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範德華晶體光學各向異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12-05 儀器信息網

引言

範德華晶體,包括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等廣受關注的新型二維材料等,具有優良的力學、電學、光學性質,是構築功能可控範德華異質結的基本單元,也是組成下一代高性能光電器件的基礎材料。  

範德華晶體具有層狀結構,在層內由較強的共價鍵相互作用結合,在層間由較弱的範德華力結合。這一層狀結構決定了範德華晶體的各種物理性質具有天然的各向異性,其中,光學各向異性對於新型光電器件的設計和優化至關重要,必須得到準確的表徵。然而,受限於高質量範德華單晶的尺寸,傳統的基於遠場光束反射的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如端面反射法、橢偏法等,均不能準確表徵範德華微晶體的光學各向異性。 

成果介紹

日前,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表徵實驗室戴慶(Quantum Design中國子公司用戶)研究團隊利用德國neaspec近場光學技術克服了上述範德華晶體有限尺寸導致的困難,成功測量了氮化硼及二硫化鉬的介電常數張量。 

圖1 實驗裝置和近場成像原理示意圖

該團隊首先理論論證了在各向異性範德華納米片中存在尋常及非尋常波導模式,這兩種模式的面內波矢分別與範德華晶體的面內及面外介電常數相關;之後,他們使用neaSNOM散射型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在範德華納米片中激發尋常及非尋常波導模式,並對這些波導模式進行實空間近場光學成像;最後,他們通過nanoFTIR納米傅立葉紅外模塊對實空間近場光學圖像的傅立葉分析,求得所測範德華晶體的光學各向異性。 

圖2 不同厚度MoS2樣品的近場光學像及傅立葉分析   

結論

這一方法克服了傳統表徵手段對樣品大小的限制,能夠對單軸及雙軸範德華晶體材料的光學各向異性進行精準的表徵;通過對基底材料的優化設計,這一方法有望用於少層甚至單層範德華晶體光學各向異性的直接表徵。

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表徵方法已申請發明專利。相關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千人計劃等項目的資助。參考文獻:Probing optical anisotropy of nanometer-thin van der waals microcrystals by near-field imaging (Nat. Commun., 2017, DOI: 10.1038/s41467-017-01580-7)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中心官網 


neaSNOM小知識,你了解多少呢?  

neaSNOM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採用了專利化的散射式核心設計技術,極大提高了光學解析度,並且不依賴於入射雷射的波長,能夠在可見、紅外和太赫茲光譜範圍內,提供優於10nm空間解析度的光譜和近場光學圖像,保證了高度的可靠性和可重複性。

技術特點和優勢:

 ☆  專利保護的散射式近場光學測量技術

 ☆  專利的高階解調背景壓縮技術

 ☆  專利保護的幹涉式近場信號探測單元

 ☆  專利的贗外差幹涉式探測技術

 ☆  專利保護的反射式光學系統

 ☆  高穩定性的AFM系統雙光束設計

nano-FTIR——納米紅外表徵界的槓把子  

nano-FTIR納米傅立葉紅外光譜技術綜合了原子力顯微鏡的高空間解析度和傅立葉紅外光譜的高化學敏感度,在納米尺度下可實現對幾乎所有材料的化學分辨。而且在不使用任何模型矯正的條件下,nano-FTIR獲得的近場吸收光譜所體現的分子指紋特徵與使用傳統FTIR光譜儀獲得的分子指紋特徵高度吻合,這在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產品及連結

