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生物組織的多功能自修復水凝膠

2020-11-25 騰訊網

人造組織越來越逼真。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現在又創造出一種新的果凍狀材料,他們聲稱這種材料具有真實皮膚、韌帶甚至骨骼的強度和耐用性。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化學家Luke Connal解釋說:「採用我們在水凝膠中添加的特殊化學物質,它可以像人類的皮膚一樣自我修復。水凝膠柔軟易碎,但我們的材料如此堅固,可以承拉重物,可以像人體肌肉一樣變形。」

具有如此卓越性能的柔性材料對下一代軟體機器人和生物醫學設備的研發而言,意義巨大。雖然靈感來自於水母、海參和捕蠅草,發明具有多功能的可變形水凝膠,對科學家來說也是一項挑戰。

某些水凝膠可以承受機械應力,其它的水凝膠具有自我修復的特性,另一些則具有記憶形狀或改變顏色的能力。

據ANU研究人員所知,之前沒有誰能夠將所有這些功能整合到一種材料中。

通過多次測試,研發人員聲稱,他們已經創造出了第一款動態水凝膠,具有堅固、柔韌、抗疲勞和自修復的能力,並且具有形態記憶特性。

「實驗裡,在熱刺激下以可逆和可重複的方式提拉重物,進一步展現了多功能水凝膠的優勢。」

與許多其他水凝膠需要10分鐘或更長時間來恢復形狀不同,ANU的研究人員指出,它們的凝膠僅需10秒。關鍵在於凝膠的動態氫鍵和動態亞胺(碳-氮)鍵,它們結合出「前所未有的特性」。

動態鍵對刺激具有很高的響應能力,非常適應環境,又易於自我修復,尤其是亞胺鍵具有快速的反應動力學機制,可以實現快速自我修復。

此外,只需簡單的化學手段,就能輕鬆製備出這些材料,如果將其他聚合物添加到分子混合物中,也許可以實現更多功能。

如果精心控制響應溫度,論文作者認為,有一天可以利用它們來實現人造肌肉。

「在許多科幻電影中,我們看到功能卓越的人形機器。我們的研究朝這一目標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材料工程師Zhen Jiang說,「我們預計從事下一代軟體機器人研究的人員將對我們水凝膠的新方法興趣十足。」

