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誘導液滴定向翻滾實現附著水高效脫附

2020-11-22 騰訊網

跨介質飛行器附著水層高效脫附技術是其技術鏈中最具挑戰性的關鍵一環。飛行器出水時,表面黏附水層會顯著增加出水阻力和負載。而且,由於水氣介質密度驟變,脫附分離的表面附著水層與周圍高壓空氣在飛行器尾部低壓區混合,形成氣-水兩相混流尾羽流,如遇降雨或水線飛濺,極易影響飛行器力學平衡,造成失穩。

自然界中,翠鳥等生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具備了在雨中自由飛行、快速捕食及出水等功能(圖1)。早前,吉林大學任露泉院士團隊張成春教授已在界面領域專業期刊《Journal of Colloidand Interface Science》(影響因子為7.489)上發表了題為Non-wet kingfisher flying in the rain: The water-repellent mechanism of elastic feathers的論文,闡釋了翠鳥羽毛彈性如何影響其體表水的脫附行為。

圖1暴雨中飛行的翠鳥與方向性飛行誘導的雨滴定向彈離示意圖

近期,受飛行中的翠鳥不被潤溼且仍能變換任意飛行方向的啟示,張成春教授及鄭益華博士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界面領域TOP期刊,中科院一區,影響因子為8.456)上在線發表了題為Non-wet kingfisher flyingin the rain: The tumble of droplets on moving oriented anisotropic superhydrophobic substrate的論文。該研究從液滴動力學的角度,定量地揭示了方向性移動的各向異性超疏水界面上的動態去潤溼機理,為跨介質飛行器高效脫附、提高出水性能奠定了仿生理論基礎。

該原創性發現屬於「雨中飛行的非潤溼翠鳥(non-wet kingfisher flying in the rain)」系列研究的進一步延續。在實驗室環境下,連續性液滴撞擊在移動狀態下的翠鳥體表後能產生與速度矢量方向相關的飛濺行為,期間翠鳥始終保持體表非浸潤狀態(圖2)。

圖2移動翠鳥表面上多液滴的方向性濺射行為

基於液滴動力學分析結果表明,具有羽毛仿生結構的移動界面可以誘導液滴的非對稱形貌(圖3),夾角直接影響液滴內質量的分布形式。

圖3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上液滴動態形貌與運動矢量夾角間的關係

與靜止的傾斜超疏水表面相比,各向異性仿生表面的定向運動促進了液滴的翻滾,並減少了高達23%的滯空時間(圖4(a))。基于格子玻爾茲曼算法的數值模擬結果表明,移動表面上液滴產生定向彈跳的根本原因是液滴在後退階段去「釘扎」矢量發生了單側方向性突變,且該類突變的程度與夾角正相關,表面得以有效地避免了同一區域的連續性潤溼(圖4(b))。因此,在雨中飛行的翠鳥體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液滴定向飛濺現象,且能維持體表非浸潤功能。

圖4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上的液滴翻滾行為與定向彈跳機理分析

在室內定量模擬降水試驗系統中,多液滴連續衝擊飛行器超疏水表面後同樣會發生次級液滴群發生定向翻滾、彈跳現象(圖5),其降水衝擊荷載降低87.5%,超疏水表面飛行器幾乎不受降水的負面影響。

圖5跨介質飛行器防浸潤試驗及次級液滴的定向彈跳行為對比(運動狀態)

數值模擬結果進一步證實,在具有超疏水表面的跨介質飛行器模型上,運動可誘導類似的液滴群定向彈離行為。如圖6所示,通過追蹤9個液滴內部199個粒的跡線表明,具有超疏水表面的飛行器運動行為可誘導多液滴定向(向後)彈跳,彈跳方向與飛行器運動方向相反,這使得固液分離進程加快,液滴在衝擊移動超疏水表面後的跡線呈拋物線狀並產生規律性定向彈跳,而表面曲率的差異化導致液滴的彈跳方向呈現多樣化。

圖6典型區域液滴內局部粒子跡線對比分析

超疏水表面對液滴粘附效應極低,高動能次級液滴群在飛行器表面上發生向後定向運動行為,使得次級液滴群(尾羽流)的重心整體向後偏移,與親水表面相比,運動中飛行器的超疏水表面上的次級液滴群可持續保持高動能,維持定向彈跳能力,並以此有效避免同區域反覆潤溼(見圖7右梯形區域),此種次級液滴群的定向運動行為與圖4中的試驗結果相似。

圖7表面潤溼性對流體速度場(尾羽流)影響對比分析

利用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誘導液滴定向翻滾促使水體從移動中的表面上剝離,對突破跨介質飛行器在飛行及出水時表面附著水、尾羽流等引起的一系列技術難題,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該課題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軍委科技委主題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和支持。該論文第一作者為鄭益華博士,通訊作者為張成春教授

