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2020-06-21 高分子科學前沿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高強度水凝膠在軟體機器人、可穿戴器件及軟組織修復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但該類軟物質固有的「溼、軟」特性使其在應用過程中極易產生疲勞或受到損傷。賦予水凝膠自修復能力是提高水凝膠的可靠性及延長其使用壽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高強度水凝膠網絡中強且穩定的交聯作用極大地限制了聚合物鏈的運動能力,進而降低了其自修復能力。這使得高力學強度和高效自修復對水凝膠如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為解決這一難題,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孫俊奇教授課題組通過在水凝膠內部構築氫鍵交聯的剛性納米疏水相區,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力學強度、高彈性及高效自修復能力的水凝膠。納米疏水相區可作為剛性填料有效提高水凝膠的力學強度及彈性。同時,基於氫鍵交聯的疏水相區的動態可逆性使得水凝膠具備可在室溫下快速且高效自修復的能力,修復效率接近100%。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圖1. 動態納米疏水相區交聯的高強度自修復水凝膠。

他們將疏水的甲醯基苯甲酸(CBA)接枝到聚乙烯醇(PVA)上得到PVA-CBA的二甲基亞碸(DMSO)溶液。然後將該溶液在乙醇中進行透析,得到氫鍵交聯的有機凝膠。隨後再將有機凝膠在水中透析,誘導CBA基團的聚集以形成氫鍵交聯的疏水微相區,最終得到氫鍵和疏水作用協同交聯的PVA-CBAx水凝膠。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圖2.水凝膠的製備過程與結構。

改變PVA-CBA聚合物中的CBA接枝度可有效調控水凝膠的力學性能。其中,PVA-CBA0.12水凝膠(0.12表示CBA在PVA-CBA聚合物中的接枝度為12%)的斷裂拉伸強度為5.8 MPa,且具有最高的韌性(14.9 MJ/m3)。研究表明,該水凝膠中均勻分散著平均直徑為13.2 nm的疏水相區。這些納米疏水相區可有效提高凝膠網絡骨架的強度並保證凝膠在形變後的快速回彈。將PVA-CBA0.12水凝膠拉伸到原長的2倍,在室溫下放置10 min,水凝膠就可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圖3. (a) PVA-CBA0.12水凝膠的拉伸及承重能力展示;(b) PVA-CBAx水凝膠的應力-應變曲線;(c) PVA-CBA0.12水凝膠的TEM圖像;(d)水凝膠的彈性恢復能力。

PVA-CBA0.12水凝膠在斷裂後,只需將斷面接觸1 min,無需任何刺激就可修復50%的力學強度。在修復12 h後,凝膠即可完全恢復至其初始力學性能與形狀。在已有的報導中,自修復水凝膠的斷裂強度通常都低於1.5 MPa,而可修復水凝膠修復後的斷裂強度通常低於4.5 MPa。因此,PVA-CBA0.12水凝膠是目前報導的斷裂強度最高的具有優異自修復性能的水凝膠。PVA-CBA0.12水凝膠優異的自修復性能源於疏水相區內的氫鍵作用使其能夠可逆地打開和重建,這極大地促進了網絡中聚合物鏈的運動能力。對照實驗表明,不含有氫鍵的疏水微相區雖然能增強水凝膠的力學強度,但這樣的水凝膠修復性能差,進一步證明氫鍵交聯的疏水微相區是製備高強度自修復水凝膠的關鍵。作者認為,動態納米疏水相區這一策略將為其它具有優異修復性能和高力學強度的聚合物材料的製備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圖4. (a-c) PVA-CBA0.12水凝膠的室溫修復照片;(d) 不同修復時間下的PVA-CBAx水凝膠應力-應變曲線;(e) 凝膠的修復機理示意圖。

該工作以「Dynamic Hydrophobic Domains Enable the Fabrication of Mechanically Robust and Highly Elastic Poly(vinyl alcohol)-Based Hydrogels with Excellent Self-Healing Ability」為題發表在《ACS Materials Letters》上(DOI: 10.1021/acsmaterialslett.0c00075)。論文第一作者為吉林大學博士生房旭,通訊作者為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materialslett.0c00075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微信加群:

「高分子科學前沿」匯集了20萬高分子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研發人員。我們組建了80餘個綜合交流群(包括:教師群、企業高管群、碩士博士群、北美、歐洲等),專業交流群(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抗菌、仿生、腫瘤治療)。

