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許建斌研究組ACS Nano: 高響應超靈敏的石墨烯基短波紅外探測器

2021-02-08 石墨烯聯盟


圖1 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製備工藝流程與表徵



(a)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製備工藝流程

(b)-(d)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表徵,金納米顆粒負載在器件表面

(e)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圖2 金顆粒在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表面等離增強作用



(a) 金納米顆粒的形貌

(b)器件在紅外波段處的吸收光譜

(c)-(e) 器件在紅外波段處吸收光譜與金顆粒表面等離增強作用的模擬與計算結果


圖3 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光電響應(1.55微米波長照射)



(a)-(b)不同功率與偏壓下的光電流(1.55微米波長照射)

(c)加入金顆粒前後的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光電流與光電響應

(d)不同金納米顆粒陣列的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在紅外波段處的光電流


圖4  石墨烯與石墨烯-矽異質結構在紅外波段下的光響應對比



(a)石墨烯與石墨烯-矽異質結構在紅外波段下的光響應原理圖

(b)石墨烯與石墨烯-矽異質結構在紅外波段下的光響應實驗數據


圖5 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光電響應速度



(a)-(b)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光電響應速度(600ns)

(c)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超快響應的原理分析

(d)本文結果與其他類似工作結果的對比數據


  本文實現了基於石墨烯的短波紅外探測器(Short-Wav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在1.55微米波段光源的工作條件下,具有83 A/W的高響應率,以及600 ns的超快響應速度。這一研究結果,可以實現具有優異性能的石墨烯光電探測器,同時該器件設計思路也有望在其他二維材料光電器件應用中得到廣泛應用。


文獻連結:Synergistic Effects of Plasmonics and Electron Trapping in Graphene Short-Wav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with Ultrahigh Responsivity (ACS Nano, 2017, 11 (1), pp 430–437, DOI: 10.1021/acsnano.6b06172)


