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朱宏偉團隊:LDH納米片高各向異性氫氧根離子傳導

2021-02-23 材料牛

【成果簡介】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與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terials Science,NIMS)馬仁志博士和Takayoshi Sasaki教授合作,通過液相剝離法製備了面內氫氧根離子傳導率高達10-1 S/cm的單層LDH納米片,探索了LDH納米片中由二維限域效應引發的高各向異性氫氧根離子傳導,揭示了二維材料的高氫氧根離子定向傳輸特性。研究成果以 「Single-layer nanosheets with exceptionally high and anisotropic hydroxyl ion conductivity」發表在2017年3月的 Science Advances上。

【圖文導讀】

圖1.LDH納米片氫氧根離子傳導機制

A. LDH薄片經液相剝離法變為單層的納米片,獲得面內高氫氧根離子傳導率。

B. Grotthuss氫氧根離子導電機制。

C. 在梳狀電極上對LDH納米片的面內氫氧根離子傳導率進行測量。

圖2. Mg-Al LDH納米片的形貌與性能

A. 原子力顯微鏡(AFM)下的Mg-Al LDH納米片。

B. 掃描電鏡(SEM)下在梳狀電極上沉積的Mg-Al LDH納米片。

C. 原子力顯微鏡(AFM)下在梳狀電極上沉積的Mg-Al LDH納米片。

D.在梳狀電極上沉積的Mg-Al LDH納米片阻抗的Nyquist 圖。右下為高頻部分的放大視圖。

E.不同溼度下Mg-Al LDH納米片面內傳導率對溫度的依賴關係。

【研究內容】

當層狀材料的維度降至其物理極限,由此產生的二維各向異性及限域效應可能會帶來新奇的物理化學特性。基於此,近年來二維材料的研究與應用吸引了廣泛的研究興趣,尤其以在石墨烯、氮化硼、黑鱗、過渡金屬硫化物,以及諸如氧化鈦、鈣鈦礦型氧化物納米片的研究增長最為迅速。前期研究結果表明,層狀雙氫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因在二維主層表面共價鍵合大量羥基官能團而表現出氫氧根離子傳導特性。然而,一般體相層狀LDHs的氫氧根離子傳導率最高僅為10-3 S/cm,對於實際應用於氫氧根離子導體或陰離子交換膜領域來說仍不夠高。

研究發現,通過液相剝離法製備的單層LDH納米片存在極高的面內氫氧根離子傳導率,高達10-1S/cm。該傳導率值為陰離子導體中的最高值,並與商用質子交換膜(例如:Nafion)的質子傳導率可比。所測得的LDH納米片的面內氫氧根離子傳導率要比納米片相互堆疊組成的層狀薄膜的跨膜/跨面傳導率高4~5個數量級,體現出二維材料獨特的各向異性傳導特性。該研究揭示了LDH納米片中由二維限域效應引發的高各向異性氫氧根離子傳導,這一特性可被看做是這種獨特二維納米材料的本徵屬性。LDH納米片優異的氫氧根離子傳導特性使其在用作二維納米構築單元進而組裝高性能氫氧根離子導體或陰離子交換膜用於電化學能量存儲與轉換、催化、傳感以及化學過濾等領域極具前景。

論文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材料學院2016年畢業博士生孫鵬展,馬仁志博士與朱宏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科研基金的支持。

材料人網專注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裡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

