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持久強,粘合好,自修復,木質素抗菌水凝膠組合催化

2021-01-09 Hydrogel

【科研摘要】

遵循綠色化學原理的,使用簡便的可持續方法進行多功能生物材料的工程設計仍在很大程度上尚未探索,但對世界將是非常有益的。在生物材料的設計中結合使用催化反應和生物質衍生的原材料將促進環保技術和可持續材料的發展。最近,烏普薩拉大學Samson Afewerki,chao Xu, 和 Maria Strmme教授團隊在《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Combined Catalysis for Engineering Bioinspired, Lignin-Based, Long-Lasting, Adhesive, Self-Mending, Antimicrobial Hydrogels文章。作者公開了用於工程木質素基多功能抗菌水凝膠的包括氧化脫羧和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催化的兩個催化循環的組合(組合催化)。受生物啟發的設計模仿了自然中海洋貽貝採用的鄰苯二酚化學。所得的多功能可持續水凝膠(1)堅固而有彈性,(2)具有強大的抗菌活性,(3)粘附於皮膚組織和各種其他表面,並且(4)能夠自修復。進行了系統的表徵,以充分闡明和理解簡便有效的催化策略和隨後的多功能材料。電子順磁共振分析證實了水凝膠體系中存在持久的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環境。最初的體外生物相容性研究證明了水凝膠的低毒性。這種概念驗證策略可以發展為其他多功能水凝膠的生態友好型,生物啟發性設計及其在各種生物醫學和柔性電子應用中的使用的重要技術平臺。

【圖文解析】

這項工作的目的是將兩個不同的催化反應循環(組合催化)結合起來,以設計出一種基於生物啟發的木質素基,堅韌,黏著,自修復的抗菌水凝膠(圖1)。組合的催化反應包括由銀催化劑催化的氧化脫羧化學策略和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反應。在過硫酸銨(APS)的存在下,Ag(I)催化的氧化脫羧可從羧基(COOH)中除去二氧化碳(CO2)部分,從而促進自由基反應。COOH基團在性質上無處不在,因此,特別需要開發易於實現其功能化的策略。該策略先前已用於在各種系統中交聯含COOH的聚合物以提供水凝膠。所提出的組合催化策略將允許各種本體材料和聚合物的後聚合交聯,而無需額外的改性步驟或使用交聯劑。

圖1.催化化學策略概述。生物啟發的策略基於海洋貽貝兒茶酚化學以及用於設計木質素基粘合劑抗菌水凝膠的氧化脫羧和醌-兒茶酚氧化還原催化組合反應。AgNPs =銀納米顆粒;APS =過硫酸銨;PAA =聚丙烯酸。

通過徹底的概念驗證篩選研究評估了該策略,以提供具有組織粘合特性的成功的交聯水凝膠。最初嘗試用催化量的自由基引發劑APS(0.5 mL,1 wt%)或催化劑硝酸銀(AgNO3)(0.5 mL,1 wt%)交聯PAA(1 mL,20 wt%)沒有提供任何成功的交聯自立水凝膠(圖2A)。雖然APS確實會產生自由基,但在沒有再生環境或催化劑的情況下它們的壽命通常很短,導致過硫酸根自由基通過與水反應而分解。當自由基產生劑APS和再生催化劑AgNO3一起使用時,會發生交聯,製得了自立式基於PAA的水凝膠(圖2A)。但是,水凝膠材料沒有顯示出任何組織粘合特性(圖2B,i–iii)。EPR模擬證實了CH2自由基的產生(圖2C)。為了誘導組織粘附性能,將木質素添加到基於PAA的水凝膠中(圖2A,條目4和5),但這也未能促進組織粘附(圖2B,iv-vi和S3A)。令人著迷的是,即使經過24小時,EPR光譜也證實了木質素1.25AgNPs-PAA樣品化學過程在水凝膠中仍然活躍,證明了再生銀中存在持久的自由基,並且木質素通過可逆的氧化還原-穩定化兒茶酚反應(圖2D)。