同時,該團隊希望將其水凝膠轉變為可3D列印的墨水。

該研究發表在《前沿材料》上。

相關焦點

  • 【材料】具有生物組織應變-硬化特性的新型自修復柔性水凝膠網絡
    除此以外,單一的應變- 硬化機制在生物體內並不是絕對有效的,尤其是在高機械強度高應變下,材料或者組織的宏觀結構發生斷裂、刺穿時,這時就需其它機制,例如自修復,來恢復結構的完整性,繼續實現其功能。基於柔性高分子的自修復材料與機理研究在近十年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製備出同時具有應變-硬化特性與自修復功能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 《ACS Nano》持久強,粘合好,自修復,木質素抗菌水凝膠組合催化
    作者公開了用於工程木質素基多功能抗菌水凝膠的包括氧化脫羧和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催化的兩個催化循環的組合(組合催化)。受生物啟發的設計模仿了自然中海洋貽貝採用的鄰苯二酚化學。所得的多功能可持續水凝膠(1)堅固而有彈性,(2)具有強大的抗菌活性,(3)粘附於皮膚組織和各種其他表面,並且(4)能夠自修復。進行了系統的表徵,以充分闡明和理解簡便有效的催化策略和隨後的多功能材料。
  • 華諾生物:研發自修復水凝膠材料,滿足創傷修復領域醫械耗材需求
    華諾生物自主研發的自修復水凝膠具備快速自修復、高拉伸性、高彈性、抗壓性強、操作性強、可注射、可列印、可塑形等優勢和特點,可用於創傷止血、組織粘合、骨修復等臨床場景。目前,華諾生物已經利用自修復水凝膠材料研發出了可注射止血凝膠和可注射骨修復凝膠兩款產品。其中,可注射止血凝膠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俄用新型水凝膠修復神經組織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開發出由改型果膠製成的凝膠修復神經組織的技術。利用該技術創建的人工細胞外環境可用於修復神經組織,培育組織和器官,這對於切除惡性腫瘤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後大腦的恢復非常重要。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神經生物學評論》期刊上。
  • 《自然·材料新聞》生物列印水凝膠類器官,指導組織規模的自組織
    該文觀點評論解析如下:要點:一種生物列印方法,利用形成類器官的幹細胞作為水凝膠中的活潑墨水,可指導組織規模的自組織產生更現實的胃腸道和血管組織構造。【圖文解析】類器官是盤中的微型幹細胞衍生組織,通過自組織形成體內類似的細顆粒組織結構和細胞異質性。這些功能為發展和疾病進展的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識。
  • 《ACS 材料快訊》新加坡俞璟綜述:生物電子學功能導電水凝膠
    【科研摘要】導電水凝膠廣泛用於各種應用中,例如人造皮膚,柔性和可植入生物電子學以及組織工程。然而,配製具有高電導率的水凝膠而不損害其理化性質(例如韌性,可拉伸性和生物相容性)仍然是挑戰。另外,將其他功能(例如自修復,形狀記憶和溼粘合)結合到導電水凝膠中對於水凝膠生物電子的許多實際應用至關重要。
  • 一種新型自修復人機互動水凝膠觸摸板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中國科學院(CAS)寧波材料科技與工業研究所(NIMTE)的Chen Tao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CAS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合作,開發出一種以透明納米複合水凝膠為基材的新型、自修復和自黏附的柔軟人機互動觸摸板。
  • 西安交大開發適用於關節傷口處的自修復型抗菌水凝膠
    在近年來製備的新型敷料中,高水含量、高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膠被認為是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敷料之一。首先,通過提供多孔結構和適當的溶脹比,水凝膠基質可以允許氧的存在,吸收滲出物,維持溼潤的癒合環境,以促進傷口癒合。其次,水凝膠膠粘劑可以清除部分細菌,促進氣體交換,抑制厭氧菌的增殖。此外,傳統敷料的抗菌性能是由水凝膠基質中的抗生素所賦予的。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自修復複合水凝膠
    新華社華盛頓5月22日電(記者 林小春)中國研究人員22日說,受人體組織自修復過程啟發,他們研製出一種自修復複合水凝膠,具有潛在生物醫學應用價值。  這項由中國東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教授趙遠錦課題組完成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自組裝肽基水凝膠的生物3D列印
    三維細胞構建的生物列印具有明確的結構和可控的細胞空間分布,在組織工程領域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正在開發新的3D組織模型,以研究在組織發育、受損或疾病組織再生過程中發生的複雜細胞的相互作用。目前,三維細胞列印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能夠形成結構和功能完整的生物結構。雖然3D列印技術取得了進步,但仍然缺乏合適的水凝膠或「生物墨水」來增強可列印性和細胞活力。
