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團隊《ACS Nano》:仿生雙配體單鏈高分子納米凝膠協同調控幹細胞行為與分化

2021-01-14 高分子科學前沿
在生物體中,細胞的行為與命運跟細胞表面受體與細胞外基質中具有生物活性的配體相互作用有非常緊密的聯繫。這種細胞與配體的識別可以誘導細胞的黏附,進而動態調節細胞對細胞基質中信號的感知。細胞外基質中最廣泛用於調節細胞黏附行為的配體RGD短肽,可以與細胞膜上的整合素動態結合,激活細胞內經典的細胞通路,實現對細胞行為與分化的調節。此外,邊教授課題組最近發現並且報導了一種新型的Foxy5短肽,可以模擬Wnt5a 增強人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成骨分化(Li et al., Science. Advances. 2019; 5 : eaaw3896)。通過細緻的研究,我們證實了Foxy5可以通過非經典細胞通路增強人骨髓間中質幹細胞的力學傳導並誘使其成骨分化。在本研究中,作者將兩種調控配體修飾於同一仿生單鏈高分子納米膠中,通過動態調控單鏈納米膠的構象變化,進一步證明了非經典細胞通路的激活可以進一步與傳統的細胞通路的激活相結合,實現對人骨髓間中質幹細胞行為與分化與動態協同調控。這一基於仿生單鏈納米凝膠的材料設計方法,未來有望應用於更多不同的配體體系,來研究多種配體共同作用下的細胞行為。這項研究最近以Biomimetic Presentation of Cryptic Ligands via Single-Chain Nanogels for Synergistic Regulation of Stem Cells 為題發表於ACS Nano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9b08564)。首先,研究者基於前期對可控的可逆加成-斷裂鏈轉移聚合(RFAT)的過程與機理研究,成功製備了具有兩種生物配體的單鏈納米凝膠。並且通過共聚合一種活性配體在摺疊的單鏈凝膠內,實現對其暫時性的隱藏。這種隱藏配體可以在特定時間通過外界刺激而選擇性表達,進而實現對幹細胞行為與分化的多配體協同作用與調控。圖一. 具有雙重配體仿生結構的單鏈納米凝膠的設計與製備具有隱藏配體結構的單鏈納米結構保證了雙重配體受限於較短的變化距離,可以更準確和高效的作用於單一受體細胞。為了研究多種配體表達對幹細胞的影響與調節效率,研究者首先將細胞培養於修飾了仿生單鏈納米凝膠的玻璃板上,在特定時間刺激一部分材料進行雙配體協同表達,通過觀察幹細胞的形態與分化表達的變化,證實了仿生單鏈納米凝膠可以通過多配體協同作用實現高效調控幹細胞的行與分化。圖二.仿生單鏈納米凝膠對幹細胞行為與分化的高效協同調控此研究工作中報導的動態單鏈納米凝膠展現出來對天然細胞外基質多級刺激結構的初步模擬,為研究細胞與外基質相互作用機制提供了更為靈活的平臺。這一平臺未來有望應用於對癌細胞,免疫細胞等更多種細胞與多配體表達調控的研究,為生物醫學工作者研究細胞與信號作用機理和應用提供更精密有利的工具。該研究工作由香港中文大學,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研究院,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中山大學合作完成。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陳霄宇勵晉謙,和瑞士材料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韋孔昌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曼徹斯特大學LI Jiashen 教授和中山大學帥心濤教授等為論文共同作者,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邊教授近期相關學術論文:

1. Li, R; et al.; *Bian, L. Synthetic presentation of noncanonical Wnt5a motif promotes mechanosensing-dependent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and regeneration. Science Advances, 2019, 5: eaaw3896.2. Zhou, H.; Liang, C.; Wei, Z.; Bai, Y.; Bhaduri, S.B; Webster, T. J.; *Bian, L.; *Yang, L. Injectable biomaterials for translational medicine. Materials Today, in press.3. Chen, X.; et al.; *Bian, L. Conformational manipulation of scale-up prepared single chain polymeric nanogels for multiscale regulation of cel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volume 10, Article number: 2075.4. +Feng, Q.; +Xu, J.; et al.; *Qin, L; *Bian, L. Dynamic and cell-infiltratable hydrogels as injectable carrier of therapeutic cells and drugs for treating challenging bone defects. ACS Central Science, 2019, 5 (3), pp 440–450.5. +Kang, H.; +Wong, S.H.D.; et al.; Li, G.; *Bian, L. Anisotropic ligand nanogeometry modulates the adhesion and polarization state of macrophages. Nano Letters, 2019 Mar 13;19(3):1963-1975.6. +Wong, S.H.D.; +Yin, B.; et al.; Li, G.; *Choi, C. H.; *Bian, L. Anisotropic nanoscale presentation of cell adhesion ligand enhances the recruitment of diverse integrins in adhesion structures and mechanosensing-dependent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Volume 29, Issue 8, 2019, adfm.201806822.  7. +Kang, H.; +Yang, B.; et al.; Li, G.; *Bian, L. Immunoregulation of macrophages by dynamic ligand presentation via ligand-cation coordin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volume 10, Article number: 1696.8. +Kang, H.; +Zhang, K.; et al.; Dravid, V.; *Bian, L. In situ reversible heterodimeric nanoswitch controlled by metal ion-ligand coordination regulates the adhesion, releas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Advanced Materials, 2018 Nov; 30(44), adma.201803591.9. +Zhang, K.; +Yuan, W.; et al.; *Zhang, Z.; *Bian, L. Highly dynamic nanocomposite hydrogels self-assembled by metal ion-ligand coordination, Small, 2019, smll.201900242.10. +Zhang, K.; +Jia, Z.; et al.; *Wang, D.; *Bian, L. Adaptable hydrogels mediate cofactor-assisted activation of biomarker-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via positive feedback for enhanced tissue regeneration. Advanced Science, 2018 Dec; 5(12): 1800875.

