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各向異性時域數字編碼超表面的可編程線性和非線性極化合成

2021-01-16 東大電磁空間

電磁波的極化狀態切換在無線通信和雷達探測等領域需求迫切,而超表面因其低剖面、易加工等特點為控制電磁波的極化特性提供了一條全新的途徑。

目前,大多數極化轉換超表面具有固定的單元結構和朝向,因此其極化轉換性能對入射波的極化狀態比較敏感,且難以實時地實現極化調控。自2014年以來,數字編碼超表面的提出推動了超表面有源調控技術的快速進步,但是受到單元調控自由度的制約,極化調控能力比較有限。同時它們也無法完成對非線性諧波的極化狀態控制。

近日,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程強教授和崔鐵軍院士及合作者以「Linear and Nonlinear Polarization Syntheses and Their Programmable Controls Based on Anisotropic Time-Domain Digital Coding Metasurface」為題,報導了一種基於各向異性時域數字編碼超表面的通用極化合成方案,首次實現了可編程線性和非線性極化合成。這種全新的通用極化合成方案擴大了超表面在極化調控方面的應用範疇,證明了超表面在時-空-極化域聯合調控的可能性,為精確電磁探測、無線通信和模式識別系統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該文章於2020年10月17日發表在國際期刊《Small Structures》(DOI: 10.1002/sstr.202000060)上,論文通訊作者為東南大學程強教授、崔鐵軍院士和金石教授,第一作者為東南大學博士生柯俊臣。

圖1 通過調控x和y極化方向上的反射幅/相響應,各向異性時域數字編碼超表面產生多重極化態的反射波。(橙色射線代表任意線極化入射波,藍色射線1代表右旋圓極化反射波,綠色射線2代表任意線極化反射波,藍色射線3代表左旋圓極化反射波,綠色射線4代表交叉極化的線極化反射波)

要點1: 實現可編程線性極化合成功能

該研究團隊利用各向異性時域編碼技術,巧妙地在各向異性編碼超表面的y (x)極化方向構造佔空比可變、相位狀態為0和π的周期性脈衝相位調製,同時使其x (y)極化方向的反射相位在0、π、±π/2中的某個狀態保持不變。當改變方波相位響應的佔空比時,超表面可以實現兩個任意極化方向的線極化波之間的相互轉換以及任意極化方向的線極化波與左/右旋圓極化波之間的相互轉換。



要點2: 實現可編程非線性諧波極化操控

該研究團隊分別在超表面的x和y極化方向上構造兩個相同類型的周期性脈衝相位調製,通過改變施加在x極化相位響應的初相因子和在y極化相位響應的時延因子,超表面陣面可以生成具有特定極化狀態的+1階和-1階諧波。

圖3 四種不同時延和初相因子下的±1階諧波的x和y極化的幅度比和相位差計算和測量結果。(a)表示±1階諧波處的45度線極化波的結果;(b)表示±1階諧波處的相反旋向的圓極化波的結果;(c)表示±1階諧波處的相同旋向的圓極化波的結果;(d)表示-1階諧波處的45度線極化波和+1階諧波處的圓極化波的結果


在實驗中,該研究團隊設計了一款在兩個相互垂直的極化方向上具有較大相位調控範圍、低回波損耗的各向異性時域數字編碼超表面用於該通用極化合成方案的驗證。作為實驗演示,研究團隊在該超表面平臺上實驗驗證了基波任意方向上的線極化波合成和非線性諧波極化合成功能。