通訊作者簡介:張成春,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清華大學與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企業聯合博士後,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訪問學者,國際仿生學會創始會員,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材料與製造分會委員。主要從事海空裝備仿生基礎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問題」項目課題1項、工信部「民機科研」項目專題1項、軍委科技委主題項目1項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10餘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ACS. APPL. MATER. INTER、J. COLLOID INTERF. SCI.、INT. J. THERM. SCI.、J. SOUND VIB.、SOFTMATTER、INT. J. HEAT FLUID FL.、J. BIONICENG. 等期刊發表SCI/EI檢索論文40餘篇,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6件。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0c08889

來源:國際仿生工程學會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Small Structures:各向異性浸潤性表面:原理,構築和應用
    浸潤性是固體表面的重要性質,決定著固液間的相互作用方式,對生產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多種行為過程具有重要影響。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Healthcare Mater. 2015, 4, 2657−2666)但是,受限於加工方法,納米尺度的各向異性聚合物粒子難以被高效製備,導致各向異性形貌納米粒子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尚未得到系統性的研究。利用剛性液晶基元構造剛-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自組裝過程中引入次級有序排列,是製備各向異性聚合物納米粒子的有效途徑之一。
  • 基於各向異性時域數字編碼超表面的可編程線性和非線性極化合成
    電磁波的極化狀態切換在無線通信和雷達探測等領域需求迫切,而超表面因其低剖面、易加工等特點為控制電磁波的極化特性提供了一條全新的途徑。目前,大多數極化轉換超表面具有固定的單元結構和朝向,因此其極化轉換性能對入射波的極化狀態比較敏感,且難以實時地實現極化調控。
  • 材料學院鍾敏霖團隊製備出超疏水抗結冰表面 達到超低冰粘附強度
    近年來,基於荷葉自清潔功能的超疏水表面被普遍認為是防除冰的發展方向。研究證明,超疏水表面的不沾水特性能有效延遲結冰、減少結冰面積和降低冰粘附強度。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性能主要體現為防結冰性能和疏冰性能。防結冰性能是指液滴在結冰之前從超疏水表面脫離的能力,或者通過運動液滴的滾落與凝結液滴的合併誘導自彈跳脫離表面,或者是通過超疏水表面微納結構中所捕獲的空氣囊的熱阻效應,延遲液滴非均勻形核時間從而為液滴脫離表面爭取足夠的時間。這兩種途徑均需要超疏水表面具有良好的Cassie狀態穩定性(Cassie狀態穩定性指在外界環境因素的擾動下超疏水表面上水滴維持荷葉不沾水狀態的難易程度)。
  • 清華大學團隊製備出超疏水抗結冰表面
    清華大學1月5日宣布,材料學院鍾敏霖教授團隊利用超快雷射微納製造結合化學氧化方法,製備出獨特的三級微納米結構超疏水表面,具有優異的超疏水穩定性和防結冰性能,其冰粘附強度最低為1.7MPa,是目前國際已報導的最低冰粘附強度的超疏水防除冰表面,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 太陽能電池表面主動清潔:通過數字微流體系統實現
    通過親水/疏水表面圖層的微結構加工來操控數字液滴在太陽能電板表面的移動軌跡,實現一種新型太陽能電板表面主動清潔系統。2. 發明了一種利用派瑞林 (Parylene)來製作光刻模板進行加工表面微結構的工藝流程,能夠在輸水表面進行親水微結構製成,而不影響原來表面的疏水性能。
  • 浙大吳子良/南科大洪偉《自然·通訊》:讓水凝膠軟體機器人在開放...
    像蚯蚓一樣的水凝膠在光的照射下可以一節一節地拉長自己,在管道內實現蠕蟲樣的運動(《德國應化》仿蚯蚓定向蠕動爬行的各向異性水凝膠致動器)。研究人員改進了鈦酸鹽納米片(NS)/金納米顆粒(AuNP)/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Am)光/熱制動器的合成方法,他們用高頻交變電場替換了本來用於誘導NS取向的超強磁場,並引入掩膜輔助光固化技術來實現NS在水凝膠中不同區域內的取向定製化。此外,研究人員還分析了水凝膠在受熱和常溫狀態下與疏水和親水表面的摩擦力。
  • 鄧旭:推動超疏水表面走向實際應用