添加主編為好友(微信號:MaterialsFrontiers

添加 小編 微信(務必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

( 微信二維碼 掃碼添加)

我們的微博:高分子科學前沿歡迎和我們互動

我們的QQ交流群:451749996(務必備註:名字-單位-研究方向)

投稿 薦稿 合作:editor@polysci.cn

相關焦點

  •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AM》:高靈敏度、超耐用的離子皮膚
    自癒合材料具有修復機械損傷並恢復功能的能力,如潤溼性、電導率/離子導電性、形狀記憶和抗各種腐蝕等。這種可修復過程大都基於可逆的動態共價交聯和超分子相互作用。賦予離子皮膚自修復功能並伴以優異的機械性能才能進一步擴展其在現實中的應用。
  • AFM:基於動態疏水作用實現水凝膠水下粘附
    水凝膠具有高含水率、良好的柔軟性、適中的硬度和摩擦係數、與人體軟組織類似的結構等優異的特性,因此在組織工程、傷口敷料、生物醫學設備及水下軟機器人等生物醫學相關領域具有光明的應用前景。其中在水凝膠與粘附相關的應用方面,例如水凝膠與生物組織之間的粘附,也有迫切的需求。
  • 【材料】具有生物組織應變-硬化特性的新型自修復柔性水凝膠網絡
    具有應變-硬化與自修復功能的超支化聚乙烯亞胺- 醛基化聚乙二醇水凝膠網絡結構示意圖,該自修復功能主要基於動態席夫鹼反應以及氫鍵。最近,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Hongbo Zeng(曾宏波)教授(通訊作者)課題組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基於兩種柔性高分子材料(醛基化聚乙二醇和超支化聚乙烯亞胺)的水凝膠網絡(圖1)及其納米力學機理,該材料同時具有仿生物組織的應變- 硬化特性以及優異的自修復功能
  • 吉林大學孫俊奇《AM》離子凝膠皮膚:超彈耐用靈敏1萬次循環電響應
    【背景摘要】近日,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傑青團隊在6月國際材料頂級期刊《Advance Materials》刊發了一文題為: 「Mechanically Robust, Elastic, and Healable Ionogels for Highly Sensitive Ultra-Durable
  • AFM:基於仿貽貝二維PEDOT納米片的自黏附水凝膠生物柔性電子
    導電納米片和水凝膠的複合材料被認為是可用於下一代柔性生物電子中的有希望的候選材料。其中導電高分子聚(3,4-亞乙二氧基噻吩)(PEDOT)因為其高導電性和優異的化學穩定性,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柔性電子導電材料。然而,由於PEDOT的疏水性和剛性的化學結構,PEDOT納米片的製備以及其在水凝膠基體中均勻分散是具有挑戰性的難題。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從納米到宏觀尺度的複雜組織特異性生理學,結合動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刺激,啟發了具有刺激響應特性的複雜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系統的設計。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結合,擴大了它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
  • 餘桂華團隊EES:調控水凝膠表面潤溼態加快太陽能致水蒸發
    然而,最關鍵的挑戰在於自然陽光擴散太強(≤1kW m-2),無法為高效的水蒸發系統提供動力。而一旦利用昂貴的太陽能集中器就會增加其整體的技術成本。研究者們通過引入高效光熱能轉換材料以及合理設計蒸發器納米結構來加速蒸發過程。最近,通過調節聚合物網絡與水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水凝膠太陽能蒸發器可在一個陽光下達到高蒸發速率。
  • 「創新達人」汪輝亮:苦研十五載 專注高強度水凝膠
    汪輝亮就是這樣的一位奮戰在科研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和大學教授,他從2004年開始專注高強度水凝膠的研究,現已有15年,雖然取得了累累碩果,卻依舊目標堅定,攀登不止。汪輝亮,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高強度水凝膠、仿生材料、新型螢光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近年來,出版多部著作和教材,發表SCI論文近百篇,授權專利7項,主持和參與多項重大科研項目。
  • 堪比生物組織的多功能自修復水凝膠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化學家Luke Connal解釋說:「採用我們在水凝膠中添加的特殊化學物質,它可以像人類的皮膚一樣自我修復。水凝膠柔軟易碎,但我們的材料如此堅固,可以承拉重物,可以像人體肌肉一樣變形。」
  • 《ACS Nano》持久強,粘合好,自修復,木質素抗菌水凝膠組合催化
    最近,烏普薩拉大學Samson Afewerki,chao Xu, 和 Maria Strmme教授團隊在《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Combined Catalysis for Engineering Bioinspired, Lignin-Based, Long-Lasting, Adhesive, Self-Mending, Antimicrobial Hydrogels文章。
