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兼具低熱導率和高剛性的新材料—新聞—科學網

2020-12-01 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李昺和張志東等科研人員與合作者發現,二磷化銅(CuP2)晶體兼具高聲速和低熱導率,與常規低熱導率材料低聲速、材料較軟的特點形成了鮮明反差。相關研究結果10月15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據悉,高熱導率材料在製冷系統散熱、電子元器件熱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而低熱導率材料則常常用來構建絕熱環境。電子、磁振子、晶格均可導熱,晶格作為固體材料最基本的導熱載體,其聲速越大,熱導率也越大。

已有的研究發現層狀晶體材料二磷化銅(CuP2)具有與經典半導體材料砷化鎵(GaAs)相仿的聲速,但熱導率卻低一個數量級。針對這一反常行為,金屬所科研人員利用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散裂中子源(SNS)的衍射儀POWGEN、日本高能同步輻射裝置(SPring-8)的BL04B2譜儀、澳大利亞核科技組織(ANSTO)的飛行時間譜儀Pelican和熱中子三軸譜儀Taipan,系統研究了該晶體的晶格動力學,從原子層次揭示了這一反常行為來源於Cu原子對的弱鍵合局域振動模式(rattling振動模)。

在該研究中,科研人員呈現了完整的晶格動力學圖像,為深入理解材料的反常熱傳導行為提供了保證。這一新材料的發現有望在同時具有良好剛性和絕熱性的場合得到應用。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044-w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發現一種新材料!兼具低熱導率和高剛性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0月2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李昺和張志東等科研人員與合作者發現,二磷化銅晶體兼具高聲速和低熱導率,與常規低熱導率材料低聲速、材料較軟的特點形成了鮮明反差。相關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 我研究人員發現兼具低熱導率和高剛性的新材料
    科技日報記者 郝曉明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李昺研究員和張志東研究員等科研人員與合作者一同發現,二磷化銅(CuP2)晶體兼具高聲速和低熱導率,與常規低熱導率材料低聲速、材料較軟的特點形成了鮮明反差。
  • 中科院研究人員發現兼具低熱導率和高剛性的新材料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李昺研究員和張志東研究員等科研人員與合作者一同發現,二磷化銅(CuP2)晶體兼具高聲速和低熱導率,與常規低熱導率材料低聲速、材料較軟的特點形成了鮮明反差。這一研究結果於10月15日在《自然 通訊》發表。高熱導率材料在製冷系統散熱、電子元器件熱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而低熱導率材料則常常用來構建絕熱環境。
  • 金屬所研究人員發現兼具低熱導率和高剛性的新材料
    金屬研究所李昺研究員和張志東研究員等科研人員與合作者一同發現,二磷化銅晶體兼具高聲速和低熱導率,與常規低熱導率材料低聲速、材料較軟的特點形成了鮮明反差。這一研究結果於10月15日在《自然 通訊》發表。高熱導率材料在製冷系統散熱、電子元器件熱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而低熱導率材料則常常用來構建絕熱環境。
  • 科學家發現「新地球」—新聞—科學網
    TESS)發現了這顆行星。但是由於TOI 700d處於宜居帶,它的表面或大氣中可能有液態水——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是外星生命存在的先決條件。 另一顆新發現的行星圍繞著一顆名為AU Microscopii的恆星運行,距離地球約10秒差距。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一路走來,我們欣喜有一大群可愛的科學家與《中國科學報》、科學網一起成長,在新的起點,我們願與益友們共同前行,一起講述更多中國科技發展的故事。 ◆王恩哥(中國科學院院士) 傳播科學,探索真知;擔當歷史,啟迪未來。祝賀《中國科學報》創刊六十周年!
  • 科學家發現蛇類屬級新紀錄—新聞—科學網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丁利等人在雲南省江城縣爬行動物本底調查中,發現一蛇類標本與國內已知蛇類形態差別較大。科研人員綜合其形態特徵和DNA分子數據,將該號標本確認為國內蛇類閃皮蛇科新紀錄屬新紀錄種,為:擬須唇蛇屬(Parafimbrios) 寮國擬須唇蛇(Parafimbrios lao)。至此,中國蛇類閃皮蛇科增加到了2屬10種。
  • 學術頭條: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人類測量到迄今最短時間尺度...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田保國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新冠病毒有變異,但是變異不大,屬於正常範圍的變異的積累,沒有對疫苗研發造成實質性影響。青島: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下長期存活10月20日上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總結此次疫情防控的青島經驗,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 科學家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防治新靶點—新聞—科學網
    ,首次發現一個全新的基因(FAM171A2)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顯著相關,該基因通過調節血腦屏障和神經炎症等方面的功能,參與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 據鬱金泰介紹,這次新發現的基因(FAM171A2),可調控血管內皮細胞前體顆粒蛋白(progranulin, PGRN)生成,影響PGRN水平,而PGRN是一種分泌型多功能糖蛋白,在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均有分布,它參與了神經發育、再生,神經炎症、自噬等生命活動。如發生PGRN的功能障礙,就會導致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