圖2.優化多功能水凝膠的優化研究。工程化木質素基交聯組織粘合水凝膠的篩選研究。

力學性能評估

使用振蕩掃描在0.1–1000 Pa的振動應力和1 Hz的頻率以及0.1–100 rad s-1和10 Pa的角頻率(ω)掃描下,進一步評估了交聯水凝膠的粘彈性質,記錄存儲量(G')和損耗模量(G'')。各種樣品的所有G'值均與應力無關(圖4A);然而,木質素1.25AgNPs-PAA和木質素2.5AgNPs-PAA樣品表現出頻率依賴性,因為它們在ω50 rad s-1(木質素1.25AgNPs-PAA)上顯示出高達G'1176 Pa的線性粘彈性區。G'1045 Pa,ω63 rad s-1(木質素2.5AgNPs-PAA)(圖4B,綠色區域),然後G'減小。基於壓縮試驗的機械評估表明了摻入活化木質素的影響(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活化)在水凝膠系統中,可提供快速恢復(壓縮至其高度的90%並立即恢復)(圖4C)。水凝膠中木質素成分的缺乏(僅PAA)與恢復沒有任何關係。樣品很脆,被壓縮立即破壞(圖4D)。在循環壓縮試驗中也觀察到了這些現象,其中木質素基水凝膠在連續六個循環中被壓縮,但仍保留其原始結構(圖4E–G)。此外,儘管在沒有木質素的情況下水凝膠的機械強度有所提高(來自壓縮應力數據)(圖4H),但木質素基水凝膠的壓縮模量卻更高(表明它們更容易變形和操作,因此)。對於諸如柔性電子和生物醫學應用之類的應用非常重要(圖4I)。儘管工程化水凝膠在壓縮測試過程中耗散了高能量(PAA67%,木質素1.25AgNPs-PAA68%,木質素2.5AgNPs-PAA61%),但木質素基水凝膠在多個循環中恢復了(測試)連續6個循環),而PAA水凝膠(在一個循環後發生變形)沒有出現不可逆轉的結構破壞(圖4J)。水凝膠在反覆斷裂和變形後恢復其原始結構的能力源自水凝膠內部通過氫鍵和疏水相互作用產生的動態化學和物理相互作用。(64,65)圖4K描繪了各種不同的代表性拉伸應力-應變曲線水凝膠。與PPA水凝膠(350%)相比,木質素基水凝膠(木質素1.25AgNPs-PAA1260%和木質素2.5AgNPs-PAA1110%)的最大拉伸應變顯著降低。PAA水凝膠的抗張強度和彈性模量高於木質素基水凝膠,表明木質素基水凝膠具有更大的抵抗力和更大的可拉伸性/彈性(圖4L,M)。

圖4.獲得的各種工程水凝膠的流變和機械性能。

自修復和組織粘附特性

活化木質素的摻入允許醌-兒茶酚氧化還原反應促進物理相互作用,從而提供可恢復性並且還促進自我修復能力。如圖5A所示,基於木質素的水凝膠顯示出快速的自我修復。切割凝膠並使其再次接觸後,它們立即融合回到原始結構。通過機械測試進一步定量了水凝膠的自我修復能力,表明水凝膠分別顯示出56%(木質素1.25AgNPs-PAA)和70%(木質素2.5AgNPs-PAA)修復效率。此外,通過拉伸凝膠樣品證明了木質素基水凝膠的韌性和彈性(圖5B)。初步篩選研究表明,活化木質素的摻入可增強水凝膠製劑的組織粘附特性(圖2B)。水凝膠還顯示出能夠粘附於各種表面的能力,例如組織(豬皮),橡膠(丁腈橡膠),玻璃,聚丙烯和鋼(圖5C)。根據標準ASTM F2255-05標準並使用Shimadzu機械測試儀,使用標準搭接剪切試驗測量剪切強度,進一步評估了對各種表面的附著力(圖5D)。當定量測定對各種表面(玻璃,組織和鋼)的粘附力時,發現PAA水凝膠的粘附性極低(玻璃1.4,組織11.3和鋼1.3 kPa),而木質素基水凝膠顯示出顯著增強對各種表面的粘附力(木質素1.25AgNPs-PAA:玻璃18.2,組織44.5和鋼70.4 kPa;木質素2.5AgNPs-PAA:玻璃38.2,組織62.4和鋼75.9 kPa)(圖5E)。此外,由於銀激活的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反應增加,具有增加的AgNPs含量的木質素(木質素2.5AgNPs-PAA)顯示出增強的粘附性(圖5E)。工程木質素基水凝膠對各種表面的優異附著力是生物仿生基膠(貽貝啟發的兒茶酚化學)的結果。這種粘合劑廣泛存在於諸如沙堡蠕蟲和貽貝等富含兒茶酚基團的生物中,從而提供了豐富的相互作用可能性。圖5F說明了所設計的水凝膠與各種表面之間的一些化學相互作用,包括氫,亞胺和醯胺與組織的鍵合,疏水和π-π相互作用,對金屬表面的吸附,金屬絡合物的形成,以及靜電相互作用促進牢固的附著力。

