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柳明珠呂少瑜《ACS材料快訊》核鹼基啟發自黏附抗菌水凝膠

2020-11-20 高分子材料科學


【前沿背景】

在生物材料科學中,迫切需要開發具有抗菌活性和可複製粘附力的水凝膠傷口敷料。但是,目前的水凝膠傷口敷料要麼使用無機抗菌劑,例如具有劑量依賴性和不令人滿意的生物相容性的銀和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要麼使用不斷發展的耐藥細菌來加載抗生素。


【科研摘要】

最近,蘭州大學柳明珠/呂少瑜教授團隊報導了以核鹼基為基礎的自粘性和固有的抗菌水凝膠可作為傷口敷料。相關論文Nucleobase-Inspired Self-Adhesive and Inherently Antibacterial Hydrogel for Wound Dressing發表在《ACS Materials Letters》上。該水凝膠由聚(3-二甲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丙烷磺酸銨)-共-(甲基丙烯醯基醯胺基腺嘌呤)(PDMAPS-co-PMA-Ade)和殼聚糖製成。DMAPS部分賦予水凝膠以防汙性能,而核鹼基修飾的MA-Ade之間的特殊相互作用提供了與組織表面上相應基團的便捷分子識別。體內皮膚傷口修複測定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經水凝膠處理的小鼠在14天後未顯示出血,更少的炎症和更少的新血管。這一成就提供了在不使用其他抗生素的情況下促進明顯傷口癒合的機會。



【圖文解析】

1.抗菌輔料水凝膠的設計

作者設計了的水凝膠傷口敷料可以有效地粘附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並促進抗生素治療和傷口癒合(示意圖1)。在水凝膠中利用殼聚糖作為第二網絡來增強機械和殺菌性能。作者還合成了共聚物,其中DMAPS部分提供了防汙性能,而核鹼基修飾的MA-Ade之間的特殊相互作用提供了與組織表面上相應基團的便捷分子識別。眾所周知,核酸DNA和RNA由五個核鹼基組成,即腺嘌呤(A),胞嘧啶(C),鳥嘌呤(G),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在嘧啶環中有三個氫鍵供體和受體,而嘌呤的雙環結構形成多個氫鍵相互作用的面。另外,核鹼基由於其芳香結構而可以彼此「 p-堆疊」。因此,MA-Ade可以通過氫鍵和π-π堆積促進水凝膠對組織的粘附。

示意圖1. a)DMAPS和MA-Ade的合成以及PDMAPS-co-PMA-Ade和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的製備;(b)用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敷料治療的全層皮膚缺陷模型,涉及多種生物學和物理功能


2.流變性

通過振蕩剪切流變學證實了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的機械性能有所提高(圖1a)。所有的水凝膠在線性粘彈性區域均表現出彈性行為,其儲能模量(G')大於損耗模量(G'')。在不存在殼聚糖的情況下,PDMAPS-co-PMA-Ade水凝膠的G'值低於PDM / C水凝膠的G'值,表明用殼聚糖處理可改善機械性能。我們認為,殼聚糖的引入會導致水凝膠中氫鍵的數量增加以及分子鏈段的纏結,這與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的Tg較高相比得到了證實。PDMAPS-co-PMA-Ade水凝膠(237.4 vs 232.6°C)(圖1b)。

圖1.(a)G'和G''與PDMAPS-co-PMA-Ade和PDMAPS-co-PMA-Ade /殼聚糖的水凝膠在57%和76%濃度下的振蕩應變有關。(b)在氮氣氛下,PDMAPS,PDMAPS-co-PMA-Ade和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的DSC曲線。


3.粘附性

水凝膠中形成的水合層嚴重阻礙了聚合物與組織的粘附,導致水凝膠塗層從組織上脫落並引起感染。(23)設計了一種包含DMAPS和MA-Ade的共聚物以有效地粘附於組織。假定該水凝膠通過氫鍵,π-π堆積和疏水相互作用促進粘合(圖2a)。可以將兩塊質量為10 g的豬皮粘在一起。此外,水凝膠可很好地貼合在彎曲或筆直的手指上(圖2b)。

圖2.(a)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b)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的組織粘附特性和柔韌性。


