管在實現卓越的屏蔽效率(SE)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傳統的屏蔽材料仍具有高反射率,一旦形成就無法進行重新編輯或回收,從而導致有害的二次電磁汙染和適應性差。
  • ACS Nano:超薄緻密的碳納米管薄膜,具有「類金屬」的導電性,優異的機械強度和超高的電磁幹擾屏蔽效果
    在5G通信領域中,開發具有最小厚度,出色機械性能和可靠性的柔性輕量級高性能電磁幹擾屏蔽材料具有重大意義,然而,其製造仍然極具挑戰性
  • ACS Nano:單原子,雙功能:構效關係與反應途徑
    要點1. 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基於金屬酞菁(MPcs,M=Ni,Co,Fe)的特定SACs在氧化石墨烯(GO)層上軟錨定的分子策略,以生成結構精準的模型靶,用於機理研究。 要點2. MPc通過與石墨烯片層的π-π共軛形成電子通道,提高了MPc-GO在析氧和還原反應中的性能。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GeS與石墨烯之間的異質結結構,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儲鈉性能。基於能帶理論,對不同界面結構與倍率性能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加深了人們對活性材料與炭材料之間的異質結結構的認識,為後續的電極材料的研究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
  • 導電填料對電磁屏蔽橡膠性能的影響
    電磁屏蔽橡膠材料及其製品便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添加導電填料的電磁屏蔽橡膠材料,在具備良好導電性能的同時又具有橡膠的柔軟性和水氣密封性,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本研究通過系統的比對實驗,針對導電填料的成分、用量、形狀、粒徑、結構進行了選擇。
  • 青島科大ACS Nano:藉助缺陷,大幅提高材料儲鉀性能
    然而,金屬硫化物在PIBs的實際應用中依舊沒有很好地解決他們自身電導率低和體積膨脹過大的缺點。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的張忠華教授及其團隊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在Fe7S8/C納米籠上複合具有豐富鉀離子通道和儲K活性位點的MoS2納米片,大幅提高材料的儲鉀性能。動力學分析和理論計算也驗證了引入缺陷豐富的MoS2納米片可以顯著提高了鉀離子的擴散係數。
  • Yury Gogotsi觀點:MXenes未來應用前景如何?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在合成-結構-性能關係、多樣化MXenes結構和組成以及工藝優化方面進行大量工作。至關重要的是,在開展應用研究之前,科學界必須考慮應用研究的可行性。MXenes的第一個研究用途是儲能,此後擴展到包括超級電容器(圖3f)和各種電池,另一個非常有前途的領域是通信(圖3c)和電磁幹擾(EMI)屏蔽。在這兩個領域中,MXenes的性能優於石墨烯和碳基複合材料,甚至與金屬一樣有效。
  • AM綜述:2D過渡金屬碳化物(MXenes)作為導電材料的應用
    近日,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Chong Min Koo從實驗和理論兩個角度綜述了二維MXenes在設計導電材料方面的應用前景,包括電磁幹擾屏蔽、柔性光電子學、傳感器和加熱器等。文章要點1)MXenes的電子性質是由其晶體結構、組成和表面官能化來決定。為了理解大多數MXenes (Ti3C2Tx,Sc2CTx,Ti3CNTx)的金屬性質背後的原因,研究其結構與性質的關係至關重要。
  • 電磁屏蔽基本原理
    由於輻射源分為近區的電場源、磁場源和遠區的平面波,因此屏蔽體的屏蔽性能依據輻射源的不同,在材料選擇、結構形狀和對孔縫洩漏控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設計中要達到所需的屏蔽性能,則需首先確定輻射源,明確頻率範圍,再根據各個頻段的典型洩漏結構,確定控制要素,進而選擇恰當的屏蔽材料,設計屏蔽殼體。
  • 一篇ACS Nano,全面了解單原子催化劑在電池領域的應用!
    它們已被用作電極組分,以增強氧化還原動力學並調節反應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器件性能。有鑑於此,中南大學吳飛翔教授和雷永鵬教授等人,綜述了用於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電池的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究進展。然後,進一步探討了SAC在各種設備系統中的工作原理和最新進展。最後,對SACs在下一代電化學儲能和轉換器件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要點2. 在ORR方面,M-N-C位點是目前最有希望取代貴金屬Pt的ORR催化劑。大量的實驗數據表明,與簇狀或納米顆粒相比,均勻分布的金屬SAC顯示的ORR性能更好。
  • 金屬級超強、耐高溫複合薄膜,出色的電磁波屏蔽效果!