圖4 (a)超材料單元的示意圖;(b)(c)單元在兩種極化方向的電磁波入射時的電場分布;(d)(e)實物加工圖



文章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str.202000060




稿件來源柯俊臣    程   強

編       輯邵睿文

審       核:張磊

相關焦點

  • 光學各向異性理論研究獲進展
    光學各向異性是材料的一個本徵屬性,而它的強弱決定著光電功能材料的應用。
  • Small Structures:各向異性浸潤性表面:原理,構築和應用
    浸潤性是固體表面的重要性質,決定著固液間的相互作用方式,對生產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多種行為過程具有重要影響。
  • ...利用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誘導液滴定向翻滾實現附著水高效脫附
    圖3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上液滴動態形貌與運動矢量夾角間的關係 與靜止的傾斜超疏水表面相比,各向異性仿生表面的定向運動促進了液滴的翻滾,並減少了高達23%的滯空時間(圖4(a))。
  • 讓電磁波譜跳舞的神奇超表面
    「時間編碼數字超表面」能對電磁波頻譜進行動態精確調控,可應用於新構架無線通信和雷達系統。 當入射光線足夠強,光線與介質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將不再遵循簡單的線性規則,而是發生「非線性光學效應」。在非線性光學中,一種重要的現象是諧波的產生,即輻射場在新頻率(諧波)處產生振蕩。 在通信、光存儲和傳感器等領域,諧波等非線性光學現象擁有廣泛的應用潛力。但如何實現對諧波的高效、靈活調控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
  • Nature Photonics: 新型準一維晶體實現中紅外波段的巨大光學各向異性
    光學各向異性是線性和非線性光學元件(如偏振片,波片和相位匹配元件)的功能基石。
  • 西工大馮晴亮課題組Small內封面:各向異性半金屬MoTe2晶體的線性二色性及晶向無損指認
    結構決定性質,1T' MoTe2是單斜晶體結構的各向異性材料,意味著它在各向異性光學領域,如偏振寬光譜探測器、偏振等離子體激元和非線性光學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優勢。但1T' MoTe2晶體最基本的光學參數仍未被揭示,如復折射率、光學吸收等性質。
  • 科學家提出評估晶體材料光學各向異性模型—新聞—科學網
    光學各向異性是材料的一個本徵屬性,它的強弱決定著光電功能材料的應用。
  • 振動基礎漫談 - 各向異性
    但是,前者因為臨界轉速時高點幅值和相位急劇變化,由此確定的高點相位值誤差較大;後者因為受影響的因素更多,如熱膨脹、負荷、其它結構影響等,也不是非常理想。這個結論的使用需要滿足幾個假設條件。除了線性假設、重複性假設和一致性假設外,還有一個假設是處於單自由度模態及質量、剛度、阻尼、λ等參數各向同性。這裡討論的就是單自由度模態轉子系統的各向同性/異性問題。
  • 基於FPGA的脈衝壓縮仿真與實現
    以數字方式實現的脈衝壓縮具有可靠性高、靈活性好、可編程、便於應用。因此,這裡介紹一種分布式算法實現時域脈衝壓縮,它是一種基於查找表的計算方法,通過將各輸入數據每一對應位產生的部分積預先相加形成相應部分積,然後再對各部分積累加形成最終結果,從而實現乘加功能。與傳統算法(所有乘積產生後,再相加完成乘加運算)相比,分布式算法可極大減少硬體電路規模,易於實現流水線處理,提高電路執行速度。
  • 「斐波那契」螺旋:準晶結構中的非線性自旋-軌道角動量耦合
    其中,SAM主要通過圓極化波進行傳播,左旋/右旋極化波描述了光子的自旋狀態且每個光子分別承載了+/- ℏ 的SAM,其中ℏ為約化普朗克常量。而OAM則描述了電磁波波前以及光子的渦旋狀態,每一個光子包含lℏ的OAM,其中l為方位角模式因子,可為任意常數。不僅基頻電磁波,高次諧波也可攜帶角動量進行傳播,且角動量的轉換滿足守恆律。
  • 福建物構所金屬磷酸鹽倍頻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研究獲進展
    在該體系中,利用磷酸根的縮合、引入強畸變的d0-TM(過渡金屬)多面體以及引入易於極化的陽離子框架(Cd2+、 Pb2+、Bi3+等)等設計策略,無機材料學家們獲得了一系列磷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其中,KH2PO4 (KDP)和KTiOPO4 (KTP)作為商用NLO材料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非線性光學器件。