  • 科學家發現獲得高強度金屬新途徑—新聞—科學網
    最近,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斌與重慶大學教授黃曉旭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高壓下發現了納米鎳持續強化的現象,以及3納米鎳在高壓下的強度可達到普通商用鎳強度的
  • 科學家發現「單元素氧化物催化劑」—新聞—科學網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餘焓、韓生和清華大學魏永革合作研究發現了「單元素氧化物催化劑」。相關研究成果近日連續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北京高精尖論壇聚焦材料基因工程—新聞—科學網
    論壇上,專家學者們分享了新材料領域前沿研究成果,探討了材料基因工程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應用,共同致力推動新材料研發和產業發展。 北京科技大學校長楊仁樹表示,新材料是國家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近年來,我國在新材料領域厚積薄發,部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科學家研發新螢光顯微鏡—新聞—科學網
    新顯微鏡藝術圖  圖片來源:日本德島大學 在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開發了一種不需要機械掃描就能獲得螢光壽命圖像的新方法。 螢光顯微鏡廣泛用於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因為它允許科學家直接觀察細胞及其內部和周圍的某些化合物。螢光分子能吸收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然後在較長的波長範圍內重新發射。然而,傳統螢光顯微技術的主要局限性是其結果難以定量評價,而且螢光強度受實驗條件和螢光物質濃度的顯著影響。現在,日本科學家的這項新研究將徹底改變螢光壽命顯微鏡領域。
  • 科學家發現無可識別基因的最怪病毒—新聞—科學網
    它們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由於沒有宿主就無法生存和繁殖,一些科學家質疑它們是否應該被視作生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沒有可識別基因的病毒,使其成為所有已知病毒中最奇怪的一種。同時,另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在幾十種動物的組織中發現了數千種新病毒。
  • 科學家發現增加水稻分櫱數和產量的重要基因—新聞—科學網
    雖然「綠色革命」帶來了高產的株型,但是這種複雜且決定產量的性狀究竟由什麼因素決定,科學家並不清楚。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李家洋和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熊國勝帶領的團隊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一個水稻綠色革命基因的伴侶基因HTD1HZ,它能夠有效增加水稻分櫱數和產量。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新聞—科學網
    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圖片來源:韓志信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 「這一新發現或表明我們發現了中生代已知最小的恐龍,其大小比蜂鳥還小,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向我們展現了一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並命名了一新屬新種。」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他表示,琥珀給了人們機會來了解恐龍時代的小型脊椎動物。很幸運在這些微小的脊椎動物記錄中發現了非禽類恐龍和鳥類。
  • 科學家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新聞—科學網
    利用大連相干光源發現最小冰立方新結構   李欽明供圖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光源科學研究室研究員江凌和院士楊學明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研究團隊合作
  • 以色列科學家獨享諾貝爾化學獎 因發現準晶體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 10月5日電 (記者劉仲華)瑞典皇家科學院5日宣布,將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以色列科學家丹尼爾·謝克特曼,以表彰他「發現了準晶」這種材料。  瑞典皇家科學院的新聞公報稱,準晶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化學家對物體的構想。
  • 科學家首次成功製備新型半導體異質結材料—新聞—科學網
    滷化物鈣鈦礦材料作為一類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的新興半導體,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雷射等領域展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同時,與傳統的共價半導體不同,滷化物鈣鈦礦材料對缺陷的容忍度很高,因此在異質結的構建以及進一步器件的大規模集成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構建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異質結的道路上,有兩個科學難題一直在國際上沒有得到解決。
  • 《自然—材料》:拓撲相變用於提高熱電優值—新聞—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