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lar納米纖維和MXene再登《ACS Nano》:陝科大張美雲團隊:高回彈...

2020-12-05 騰訊網

隨著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發展,可穿戴傳感器在仿生義肢、健康監測和醫用領域的研究呈現出爆發式的發展。其中,壓力傳感器是可穿戴傳感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壓力傳感器還存在力學強度低、靈敏度不高、耐溫性能差的問題。未解決這一問題,陝西科技大學張美雲教授團隊將力學強度優異的Kevlar納米纖維(ANFs)和導電性高的MXene納米片結合製備出高回彈性、耐高溫、靈敏度高的複合氣凝膠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感知形變量為2-80%的壓縮應變,極高的靈敏度(能夠感知100 Pa的壓力)和循環穩定性(1000次)。該研究以題為「Highly Compressible, Thermally Stable, Light-Weight and Robust Aramid Nanofibers/Ti3AlC2MXene Composite Aerogel for Sensitive Pressure Sensor」發表在《ACS Nano》上,青年教師楊斌和張美雲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MXene/ANFs氣凝膠的製備】

如圖1所示,他們首先利用DMSO和KOH把原始的Kevlar纖維去質子化處理,得到Kevlar納米纖維的DMSO溶液。隨後,經過溶劑交換得到了Kevlar納米纖維的水溶液。同時,對Ti3AlC2進行插層剝離,得到了MXene納米片。把二者的水溶液進行混合、抽濾、冷凍、冷凍乾燥四個過程後,得到了密度僅為25 mg/cm3的複合氣凝膠。

圖1 MXene/ANFs氣凝膠的製備過程

【MXene的含量對於氣凝膠孔結構的影響】

隨後,他們研究了MXene的含量對於氣凝膠孔結構的影響。純ANFs氣凝膠的氣孔呈現出橢圓形。隨著MXene的含量從10%逐漸增加到50%,氣凝膠的氣孔結構傾向於圓筒狀,平均尺寸為50 μm。當含量達到70%時,ANFs的含量過低,無法支撐整個氣凝膠的框架結構,氣凝膠呈現出鬆散的扁平狀氣孔,平均尺寸為200 μm。此外,作者對於MXene和ANFs的相對含量對於氣凝膠氣孔結構的影響機理進行了分析。ANFs之間存在較強的氫鍵,在氣凝膠中起強度支撐、分散劑和保護層的作用。MXene起導電填料和粘結點的作用。二者中單相組分過高時,氣凝膠都表現出鬆散的大氣孔結構。只有當二者含量適中時,氣凝膠表現出「泥-磚」結構,且層與層之間相互連接。

圖2 MXene的含量對氣凝膠微觀形貌的影響

圖3 ANFs和MXene的含量對於複合氣凝膠孔結構的影響機理

【氣凝膠的壓縮和熱穩定性】

隨著MXene含量的增加,氣凝膠的機械強度和模量逐漸下降。作者選取了較低壓縮應力的含有30%MXene的氣凝膠進行壓縮循環測試。結果表明,經過1000次循環後,氣凝膠仍能恢復原始狀態,顯示出極好的循環穩定性。此外,與文獻對比,該氣凝膠具有更低的密度和更優異的隔熱性能。在200 ℃的熱臺放置10min後,其表面溫度仍然低於60 ℃。同時,該氣凝膠還表現出了優異的阻燃性能。

圖4 複合氣凝膠的壓縮性能

圖5 複合氣凝膠的耐溫性能

【氣凝膠傳感器的應用】

隨後,作者對不同MXene含量的氣凝膠進行了壓縮傳感測試。隨著MXene含量的增加,氣凝膠表現出的電流變化逐漸變大,這是由於導電性的增加導致的。綜合力學性能、電導率和絕熱性能的考慮,作者選用MXene含量為30%的氣凝膠作為壓阻傳感器。該傳感器的靈敏度達到了6.75,能夠響應頻率為0.2-0.8 Hz的壓縮行為,感知2-80%的壓縮形變,且展示出了極好的循環穩定性(1000次)和極快的響應(320 ms)和回彈時間(98 ms)。隨後,作者將該傳感器用於運動檢測,在壓縮至餅狀後,該傳感器仍然表現出了極快的響應速度(0.1-0.35 s)和優異的循環穩定性。