  • 趙雙良教授團隊《ACS AMI》: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機械...
    最近,趙雙良教授和重慶三峽學院宋先雨博士(原華東理工大學趙雙良教授團隊博士生)利用耗散粒子動力學(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和拉伸分子動力學(Steered Molecular Dynamics)系統研究了納米水凝膠在生物膜環境中的界面作用機理,闡釋了納米水凝膠內化路徑同時受水凝膠機械強度及包封能力的界面調控機制。
  • 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在自癒合凝膠和傷口修復領域取得原創成果!
    6月18日,知名出版社Wiley旗下權威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線報導了生命學院楊光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自癒合水凝膠似乎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在小幅度運動時,凝膠的柔性能保持敷料的完整性;在大幅度運動時,凝膠的自癒合能力能夠實現快速地自我修復,延長了敷料的使用時間。但是已報導的自癒合凝膠體系大部分需要複雜的合成過程或者引入有潛在毒性的交聯劑,限制了自癒合凝膠的應用。此外,常見的動物傷口模型,都是利用鼠的背部區域,很少有考慮到頻繁運動對於傷口的影響,不利於活動部位傷口的在體評價。
  • 一種新型自修復人機互動水凝膠觸摸板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中國科學院(CAS)寧波材料科技與工業研究所(NIMTE)的Chen Tao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CAS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合作,開發出一種以透明納米複合水凝膠為基材的新型、自修復和自黏附的柔軟人機互動觸摸板。
  • 鄭州大學:無缺陷石墨烯為添加劑的超快自修復/光熱活性水凝膠
    本文,鄭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許群教授課題組《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期刊發表名為「Superfast SelfHealing and Photothermal Active Hydrogel with Nondefective Graphene as Effective Additive」的論文,藉助超臨界二氧化碳(SC CO 2)製造無缺陷石墨烯納米片的簡單而環保的方法
  • 杭師大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
    杭州師範大學謝恬教授團隊發明鍺烯納米水凝膠藥物遞送系統用於腫瘤手術輔助治療新策略手術是目前實體瘤治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創口感染和術後腫瘤復發是實體瘤手術治療面臨的兩大挑戰。新輔助治療和術後輔助治療在改善患者預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耐用型高效油水分離新材料--超疏水/超親油性微膠囊
    近日,香港科技大學楊晶磊教授團隊報導了一種耐久型高效油水分離的微膠囊論文第一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生羅文君,通訊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楊晶磊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為電子科技大學向勇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
  • 吉林大學任露泉院士團隊:形狀記憶「玫瑰花瓣效應」與「荷葉效應」可逆切換超疏水表面
    近期,吉林大學工程仿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任露泉院士團隊,師法自然,受玫瑰花瓣表面乳突狀微結構對水滴所具有的高粘附性(Cassieimpregnating state),以及荷葉表面柱狀微結構對水滴所具有的低粘附性(Cassie-Baxter state)啟發,通過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劉維民院士團隊綜述貽貝啟發水凝膠
    【科研摘要】最近,中科院蘭州物化所傑出青年周峰研究員,香港城市大學長江學者王鑽開教授與中科院院士劉維民教授攜手團隊在5月發表了《Chemical Society Reviews》題為「Mussel-inspired
  • ...利用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誘導液滴定向翻滾實現附著水高效脫附
    跨介質飛行器附著水層高效脫附技術是其技術鏈中最具挑戰性的關鍵一環。飛行器出水時,表面黏附水層會顯著增加出水阻力和負載。而且,由於水氣介質密度驟變,脫附分離的表面附著水層與周圍高壓空氣在飛行器尾部低壓區混合,形成氣-水兩相混流尾羽流,如遇降雨或水線飛濺,極易影響飛行器力學平衡,造成失穩。
  • 受「嗜熱菌」啟發,軟物質女神龔劍萍教授開發出「遇熱變剛、越熱越剛」水凝膠
    近期,北海道大學(Hokkaido University)的龔劍萍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熱致變硬水凝膠材料,當溫度從25 0C升至70 0C時,該水凝膠顯示出超快速、等體積、可逆的相變過程,其剛度、強度和韌性分別提高了1800倍,80倍和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