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單相二維材料中的各向異性熱傳輸:合成粘土與氧化石墨烯

2021-01-12 土人樂土

研究者:德國拜羅伊特大學Alexandra Philipp等)


現代電子產品需要用散熱性能良好的材料進行製備,具有高導熱率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實現熱量轉移。具有各向異性熱導率的二維(Two-dimensional, 2D)材料(如石墨/石墨烯等)符合這一要求。然而,石墨和石墨烯均具有導電性,不適用於大多數電子產品。因此,尋找良好的絕緣散熱材料至關重要。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常作為具有各向異性熱導率的絕緣複合材料,其面內導熱率低於石墨/石墨烯。另外,有研究表明,合成粘土礦物有潛力成為一種具有高各向異性熱導率的絕緣複合材料,但對於其各向異性的熱擴散規律研究較少。

 

來自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的Alexandra Philipp等人對比了GO和合成鈉基氟鋰皂石(Sodium fluorohectorite, Hec)的熱傳輸特性。他們發現這兩種材料的性質受到其化學成分、層結構中的空位缺陷和片晶尺寸的顯著影響。他們測定了四種不同樣品的熱傳輸特性。結果表明,平行於板狀方向的熱導率大大超過垂直於板狀方向的熱導率,並且GO和合成Hec的導熱性能存在顯著差異。與GO相比,Hec薄膜高度的長程有序性導致其各向異性比顯著提高,面內熱導率高達5.7 W/mK,遠高於GO的面內熱導率1.0 W/mK。此外,Hec的片狀尺寸基本不影響其面內熱導率,即使直徑減小了約2個數量級,其仍保持了良好的面內散熱性能;這一研究結果表明Hec可以作為一種有潛力的散熱材料,替代更成熟的GO散熱材料。

 

該論文以「Anisotropic Thermal Transport in Spray-Coated Single-Phase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Synthetic Clay Versus Graphene Oxide」為題,發表於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0 (12),https://doi.org/10.1021/acsami.9b22793。


全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9b22793。(點擊文後「閱讀原文」可轉至論文原文)


圖1 鈉基氟鋰皂石板狀結構(注釋詳見原文)

 

圖2 氧化石墨烯的示例性結構(注釋詳見原文)