圖6 複合氣凝膠傳感器的壓阻性能

圖7複合氣凝膠傳感器的應用

【總結】

作者利用Kevlar納米纖維和MXene納米片製備了壓縮回彈性好、熱穩定性好、隔熱性能優異、靈敏度高的氣凝膠壓阻傳感器。該傳感器能夠穩定循環1000次,能夠響應不同的工作頻率(0.2-0.8 Hz)、不同的應變(2-80%),且靈敏度高(監測100 Pa的壓力),響應速率快(320 ms)。在運動監測和嚴苛環境下的傳感設備有優異的應用前景。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0c04888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陝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近期,陝科大張美雲教授團隊、王傳義教授團隊分別在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和重金屬離子吸附分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一起看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我校為論文唯一通訊單位,輕工學院青年教師楊斌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張美雲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這是我校首次在此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有效提升了我校在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張美雲教授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高性能紙基功能材料的研發,在功能化纖維材料、納米紙基複合材料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ACS Nano: 3D列印超彈性,吸溼性和離子傳導性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材
    有鑑於此,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Feng Jiang教授等人,報導了一種3D列印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體材料,該材料在43%的相對溼度下表現出極好的彈性(在500次壓縮測試後應變恢復超過91%),可壓縮性(高達90%的壓縮應變)和壓力敏感性(0.337 kPa-1)。
  • ACS nano:對於納米醫療,細胞的性別很關鍵!
    結果是,細胞的性別能夠顯著影響納米顆粒被細胞捕獲的效率,而且男性與女性來源的細胞對於重編程處理的反應也不盡相同。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ACS Nano》雜誌上。這項研究結果或許能夠幫助研究者們更加安全有效地進行納米醫療。
  • 「當代蔡倫」張美云:57歲時重返實驗室,研製的特種紙比鋼還硬
    為了這項技術的實現,張美雲付出了不少的心血,高性能纖維紙的概念提出源自國外並由國外的團隊率先成功研發製造,為了實現這一願景,張美雲在57歲的年紀主動請纓,那一年,擔任了13年陝科大副校長的張美雲因為高校幹部任期改革變成了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師
  • 《ACS Nano》超低密度納米纖維氣凝膠,超強的空氣/汙水淨化能力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納米和微米大小的顆粒通常在氣凝膠製造過程中用作致孔劑,以增加孔徑/孔隙率,降低密度。但是,在這些材料的製備過程中,諸如異質粒度分布,機械強度損失以及熱傳導和耗散之類的問題仍然是挑戰。基於此,美國塔夫茨大學報告了一種溶劑焊接方法,通過苯乙醇(PEA)交聯凍幹的絲納米纖維(SNF)3D網絡,形成低密度的氣凝膠。
  • 《ACS Nano》:超低密度納米纖維氣凝膠,超強的空氣/汙水淨化能力
    芳香族醇分子(PEA)在納米纖維的焊接發揮雙重作用(圖1 b):首先,當PEA蒸氣與絲納米纖維對接時,它溶解了纖維的無定形區,溶解區域中的絲綢分子經歷結構轉變成β-摺疊,並在PEA蒸發後形成強烈的分子間相互作用。該過程導致相交的納米纖維在接合點處融合。另外,由於附著的PEA液滴的表面蝕刻,納米纖維表面產生納米孔(圖1a,b)。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本文要點:(1)無機/有機混合型納米系統因其多功能性和具有克服非雜化納米系統難以解決的問題的能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目前,混合型納米系統除了用於組織再生、疫苗、抗菌、生物分子檢測、成像探針和治療外,還可用於基因治療、藥物遞送和光學治療。這些納米體系雖然有很多的不同點,但可以根據無機/有機的基本組分、附屬組分和混合雜化結構對其進行分類。
  • 劉忠範院士團隊《ACS Nano》:高導電、高質量的氮摻雜垂直取向的...
    例如低成本、高透明的玻璃材料,可成為直接製造基於石墨烯電子產品的理想平臺。然而,在低溫(約600°C)下沉積在無催化絕緣基板上的石墨烯通常具有高缺陷密度、較差的結晶質量和導電性。因此,開發能與低成本玻璃基板兼容,同時能保持石墨烯高晶體質量的石墨烯低溫生長策略非常重要。
  • 《ACS Nano》:不止增強,納米纖維素在聚合物中的可控排列還能表現...
    最豐富的可再生納米材料  納米纖維素(CNF)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納米材料。通過不同的過程(如酸水解、機械處理、酶水解、氧化和離子液體處理等),研究者可以從植物、海洋動物和細菌中提取出形態各異的CNF。
  • 雪梨科技大學汪國秀教授ACS Nano:MXene-磷烯納米異質結助力Na+存儲
