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0.67Sr0.33MnO3-石墨烯表面的隧道各向異性磁阻效應

2021-02-15 石墨烯雜誌

      石墨烯是自旋電子學一個替代材料,因為它的低自旋軌道耦合促進了長的自旋擴散長度lsf的預測。這是自旋邏輯建議的一個前提條件,但是許多自旋輸送和旋進報告的非邏輯研究適度值lsf 為1 um,對於石墨烯包裹 用氮化硼最大的lsf 為24 um。對於多層石墨烯生長在SiC碳表面,一個更大的lsf值為200 um,推斷來自較大的場驅動變化局部阻力DR1.5 MX,但是這些變化是準連續的,因此與平行/反平行電極磁化的推斷不相符。利用單層石墨烯磁性的La0.67Sr0.33MnO3電極橋接,我們觀測到了在5 K磁阻的變化為32–35 MX。磁光克爾效應顯微鏡在同樣的溫度下揭示了來自平面內再定位電極磁化的磁阻效應,證實在La0.67Sr0.33MnO3石墨烯界面隧道各向異性磁阻。沒有自旋輸送大的電阻接通通過非磁性通道在石墨烯磁敏應用十分吸引人。

圖1.石墨烯和 LSMO電極

      該工作已經發表於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了。(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8, 112405 (2016),[http://dx.doi.org/10.1063/1.4942778])