圖5.自修復和粘合性能評估。

抗菌活性

在使用革蘭氏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氏陰性大腸埃希氏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的測試中評估了工程化水凝膠的抗菌活性。圖6A顯示了在初始時間點和孵育24小時後具有水凝膠的細菌溶液的圖像。與對照相比,所有水凝膠均顯示出抗菌活性(PAA水凝膠的抗菌活性可能是水凝膠中存在Ag +的結果)。單獨將木質素摻入水凝膠系統還可以產生抗菌活性(與PAA和木質素-PAA水凝膠相比),其中細菌減少25.0倍(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菌減少22.7倍(大腸桿菌),分別對應減少1.40和1.36對數。

圖6.工程水凝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抗菌活性。(A)展示在初始時間點和24小時後細菌和水凝膠溶液的圖像。與各種水凝膠孵育24小時後(B)金黃色葡萄球菌和(C)大腸桿菌的CFU數。(D)PAA的細胞活力。(E)木質素5AgNP的細胞活力。(F)木質素1.25AgNPs-PAA的細胞生存力。

參考文獻:

doi.org/10.1021/acsnano.0c06346

版權聲明:「水凝膠」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中國醫學科學院王偉偉團隊《ACS Nano》:可吸收聚合物抗菌水凝膠研究取得進展
    將抗菌劑負載到水凝膠,能夠改善細菌感染的組織損傷修復。然而,這些抗菌分子的應用受限於低抗菌活性、體內易降解或不降解、需要外界光刺激、以及潛在的體內毒性等科學問題。因此,開發完全可吸收抗菌水凝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 西安交大開發適用於關節傷口處的自修復型抗菌水凝膠
    在近年來製備的新型敷料中,高水含量、高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膠被認為是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敷料之一。首先,通過提供多孔結構和適當的溶脹比,水凝膠基質可以允許氧的存在,吸收滲出物,維持溼潤的癒合環境,以促進傷口癒合。其次,水凝膠膠粘劑可以清除部分細菌,促進氣體交換,抑制厭氧菌的增殖。此外,傳統敷料的抗菌性能是由水凝膠基質中的抗生素所賦予的。
  • 蘭州大學柳明珠等《ACS 材料快訊》核鹼基啟發自黏附抗菌水凝膠
    【科研摘要】  最近,蘭州大學柳明珠/呂少瑜教授團隊報導了以核鹼基為基礎的自粘性和固有的抗菌水凝膠可作為傷口敷料。體內皮膚傷口修複測定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經水凝膠處理的小鼠在14天後未顯示出血,更少的炎症和更少的新血管。這一成就提供了在不使用其他抗生素的情況下促進明顯傷口癒合的機會。
  • 江漢大學曹一平《ACS Nano》:仿生新成果!響應空氣-水的複合材料,具有優異的隔熱、自修復和自生長能力
    近日,江漢大學的曹一平講師(通訊作者)和武漢大學的張先正教授等人聯合報導了一種可生長的動態共價策略,開發了由空氣和水觸發的能夠自修復和自生長的層狀複合材料同時,具有很好的隔熱性能和自修復性能。利用雙向凍結工藝獲得了包含粘土的層狀結構,所製備的複合材料具有理想的水蒸氣滲透性。粘土可以提供具有優異機械性能的輕質結構,同時在潮溼條件下催化苯酚的氧化。將含氨基的單體丙烯醯胺(AAm)用作胺模型,並選擇N-(3-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AMA)、N-羥甲基丙烯醯胺(NMA)和N-羥乙基丙烯醯胺(HEAA)作為候選模型。
  • 【材料】具有生物組織應變-硬化特性的新型自修復柔性水凝膠網絡