相關焦點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與各向同性的二維材料(如石墨烯和MoS2)相比,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晶體材料多一個平面內的自由度,所以它們的性質更加豐富多彩。  除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向異性二維材料(ReSe2和ReS2),該研究組還研究了人造各向異性二維材料。
  • Small Methods: 二維各向異性黑磷晶體的晶格振動與拉曼光譜綜述
    同時,由於低的結構對稱性,黑磷具有顯著的面內各向異性性質,其光、電、熱以及機械等性質都依賴於它的晶格方向。拉曼光譜是一種表徵材料結構與成分的指紋識別光譜,具有方便、快速和無損等特點,在二維納米材料的表徵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可用來鑑定二維納米材料的層數、邊緣類型、堆垛結構、缺陷、摻雜類型和層間作用力等;同時,拉曼光譜還可以用來研究晶體中光子與電子相互作用和電子與聲子相互作用。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磷摻雜物種在石墨烯中的結構演變及其穩定電化學界面研究
    近期,中科院煤化所陳成猛團隊在磷摻雜炭材料表面化學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前期工作中,該團隊以無煙煤為原料,通過磷酸活化合成了介孔炭材料。然而在上述過程中,鑑於煤基多孔炭的結構複雜性並未就磷原子對炭材料的摻雜機制、含磷官能團的存在形式及演變規律、其與電化學性能間的構效關係等進行更加深入的解析,也給上述共性科學問題的研究帶來挑戰。而石墨烯作為炭材料的基本結構單元,具有典型的二維結構,該團隊以其為簡化的研究模型,進一步探究了炭材料表面磷物種的摻雜、演變及作用機制。
  • 熱管理前沿科學: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的柔性石墨烯複合材料
    研究團隊以平整形態的石墨烯為功能填料,採用層層刮塗法(LBL scraping method)製備了石墨烯@萘磺酸鹽(NS)/聚乙烯醇(GN/PVA)柔性納米複合材料,NS充當連接石墨烯(π-π相互作用)和PVA(氫鍵)鍵橋的作用,得到的薄膜中石墨烯具有高度有序的層次結構和平整的形貌,該結構不僅在面內建立了良好的導電和導熱網絡,而且有效地阻斷了面外方向的導電和導熱路徑,從而實現了複合材料集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於一體的高性能化
  • 中科院化學所《ACS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隨著高功率、高集成度電子器件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等的快速發展,越來越趨於小型化、輕量化、高效化,對電子器件的功率密度及高效熱管理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量如不及時排除,將會嚴重影響到電子器部件的工作穩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 二維GeSe2面內各向異性及短波偏振光探測研究
    作為一種新型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黑磷因其獨特的面內各向異性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期,幾種其它面內各向異性二維材料(如ReS2、ReSe2;SnS、GeSe等)也被相繼報導。此類材料獨特的面內各向異性使其區別於以往的石墨烯、MoS2等面內各向同性二維材料,表現出特殊的電學、光學、機械和熱學性能,並被成功應用於集成電路中的反相器、基於晶向的二極體、人造突觸和偏振光光電探測器等器件中。其中,偏振光探測由於在通信中的重要地位,被認為是近年來非常有發展潛力的一個研究領域。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石墨烯---還能治蛀牙
    科學家們發現一種石墨烯氧化物材料可有效地消除這些細菌,這些細菌中的其中一些已經產生了抗生素耐藥性。這一發現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Zisheng Tang和他的同事們通過研究發現,牙醫經常給病人開一些傳統抗生素以去除引起蛀牙和牙齦疾病的細菌。
  •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合成新型 PDA介導的磁性雙金屬納米酶並應用於ICA
    近日,南昌大學賴衛華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報導了合成一種具有類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新型聚多巴胺(PDA)介導的磁性雙金屬納米酶(Fe3O4@PDA@Pd/Pt),並將其作為探針應用於ICA中。該成果以題為「Synthesis of PDA-Mediated Magnetic Bimetallic Nanozym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上,研究論文第一作者賴曉翠。
  • 綜述:石墨烯三維骨架結構—合成、性質及應用
    石墨烯(Graphene)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二維單原子層碳材料,具有很多優異特性,如高導電性、高比表面積、高導熱性和優異的機械性能,因此在很多領域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馬延風副研究員和陳永勝教授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石墨烯三維骨架結構:合成、性質及應用」已在《國家科學評論》2015年第1期發表(全文連結http://nsr.oxfordjournals.org/content/2/1/40.full)。
  •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為滿足特定的技術要求,在很多應用場合需要具備高度各向異性的高導熱和導電柔性材料,高導熱性作為散熱器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器件內部或表面溫度,進而高效、經濟地利用熱量,同時各向異性導電性可消除特定方向上的靜電,為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開發高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柔性聚合物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基於蛭石合成多孔矽/碳複合納米片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研究者: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特種人工微結構材料與技術上海重點實驗室HUANG Xi等)
  • 各向異性粘土中鄰近隧道施工造成的被動樁響應研究
    PART 2本文採用先進的粘土本構模型NGI-ADP,在考慮土體在不同受力狀態下表現出強度變化(應力引起的強度各向異性)的基礎上,對隧道土-樁相互作用問題進行了創新性的研究。首先,參考離心機試驗結果,建立了合理準確的有限元三維、二維模型。本文建立的隧道與樁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
  • 納孔石墨烯的合成及其在分離分析中的應用
    首先石墨烯的機械強度是鋼的100倍,其次單層石墨烯幾乎是透明的,在室溫下就具有遠高於所有已知材料的導電性,因此在石墨烯表面可以製造出一個個的微納器件。更為重要的是,這是人類已知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二維材料,它的發現打開了人類認識二維世界的大門。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石墨烯量子點組裝電極中的電子轉移動力學
    最近,碳基導電材料的「軟」性質以及它們的化學可調性,被用於生物混合材料,以偽裝人工生物電子設備進入生物組織。然而,由於對有機半導體和電解質之間的電荷轉移動力學的研究有限,這些新材料的應用卻受到極大的限制。基於此,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大學和Argonne國家實驗室Ksenija D.
  • 清華大學朱宏偉團隊:LDH納米片高各向異性氫氧根離子傳導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NIMS)馬仁志博士和Takayoshi Sasaki教授合作,通過液相剝離法製備了面內氫氧根離子傳導率高達10-1 S/cm的單層LDH納米片,探索了LDH納米片中由二維限域效應引發的高各向異性氫氧根離子傳導,揭示了二維材料的高氫氧根離子定向傳輸特性。
  • 氧化石墨烯膜的高速飛秒雷射等離子體刻蝕
    (氧化石墨烯)及其還原形式(還原石墨烯),由於sp3-sp2相互轉換賦予的互補性質,是一種迷人的碳材料,揭示了集成石墨烯器件的可替代性和產業化潛力。在實際應用中實施這項技術的可行性仍然值得懷疑,因為大多數相關研究只強調了從加工中獲得的結構特徵,而往往忽略了材料本身性質的互補變化。
  • :強面內各向異性的2D無機雙分子晶體
    合成的SbI3·3S8納米帶在聲子振動和分子內振動方面表現出強面內各向異性,並顯示出各向異性的光吸收,具有3.9的高二色性比率。此外,還揭示了SbI3·3S8納米帶的二次諧波產生(SHG)強度高度依賴於激發波長和晶體取向。這項工作可以激發更多2D無機雙分子晶體的可控生長,並探索雙分子光電器件的潛在應用。
  • La0.67Sr0.33MnO3-石墨烯表面的隧道各向異性磁阻效應
    石墨烯是自旋電子學一個替代材料,因為它的低自旋軌道耦合促進了長的自旋擴散長度lsf的預測。
  • 新型二維材料氧化藍磷,你有何過人之處?
    提起二維材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和「21世紀學科—生物」並駕齊名的「21世紀明星材料—石墨烯」。
  • 二維材料不僅比鋼更堅固,還具有有趣的化學、電子和機械特性?
    石墨烯不僅比最堅固的鋼更堅固,而且還具有無數有趣的化學、電子和機械特性,這讓科學家們懷疑其他材料的類似二維網絡結構是否也可以具有如此有用的性能。新研究報導的一種新二維材料硼苯,一種石墨烯的類似物,由硼原子而不是碳原子組成。然而,正如人們對於任何材料二維片材所期望的那樣,硼苯的合成被證明很具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