高分子科學前沿建立了「凝膠」等交流群,添加小編為好友(微信號:polymer-xiang,請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邀請入群。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納米纖維素找北方世紀---

---表界面張力儀/接觸角測試儀找中昊清遠---

微信加群:

「高分子科學前沿」匯集了20萬高分子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研發人員。我們組建了80餘個綜合交流群(包括:教師群、企業高管群、碩士博士群、北美、歐洲等),專業交流群(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抗菌、仿生、腫瘤治療)。

添加主編為好友(微信號:polymer-xiang,請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或長按二維碼添加小編為好友,邀請入群。

添加 小編  微信(務必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

邀請您入討論群

( 微信二維碼  掃碼添加)


我們的微博:高分子科學前沿歡迎和我們互動

我們的QQ交流群:451749996(務必備註:名字-單位-研究方向)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課題組《Nano Letters》: 納米複合水凝膠調控細胞行為
    邊教授近期相關學術論文:1. Li, R; et al.; *Bian, L. Synthetic presentation of noncanonical Wnt5a motif promotes mechanosensing-dependent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and regeneration.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課題組:可注射水凝膠及其於再生醫學中的應用
    同時,可注射水凝膠亦可用於細胞的遞送,提供細胞培養所需的三維環境,並通過調控力學性能、化學修飾、生物功能化修飾等手段調控細胞黏附、增殖、分化等行為。這些應用都將又可能大大推動再生醫學臨床實踐走向微創化的進程。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趙雙良教授(現加入廣西大學)課題組聚焦這一學科前沿,發展及應用統計力學模型並結合計算機模擬,對微納界面體系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在界面體系熱力學及分子擴散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特色研究成果。
  • 帝國理工學院《ACS Nano》幹細胞與水凝膠相互作用納米級分子定量
    迄今為止,尚無研究證明水凝膠中RGD的濃度如何影響單個細胞表面受體的表達。11月,帝國理工學院Molly Steven教授團隊通過關聯宏觀和納米尺度的單細胞界面定量技術研究了人類間充質幹細胞(hMSCs)和RGD功能化的聚(乙二醇)水凝膠之間的相互作用。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磁性納米顆粒的固有性質使其能夠用作磁機械遠程致動器,以在外部磁場的作用下控制封裝在水凝膠中的細胞的行為。最近,葡萄牙米尼奧大學Rui M. A. Domingues和 Manuela E.Gomes教授團隊在《ACS Nano》上發表題為Magnetic Nanocomposite Hydrogels for Tissue Engineering: Design Concepts and Remote Actuation Strategies to Control Cell Fate的綜述。
  • Kevlar納米纖維和MXene再登《ACS Nano》:陝科大張美雲團隊:高回彈...
    未解決這一問題,陝西科技大學張美雲教授團隊將力學強度優異的Kevlar納米纖維(ANFs)和導電性高的MXene納米片結合製備出高回彈性、耐高溫、靈敏度高的複合氣凝膠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感知形變量為2-80%的壓縮應變,極高的靈敏度(能夠感知100 Pa的壓力)和循環穩定性(1000次)。
  • 昆士蘭大學Alan Rowan教授團隊利用流變研究仿生水凝膠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AIBN)是一個綜合性的多學科研究機構,匯集了世界一流的研究人員和尖端技術,專注於轉化研究。AIBN總部設在昆士蘭大學布裡斯班聖露西亞校區,他們的工作由 「五大研究支柱」 支撐,包括幹細胞老化和再生工程、精密納米醫學、先進材料、農業納米技術和先進生物製造。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物工程與納米技術研究所主任Alan Rowan教授Alan Rowan教授進行化學和生物學的交叉研究,在過程催化和功能自組裝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 《ACS Nano》:一種簡易的氣凝膠輕薄化設計方法
    為實現氣凝膠材料的輕薄化設計,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學同研究員團隊和海南大學廖建和教授團隊合作,尋找到一種可切割、可壓縮的氣凝膠前驅體,進而發展出一種簡易的氣凝膠輕薄化設計方法通過水-叔丁醇共溶劑體系,調控硼酸與三聚氰胺的氫鍵組裝,獲得由納米帶相互纏繞、搭接而成的三聚氰胺-二硼酸鹽(M·2B)氣凝膠塊體材料。該氣凝膠塊體具備可切割、可壓縮等特徵,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
