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 合成新型 PDA介導的磁性雙金屬納米酶並應用於ICA

2021-01-14 分析人


免疫層析分析方法(ICA)因其操作簡便、快速、靈敏度和選擇性好、操作成本低,在臨床診斷、食品安全、藥物濫用、環境監測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嚴重的基質幹擾和微弱的輸出信號是ICA實現精確和超靈敏檢測面臨的主要挑戰。因此,基於靈敏度較高、抗基質幹擾能力強的比色ICA將是更理想的方法。納米酶作為一種新興的模擬酶,由於其催化效率高,設計結構靈活,製備方便,在惡劣的環境中,如高溫和極端的pH下穩定性好 得到了顯著的關注。並且已逐步應用於臨床、食品安全、農業和環境領域。

 

近日,南昌大學賴衛華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報導了合成一種具有類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新型聚多巴胺(PDA)介導的磁性雙金屬納米酶(Fe3O4@PDA@Pd/Pt),並將其作為探針應用於ICA中。

Fe3O4@PDA@Pd/Pt的磁性能有效地對靶標物進行磁富集,從而減少了樣品中基質的幹擾。在Fe3O4表面包覆的PDA可作為介導層和穩定劑,它為Pd/Pt的生長和官能團(-NH和-OH)提供了更多的配位位點,從而提高了Fe3O4@PDA@Pd/Pt的催化能力和穩定性。此外,Pd/Pt雙金屬的協同作用可以進一步增強納米酶的催化能力。在這項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種將Fe3O4、PDA和Pd/Pt集成為Fe3O4@PDA@Pd/Pt並將其作為ICA探針的新方法。應用該方法在人血清中檢測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低至0.0094 mIU/mL,在牛奶樣品中檢測大腸桿菌O157:H7低至84 CFU/mL。該方法可適用於其他領域中對其他生物分子進行精確和超靈敏的檢測。

該成果以題為「Synthesis of PDA-Mediated Magnetic Bimetallic Nanozym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上,研究論文第一作者賴曉翠。


原理圖:Fe3O4@PDA@Pd/Pt的合成及在ICA中的應用

(a) Fe3O4@PDA@Pd/Pt-mAb的合成

(b)目標物的捕獲和磁富集

(c) ICA中基於Fe3O4@PDA@Pd/Pt信號放大的目標物檢測

 

圖一:納米材料的合成與表徵

(a) 雙金屬磁性納米酶的結構,(b) TEM圖,(c)水化粒徑分布,(d) Zeta電位,(e) 磁滯回線,(f)EDX 元素分析, (g) EDX光譜分析

 

圖二:納米酶的催化活性對比

K2PtCl6和Na2PdCl4的不同(a)比例和(b)總量對Fe3O4@PDA@Pd/Pt催化活性的影響。Fe3O4@PDA@Pd/Pt與Fe3O4@Pd/Pt 和HRP在(c)TMB和(d)DAB中催化活性對比

 

圖三:納米酶的穩定性評價

Fe3O4@PDA@Pd/Pt和HRP的穩定性。(a)5- 80℃孵育 ,(b) pH3 -10孵育,(C)保存1-60天,然後測量其類過氧化物活性

 

不同濃度的(a)陰性血清和(b)牛奶對HCG-ICA (10 mIU/mL) 大腸桿菌O157:H7-ICA (106CFU/mL)的影響

 

基於Fe3O4@PDA@Pd/Pt-ICA檢測(a)HCG 和(c)大腸桿菌O157: H7 ;基於(b)HCG-ICA 和(d)大腸桿菌O157: H7-ICA的特異性實驗

 

綜上所述,作者設計了一種新型的PDA介導的磁性雙金屬納米酶,並將其應用於ICA帶上,作為一種磁分離的高催化探針。結果表明,納米酶與傳統的HRP相比具有較高的催化效率。此外,用Fe3O4@PDA@Pd/Pt在ICA中檢測HCG和O157:H7大腸桿菌,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該系統適用於複雜的實際樣本。人血清中HCG含量低至0.0094 mIU/mL,牛奶中大腸桿菌O157:H7含量低至84 CFU/mL。該檢測方法的成功建立證實了將Fe3O4@PDA@Pd/Pt應用於ICA試紙條可以有效減少基體幹擾,提高檢測靈敏度,從而實現高效、準確、超靈敏的POCT檢測和食品安全檢測。這種具有優良酶樣活性的磁性雙金屬納米酶為納米材料的合理設計以及在生物催化和ICA的發展中提供了新的應用前景。

 

Synthesis of PDA-Mediated Magnetic Bimetallic Nanozym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2020,https://dx.doi.org/10.1021/acsami.0c17957)

 

賴衛華,南昌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所在春華秋實課題組致力於基於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的食品樣品前處理及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包括利用不同形狀及大小的貴金屬、螢光及磁性納米材料的光、磁特性,建設食品樣品前處理、免疫層析及免疫吸附創新技術平臺;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識別,研究基於新型信號輸出體系的均相免疫學檢測新方法等。近五年,課題組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cs Nano, Advanced science ,Small,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等期刊發表科研成果文章近90篇,在相關領域被引頻次排名全球第二。團隊項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榮獲2017年度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元旦,圓滿結束一年,開始新的一年。

在此分析人團隊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陪伴與支持。

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喜樂、萬事順意!