    具有應變-硬化與自修復功能的超支化聚乙烯亞胺- 醛基化聚乙二醇水凝膠網絡結構示意圖,該自修復功能主要基於動態席夫鹼反應以及氫鍵。該水凝膠在經受高達650%的應變形變後依然能可重複的迅速恢復其原有的機械性能,並且沒有記憶效應。在超過臨界應變點後,該水凝膠依然能夠通過動態席夫鹼鍵實現接近100%的自修復(圖2)。表面力儀測試表明該水凝膠的應變-硬化行為主要取決於水凝膠網絡中獨特的超支化的聚乙烯亞胺和線性聚乙二醇結構,同時動態可逆的席夫鹼反應和氫鍵作用使得該水凝膠也擁有優異的自修復功能。
  • 蘭大柳明珠/呂少瑜《ACS材料快訊》核鹼基啟發自黏附抗菌水凝膠
    但是,目前的水凝膠傷口敷料要麼使用無機抗菌劑,例如具有劑量依賴性和不令人滿意的生物相容性的銀和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要麼使用不斷發展的耐藥細菌來加載抗生素。  【科研摘要】  最近,蘭州大學柳明珠/呂少瑜教授團隊報導了以核鹼基為基礎的自粘性和固有的抗菌水凝膠可作為傷口敷料。
  • 吉林大學孫俊奇教授團隊:動態納米疏水相區助力高強度水凝膠實現高效自修復
    賦予水凝膠自修復能力是提高水凝膠的可靠性及延長其使用壽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高強度水凝膠網絡中強且穩定的交聯作用極大地限制了聚合物鏈的運動能力,進而降低了其自修復能力。這使得高力學強度和高效自修復對水凝膠如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 《ACS Nano》無線電子傳感器:用於無標記乳腺癌檢測的黏性水凝膠
    Gel-UPy/dsCD水凝膠的製備與表徵水凝膠是通過使明膠與脲基嘧啶酮(UPy)經由異氰酸酯-氨基反應而製備的,由於存在UPy基團,它們可以通過利用多個氫鍵彼此牢固地結合,從而導致了自組裝(圖2a)。製成的水凝膠的視覺照片和自愈能力如圖2b所示。此外,GSH-UPy/dsCD水凝膠在GSH或H2O2處理後具有出色的自愈特性(圖2c),在存在或不存在氧化還原電勢時,表現出明顯的差異。
  • 《ACS Nano》:一種簡易的氣凝膠輕薄化設計方法
    因此,對於氣凝膠低維宏觀形態的設計依舊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制約了氣凝膠材料在限域空間熱量管理的功能發揮,如未來新興的5G可攜式/可穿戴電子系統的實際熱控需求。通過水-叔丁醇共溶劑體系,調控硼酸與三聚氰胺的氫鍵組裝,獲得由納米帶相互纏繞、搭接而成的三聚氰胺-二硼酸鹽(M·2B)氣凝膠塊體材料。該氣凝膠塊體具備可切割、可壓縮等特徵,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
  • 加拿大倪永浩《CM》低成本超快pH響應可驅動機械轉換木質素水凝膠
    但是,通常pH的調節會改變離子相互作用,氫鍵和疏水相互作用,從而導致可逆的微相分離或自組織現象。木質素是植物界中第二大最豐富的有機聚合物,在鹼性環境中的這種獨特溶解度可通過在提取木漿過程中用氫氧化鈉溶液處理來去除木質素。然而,超過98%的工業木質素未被充分利用,僅作為低級燃燒燃料使用。
  • 蘭大柳明珠呂少瑜《ACS材料快訊》核鹼基啟發自黏附抗菌水凝膠
    【科研摘要】最近,蘭州大學柳明珠/呂少瑜教授團隊報導了以核鹼基為基礎的自粘性和固有的抗菌水凝膠可作為傷口敷料。體內皮膚傷口修複測定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經水凝膠處理的小鼠在14天後未顯示出血,更少的炎症和更少的新血管。這一成就提供了在不使用其他抗生素的情況下促進明顯傷口癒合的機會。
  • 基於全木質素水凝膠電解質和納米纖維電極的可再生柔性超級電容器
    在可再生材料中,從木材生物質中提取的木質素是第二豐富的可再生天然聚合物,木質素作為生產能源、材料或化學品的原料,減少人們對不可再生礦物燃料來源的依賴。木質素是一種高度交聯的芳香族雜聚物,含有大量羰基、酚類或酚酸類化合物。因此,木質素的不同化學功能使其成為高性能電極和電解質有望的候選材料。目前,研究者對木質素及其衍生物進行了研究,製備了可用於柔性儲能裝置的凝膠電解質。