參與新能源話題討論請加入「材料人新能源材料交流群422065952」。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並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團隊在《化學學會評論》發表石墨烯綜述論文清華新聞網7月10日電 7月5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旗下的《化學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期刊上在線發表長篇綜述論文《石墨烯-表面的物理與化學》(The physics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Healthcare Mater. 2015, 4, 2657−2666)但是,受限於加工方法,納米尺度的各向異性聚合物粒子難以被高效製備,導致各向異性形貌納米粒子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尚未得到系統性的研究。利用剛性液晶基元構造剛-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自組裝過程中引入次級有序排列,是製備各向異性聚合物納米粒子的有效途徑之一。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晶體光學各向異性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團隊和美國石溪大學教授劉夢昆等合作,利用近場光學技術克服了範德華晶體有限尺寸導致的表徵困難,成功測量了氮化硼及二硫化鉬的介電張量
  • 中美研究團隊發現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團隊和美國石溪大學教授劉夢昆等合作,利用近場光學技術克服了範德華晶體有限尺寸導致的表徵困難,成功測量了氮化硼及二硫化鉬的介電張量
  •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為滿足特定的技術要求,在很多應用場合需要具備高度各向異性的高導熱和導電柔性材料,高導熱性作為散熱器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器件內部或表面溫度,進而高效、經濟地利用熱量,同時各向異性導電性可消除特定方向上的靜電,為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開發高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柔性聚合物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 首次製備各向異性納米複合稀土永磁多層膜
    原標題:首次製備各向異性納米複合稀土永磁多層膜 多層膜的XRD 譜 近日,中科院金屬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磁性材料與磁學研究部的科研人員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製備了硬磁相、軟磁相和隔離層組成的各向異性納米複合稀土永磁多層膜。
  • 二維GeSe2面內各向異性及短波偏振光探測研究
    作為一種新型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黑磷因其獨特的面內各向異性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期,幾種其它面內各向異性二維材料(如ReS2、ReSe2;SnS、GeSe等)也被相繼報導。然後,通過角分辨拉曼光譜和角分辨電導測試,顯示了其顯著的面內振動和電導各向異性。隨後,基於單個GeSe2納米片構築了光電探測器。在不同方向的450 nm偏振光照射下表現出顯著的光電流差異,體現了該材料在短波區域優異的偏振光探測性能。最後,通過實驗和DFT理論計算表明GeSe2具有較高的吸附氧活化能(2.12 eV;遠高於黑磷的0.71 eV),因而表現優異的空氣穩定性。
  • 具有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率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1成果簡介 使用碳材料同時具有高度各向異性的導熱性和導電性來實現納米複合材料仍然具有挑戰性中科院化學所馬永梅研究員、鄭鯤博士研究團隊在《ACS Nano》期刊發表名為「Flexible Graphene Nanocomposites with Simultaneous Highly Anisotropic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Prepared by Engineered Graphene with
  • 【生命科學】清華大學方顯楊/李景虹合作揭示黃病毒屬抗核酸外切酶RNA(xrRNAs)機械穩定性各向異性的分子機制
    RNA對不同方向受到的機械力往往存在響應上的差異,即機械穩定性各向異性(mechanical anisotropy)現象,這一現象在蛋白質和DNA中也普遍存在。RNA的機械穩定性各向異性對於發揮其生理功能以及發展具有可調控機械性能的RNA生物材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人們對RNA如何對機械力做出響應以及RNA機械穩定性各向異性的分子機制知之甚少。
  • 科學網—發展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
    本報訊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戴慶團隊和美國石溪大學教授劉夢昆等合作,利用近場光學技術克服了範德華晶體有限尺寸導致的表徵困難