相關焦點

  •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為滿足特定的技術要求,在很多應用場合需要具備高度各向異性的高導熱和導電柔性材料,高導熱性作為散熱器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器件內部或表面溫度,進而高效、經濟地利用熱量,同時各向異性導電性可消除特定方向上的靜電,為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開發高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柔性聚合物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 隧道磁阻技術(TMR)及其應用簡介
    同霍爾效應一樣,磁阻效應也是由於載流子在磁場中受到洛倫茲力而產生的。從一般磁阻開始,磁阻發展經歷了巨磁阻(GMR)、龐磁阻(CMR)、異向磁阻(AMR)、穿隧磁阻(TMR)、直衝磁阻(BMR)和異常磁阻(EMR)。  2、磁阻應用:磁阻效應廣泛用於磁傳感、磁力計、電子羅盤、位置和角度傳感器、車輛探測、GPS導航、儀器儀表、磁存儲(磁卡、硬碟)等領域。
  • 各向異性粘土中鄰近隧道施工造成的被動樁響應研究
    PART 2本文採用先進的粘土本構模型NGI-ADP,在考慮土體在不同受力狀態下表現出強度變化(應力引起的強度各向異性)的基礎上,對隧道土-樁相互作用問題進行了創新性的研究。首先,參考離心機試驗結果,建立了合理準確的有限元三維、二維模型。本文建立的隧道與樁相互作用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
  • 磁性的魅力―認識AMR磁阻傳感器
    ,最常見的是採用霍爾(Hall)元件、各向異性磁電阻(Anisotropic Magnetoresistance, AMR)、巨磁電阻(Giant Magnetoresistance, GMR)、隧道磁阻傳感器
  • 中科院化學所《ACS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為滿足特定的技術要求,在很多應用場合需要具備高度各向異性的高導熱和導電柔性材料,高導熱性作為散熱器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器件內部或表面溫度,進而高效、經濟地利用熱量,同時各向異性導電性可消除特定方向上的靜電,為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開發高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柔性聚合物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單相二維材料中的各向異性熱傳輸:合成粘土與氧化石墨烯
    具有各向異性熱導率的二維(Two-dimensional, 2D)材料(如石墨/石墨烯等)符合這一要求。然而,石墨和石墨烯均具有導電性,不適用於大多數電子產品。因此,尋找良好的絕緣散熱材料至關重要。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常作為具有各向異性熱導率的絕緣複合材料,其面內導熱率低於石墨/石墨烯。
  • Small Structures:各向異性浸潤性表面:原理,構築和應用
    浸潤性是固體表面的重要性質,決定著固液間的相互作用方式,對生產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多種行為過程具有重要影響。
  • 熱管理前沿科學: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的柔性石墨烯複合材料
    研究團隊以平整形態的石墨烯為功能填料,採用層層刮塗法(LBL scraping method)製備了石墨烯@萘磺酸鹽(NS)/聚乙烯醇(GN/PVA)柔性納米複合材料,NS充當連接石墨烯(π-π相互作用)和PVA(氫鍵)鍵橋的作用,得到的薄膜中石墨烯具有高度有序的層次結構和平整的形貌,該結構不僅在面內建立了良好的導電和導熱網絡,而且有效地阻斷了面外方向的導電和導熱路徑,從而實現了複合材料集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於一體的高性能化
  • 圖像各向異性濾波
    各向異性概念各向異性(英文名稱:anisotropy)是指材料在各方向的力學和物理性能呈現差異的特性。
  • 最完整的磁阻角度和線性位置測量系統解決方案
    電路功能與優勢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8835.htm  圖1所示緊湊型雙晶片電路提供非接觸式各向異性磁阻(AMR)測量解決方案,可用於角度或線性位置測量。該雙晶片系統在180°範圍內具有優於0.2°的角精度,在0.5英寸範圍內具有2 mil(0.002英寸)線性精度,具體取決於所用磁體的尺寸。
  • 二維GeSe2面內各向異性及短波偏振光探測研究
    作為一種新型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黑磷因其獨特的面內各向異性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期,幾種其它面內各向異性二維材料(如ReS2、ReSe2;SnS、GeSe等)也被相繼報導。此類材料獨特的面內各向異性使其區別於以往的石墨烯、MoS2等面內各向同性二維材料,表現出特殊的電學、光學、機械和熱學性能,並被成功應用於集成電路中的反相器、基於晶向的二極體、人造突觸和偏振光光電探測器等器件中。其中,偏振光探測由於在通信中的重要地位,被認為是近年來非常有發展潛力的一個研究領域。
  • 磁阻角度測量
    寬電源範圍、軌到軌儀表放大器AD8615 低失調、低噪聲、精密放大器評估和設計支持電路評估板CN-0323電路評估板(EVAL-CN0323-SDPZ)系統演示平臺(EVAL-SDP-CB1Z)設計和集成文件原理圖、布局文件、物料清單電路功能與優勢圖1所示電路提供非接觸式AMR(各向異性磁阻
  • 清華大學朱宏偉團隊:LDH納米片高各向異性氫氧根離子傳導
    【成果簡介】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與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NIMS)馬仁志博士和Takayoshi Sasaki教授合作,通過液相剝離法製備了面內氫氧根離子傳導率高達10-1 S/cm的單層LDH納米片,探索了LDH納米片中由二維限域效應引發的高各向異性氫氧根離子傳導
  • 西工大馮晴亮課題組Small內封面:各向異性半金屬MoTe2晶體的線性二色性及晶向無損指認
    ,在新型開關器件和拓撲場效應電晶體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結構決定性質,1T' MoTe2是單斜晶體結構的各向異性材料,意味著它在各向異性光學領域,如偏振寬光譜探測器、偏振等離子體激元和非線性光學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優勢。但1T' MoTe2晶體最基本的光學參數仍未被揭示,如復折射率、光學吸收等性質。
  • 基於各向異性時域數字編碼超表面的可編程線性和非線性極化合成
    近日,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程強教授和崔鐵軍院士及合作者以「Linear and Nonlinear Polarization Syntheses and Their Programmable Controls Based on Anisotropic Time-Domain Digital Coding Metasurface」為題,報導了一種基於各向異性時域數字編碼超表面的通用極化合成方案
  • 單分子器件的電子輸運通道調控及其巨磁阻效應研究取得進展
    99, 106402 (2007)],這是國際上首次報導固體表面吸附位置對單分子近藤效應的調控。Hofer、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向濤、蘭州大學教授羅洪剛和該研究組研究員杜世萱等在第一性原理計算以及機理的理論研究方面進行了研究,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亦斌對其巨磁阻效應進行了分析與計算。
  • 基於磁阻傳感器的弱磁信號採集系統設計
    磁阻傳感器是感知磁性物體的存在或者磁性強度(在有效範圍內)的敏感元件。這些磁性物體除永磁體外,還包括順磁材料,也可感知通電線圈或導線周圍的磁場。本文選用霍尼韋爾磁阻傳感器HMC1002,它是二維磁阻微電路,是小型集成電路封裝(SOIC)的雙磁場傳感器。2隻傳感器的敏感方向互相垂直。
  • 高強鋼材料各向異性的應變率效應表徵研究
    金屬板材有兩個重要的力學特徵,塑性各向異性以及應變率效應。金屬板材由於製造過程通常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各向異性,如下圖所示,沿板材軋制方向與垂直於軋制方向的力學性質會有所不同。為表徵這一特性,在過去幾十年中,研究者在試驗與仿真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通常,一套準靜態下的不同方向單向拉伸、雙向拉伸以及平面應變拉伸試驗,已經足夠用來研究各向異性。
  • ...利用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誘導液滴定向翻滾實現附著水高效脫附
    ,具有羽毛仿生結構的移動界面可以誘導液滴的非對稱形貌(圖3),夾角直接影響液滴內質量的分布形式。 圖3移動各向異性超疏水表面上液滴動態形貌與運動矢量夾角間的關係
  • 物理所觀測到鋸齒形石墨烯納米帶邊緣導電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納米物理與器件重點實驗室N07課題組研究員張廣宇的博士生吳霜、沈成等針對鋸齒形邊緣石墨烯納米帶開展了磁輸運測量研究。利用課題組前期發展的氫等離子體各向異性刻蝕輔助的石墨烯納米結構加工技術【Adv. Mater. 22, 4014 (2010); Adv. M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