  • 《ACS Nano》電滲驅動水凝膠:疊層自組裝誘導裂紋電極
    作為另一種類型的軟執行器,水凝膠執行器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它們的工作機制主要基於水凝膠的獨特特性,該特性可以根據各種環境刺激(例如熱,光,化學和/或pH值)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膨脹引起的體積變化,而無需在水凝膠上額外沉積導電電極 。
  • 智能可穿戴《ACS Nano》電磁幹擾屏蔽的MXene超薄水凝膠
    【科研摘要】最近,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Ji Liu 和Valeria Nicolosi教授團隊通過生物礦化啟發的組裝路徑來製造結合了MXene和聚丙烯酸的水凝膠型屏蔽材料。該複合水凝膠顯示出優異的可拉伸性和可回收性,良好的形狀適應性和粘合性,以及快速的自修復能力,證明了極大的應用靈活性和可靠性。
  • 《ACS Nano》綜述: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和塗層的現狀和未來展望
    目前,大多數抗菌銅的研究都集中在其抗菌特性上,但是也有研究對銅的殺毒作用做出了一些假設。許多研究人員推測,在抗菌活性中發現的相同的ROS機制可以作用於病毒包膜或衣殼。值得注意的是,病毒不具有細菌或真菌中發現的修復機制,因此容易受到銅誘導的破壞(圖2a)。
  • 《ACS Nano》電滲驅動水凝膠執行器:疊層自組裝誘導裂紋電極
    它們的工作機制主要基於水凝膠的獨特特性,該特性可以根據各種環境刺激(例如熱,光,化學和/或pH值)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膨脹引起的體積變化,而無需在水凝膠上額外沉積導電電極 。Koh和Cho教授團隊報告的一種電滲泵驅動(EOP)水凝膠執行器,具有低工作電壓、快速驅動、基於整體結構的整體執行機制和多自由度運動,通過電滲泵泵大量流體流動誘導水凝膠膨脹(圖1a)。
  • 帝國理工學院《ACS Nano》幹細胞與水凝膠相互作用納米級分子定量
    有趣的是,與100%RGD水凝膠上的1.7μm/ min相比,在10%RGD水凝膠上的hMSC在水凝膠表面的移動速度更快,中位速度為2.6μm/ min(圖2d)。此外,在10%RGD水凝膠上的hMSC遷移更遠,中位位移為488μm,而在100%RGD水凝膠上則為314μm(圖2e)。這些實驗證明並證實了RGD肽的可用性影響形態和遷移行為。
  • 北林宋國勇ACS Catal.:Ru催化氫解木質素-鹼對酚類產物的選擇性調控
    過渡金屬催化氫解木質素生成 C2 及 C3 產物   本文亮點   木質素降解機理研究不僅有利於深入了解木質素降解過程,同時可以促進高效催化反應體系的開發利用。
  • ACS Nano:動力學控制下異肽修飾盤狀分層結構網絡的自組裝途徑
    ACS Nano:動力學控制下異肽修飾盤狀分層結構網絡的自組裝途徑DOI:10.1021/acsnano.9b09610天然蛋白質穿越複雜的自由能景觀,組裝成分層組織結構,通常通過刺激導向的動力學途徑來響應相關的生物線索。
  • ...Nano》:光熱響應型可伸展人工神經導電水凝膠可與受損周圍神經...
    生物電子材料,特別是水凝膠,由於其更類似於神經組織,已經成為生物電子學及神經組織工程一類很有前途的候選材料。同時,功能性水凝膠與活組織的連接也是當前最受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天然或合成材料作為可植入的神經導管或支架,可用於神經細胞的生長。此外,為了修復10 mm以上的周圍神經缺損,通常需要在人工神經中加入支持細胞,如間充質幹細胞。但神經細胞的增殖和分化需要較長時間,導致神經傳導功能恢復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