相關焦點

  • ACS Nano:單晶金屬薄膜和高質量石墨烯的集成晶圓級生長
    有鑑於此,近日,英國劍橋大學Stephan Hofmann和Oliver J.Burton(共同通訊作者)等合作報導了一種使用標準的冷壁化學氣相沉積(CVD)反應器將單晶金屬催化劑的製備方法與石墨烯生長方法組合在一起的工藝流程。在商業化的多晶Cu箔和c面藍寶石晶圓之間採用三明治結構,並顯示出在有限的間隙中近距離的真空升華可以得到高生長速率的Cu(111)外延單晶薄膜。這種布置可實現晶圓級規模製備,並抑制了反應器被Cu汙染。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團隊《ACS Nano》:仿生雙配體單鏈高分子納米凝膠協同調控幹細胞行為與分化
    這項研究最近以Biomimetic Presentation of Cryptic Ligands via Single-Chain Nanogels for Synergistic Regulation of Stem Cells 為題發表於ACS Nano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9b08564)。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近日,中南大學的張佳峰教授及其團隊基於能帶理論,對於活性物質與炭材料之間的分層誘導結構進行了深入探索,證明金屬與炭之間的鍵對材料良好儲鈉性能的關鍵作用。相關論文以題為「Enhancing the Rapid Na+-Storage Performance via Electron/Ion Bridges through GeS2/Graphene Heterojunction」在 ACS nano上發表。
  • 中科院化學所《ACS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石墨烯結構及形貌石墨烯結構分析證明了其平整形態結構及在PVA基體中的良好分散。為優化石墨烯的性能,文章中採用的是微米級石墨烯,圖2(a,b)所示為石墨烯光滑平整的表面和微米級橫向尺寸,以其作為功能性填料,製備的石墨烯/PVA納米複合材料薄膜如圖2(c)所示,展現出高柔韌性。
  • 基於石墨烯調控布魯斯特角 — 實現超廣譜太赫茲光波調製器
    太赫茲光波是一種介於遠紅外光與微波之間的電磁波。由於其特殊的波長和頻率,太赫茲光波可以用於特殊成像(如安檢儀),無損生物檢測,短程通訊等領域。太赫茲調製器,及用於調製光波強度或者相位的動態器件,是重要的基本光學元件。
  • 浙大微納電子學院科研團隊ACS Nano發文——近紅外光偏振探測儀:超構表面助力儀器小型化和片上化
    >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徐楊教授合作報導了一個基於手性等離激元超構表面與石墨烯-矽光電探測器集成的紅外偏振探測儀。這一探測儀由四個像素組成,每一個像素都由石墨烯/手性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矽組成。值得一提的是,這裡不需要像傳統的偏振探測儀一樣使用複雜的光學分光系統,光的偏振分辨和探測都在光電探測器上實現。也就是說這一四像素的光電探測器同時實現了光的兩個自由度的提取(強度和偏振)。
  • 什麼是短波紅外?
    在夜裡使用短波紅外還有一個大的優點。被稱為夜間天空輻亮度的大氣現象所發出的光照度比星光強5至7倍,這種光照幾乎都處在短波紅外波長區。所以,有了短波紅外相機,再加上這種常常被稱為夜氣輝的夜間光照度,我們便能夠在無月光的夜間很清楚地「看到」目標,並通過網絡共享這種圖像,因為其他成像器件沒法做到這一點。所以,為何要使用短波紅外呢?
  • ACS Nano:提高鋰硫電池多硫化物錨定和轉化率的雙調節策略
    有鑑於此,溫州大學楊植教授報導了修飾在石墨烯(Gh)表面的鐵酞菁(FePc)和八氟萘(OFN)雙調節體系(Gh/FePc+OFN)加速了多硫化鋰(LiPSs)的界面反應動力學。這種雙重調節策略可以有效解決與Li-S電池有關的挑戰,為實現高容量Li-S和其他可充電技術提供了有希望的途徑。
  • 短波紅外雷射在光電偵察與反偵察中的應用
    測距機探測器前都裝有幹涉濾光片,帶寬非常窄,工作波長之外其他波長的雷射無法到達探測器光敏面,即使波長相近的1.54 μm和1.57 μm雷射都不能相互幹擾。2)雷射重複頻率必須足夠高。測距機探測器只有在實施測距時才響應到達其光敏面的雷射信號。要實現有效幹擾,幹擾脈衝至少應在測距機波門內擠進去2~3個脈衝。目前能實現的測距距離波門在μs量級,所以幹擾雷射必須是高重複頻率。
  • 普渡大學開發出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普渡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聲稱,已解決阻礙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的發展問題,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可用於成像、顯示、傳感器和高速通信。
  • 普渡大學開發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北京時間05月0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普渡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聲稱,已解決阻礙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的發展問題,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可用於成像、顯示、傳感器和高速通信。題為「由碳化矽襯底與微米量級石墨烯結合製成的光電電晶體的位置依賴和毫米範圍光電探測」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
  •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石墨烯結構及形貌 石墨烯結構分析證明了其平整形態結構及在PVA基體中的良好分散。為優化石墨烯的性能,文章中採用的是微米級石墨烯,圖2(a,b)所示為石墨烯光滑平整的表面和微米級橫向尺寸,以其作為功能性填料,製備的石墨烯/PVA納米複合材料薄膜如圖2(c)所示,展現出高柔韌性。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課題組《Nano Letters》: 納米複合水凝膠調控細胞行為
    Anisotropic ligand nanogeometry modulates the adhesion and polarization state of macrophages. Nano Letters, 2019 Mar 13;19(3):1963-1975.6. +Wong, S.H.D.; +Yin, B.; et al.; Li, G.; *Choi, C.
  • ACS Nano:單原子,雙功能:構效關係與反應途徑
    近日,瑞士蘇黎世大學Greta R. Patzke報導了利用SACs來解決基本的催化挑戰,即獲得具有精準結構的金屬活性位點,以闡明其與配位原子的相互作用,這些配位原子定義了它們的催化性能。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基於金屬酞菁(MPcs,M=Ni,Co,Fe)的特定SACs在氧化石墨烯(GO)層上軟錨定的分子策略,以生成結構精準的模型靶,用於機理研究。 要點2. MPc通過與石墨烯片層的π-π共軛形成電子通道,提高了MPc-GO在析氧和還原反應中的性能。
  • ACS Nano:多層hBN/WS2耦合量子阱中激子和三重子能量的測量
    從石墨烯的無帶隙半金屬特性開始,當前的研究已開始研究2D材料中的激子及其特性。即使對於簡單的2D系統,實驗也常常會提供令人驚訝的結果,這是傳統研究無法預料的。有鑑於此,近日,韓國大邱慶北科技大學(DGIST)Myoung-Jae Lee和中央大學Sung Kyu Park(共同通訊作者)等在堆垛結構中使用2D hBN絕緣層和2D WS2半導體,研究了耦合量子阱系統,以研究各種2D到2D相互作用。
  • ...機所等研製出高靈敏度鈣鈦礦單晶-石墨烯複合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光子實驗室的於偉利與羅切斯特大學郭春雷研究團隊合作,針對基於鈣鈦礦多晶薄膜的光電探測器性能易受晶界和晶粒缺陷的影響問題,採用空間限域反溫度結晶方法,合成了具有極低表面缺陷密度的MAPbBr3薄單晶,並將該高質量的薄單晶與高載流子遷移率的單層石墨烯結合,製備出了高效的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 ACS Nano:在多晶金屬箔上實現單晶石墨烯的可擴展生長
    通過從種子陣列的邊緣誘導石墨烯的同質外延生長而沒有其他成核作用,獲得單晶石墨烯,其面積比母石墨烯種子襯底大四倍。 2 圖文導讀 (a)將定向石墨烯種子陣列從母石墨烯基質多次移植到多晶金屬基質的方案,(b)從石墨烯種子的邊緣進行石墨烯的同質外延生長而沒有成核
  • 《ACS Nano》奧胡斯大學PVA物理膠遠程觸發液化
    【科研摘要】最近,奧胡斯大學Morten T. Jarlstad Olesen教授團隊設計了響應內部局部加熱(由近紅外光作為外部刺激介導)來觸發水凝膠生物材料的液化。使用金納米顆粒或有機光熱染料作為生熱劑,將這種適應性行為設計到基於聚乙烯醇的隨時可用的物理水凝膠中。在雷射照射下,工程生物材料會在幾秒鐘內發生液化。
  • 帶隙可調的Se-Te薄膜,用於短波紅外光電探測
    研究背景 紅外光電探測器和成像傳感器陣列(波長範圍為1-14 μm)在包括夜視、遙感、光通信和新興醫學成像在內的廣泛應用中至關重要。短波紅外(SWIR,1-3 μm)器件和陣列中的半導體主要由單晶鍺(Ge)和III-V半導體(例如InGaAs和InGaAsP)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