  • 哈佛大學郭俊凌《生物大分子》膠原纖維仿生熱敏止血水凝膠
    當通過原位凝膠形成(膠原蛋白自聚集方法)形成凝膠時,這些材料在膠原分子的分散狀態中具有可逆的變化,導致從溶液到凝膠的相變。膠原蛋白的自聚集可引起基於膠原蛋白的水凝膠的熱響應特性。這對於促進傷口閉合和出血控制很重要。具體而言,液態能夠在傷口部位實現出色的可塑性和快速的相變,從而形成高親水性凝膠的3D網絡結構。相變過程可在生理溫度下發生,導致形成粘性凝膠並阻塞治療傷口的出血部位。
  • 哈佛大學郭俊凌《生物大分子》膠原纖維的仿生熱敏可止血的水凝膠
    當通過原位凝膠形成(膠原蛋白自聚集方法)形成凝膠時,這些材料在膠原分子的分散狀態中具有可逆的變化,導致從溶液到凝膠的相變。膠原蛋白的自聚集可引起基於膠原蛋白的水凝膠的熱響應特性。這對於促進傷口閉合和出血控制很重要。具體而言,液態能夠在傷口部位實現出色的可塑性和快速的相變,從而形成高親水性凝膠的3D網絡結構。相變過程可在生理溫度下發生,導致形成粘性凝膠並阻塞治療傷口的出血部位。
  •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賦予水凝膠自修復能力是提高水凝膠的可靠性及延長其使用壽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高強度水凝膠網絡中強且穩定的交聯作用極大地限制了聚合物鏈的運動能力,進而降低了其自修復能力。這使得高力學強度和高效自修復對水凝膠如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 潘麗坤:電子皮膚應變傳感器的方向感知和超快自修復雙網絡水凝膠
    然而,兩個嚴重的問題,緩慢的自我修復和缺乏方向識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電子皮膚的發展。最近,華東師範大學潘麗坤教授團隊首次報導了一種雙網絡柔性水凝膠,該凝膠是通過將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亞胺(PEI)與4-甲醯基苯硼酸(Bn)交聯形成聚合物網絡,然後將MXene摻入到聚合物中而合成的聚合物網絡。
  • 《大分子》自修復加工的離子導電超分子水凝膠,用於柔性電子設備
    【科研摘要】  導電,自修復和粘合水凝膠在可穿戴電子設備中具有重要意義。導電自修復水凝膠最重要的性能是在室溫下有效恢復電氣和機械性能,並具有持久的耐久性。水凝膠顯示出優異的拉伸性和出色的離子傳導性。動態氫鍵以及離子和金屬配位相互作用的可逆性使水凝膠具有自修復能力,強附著力和快速的電性能恢復能力。事實證明,Fe3+濃度的變化會影響水凝膠可加工性的時間窗口,並允許調整水凝膠的機械性能和離子導電性能。發現用於可加工的離子傳導水凝膠的最佳Fe 3+離子濃度為2重量%。在反覆拉伸過程中,水凝膠的電阻僅顯示很小的變化。
  • 《材料視野》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科研摘要】近年來,模仿自然組織的特性和/或結構的雙網絡(DN)水凝膠的設計和合成蓬勃發展,克服了單網絡水凝膠的機械性能瓶頸,並擴展了其在各個領域的潛在應用。已證明具有出色機械性能,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相當大的強度的此類生物啟發性DN水凝膠是生物醫學應用(如組織工程和生物醫學)的有希望的候選者。
  • 《Materials Horizons》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已證明具有出色機械性能,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相當大的強度的此類生物啟發性DN水凝膠是生物醫學應用(如組織工程和生物醫學)的有希望的候選者。最近,比利時根特大學Richard Hoogenboom教授團隊提供了生物啟發的DN水凝膠的最新進展概述,定義為DN水凝膠模仿天然組織的特性和/或結構,例如各向異性結構的DN水凝膠,包括超韌的能量耗散DN水凝膠,到動態,可行的DN水凝膠。
  • 西交大郭保林《材料化學》水凝膠敷料雙管齊下,加速傷口閉合癒合
    這些具有生物力學活性的傷口敷料具有出色的熱響應性自收縮和組織粘附特性。它們牢固地粘附在皮膚上,並通過自我收縮主動收縮傷口,從而幫助傷口閉合。而且,這些水凝膠顯示出有益於傷口癒合的生化多功能,包括良好的自愈性能,溫度依賴性藥物釋放能力,抗感染,抗氧化和導電性。
  • 仿貽貝誘導羥基磷灰石原位礦化的高強度水凝膠用於軟骨修復
    水凝膠是一種軟性高含水量材料,是軟骨再生的理想材料。生物聚合物基水凝膠具有與細胞外基質相似的特性,為細胞黏附和增殖提供了三維結構。各種生物聚合物,如明膠、膠原蛋白、透明質酸、絲素蛋白和殼聚糖已被用來製備用於組織工程的水凝膠。其中膠原蛋白及其明膠衍生物廣泛應用於水凝膠、支架、組織再生膜,特別是關節軟骨。
  • Rev.》貽貝水凝膠最新綜述
    使用木質素作為鄰苯二酚前體的基礎材料製造貽貝類水凝膠。3. 貽貝類水凝膠的先進應用由於貽貝啟發的化學具有許多有趣的物理/化學特性,因此受到貽貝啟發的水凝膠具有許多獨特的特性,例如卓越的粘合強度,出色的光熱效應,生物相容性,可注射性,可拉伸性和自修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