4. 抗菌性

聚合物中的兩性離子PDMAPS部分可以形成水合表面層,這使得可以通過形成高能物理屏障來防止蛋白質吸附。評價細菌粘附以確定水凝膠的抗生物結垢潛力。與在聚丙烯醯胺(PAM)水凝膠上相比,評估了粘附在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大腸桿菌的相對量。如圖3a清楚所示,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上的細菌數量遠少於PAM水凝膠上的細菌數量,表明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具有顯著的抗生物汙垢特性。

圖3.(a)粘附在(I,II)PAM和(III,IV)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細菌的顯微鏡圖像。(b)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對(I)金黃色葡萄球菌和(II)大腸桿菌的抑制區的攝影圖像。


傷口敷料的抗菌性能對其在自然環境中抵抗微生物侵襲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增強抗菌性能,將殼聚糖引入了PDMAPS-co-PMA-Ade水凝膠。使用抑制區方法研究了PDMAPS-co-PMA-Ade/殼聚糖水凝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的抗菌活性。在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組的樣品周圍均觀察到抑制區(圖3b),表明PDMAPS-co-PMA-Ade /殼聚糖水凝膠具有有效的抗菌作用。


5. 生物相容性

在CCk-8分析中,對於PDMAPS-co-PMA-Ade/殼聚糖水凝膠,觀察到微不足道的細胞毒性,表明其生物相容性。將PDMAPS-co-PMA-Ade/殼聚糖水凝膠應用於全層皮膚傷口,以評估體內皮膚傷口修復效果。紗布和PDMAPS-co-PMA-Ade水凝膠用作對照組。在第0、3、7、10和14天為傷口拍照。沒有敷料的空白組在3天後顯示出感染和炎症,並且傷口縮小最小。對小鼠傷口閉合的總體觀察表明,用PDMAPS-co-PMA-Ade和PDMAPS-co-PMA-Ade/殼聚糖水凝膠處理的傷口分別在第14天和第10天顯著減小了傷口大小,而空白組 紗布組在實驗時間內傷口尺寸緩慢減小(圖4a)。通過組織形態學評價分析炎症和血管形成。在第7天,在PDMAPS-co-PMA-Ade/殼聚糖水凝膠組中觀察到的血管比空白組和對照組要多(圖4b),這表明水凝膠組的血管形成高於其他三組。


圖4. PDMAPS-co-PMA-Ade/殼聚糖水凝膠作為全層皮膚缺損的傷口敷料。(a)在第0、3、7、10天,用對照,紗布,PDMAPS-co-PMA-Ade(凝膠1)和PDMAPS-co-PMA-Ade /殼聚糖(凝膠2)水凝膠樣品處理的傷口的照片,14.(b)治療7天和14天後,再生皮膚組織的H&E組織學分析。


參考文獻:

doi.org/10.1021/acsmaterialslett.0c00304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蘭大柳明珠/呂少瑜《ACS材料快訊》核鹼基啟發自黏附抗菌水凝膠
    但是,目前的水凝膠傷口敷料要麼使用無機抗菌劑,例如具有劑量依賴性和不令人滿意的生物相容性的銀和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要麼使用不斷發展的耐藥細菌來加載抗生素。  【科研摘要】  最近,蘭州大學柳明珠/呂少瑜教授團隊報導了以核鹼基為基礎的自粘性和固有的抗菌水凝膠可作為傷口敷料。
  • 蘭州大學柳明珠等《ACS 材料快訊》核鹼基啟發自黏附抗菌水凝膠
    【科研摘要】  最近,蘭州大學柳明珠/呂少瑜教授團隊報導了以核鹼基為基礎的自粘性和固有的抗菌水凝膠可作為傷口敷料。該水凝膠由聚(3-二甲基(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丙烷磺酸銨)-共-(甲基丙烯醯基醯胺基腺嘌呤)(PDMAPS-co-PMA-Ade)和殼聚糖製成。DMAPS部分賦予水凝膠以防汙性能,而核鹼基修飾的MA-Ade之間的特殊相互作用提供了與組織表面上相應基團的便捷分子識別。
  • 《ACS Nano》持久強,粘合好,自修復,木質素抗菌水凝膠組合催化
    作者公開了用於工程木質素基多功能抗菌水凝膠的包括氧化脫羧和醌-鄰苯二酚氧化還原催化的兩個催化循環的組合(組合催化)。受生物啟發的設計模仿了自然中海洋貽貝採用的鄰苯二酚化學。所得的多功能可持續水凝膠(1)堅固而有彈性,(2)具有強大的抗菌活性,(3)粘附於皮膚組織和各種其他表面,並且(4)能夠自修復。進行了系統的表徵,以充分闡明和理解簡便有效的催化策略和隨後的多功能材料。
  • :櫛水母啟發的水凝膠高效可逆的水下特異性粘附生物表面
    材料的水下粘附問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目前的水下粘附材料主要是為在水中附著非生物材料而設計的,在水環境中如何特異性地附著在生物表面仍然是一個挑戰。櫛水母能夠選擇性地捕獲它們的水下獵物,但不粘附如沙子的非生物材料,受此啟發,北京大學工學院黃建永研究員設計了一種水凝膠,通過靜電相互作用和動態鄰苯二酚化學的協同作用
  • 中國醫學科學院王偉偉團隊《ACS Nano》:可吸收聚合物抗菌水凝膠研究取得進展
    將抗菌劑負載到水凝膠,能夠改善細菌感染的組織損傷修復。然而,這些抗菌分子的應用受限於低抗菌活性、體內易降解或不降解、需要外界光刺激、以及潛在的體內毒性等科學問題。因此,開發完全可吸收抗菌水凝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 《材料視野》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因此,在合成水凝膠中引入犧牲鍵可以提供各種有吸引力的特性,例如各種應用所需的改進的韌性,機械強度,刺激響應性和回彈力。在這篇綜述中,作者討論了這種生物啟發的DN水凝膠在各個領域的設計,合成和應用,例如圖1中突出顯示的組織工程,軟致動器和電子傳感器。圖1.生物啟發的DN水凝膠的應用潛力概述。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從納米到宏觀尺度的複雜組織特異性生理學,結合動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刺激,啟發了具有刺激響應特性的複雜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系統的設計。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結合,擴大了它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
  • 西安交大開發適用於關節傷口處的自修復型抗菌水凝膠
    在近年來製備的新型敷料中,高水含量、高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膠被認為是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敷料之一。首先,通過提供多孔結構和適當的溶脹比,水凝膠基質可以允許氧的存在,吸收滲出物,維持溼潤的癒合環境,以促進傷口癒合。其次,水凝膠膠粘劑可以清除部分細菌,促進氣體交換,抑制厭氧菌的增殖。此外,傳統敷料的抗菌性能是由水凝膠基質中的抗生素所賦予的。
  • 《ACS 材料快訊》新加坡俞璟綜述:生物電子學功能導電水凝膠
    圖1.生物醫學應用中用於生物電子學的功能性導電水凝膠。工程功能導電水凝膠導電水凝膠通常是通過導電聚合物/填料的自聚合或自組裝來構建單組分水凝膠網絡,通過摻雜導電聚合物/填料來構建互穿的水凝膠網絡,擴散自由離子和將導電填料/自由離子嵌入現有的非導電水凝膠基質中(圖2)。
  • 未來醫學的明珠——抗菌納米材料