相關焦點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基於蛭石合成多孔矽/碳複合納米片作為鋰離子電池陽極
    (研究者: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特種人工微結構材料與技術上海重點實驗室HUANG Xi等) 矽納米片因其高比容量
  • 基於雙鎳二硫代烯的金屬有機骨架結構的合成
    基於雙鎳二硫代烯的金屬有機骨架結構的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09:04 南京大學左景林團隊研究了一種基於雙鎳二硫代烯的金屬有機骨架結構的合成,晶體結構,及其作為電化學葡萄糖傳感器的應用。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石墨烯量子點組裝電極中的電子轉移動力學
    作者將這種方案應用於由石墨烯薄片組裝構建六苯並蒄(HBC)和碳量子點(CQD)而成的新型納米電極。這種自下而上的碳電極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化學精度和將分子催化位點納入其框架的能力。研究結果表明,HBC和CQD電極在研究的電位窗口中表現出高密度的狀態,這有利於界面電荷快速地轉移到二茂鐵/二茂鐵(Fc/Fc+)偶聯。
  •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同時多離子交換途徑合成高熵金屬硫化物納米粒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00:56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Raymond E.
  • . | 雙功能金納米粒子對金屬的螢光增強作用,用於蛋白水解酶的高靈敏度和簡單檢測
    雖然以螢光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已被用於細胞內分析,但對於精確分析細胞內蛋白水解酶來觀察與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細胞凋亡,其敏感性較低。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種基於金屬增強螢光(MEF)的檢測蛋白水解酶的高靈敏度生物傳感器,即利用單鏈DNA (ssDNA)和多肽與螢光團連接的雙功能納米金(AuNP)。
  • 科學家實現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設計合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愛德華·薩金特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ACS nano;中國科學家開發具有選擇性的三金屬納米酶用於治療腦損傷
    2019年2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金屬納米酶在生物醫學中廣受關注,這些酶需要在生理環境中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但是目前金屬納米酶的催化活性並沒有選擇性,要實現催化活性的選擇性很困難,這限制了金屬納米酶的應用。
  • 我國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原標題: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記者2月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合肥2月2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該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 新型單原子納米酶, 在抑菌方面潛力巨大
    納米酶合成路線及形貌特徵。Zn-MOF前驅體的形貌特徵。FeN5 SA/CNF的類氧化活性。細菌的形貌變化。FeN5 SA/CNF類氧化活性的理論研究。納米酶是一種具有酶樣特性的催化納米材料,吸引了科學家的廣泛研究興趣。
  • 【科技前沿】Materials Today:納米酶的構效關係
    >圖1 截止2020年5月底關於納米酶的文獻發表數量,數據收集自web of science納米酶是一類本身蘊含類酶活性的新型納米材料,具有和天然酶類似的催化活性和酶促反應動力學相較於天然酶,納米酶成本低、穩定性好、易於大量製備和改造,具有取代天然酶的潛力。目前,已有研究報導發現、合成了多達近千種納米酶,並廣泛應用於分子檢測、環境治理和疾病診療等領域,展現出納米酶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納米酶領域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學界對絕大多數納米酶的催化機制仍缺乏系統性的認識,這阻礙了高催化活性、高選擇性的理想納米酶的設計。
  • 新刊速遞 | 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 現開放投稿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the intersection of polymer science with application, highlighting the unique role polymers can provide.In response to the growing commun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rs in materials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單相二維材料中的各向異性熱傳輸:合成粘土與氧化石墨烯
    另外,有研究表明,合成粘土礦物有潛力成為一種具有高各向異性熱導率的絕緣複合材料,但對於其各向異性的熱擴散規律研究較少。 來自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的Alexandra Philipp等人對比了GO和合成鈉基氟鋰皂石(Sodium fluorohectorite, Hec)的熱傳輸特性。他們發現這兩種材料的性質受到其化學成分、層結構中的空位缺陷和片晶尺寸的顯著影響。
  • 高興發ACS Catal.:「從頭」預測納米材料類酶催化活性
    2007年,我國科學家主導的研究團隊發現Fe3O4納米顆粒具有類似於POD的催化活性,因此可用Fe3O4納米顆粒替代天然POD催化H2O2和TMB間的顯色反應,並成功將該反應用於酶聯免疫分析。這一發現啟發了人們基於無機納米材料開發人工酶,此類基於無機納米材料的人工酶也被稱為「納米酶(nanozyme)」。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等人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 美國化學會權威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報導稀土學院最新學術成果
    利用水熱的方法在泡沫鎳表面原位生長了三維自支撐無粘結劑垂直分布的納米片,在氫氣熱退火條件下合成異質結構MoO2−CeF3納米片。CeF3和MoO2異質界面上的電子再分布是增強HER活性的一個促進因素。適當引入CeF3可以擴大納米片的尺寸,增加許多活性中心,提高材料的催化耐久性,同時能改變MoO2界面上的電子分布,所有這些都提高了析氫活性。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丨多功能靶向納米顆粒治療惡性膠質瘤領域獲得重要研究成果
    FA/ Pt-si-GPX4 @ IONPs納米藥物通過聯合基因療法和化學療法靶向誘導GBM細胞發生鐵死亡(Ferroptosis)和凋亡(Apoptosis),起到抑制膠質瘤術後局部復發的作用。 我們發現,FA/ Pt-si-GPX4 @ IONPs對GBM細胞U87MG和P3#GBM產生了明顯殺傷作用,但對正常人星形膠質細胞(NHA)沒有明顯作用。
  • 上海交大在多功能半金屬納米生物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報導了一種基於超小半金屬鉍納米顆粒多功能納米診療試劑,它不僅實現了對腫瘤組織的雙重造影(光聲成像(PA)和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CT))及對腫瘤組織的光熱及放療的協同治療,同時表現出了低生物毒性和快速組織代謝能力,表明該新型半金屬納米材料在腫瘤的診斷與治療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 基於天然蛋黃中的脂質製備納米藥物載體|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Xiaoyang Sun, Xiaofei Chen, Li Zhang*, Yong Gao*, Qi-long Wang*【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日期】19 February 2020【DOI】10.1021/acsami.9b22293【連結】https://pubs.ac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