1、超高分辨散射式近場光學顯微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70040.htm

2、納米傅立葉紅外光譜儀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94218.htm

3、太赫茲近場光學顯微鏡: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270098.htm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晶體光學各向異性研究中獲進展
    ,發展了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這一層狀結構決定了範德華晶體的各種物理性質具有天然的各向異性,其中光學各向異性對於新型光電器件的設計和優化至關重要。受制於目前製備高質量範德華單晶尺寸問題,傳統的基於遠場光束反射的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如端面反射法、橢偏法)均難以準確測量範德華微晶體的光學各向異性。
  • 中美研究團隊發現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
    ,發展了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     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等新型二維材料都屬於範德華晶體,各自具有優良的力學、電學、光學性質,是構築功能可控範德華異質結的基本單元,也是組成下一代高性能光電器件的基礎材料。範德華晶體具有層狀結構,在層內由較強的共價鍵相互作用結合,在層間由較弱的範德華力結合。
  • 科學網—發展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
    ,成功測量了氮化硼及二硫化鉬的介電張量,發展了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其表徵方法已申請發明專利。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的資助。 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等新型二維材料都屬於範德華晶體,各自具有優良的力學、電學、光學性質,是構築功能可控範德華異質結的基本單元,也是組成下一代高性能光電器件的基礎材料。
  • 光學各向異性理論研究獲進展
    光學各向異性是材料的一個本徵屬性,而它的強弱決定著光電功能材料的應用。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6-04-19 半導體研究所 【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半導體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譚平恆研究組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的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研究組和南加州大學教授汪涵等合作,通過拉曼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表徵了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材料ReSe2。
  • Nature Photonics: 新型準一維晶體實現中紅外波段的巨大光學各向異性
    各向異性系統中光傳播的性質可以通過沿著系統各個主軸的復折射率(n + i k)描述。材料中的光學各向異性可以量化為這些復折射率的實部之間的差值,雙折射率(∆n), 和虛部之間的差值, 二向色性(∆k)。雙折射或二向色性普遍存在於無機晶體, 液晶, 以及諸如等離激元陣列和多槽納米光子結構組成的形狀雙折射系統中。目前,廣泛用於高性能偏振光學器件的光學晶體的最大雙折射率約為0.3。
  • 科學家提出評估晶體材料光學各向異性模型—新聞—科學網
    光學各向異性是材料的一個本徵屬性,它的強弱決定著光電功能材料的應用。
  • 同濟大學研究團隊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氧化物晶體方面取得系列重要...
    線性和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是光電子技術特別是雷射技術的重要物質基礎,是高新技術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在納米、醫藥、生物、精密製造、光通訊等高新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 同濟大學研究團隊在二階非線性光學氧化物晶體方面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線性和二階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是光電子技術特別是雷射技術的重要物質基礎,是高新技術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在納米、醫藥、生物、精密製造、光通訊等高新技術領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紫外雷射應用需求(< 400 nm)的快速增長,研創適用於紫外波段的光學晶體是當前化學材料領域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學術前沿和研究熱點。
  • 新型光學各向異性材料在LED及太陽能等領域的應用研究
    這種雙折射是由於被稱為光學各向異性(方向依賴性)的晶體材料質量所導致的。光速減慢,穿過各種材料時,根據不同材料的不同光學各向異性,光束的彎曲度也會不同。具有光學各向異性的材料對於包括顯微鏡、雷射器、透鏡濾光器和液晶顯示器在內的各種設備都至關重要。通常,改變光偏振的設備都採用了具有光學各向異性的材料。來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和南加州大學的一群科學家和工程師已經製造出一種結合了鋇、鈦和硫(BaTiS3)的化合物晶體,這種晶體具有比所有其他固體材料更高的光學各向異性。
  • Small Methods: 二維各向異性黑磷晶體的晶格振動與拉曼光譜綜述
    二維黑磷晶體具有層數依賴的可調直接帶隙、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以及強的激子結合能等優異性質,在光學和電學器件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氟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雷射光源的波長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頻率轉換器件材料——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變頻能力。
  • 二維GeSe2面內各向異性及短波偏振光探測研究
    作為一種新型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黑磷因其獨特的面內各向異性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期,幾種其它面內各向異性二維材料(如ReS2、ReSe2;SnS、GeSe等)也被相繼報導。此類材料獨特的面內各向異性使其區別於以往的石墨烯、MoS2等面內各向同性二維材料,表現出特殊的電學、光學、機械和熱學性能,並被成功應用於集成電路中的反相器、基於晶向的二極體、人造突觸和偏振光光電探測器等器件中。其中,偏振光探測由於在通信中的重要地位,被認為是近年來非常有發展潛力的一個研究領域。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西工大馮晴亮課題組Small內封面:各向異性半金屬MoTe2晶體的線性二色性及晶向無損指認
    結構決定性質,1T' MoTe2是單斜晶體結構的各向異性材料,意味著它在各向異性光學領域,如偏振寬光譜探測器、偏振等離子體激元和非線性光學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優勢。但1T' MoTe2晶體最基本的光學參數仍未被揭示,如復折射率、光學吸收等性質。
  • 新疆理化所無鈹無層狀習性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研究發現,F-離子的引入增大了[BOF]基團的各向異性,可增大材料雙折射,在獲得大帶隙的同時可以避免層狀生長習性。  該項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了通過B-F剪裁三維網絡結構獲得較大雙折射並保持低紫外截止邊、大倍頻效應的設計策略,成功篩選出一類綜合品質因子優異的功能基團,並通過實驗進行驗證研究,篩選出在深紫外波段具有重要應用的非線性光學材料。
  • 磁層頂迴旋各向異性電子分布函數研究取得進展
    在之前的研究中,迴旋各向異性電子分布通常發現在磁場重聯的電子擴散區或其附近區域,是反映電子尺度動力學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在2017年9月20日MMS的一次磁層頂穿越中,研究團隊發現了在磁層頂非重聯電流片中同樣也會存在迴旋各向異性電子分布。
  • 鈣鈦礦預應力工程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石家莊鐵道大學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呂堅團隊,在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應變工程與各向異性耦合性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該成果發表在國際材料類權威期刊作為一種低成本光電材料,鈣鈦礦材料在X-射線探測、生物細胞成像、仿生神經突觸、仿生視網膜、發光二極體(LED)、光電電晶體、非線性光學等生物醫學和智能傳感領域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前景。
  • 金屬磷酸鹽倍頻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研究獲進展
    金屬磷酸鹽NLO晶體具有深紫外透過、較高的熱穩定性以及易於大尺寸晶體生長的特性。
  • :強面內各向異性的2D無機雙分子晶體
    然而,由於非典型的層狀結構和複雜的分子間相互作用而導致製備困難,2D無機雙分子晶體仍未被開發。有鑑於此,近日,華中科技大學翟天佑教授和李會巧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報導了一種簡單的垂直微間距升華策略,成功合成出2D無機雙分子晶體SbI3·3S8納米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