    鄧旭,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國家青年人才、四川省學科技術帶頭人、國際仿生學會青年委員、中國化學會仿生材料化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十大科技新銳人物,獲中國化學會首屆菁青化學新銳獎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領域為材料表面科學
  • 清華大學:高性能蛋白有機凝膠纖維實現對幹細胞的有序誘導和分化
    因此,設計製備出新一代軟物質材料,兼具優異且持久穩定的力學性能以實現在組織工程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製備了高力學性能蛋白有機膠纖維,並首次實現了該類新型有機膠纖維對骨間充質幹細胞的有序誘導和分化。
  • 超疏水表面因其優秀的疏水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近些年,超疏水表面因其優秀的疏水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之一。    表面的疏水性能通常用表面與水靜態的接觸角和動態的滾動角描述。
  • Nature Photonics: 新型準一維晶體實現中紅外波段的巨大光學各向異性
    各向異性系統中光傳播的性質可以通過沿著系統各個主軸的復折射率(n + i k)描述。材料中的光學各向異性可以量化為這些復折射率的實部之間的差值,雙折射率(∆n), 和虛部之間的差值, 二向色性(∆k)。雙折射或二向色性普遍存在於無機晶體, 液晶, 以及諸如等離激元陣列和多槽納米光子結構組成的形狀雙折射系統中。目前,廣泛用於高性能偏振光學器件的光學晶體的最大雙折射率約為0.3。
  • 科研人員開發出既「親水」又「疏水」的高效集水材料
    在沙漠乾涸的環境中生存的甲殼蟲,其表面有親水和疏水相間的化學物質,依靠其親水表面收集霧中的水滴,疏水表面有助於讓水珠滑落飲用。開發出同時兼顧兩種優點的集水材料一直是科學家們努力的方向。  一般的親水表面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小水滴,但會形成一層液膜,阻礙水分的有效收集。
  • 具有可逆轉換界面特性的電沉積表面
    例如,當十二烷基鏈向外支出,所述膜保留的超疏水性(水恨性質)。然後研究人員使用的電勢從潤溼性過渡超疏水性(水恨)到superhydrophillic(愛水)的狀態。他們使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確認了離子表面取向的變化(SERS)測量。基於離子取向誘導的電沉積多孔表面的演化,研究團隊將各種潤滑劑牢牢地捕獲在孔中,從而形成了可用於多種應用的不同「溼滑液體注入多孔表面(SLIPS)」。
  • 圖像各向異性濾波
    各向異性概念各向異性(英文名稱:anisotropy)是指材料在各方向的力學和物理性能呈現差異的特性。
  • 超疏水表面 | 槐葉蘋+豬籠草的啟示:帶「潤滑頭」的微凸起
    ​在超疏水槐葉萍和超滑豬籠草的啟發下,研究者設計了新型仿槐葉萍表面,其固-液接觸線兼具穩定性和和易滑移性。來源 | 《國家科學評論》仿生超疏水材料在表面自清潔、生物防汙、流體減阻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通常,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效果是由微/納米尺度的粗糙結構實現的,這種結構能夠捕獲氣穴,託起液滴,從而實現超疏水。
  • 超疏水紙張的製備及其應用
    超疏水表面由於具有良好的自清潔性能,近年來已經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紙張表面的潤溼性可以通過接觸角來進行表徵,超疏水紙張是指紙張表面與水滴接觸時所形成的接觸角大於150°,滾動角小於10°的疏水紙。 通過研究得知,經過疏水改性後紙張表面具有一種類似於玫瑰花瓣的結構,水滴在其表面雖然具有氣—液—固三相接觸界面,但液—固接觸面積較大,使得水滴與紙張表面之間有很強的粘附力。因此,超疏水紙張的製備不僅需要對紙張表面進行疏水改性,同時也需要在紙張表面構建微納米的分級結構。
  • 超疏水表面 | 槐葉蘋+豬籠草的啟示:帶「潤滑頭」的微凸起
    2020-08-27 17:37:51 來源: 返樸 舉報   在超疏水槐葉萍和超滑豬籠草的啟發下
  • 振動基礎漫談 - 各向異性
    特點是各向同性轉子,各向同性彈簧剛度,無重量軸,單集中質量(單圓盤),小阻尼。在同步轉子響應討論時,有個重要的結論是:當轉子的轉速遠小於第一階臨界轉速時,重點與高點接近於同相。這個結論常用於平衡時利用極坐標圖和伯德圖確定重點的位置。
  •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出超疏油/超親水塗層材料
    以往的油/水過濾分離法採用親油/疏水材料實現阻水通油,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相對水而言油的黏度較高,容易附著在過濾網孔上使網孔堵塞,大幅降低過濾效率;另外一方面由於水的密度較大,重力作用下水先接觸過濾網膜,容易在網膜表面形成水膜,而密度較小的油只能浮在水膜上方使得分離無法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