  • 中國醫學科學院王偉偉團隊《ACS Nano》:可吸收聚合物抗菌水凝膠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無機抗菌劑,比如季銨鹽、納米金屬氧化物、陽離子多肽等。將抗菌劑負載到水凝膠,能夠改善細菌感染的組織損傷修復。然而,這些抗菌分子的應用受限於低抗菌活性、體內易降解或不降解、需要外界光刺激、以及潛在的體內毒性等科學問題。因此,開發完全可吸收抗菌水凝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為解決這一難題,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孫俊奇教授課題組通過在水凝膠內部構築氫鍵交聯的剛性納米疏水相區論文第一作者為吉林大學博士生房旭,通訊作者為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我們組建了80餘個綜合交流群(包括:教師群、企業高管群、碩士博士群、北美、歐洲等),專業交流群(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抗菌、仿生、腫瘤治療)。
  • 寧波材料所在智能螢光高分子水凝膠的材料構建及其功能協同方面獲...
    Interfaces 2017, 9, 23884),並探索了其在傳感檢測和仿生驅動方面的應用。例如,通過以濾紙為基底構建了一種Hg2+響應性的螢光高分子水凝膠複合材料,其可以協同濾紙的毛細作用和水凝膠的超親水特性,實現水溶液和食品中Hg2+的快速和高靈敏性檢測(Adv. Mater.
  • CCS Chemistry | 向蛋白質學習,PNIPAM高分子單鏈納米粒子實現水相...
    吉林大學錢虎軍教授和趙環宇副教授合作,利用在變溫過程中具有coil-globule轉變行為的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作為前驅體鏈,並利用光交聯反應,成功實現了具有從鬆散到密摺疊結構的溫敏型單鏈納米粒子SCNP的水相製備
  • 上海交大團隊在納米複合晶界韌化高強金屬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acs.nanolett.8b02375),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後李贊和清華大學博士生王昊天。該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與美國布朗大學合作完成,通訊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荻教授、郭強特別研究員以及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李曉雁副教授,合作者還包括美國布朗大學工程學院高華健院士。
  • :利用單分子力譜研究高分子單鏈彈性的環境響應
    這一來自《道德經》的古典哲學思想對高分子領域的學者仍有啟發:高分子單鏈可視為「一」,高分子材料則是由無數個「一」堆積和組裝而來。高分子單鏈性質與其宏觀材料性質之間應存在直接的關聯。雖然目前仍難以建立這一關聯,但我們相信,對高分子單鏈的深入研究必然會促進高分子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發展。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課題組:磁控細胞整聯素與配體互動的創新納米平臺
    Remote manipulation of ligand nano-oscillations regulates adhesion and polarization of macrophages in vivo.
  • 【材料】具有生物組織應變-硬化特性的新型自修復柔性水凝膠網絡
    最近,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Hongbo Zeng(曾宏波)教授(通訊作者)課題組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基於兩種柔性高分子材料(醛基化聚乙二醇和超支化聚乙烯亞胺)的水凝膠網絡(圖1)及其納米力學機理,該材料同時具有仿生物組織的應變- 硬化特性以及優異的自修復功能
  • 深耕納米功能化,引領後塑料時代——俞書宏院士課題組2020年研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系統性地闡述了仿生人工木材的概念,並對其機理、調控和應用,做了深入的討論和展望。為了復刻木材的微觀結構並獲得令人滿意的機械性能,設計時應同時考慮孔道和孔壁。孔壁是具有剛性鏈段的高度化學交聯的聚合物網絡,在決定人造木材的機械性能和其他物理性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化工學院仰大勇團隊:通過DNA動態組裝在細胞內構建類細胞器結構
    本站訊 近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仰大勇教授課題組在化學領域權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通過DNA動態組裝在細胞內構建類細胞器結構並調控細胞行為的研究。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郭小翠博士和李鳳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相關成果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支持。
  • 南大《Nano Letters》一種新策略,實現汙廢水重金屬分離與淨化
    針對上述問題,張煒銘、潘丙才教授課題組借鑑納米仿生思路,首次提出通過軟物質插層劑構建類似水通道蛋白通道的新策略。論文通訊作者為張煒銘教授和張文彬副研究員,潘丙才教授為共同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0c02724 研究以實現汙廢水中重金屬絡合物的高效分離與水質淨化為最終目標,首先製備出聚丙烯腈凝膠軟粒子(PAN GPs,1-8nm)作為氧化石墨烯(GO)膜的納米級插層劑,通過控制GO
  • 南京大學:能量轉換型微機器人遞送神經細胞和遠程調控分化
    細胞移植是將體外培養的神經幹細胞移植到受損中樞神經系統靶部位,再將這些治療性細胞誘導分化為神經元。神經細胞定點遞送和原位調控分化形成功能性神經元網絡極具挑戰。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沈群東研究團隊聯合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Bradley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