    然而,磷烯在電化學儲能領域面臨諸多問題,諸如電導率低,自堆疊,高膨脹率等。針對以上問題,雪梨科技大學汪國秀教授和劉浩教授開展工作,通過少層磷烯與高導電的多氟Ti3C2TxMXene液相自組裝,製備得到磷烯/MXene二維異質結構。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
    在本文中,報告了使用高載流子遷移率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在超薄柔性基板上構建的人工突觸薄膜電晶體此外,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一種柔性神經電子皮膚及其周圍神經,其中柔性鐵電駐極體納米發生器(FENG)用作感覺機械感受器,可產生由人工突觸處理和傳遞的動作電位。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和丁彬教授:二維網狀納米纖維材料製備新技術
    起初,研究者到受自然界生物材料結構(蜻蜓翅膀、蜘蛛網、蜂巢等)1-2的啟發,從一維納米材料中組裝具有高連續性和多孔結構的二維納米纖維網絡結構材料,但是,當一維納米纖維材料(直徑<100nm,如納米管、納米線、納米棒等)作為構築單元組裝成二維納米纖維網絡結構時,該構築單元普遍存在連續性差的問題,導致其聚集體材料面臨結構難以精確調控、固有納米特性難以保持等局限性,嚴重限制了材料應用性能的大幅提升。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團隊《ACS Nano》:水分如何影響納米纖維素的強度?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恆安教授、俞書宏院士、朱銀波副研究員等人通過多尺度模擬和實驗研究,揭露了多級納米纖維素(CNC)中溼度介導的界面及相關的變形行為。  【氫鍵的作用】  CNC在納米尺度上的力學行為是纖維素基材料自下而上設計的起點。
  • 智能可穿戴《ACS Nano》電磁幹擾屏蔽的MXene超薄水凝膠
    儘管在實現卓越的屏蔽效率(SE)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傳統的屏蔽材料仍具有高反射率,一旦形成就無法進行重新編輯或回收,從而導致有害的二次電磁汙染和適應性差。【科研摘要】最近,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Ji Liu 和Valeria Nicolosi教授團隊通過生物礦化啟發的組裝路徑來製造結合了MXene和聚丙烯酸的水凝膠型屏蔽材料。
  • 深圳先進院-趙曉麗及合作者︱ACS Nano:形狀記憶多通道神經修復導管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人體組織與器官退行性中心趙曉麗研究員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範存義教授團隊合作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團隊《ACS Nano》:仿生雙配體單鏈高分子納米凝膠協同調控幹細胞行為與分化
    這項研究最近以Biomimetic Presentation of Cryptic Ligands via Single-Chain Nanogels for Synergistic Regulation of Stem Cells 為題發表於ACS Nano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9b08564)。
  • 上海交大團隊在納米複合晶界韌化高強金屬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國際納米科學與技術領域權威期刊《Nano Letters》以「Regain strain-hardening in high-strength metals by nanofiller incorporation at grain boundaries」為題,在線報導了納米複合晶界韌化高強金屬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DOI: 10.1021
  • ACS Nano:提高鋰硫電池多硫化物錨定和轉化率的雙調節策略
    此外,為了研究三元複合材料在Li-S電池中的應用,將Gh/FePc+OFN作為介體摻入碳納米管(CNTs)-S複合材料中,以形成CNTs/S/Gh/FePc+OFN正極。為了進行比較,還使用相同的方法製備了CNTs/Gh,CNTs/Gh/FePc和CNTs/Gh/OFN正極。
  • 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出新型仿生手術縫線
    近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基於「藕斷絲連」這一自然現象,深入探究了蓮絲纖維的微觀結構與力學性能,並受此啟發研製出了一種可用於手術縫線的仿蓮絲細菌纖維素水凝膠纖維(圖1)。相對於傳統的棉線或聚合物線,水凝膠纖維縫線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高含水量、低刺激性和低摩擦阻力等特點,在保護受損組織,促進傷口癒合以及減少不良反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有希望成為 下一代新型高端手術縫線。
  • ACS Nano:單晶金屬薄膜和高質量石墨烯的集成晶圓級生長
    在商業化的多晶Cu箔和c面藍寶石晶圓之間採用三明治結構,並顯示出在有限的間隙中近距離的真空升華可以得到高生長速率的Cu(111)外延單晶薄膜。這種布置可實現晶圓級規模製備,並抑制了反應器被Cu汙染。通過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測量,新製備的Cu薄膜具有高純度。通過引入氫氣和氣態碳前驅體,將初始金屬化與隨後的石墨烯生長無縫連接,從而消除了由於襯底轉移和常見的冗長催化劑預處理造成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