    同時,納米顆粒並不會被消耗,能夠保持原有的抗菌活性,因此可以長期有效的起到滅菌作用。抗菌劑納米抗菌材料的核心是抗菌劑。抗菌劑主要分為天然、合成兩大類。天然納米抗菌材料主要是沸石類礦物,其主要組成為水鋁矽酸鹽,具有納米孔隙結構。對於分子尺寸的粒子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劉維民院士團隊綜述貽貝啟發水凝膠
    貽貝啟發的化學與水凝膠融合的潛在優勢和應用。從這種有趣的DOPA介導的嵌入中學習到,許多研究興趣已經被轉移到對潛在相互作用機制的理解以及為多功能應用開發大量人造材料的研究中。正如預期的那樣,與傳統的同類產品相比,貽貝類水凝膠在許多方面都表現出許多優勢(圖1)。
  • 西交大郭保林《材料化學》水凝膠敷料雙管齊下,加速傷口閉合癒合
    (c)QCS / rGO-PDA / PNIPAm水凝膠製備和水凝膠良好特性的示意圖:(1)導電性,(2)組織粘附,(3)抗菌活性,(4)自修復和(5)熱響應自我收縮。(d)通過熱響應性自收縮輔助傷口閉合的水凝膠的示意圖。
  • Rev.》綜述:貽貝啟發的水凝膠,從設計原理到應用
    近年來貽貝類水凝膠的主要進展的簡要時間表。2. 貽貝類水凝膠的基本設計原理貽貝啟發的相互作用整合到水凝膠網絡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制定貽貝類水凝膠設計的總體藍圖。下面強調了貽貝類化學的基本相互作用機理以及一些新興的貽貝類材料。
  • 一種新型自修復人機互動水凝膠觸摸板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中國科學院(CAS)寧波材料科技與工業研究所(NIMTE)的Chen Tao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與CAS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合作,開發出一種以透明納米複合水凝膠為基材的新型、自修復和自黏附的柔軟人機互動觸摸板。
  • 《Materials Horizons》綜述:受生物啟發的雙網絡水凝膠
    2.生物啟發的DN水凝膠 在龔建萍及其同事對DN水凝膠的開創性工作之後,人們廣泛接受了DN水凝膠的韌性和自修復能力是由於犧牲鍵以及在網絡變形過程中可能斷裂或展開的有機區域而產生的。在諸如活組織的生物材料中,併入的犧牲鍵大部分是可逆的和/或非共價鍵。
  • 海南大學郝萬軍/化學所郭興林《ACS AMI》:一步聚合獲得高強韌抗疲勞水凝膠粘附材料
    水凝膠-聚合物雜化材料是生命活動和仿生科學中的關鍵因素之一,如肌肉與骨骼結合以完成肌肉收縮,人造軸突及可植入設備植入後與肌體融合等。但受限於雜化物中豐富的水含量和基材表面的水膜,雜化物的粘合強度較低,嚴重阻礙了水凝膠雜化材料的利用。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
    從納米到宏觀尺度的複雜組織特異性生理學,結合動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刺激,啟發了具有刺激響應特性的複雜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系統的設計。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結合,擴大了它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
  • 哈佛大學郭俊凌《生物大分子》膠原纖維的仿生熱敏可止血的水凝膠
    當通過原位凝膠形成(膠原蛋白自聚集方法)形成凝膠時,這些材料在膠原分子的分散狀態中具有可逆的變化,導致從溶液到凝膠的相變。膠原蛋白的自聚集可引起基於膠原蛋白的水凝膠的熱響應特性。這對於促進傷口閉合和出血控制很重要。具體而言,液態能夠在傷口部位實現出色的可塑性和快速的相變,從而形成高親水性凝膠的3D網絡結構。相變過程可在生理溫度下發生,導致形成粘性凝膠並阻塞治療傷口的出血部位。
  • 哈佛大學郭俊凌《生物大分子》膠原纖維仿生熱敏止血水凝膠
    當前,兩種通用方法用於製備基於膠原的水凝膠。由於膠原蛋白分子組裝體的無序結構,通過常規的反覆冷凍乾燥方法製備的膠原蛋白水凝膠通常易碎且柔韌性較低,強度低。當通過原位凝膠形成(膠原蛋白自聚集方法)形成凝膠時,這些材料在膠原分子的分散狀態中具有可逆的變化,導致從溶液到凝膠的相變。膠原蛋白的自聚集可引起基於膠原蛋白的水凝膠的熱響應特性。這對於促進傷口閉合和出血控制很重要。
  • 王鑽開貽貝啟發《ACS Nano》高透,自黏,熱敏電子皮膚
    受到人類皮膚的啟發,人們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來開發導電材料作為仿生的對應物(即電子/離子皮膚),以將外部刺激轉換為電子信號,廣泛應用於人工智慧,人機互動和個人醫療保健。特別地,由於在生理和機械特性上與生物組織的極大相似性,導電水凝膠蓬勃發展,成為人造皮膚傳感器有希望的候選者。【摘要】貽貝啟發的導電水凝膠對於下一代自粘,柔性皮膚狀傳感器的開發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