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表面 | 槐葉蘋+豬籠草的啟示:帶「潤滑頭」的微凸起

2021-01-16 網易

2020-08-27 17:37:51 來源: 返樸

舉報

  


在超疏水槐葉萍和超滑豬籠草的啟發下,研究者設計了新型仿槐葉萍表面,其固-液接觸線兼具穩定性和和易滑移性。
仿生超疏水材料在表面自清潔、生物防汙、流體減阻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通常,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效果是由微/納米尺度的粗糙結構實現的,這種結構能夠捕獲氣穴,託起液滴,從而實現超疏水。材料表面微凸起之間的間距越小,氣穴就更穩定,超疏水性能也就更穩定;然而這種穩定性是有代價的:微凸起密集,會增加液滴在超疏水表面的滑移難度。如何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一個難題。
近日,電子科學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鄧旭教授與長春應化所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王大鵬教授、香港城市大學王鑽開教授、電子科技大學物理學院陳龍泉教授、希臘約阿尼納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Periklis Papadopoulos等人合作,借鑑具有水下穩定疏水效果的槐葉蘋葉子和具有超滑效果的豬籠草,設計並成功製備了新型仿槐葉萍表面 (Salvinia-like slippery surface,SSS)。該表面結構由兩部分組成:疏水性側壁的微型柱子、灌注潤滑劑的交聯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半球頂部。

SSS結構的設計原理。a,穩定疏水的槐葉萍葉子;b,超滑的豬籠草;c,SSS結構。
其中,結構頂部的潤滑劑增加了固-液接觸線從潤滑區跨越到疏水區的能壘,使接觸線在豎直方向上穩定;同時又起到潤滑效果,增強接觸線水平方向上的可移動性,從而降低粘滯力,顯著改善液滴的流動性。
研究者還利用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對動態浸潤過程進行了實時觀察和分析。