  • 中科院化學所《ACS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為滿足特定的技術要求,在很多應用場合需要具備高度各向異性的高導熱和導電柔性材料,高導熱性作為散熱器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器件內部或表面溫度,進而高效、經濟地利用熱量,同時各向異性導電性可消除特定方向上的靜電,為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開發高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柔性聚合物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 Nature Communication:範德華晶體光學各向異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這一層狀結構決定了範德華晶體的各種物理性質具有天然的各向異性,其中,光學各向異性對於新型光電器件的設計和優化至關重要,必須得到準確的表徵。然而,受限於高質量範德華單晶的尺寸,傳統的基於遠場光束反射的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如端面反射法、橢偏法等,均不能準確表徵範德華微晶體的光學各向異性。
  • 中科院化學所:各向異性高導熱和導電率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成果簡介 使用碳材料同時具有高度各向異性的導熱性和導電性來實現納米複合材料仍然具有挑戰性,因為碳材料傾向於在納米複合材料中形成隨機網絡。,研究以平整形態的石墨烯為功能填料,採用層層刮塗法(LBL scraping method)製備石墨烯@萘磺酸鹽(NS)/聚乙烯醇(GN/PVA)柔性納米複合材料,NS充當連接石墨烯(π-π相互作用)和PVA(氫鍵)鍵橋的作用,得到的薄膜中石墨烯具有高度有序的層次結構和平整的形貌,該結構不僅在面內建立了良好的導電和導熱網絡,而且有效地阻斷了面外方向的導電和導熱路徑,從而實現了複合材料集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於一體的高性能化
  • 中科院化學所:各向異性高導熱和導電率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成果簡介 使用碳材料同時具有高度各向異性的導熱性和導電性來實現納米複合材料仍然具有挑戰性,因為碳材料傾向於在納米複合材料中形成隨機網絡。中科院化學所馬永梅研究員、鄭鯤博士研究團隊在《ACS Nano》期刊發表名為「Flexible Graphene Nanocomposites with Simultaneous Highly Anisotropic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Prepared by Engineered Graphene with
  • 二維CdTe超薄納米片
    主菜/Main Course國家納米中心何軍研究員課題組首次通過範德華外延生長,在氟金雲母表面獲得了大面積的超薄二維CdTe納米片。其最薄可達4.8 nm,同時其各向異性比超過了10^3。原位搭建的超薄CdTe納米片光檢測器展現出諸多優異性能,如~100 fA的超低暗電流、高的檢測限以及超高的光響應速度和開關穩定性。除此之外,CdTe納米片與傳統的微製造技術和柔性基底間兼容性良好,在柔性和高集成光電器件方面的應用前景廣闊。
  • Nature Photonics: 新型準一維晶體實現中紅外波段的巨大光學各向異性
    光學各向異性是線性和非線性光學元件(如偏振片,波片和相位匹配元件)的功能基石。
  •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
    清華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孿晶結構催化水分解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0日電 10月4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朱宏偉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先進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孿晶結構BiVO4光陽極促進載流子的分離和傳輸提高產氧性能
  • 熱管理前沿科學: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的柔性石墨烯複合材料
    研究團隊以平整形態的石墨烯為功能填料,採用層層刮塗法(LBL scraping method)製備了石墨烯@萘磺酸鹽(NS)/聚乙烯醇(GN/PVA)柔性納米複合材料,NS充當連接石墨烯(π-π相互作用)和PVA(氫鍵)鍵橋的作用,得到的薄膜中石墨烯具有高度有序的層次結構和平整的形貌,該結構不僅在面內建立了良好的導電和導熱網絡,而且有效地阻斷了面外方向的導電和導熱路徑,從而實現了複合材料集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於一體的高性能化
  • 清華大學曹化強《自然·通訊》:在黑磷烯納米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研究團隊利用電化學手段控制氧分子濃度,製備出沿鋸齒型(zigzag)取向的納米帶;同時,通過調節電流密度可實現黑磷烯納米片、納米帶和量子點的可控制備;通過理論計算揭示了氧分子對黑磷烯實現定向切割的機理;利用所製備的黑磷烯納米帶構建場效應電晶體器件並對其載流子輸運特性進行了深入研究。黑磷烯二維納米結構,包括單原子層黑磷烯和少層黑磷烯(<10層)。
  • 青島大學開發用於防幹擾和信息加密傳輸的各向異性納米發生器
    近日,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龍雲澤課題組王曉雄在摩擦電納米發電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Anisotropic nanogenerator for anticounterfeiting and information encrypted transmission」為題發表在國際能源領域著名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