  • 華北克拉通地殼剪切波速和各向異性變化獲揭示
    近年來,對華北克拉通深部結構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揭示出克拉通破壞主要集中在東部, 而中-西部主要表現為克拉通邊緣和先存薄弱帶的改造。然而,對地殼結構和變形與克拉通破壞和改造的聯繫仍需要進一步認識。
  • 金屬磷酸鹽倍頻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研究獲進展
    在該體系中,利用磷酸根的縮合、引入強畸變的d0-TM(過渡金屬)多面體以及引入易於極化的陽離子框架(Cd2+、 Pb2+、Bi3+等)等設計策略,無機材料學家們獲得了一系列磷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其中,KH2PO4(KDP)和KTiOPO4(KTP)作為商用NLO材料已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非線性光學器件。
  • 利用非線性鐵電憶阻器進行低功率線性計算
    FTJ設備特性和無選擇器交叉杆編程。FTJ裝置結構圖解和透射電子顯微鏡圖像顯示的材料堆疊。b,對FTJ器件進行I-V測量,顯示出在低電壓下無形狀、可重複、依賴於電壓的雙極開關以及固有的二極體效應。顏色顯示了不同返回電壓(4 V到4.4 V)的曲線。
  • :強面內各向異性的2D無機雙分子晶體
    然而,由於非典型的層狀結構和複雜的分子間相互作用而導致製備困難,2D無機雙分子晶體仍未被開發。有鑑於此,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翟天佑教授和李會巧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報導了一種簡單的垂直微間距升華策略,成功合成出2D無機雙分子晶體SbI3·3S8納米帶。
  • 《先進材料》再刊可編程可逆形狀轉換水凝膠
    據報導,其將瞬態結構各向異性編程到N-異丙基丙烯醯胺(NIPAM),丙烯酸十八酯(SA)和N,N'-亞甲基雙丙烯醯胺(MBA)的共聚物水凝膠中。結構各向異性是由熱機械編程後硬脂基基團的變形疏水域引起的,該結構域用作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鏈的可逆球狀至線圈轉變的模板。結構各向異性是瞬態的,冷卻後可以消除。
  • 反射式超構表面實現自旋角動量到軌道角動量的任意轉換
    簡稱SAM)到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簡稱OAM)的轉換方法,從而以高效的反射型各向異性單元為基礎,通過特定的空間分布設計,在微波段利用左旋和右旋圓極化電磁波產生獨立、任意的渦旋電磁波束,為實現更加靈活的SAM到OAM轉換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徑。
  • 雙極變張角時域天線設計
    1 引言 光電子技術、微波技術和雷射技術的進步和相互結合,產生能夠工作在時域的高速、高頻電子開關器件-光導開關。該開關具有良好的電磁學響應特性。在線性工作模式下的輸出波形近似為高斯脈衝。
  • 基於XC2V500-6FG256C和AD9858實現複雜信號模擬的設計
    具體地說,軟體無線電是以可編程的DSP或CPU為中心,將模塊化、標準化的硬體單元以總線方式連接起來,構成通用的基本硬體平臺,並通過軟體加載來實現各種無線通信功能的開放式的體系結構。本文以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FPGA)和高性能直接數字合成(DDS)晶片AD9858構成一個通用的硬體平臺,通過更新不同的數據及軟體產生複雜調製信號、線性調頻信號、背景多路信號、跳頻信號、擴頻信號等,這些信號用普通信號源難以產生。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單相二維材料中的各向異性熱傳輸:合成粘土與氧化石墨烯
    具有各向異性熱導率的二維(Two-dimensional, 2D)材料(如石墨/石墨烯等)符合這一要求。然而,石墨和石墨烯均具有導電性,不適用於大多數電子產品。因此,尋找良好的絕緣散熱材料至關重要。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常作為具有各向異性熱導率的絕緣複合材料,其面內導熱率低於石墨/石墨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