SSS表面的拓撲結構(a,ESEM圖)以及液滴在該表面上呈現的Cassie-Baxter狀態(b,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圖)。
這種結構使液層與材料表面的固-液接觸線兼具穩定性和易滑移性,有望運用於管道流體傳輸及微流體設備,實現減阻效果。該研究以「Salvinia-like slippery surface with stable and mobile water/air contact line」為題發表於National Science Review。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李曉玫為文章第一作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科學雜誌社」。論文連接:https://doi.org/10.1093/nsr/nwaa1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超疏水表面 | 槐葉蘋+豬籠草的啟示:帶「潤滑頭」的微凸起
    ​在超疏水槐葉萍和超滑豬籠草的啟發下,研究者設計了新型仿槐葉萍表面,其固-液接觸線兼具穩定性和和易滑移性。來源 | 《國家科學評論》仿生超疏水材料在表面自清潔、生物防汙、流體減阻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通常,材料表面的超疏水效果是由微/納米尺度的粗糙結構實現的,這種結構能夠捕獲氣穴,託起液滴,從而實現超疏水。
  • 槐葉蘋+豬籠草的啟示:帶「潤滑頭」的微凸起
    在超疏水槐葉萍和超滑豬籠草的啟發下,研究者設計了新型仿槐葉萍表面,其固-液接觸線兼具穩定性和和易滑移性。 來源 | 《國家科學評論》 仿生超疏水材料在表面自清潔、生物防汙、流體減阻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
  • 浮萍和槐葉蘋
    ▲蘋和槐葉蘋浮萍,確切地說,它叫「蘋」,屬於蕨類植物,薄囊蕨綱蘋目蘋科蘋屬在嬌小的四葉蘋中,還發現了另一種蘋——槐葉蘋,它格外突出,因為它的葉片比較大。漂浮在水面上的,每節有兩片葉子。資料顯示,它是三片葉子輪生。那第三片葉子哪裡去了呢?原來它細裂成絲狀,懸垂水中,猶如根,稱為沉水葉。
  • 浮萍和槐葉蘋
    ▲蘋和槐葉蘋浮萍,確切地說,它叫&34;,屬於蕨類植物,薄囊蕨綱蘋目蘋科蘋屬;由於它經常四片葉子呈十字狀排布—槐葉蘋,它格外突出,因為它的葉片比較大。葉的表面有乳頭狀突起,背面有毛。▲槐葉蘋漂浮葉的表面密布乳頭狀的突起
  • 中藥植物-槐葉蘋
    一整片的蜈蚣漂被漾起的漣漪帶起又落下,片刻即恢復了平靜。入秋,蜈蚣漂都已赤紅色,不像我在華南植物園看見的那樣斬釘截鐵的綠,這樣的顏色在冰冷的環境裡是一句暖心的問候,無論是對於沉寂在園子裡的泥土,還是被小風吹得手腳冰涼的我。蜈蚣漂葉如槐葉,正名槐葉蘋,不同地方也稱大浮萍、蜈蚣萍,是蕨類植物門的小型漂浮植物,全草入藥,外用於癰腫疔毒,瘀血腫痛,燒燙傷。
  • 清華大學團隊製備出超疏水抗結冰表面
    清華大學1月5日宣布,材料學院鍾敏霖教授團隊利用超快雷射微納製造結合化學氧化方法,製備出獨特的三級微納米結構超疏水表面,具有優異的超疏水穩定性和防結冰性能,其冰粘附強度最低為1.7MPa,是目前國際已報導的最低冰粘附強度的超疏水防除冰表面,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 超疏水表面因其優秀的疏水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前景
    近些年,超疏水表面因其優秀的疏水性能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之一。超疏水表面是指與水的接觸角大於150°,而滾動角小於10°的表面,如生活中常見的荷葉和水黽科昆蟲的腿部等。該特殊表面在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等領域都有著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如玻璃表面的防霧,交通指示燈的自清潔,船體表面的潤滑,紡織品的防汙、選擇性吸收等。
  • ...利用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誘導液滴定向翻滾實現附著水高效脫附
    與靜止的傾斜超疏水表面相比,各向異性仿生表面的定向運動促進了液滴的翻滾,並減少了高達23%的滯空時間(圖4(a))。,多液滴連續衝擊飛行器超疏水表面後同樣會發生次級液滴群發生定向翻滾、彈跳現象(圖5),其降水衝擊荷載降低87.5%,超疏水表面飛行器幾乎不受降水的負面影響。
  • 親水疏水,一步切換的金屬表面
    通過研究自然界植物的表面結構與功能關聯,科學家製備了多種具有特殊潤溼性和斥液性的表面。譬如,通過模仿荷葉和豬籠草的表面,分別合成了具有超疏水性能的微納結構表面和具有優異斥液性能的潤滑液浸漬表面(SLIPS)。最近,界面性能隨外界刺激響應的表面(智能表面)吸引了廣泛的研究興趣。然而,它們的合成過程通常需要多個複雜步驟。
  • 鄧旭:推動超疏水表面走向實際應用
    鄧旭,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國家青年人才、四川省學科技術帶頭人、國際仿生學會青年委員、中國化學會仿生材料化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十大科技新銳人物,獲中國化學會首屆菁青化學新銳獎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領域為材料表面科學
  • 材料學院鍾敏霖團隊製備出超疏水抗結冰表面 達到超低冰粘附強度
    結冰會對飛行安全帶重大威脅,飛機結冰多次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目前採用的防除冰方法包括熱氣、電加熱、機械振動和化學流體等,往往存在能耗大、效率低、對環境不友好等問題。近年來,基於荷葉自清潔功能的超疏水表面被普遍認為是防除冰的發展方向。研究證明,超疏水表面的不沾水特性能有效延遲結冰、減少結冰面積和降低冰粘附強度。超疏水表面的防除冰性能主要體現為防結冰性能和疏冰性能。
  • 中國科學家揭示豬籠草「油嘴滑蟲」機制 原來是一種特性材料!
    嘴唇」區在溼潤環境下顯現出超滑特性,昆蟲極易「失足」滑落籠內,被籠內分泌的消化液分解吸收,從而滿足營養需求。哈佛大學的研究者曾模擬豬籠草「嘴唇」研製超潤滑材料,然而豬籠草「嘴唇」為何能長時間保水儲水保持溼潤?科學界還不曾有深入探究。中科院理化所與北航科學家最近的研究結果揭示了這一神奇的自然奧秘,通過解析豬籠草「嘴唇」的微觀結構,揭示了豬籠草「油嘴滑蟲」自動搬運液體、致使昆蟲無法駐足而滑落入籠的機理,並建立了液膜輸運的理論計算模型。
  • 二氧化鈦超疏水性
    納米二氧化鈦超疏水性膜的製備方法一種納米二氧化鈦超疏水膜的製備方法,採用水熱法製備納米二氧化鈦,以水解反應為基礎,選用在自然條件下發生水解反應的四正丙醇鈦作為鈦原,在通度控制的反應條件下製備了具有較好晶體形貌的納米二氧化鈦,用於製備複合材料,其中以銳鈦礦型晶體的形態製備了超疏水性薄膜
  • 科研人員開發出既「親水」又「疏水」的高效集水材料
    新華社華盛頓3月30日電(記者周舟)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科研人員從大自然中的水稻葉子和豬籠草獲得啟發,開發出一種既能夠快速收集空氣中水分、又能使水分快速脫落便於收集的材料。
  • 超疏水紙張的製備及其應用
    超疏水表面由於具有良好的自清潔性能,近年來已經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紙張表面的潤溼性可以通過接觸角來進行表徵,超疏水紙張是指紙張表面與水滴接觸時所形成的接觸角大於150°,滾動角小於10°的疏水紙。 通過研究得知,經過疏水改性後紙張表面具有一種類似於玫瑰花瓣的結構,水滴在其表面雖然具有氣—液—固三相接觸界面,但液—固接觸面積較大,使得水滴與紙張表面之間有很強的粘附力。因此,超疏水紙張的製備不僅需要對紙張表面進行疏水改性,同時也需要在紙張表面構建微納米的分級結構。
  • 表面張力:一種不容小覷的力量
    水分子間的極性相互作用使得滴落的水滴呈球形,這也離不開表面張力的影響。表面張力使水面富有彈性,即使發生變形也不會破裂;表面張力還能增強水面的附著力,像流沙一樣將不幸落入水中的螞蟻吞噬。 物理學家早已弄清表面張力的成因。水分子總是試圖降低與其他類型分子的聯繫,因此當有外部力量使水的表面發生變形時,被迫發生位移的水分子將努力回到原來位置,維持最小勢能狀態。
  • 電子科技大學鄧旭等開發超疏水表面的方法,有極大的市場應用潛力
    超疏水表面保持乾燥,自清潔並避免生物結垢的能力對於生物技術,醫學和傳熱的應用具有吸引力。接觸這些表面的水滴必須具有較大的接觸角(大於150度)和較小的滾落角(小於10度)。這對於具有低表面能化學性質和微米或納米級表面粗糙度的表面可以實現,從而使液體和固體表面之間的接觸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