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提出評估晶體材料光學各向異性模型—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光學各向異性是材料的一個本徵屬性,它的強弱決定著光電功能材料的應用。在探索新材料的過程中,研究微觀結構對材料性能的貢獻及對外場的響應對探索新材料有指導意義並且可以縮短新材料的研發周期。因此,探索出對材料性能起決定性的「基因」,對材料發展這個「基因工程」具有非凡意義。日前,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潘世烈團隊在光學各向異性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作為特色封面文章發布於《化學通訊》

在光學材料中,光學各向異性決定材料的雙折射率,大的雙折射率晶體可用於光纖通信中的無源器件。而在非線性光學晶體中,光學各向異性決定角度相位匹配的波長範圍從而決定非線性光學材料的使用範圍與應用前景。科研人員以經典雙折射率材料YVO4 作為模版結合非簡諧振子物理圖像提出了評估晶體材料光學各向異性模型——響應電荷分布各向異性(REDA)模型。

該模型指出鍵電荷分布的各向異性決定光學各向異性,影響響應鍵電荷分布的離子或基團為光學各向異性的「基因」片斷。此模型既可分析出「基因」片斷,也可作為線性與非線性光學材料的設計與合成的理論工具,為材料的設計與合成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向。

相關焦點

  • 光學各向異性理論研究獲進展
    光學各向異性是材料的一個本徵屬性,而它的強弱決定著光電功能材料的應用。
  • 科學網—發展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
    ,成功測量了氮化硼及二硫化鉬的介電張量,發展了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 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等新型二維材料都屬於範德華晶體,各自具有優良的力學、電學、光學性質,是構築功能可控範德華異質結的基本單元,也是組成下一代高性能光電器件的基礎材料。範德華晶體具有層狀結構,在層內由較強的共價鍵相互作用結合,在層間由較弱的範德華力結合。這一層狀結構決定了範德華晶體的各種物理性質具有天然的各向異性,其中光學各向異性對於新型光電器件的設計和優化至關重要。
  • 新型光學各向異性材料在LED及太陽能等領域的應用研究
    這種雙折射是由於被稱為光學各向異性(方向依賴性)的晶體材料質量所導致的。光速減慢,穿過各種材料時,根據不同材料的不同光學各向異性,光束的彎曲度也會不同。具有光學各向異性的材料對於包括顯微鏡、雷射器、透鏡濾光器和液晶顯示器在內的各種設備都至關重要。通常,改變光偏振的設備都採用了具有光學各向異性的材料。來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和南加州大學的一群科學家和工程師已經製造出一種結合了鋇、鈦和硫(BaTiS3)的化合物晶體,這種晶體具有比所有其他固體材料更高的光學各向異性。
  • 非線性光學材料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是滿足全固態雷射器實現多波段雷射輸出的關鍵核心材料,但目前仍缺乏性能優異的非線性光學晶體。
  • 國家納米中心等在晶體光學各向異性研究中獲進展
    ,發展了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   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等新型二維材料都屬於範德華晶體,各自具有優良的力學、電學、光學性質,是構築功能可控範德華異質結的基本單元,也是組成下一代高性能光電器件的基礎材料。範德華晶體具有層狀結構,在層內由較強的共價鍵相互作用結合,在層間由較弱的範德華力結合。
  • 中美研究團隊發現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
    ,發展了新的晶體光學各向異性表徵方法。     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等新型二維材料都屬於範德華晶體,各自具有優良的力學、電學、光學性質,是構築功能可控範德華異質結的基本單元,也是組成下一代高性能光電器件的基礎材料。範德華晶體具有層狀結構,在層內由較強的共價鍵相互作用結合,在層間由較弱的範德華力結合。
  • Nature Photonics: 新型準一維晶體實現中紅外波段的巨大光學各向異性
    各向異性系統中光傳播的性質可以通過沿著系統各個主軸的復折射率(n + i k)描述。材料中的光學各向異性可以量化為這些復折射率的實部之間的差值,雙折射率(∆n), 和虛部之間的差值, 二向色性(∆k)。雙折射或二向色性普遍存在於無機晶體, 液晶, 以及諸如等離激元陣列和多槽納米光子結構組成的形狀雙折射系統中。目前,廣泛用於高性能偏振光學器件的光學晶體的最大雙折射率約為0.3。
  • 新疆理化所無鈹無層狀習性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建立了典型硼酸鹽晶體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資料庫,分析了硼酸鹽晶體各項性能之間相互制約的原因,提出了一種新的材料設計策略。通過材料結構性能關係研究,建立功能基元資料庫,探索平衡制約性能微觀機理,篩選並引入新的功能基團來平衡矛盾綜合品質因子是突破深紫外用晶體的有效手段。  根據以上思路,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型光電功能材料實驗室潘世烈研究團隊開展了系統研究。建立了典型硼酸鹽晶體材料的結構與性能資料庫,分析了硼酸鹽晶體各項性能之間相互制約的原因,提出了一種新的材料設計策略。
