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半導體電極作為儲能材料和光電轉換器件被廣泛研究。最近,碳基導電材料的「軟」性質以及它們的化學可調性,被用於生物混合材料,以偽裝人工生物電子設備進入生物組織。然而,由於對有機半導體和電解質之間的電荷轉移動力學的研究有限,這些新材料的應用卻受到極大的限制。
基於此,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大學和Argonne國家實驗室Ksenija D. Glusac教授團隊報告了一個碳基電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評價方案。該方法利用簡單的循環伏安法(CV)測量,並提供給定電極的態密度(DOS)剖面、電阻率和界面電子傳遞速率常數。作者將這種方案應用於由石墨烯薄片組裝構建六苯並蒄(HBC)和碳量子點(CQD)而成的新型納米電極。這種自下而上的碳電極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化學精度和將分子催化位點納入其框架的能力。研究結果表明,HBC和CQD電極在研究的電位窗口中表現出高密度的狀態,這有利於界面電荷快速地轉移到二茂鐵/二茂鐵(Fc/Fc+)偶聯。隧穿速率常數似乎與HBC和CQD電極的電導率相關,這為研究具有更高電荷轉移率的新材料提供了一種可能的方法。該文章以「Electron Transfer Kinetics at Graphene Quantum Dot Assembly Electrodes」為題目,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圖一:HPB和pre-CQD的電化學循環脫氫形成HBC和CQD。
圖二:在Pt工作電極上電沉積HBC和CQD的CV實驗。
文章連結:Zoric M. R., Singh V., Warren S., et al. Electron Transfer Kinetics at Graphene Quantum Dot Assembly Electrode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9, 11(49), 46303-46310.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9b14161
衷心感謝Ksenija D. Glusac教授團隊的支持!
碳點之光微信公眾號歡迎投稿,投稿郵箱!
tandianzhiguang@163.com
tandianzhiguang@gmail.com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上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