    更重要的是,這種複合膜具有出色的電磁波屏蔽效果,可以消除> 99%的電磁波。在軍事、航空航天領域的電子設備中的實際應用以及可穿戴設備應用有很大前景。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磁輻射被視為一個嚴重的問題,不僅危害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壽命,而且對人體健康也有害。因此,電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輕量化電磁屏蔽材料針孔網在雷達天線罩屏蔽和電磁防護應用介紹
    隨著高科技的不斷更新發展,雷達大量應用於陸海空三軍及民航、氣象等領域,其內部的天線是一種精密儀器,外形尺寸的精度和結構完整性決定了通訊的正確性、穩定性和可靠性。天線罩是雷達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被稱為「電磁窗口」。它作用也關乎到雷達的日常維護和正常運轉。
  • MXenes再發頂刊Science:講述MXenes的共價表面改性與超導電性
    背景簡介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和氮化物(MXene)在超級電容器、電池、電磁幹擾屏蔽、複合材料和催化劑等方面的應用得到了積極的研究。最近的理論研究預測,不同表面基團的MXene選擇性終端可以產生顯著的性能,如:打開或關閉帶隙、室溫電子遷移率超過104 cm2/V·s、功函數可調、半金屬性和二維鐵磁性。MXene表面的共價功能化有望為二維功能材料的合理工程化開闢新的方向。
  • 電磁幹擾的屏蔽方法
    電磁兼容性(EMC)是指「一種器件、設備或系統的性能,它可以使其在自身環境下正常工作並且同時不會對此環境中任何其他設備產生強烈電磁幹擾(IEEE C63.12-1987)。」對於無線收發設備來說,採用非連續頻譜可部分實現EMC性能,但是很多有關的例子也表明EMC並不總是能夠做到。
  • 中科院化學所《ACS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石墨烯作為一種獨特的二維結構材料,擁有超大的比表面積、高的電子遷移速率、優異的導熱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等特性,其納米尺寸效應賦予其優異的物化性能,是改善聚合物熱、電、機械性能的最優填料之一,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已經廣泛應用在提高聚合物的高性能與多功能方面,具有極大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價值。
  • 電磁屏蔽技術探討
    近幾年來,隨著電磁兼容工作的開展,電磁屏蔽技術應用得越來越廣泛。為了對電磁屏蔽技術有更深入的理解,應當對屏蔽材料的性能和應用場合、屏蔽技術的注意事項、屏蔽效能的檢測以及特殊部位的屏蔽措施等進行更深入的探討。電磁屏蔽是電磁兼容技術的主要措施之一。
  • 電磁屏蔽技術綜合分析
    討論了電磁屏蔽技術,包括電磁屏蔽的技術原理、屏蔽材料的性能和應用場合、屏蔽技術的注意事項、屏蔽效能的檢測以及特殊部位的屏蔽措施為了對電磁屏蔽技術有更深入的理解,應當對屏蔽材料的性能和應用場合、屏蔽技術的注意事項、屏蔽效能的檢測以及特殊部位的屏蔽措施等進行更深入的探討。1 電磁屏蔽的技術原理 電磁屏蔽是電磁兼容技術的主要措施之一。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這些納米體系雖然有很多的不同點,但可以根據無機/有機的基本組分、附屬組分和混合雜化結構對其進行分類。(2)作者在文中首先對用於生物醫學領域的混合型納米系統的發展背景進行了介紹,然後概述了其組成構件的性質、合成和表徵手段;隨後,作者介紹了這類複合系統的體系結構,並重點介紹了近年來其發展,特別強調了其具有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 細菌纖維素生物材料變身電磁屏蔽材料
    近年來,通過嚮導電或不導電的高分子基體中加入一定量導電填料製成複合型導電聚合物,為高效電磁屏蔽材料的開發提供了新方法。石墨烯(Graphene, GR)是由碳原子以sp 2 雜化軌道構成的六邊形蜂巢晶格結構的二維單層片狀材料,特殊的納米結構使其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其優異的導電性能掀起了石墨烯納米複合電磁屏蔽材料研究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