  • Nature Communication:範德華晶體光學各向異性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引言範德華晶體,包括石墨烯、氮化硼、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等廣受關注的新型二維材料等,具有優良的力學、電學、光學性質,是構築功能可控範德華異質結的基本單元,也是組成下一代高性能光電器件的基礎材料。
  • 一種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相匹配區間藍移方案
    非線性光學晶體是通過頻率轉換拓寬固態雷射器輸出波段的關鍵材料。隨著雷射微加工,雷射通訊和現代科學儀器的持續發展,對紫外/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很多擁有寬的紫外透過範圍和大的倍頻效應的晶體因其雙折射無法滿足深紫外相匹配而無法輸出深紫外雷射。
  • 氟硼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雷射光源的波長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頻率轉換器件材料——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變頻能力。
  • 西工大馮晴亮課題組Small內封面:各向異性半金屬MoTe2晶體的線性二色性及晶向無損指認
    結構決定性質,1T' MoTe2是單斜晶體結構的各向異性材料,意味著它在各向異性光學領域,如偏振寬光譜探測器、偏振等離子體激元和非線性光學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優勢。但1T' MoTe2晶體最基本的光學參數仍未被揭示,如復折射率、光學吸收等性質。
  •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雷射應用分會成立—新聞—科學網
    11月26日,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在北京工業大學召開雷射應用分會成立大會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理事長應明炯提出,雷射應用分會依託會員單位技術、產業、資金及人才優勢,努力打造「雷射應用信息採集分析共享平臺、企業品牌展示平臺、雷射科普平臺、技術攻關改造平臺、新技術孵化培育平臺、人才聯合培養平臺」。
  • 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1月10日,國際首個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研製成功,三維拓撲絕緣體從費米子體系擴展到了玻色子體系,有望大幅度提高光子在波導中的傳輸效率,相關成果發布在
  • 我國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突破
    我國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突破2017-08-07 11:23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 深紫外(λ < 200 nm)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是獲得全固態深紫外 雷射 的必不可少的晶體材料。
  • 半導體所等在各向異性二維材料物性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與各向同性的二維材料(如石墨烯和MoS2)相比,平面內各向異性的二維晶體材料多一個平面內的自由度,所以它們的性質更加豐富多彩。  在之前的報導中,人們認為各向異性二維晶體材料(如ReS2)的層間是隨機堆垛的。
  • 理化所發表硝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進展綜述文章
    研究和探索新型的非線性光學晶體,對於雷射領域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具有平面三角構型的π-共軛基團,可以兼具較大的光學各向異性和倍頻係數,從而實現紫外和深紫外波段的雷射頻率轉換,被認為是優異的紫外和深紫外非線性光學結構基元。
  • 科學家發現兼具低熱導率和高剛性的新材料—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李昺和張志東等科研人員與合作者發現,二磷化銅(CuP2)晶體兼具高聲速和低熱導率,與常規低熱導率材料低聲速
  • 陳創天院士獲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新聞—科學網
    記者5月12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創天榮獲2013年度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之一的Laudise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獲得的國際晶體生長協會首個最高獎
  • 小料科普 | 多彩的人工晶體系列——非線性光學晶體
    1961年,Franken等首次發現雷射通過石英晶體時會產生倍頻現象,隨後科學家們又陸續發現雷射在通過某些特定晶體時會產生倍頻、和頻、差頻、混頻與光參量振蕩等光學變頻現象,這些晶體被稱為非線性光學晶體。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變頻,簡單地說就是改變雷射波長、其中最常用的變頻是使輸出雷射的頻率是輸入雷射的倍數關係。改變雷射的波長,對我們人的眼睛來說,就是改變了雷射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