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 3D列印超彈性,吸溼性和離子傳導性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材

2021-02-13 奇物論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

可壓縮和超彈性的3D列印塊材在儲能,軟電子和傳感器等各種應用中顯示出了巨大的應用前景。儘管這種彈性的塊體結構已經使用了石墨烯類材料,但在自然界最豐富的材料——纖維素中尚未實現,部分原因是纖維素內部有很強的氫鍵網絡。

有鑑於此,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Feng Jiang教授等人,報導了一種3D列印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體材料,該材料在43%的相對溼度下表現出極好的彈性(在500次壓縮測試後應變恢復超過91%),可壓縮性(高達90%的壓縮應變)和壓力敏感性(0.337 kPa-1)。

本文要點

1演示了使用3D列印和梯度引入吸溼鹽CaCl2來製造超彈性,吸溼性和離子導電CNF塊體材料的過程。為了實現超彈性特性,採用3D列印和凍幹技術引入了分級的宏觀和微觀多孔結構。

2將CaCl2引入3D列印的CNF塊體中,既可以將表面羧酸基團交聯,形成強大而剛性的網絡結構,又可以作為吸溼鹽,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從而產生彈性和柔性性能。

3通過調節CaCl2的含量可以容易地調節水的吸收容量和速率以及機械響應性。3D列印的CNF塊體材料具有出色的彈性和形狀恢復能力,能夠從70%的應變中完全恢復,並可以承受500多次壓縮測試循環。進一步證明了具有良好離子導電性的CNF塊體材料可以作為應變和應力傳感器,其優異的應力敏感性為0.337 kP-1。

總之,這種簡單和高效的技術可以被認為是一種製作3D分層彈性超材料的通用方法,並可能導致輕型和超彈性材料對傳感器的簡單設計,保溫,和許多其他應用。

參考文獻:

Yuan Chen et al. Superelastic, Hygroscopic, and Ionic Conducting Cellulose Nanofibril Monoliths by 3D Printing. ACS Nano, 2021.

DOI: 10.1021/acsnano.0c10577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0c10577

生物醫學與工程微信群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ACS Nano》:不止增強,納米纖維素在聚合物中的可控排列還能表現...
    最豐富的可再生納米材料  納米纖維素(CNF)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納米材料。通過不同的過程(如酸水解、機械處理、酶水解、氧化和離子液體處理等),研究者可以從植物、海洋動物和細菌中提取出形態各異的CNF。
  • 3D列印超彈,吸溼和離子傳導納米纖絲氣凝膠壓500恢復91%
    【前沿背景】由於對材料合成具有綠色和可持續的要求,纖維素納米原纖維(CNF)作為一種豐富的,可再生的和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已被廣泛探索為3D列印的理想選擇。但是,這些3D列印的CNF整料通常是剛性的,在乾燥條件下沒有令人滿意的彈性和壓縮形狀恢復行為。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團隊《ACS Nano》:水分如何影響納米纖維素的強度?
    結果表明,水分子作為界面介質可以在適當的相對溼度範圍內同時增強和增韌CNC。在CNC界面處捕獲的水分子以及氫鍵(HBs)的相關競爭會觸發滑動界面的形成以及CNC的非彈性變形。作者在分子水平上詳細討論了應變硬化階段和變形機理,並結合實驗驗證了宏觀尺度上的非彈性變形行為。
  • 中科大吳恆安/俞書宏院士/朱銀波ACS Nano:通過溼度界面調控層狀納米纖維素的強韌性
    然而由於缺乏對納米纖維素界面行為的深入了解,保持纖維素基材料在不同相對溼度下的預期性能具有挑戰性。近日,中科大吳恆安教授,俞書宏院士,朱銀波報導了通過多尺度模擬和實驗研究了層次化納米纖維素中溼度介導的界面及相關的變形行為。
  • 納米纖維素去除水體系重金屬離子的研究進展
    通過改性和結構設計不斷提高納米纖維素材料的吸附效率是行之有效 的途徑,本文從化學改性和結構設計兩方面出發,系統地綜述了納米纖維素在水體系重金屬離子去除領域的研 究現狀,並對其中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進行總結。最後,展望了納米纖維素在水體系重金屬離子去除領域的發 展趨勢。
  • 《ACS Nano》綜述: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和塗層的現狀和未來展望
    有關銀抗病毒已有多個研究:以離子、納米顆粒和混合塗層形式使用銀來形成抗病毒表面;在塗料中使用金屬離子;AgNPs與許多不同的材料結合在一起以提供抗病毒能力;將銀納米顆粒整合到膜和過濾器中。有關銀的抗病毒特性,主要集中在AgNPs,除了以上使用,AgNPs的大小也會影響到抗病毒的效果。
  • 中國科大研製耐受溫度變化的超彈性和抗疲勞碳納米纖維氣凝膠
    具有超彈性和抗疲勞性的輕質可壓縮材料,尤其是其中適應廣闊溫度範圍的材料,是航空航天、機械緩衝、能量阻尼和軟機器人等領域的理想材料。許多低密度的聚合物泡沫是高度可壓縮的,但它們在重複使用時往往易疲勞,並在聚合物玻璃化轉變和熔融溫度附近發生超彈性退化。
  • 《ACS Nano》超低密度納米纖維氣凝膠,超強的空氣/汙水淨化能力
    背景介紹氣凝膠自從1931年首次提出以來就因其卓越的特性而受到關注,如超高表面積(低至100 m2g –1),超低導熱率(低至12 Mw M –1 K –1)和超低體積密度(1.2×10 –4 g cm –3)。目前,由二氧化矽製備的氣凝膠已經成功地商業化,全球市場每年增長。
  • 《ACS Nano》:超低密度納米纖維氣凝膠,超強的空氣/汙水淨化能力
    由其他材料(粘土、石墨烯、碳納米管以及這些材料與二氧化矽的複合材料)製備的氣凝膠正在研究中,並有望在未來使用。相比之下,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尤其是天然生物材料)製備的氣凝膠由於其性能(可持續性、無毒性、表面易變性、組織再生性)以及在食品、空氣/水淨化中的潛在應用而受到關注。然而,天然生物材料氣凝膠的製造面臨挑戰,如,由纖維素製備的氣凝膠具有相對較低的機械強度,涉及有機溶劑和有毒化學物質。
  • ACS nano:對於納米醫療,細胞的性別很關鍵!
    結果是,細胞的性別能夠顯著影響納米顆粒被細胞捕獲的效率,而且男性與女性來源的細胞對於重編程處理的反應也不盡相同。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ACS Nano》雜誌上。這項研究結果或許能夠幫助研究者們更加安全有效地進行納米醫療。
  • 納米纖維素及其在環保領域的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納米纖維素(nanocellulose)是一種新型納米材料,來源於天然纖維素材料,包括樹木、棉花、秸稈、草類等等,經過化學和機械處理後製備形成。2007年,日本東京大學的Akira Isogai教授製備出直徑為4-5納米,長度高達500-1000納米的纖維素纖維,自此納米纖維素的製備及應用得到了長足發展,並逐漸走向產業化應用。
  • Kevlar納米纖維和MXene再登《ACS Nano》:陝科大張美雲團隊:高回彈...
    未解決這一問題,陝西科技大學張美雲教授團隊將力學強度優異的Kevlar納米纖維(ANFs)和導電性高的MXene納米片結合製備出高回彈性、耐高溫、靈敏度高的複合氣凝膠傳感器,該傳感器可以感知形變量為2-80%的壓縮應變,極高的靈敏度(能夠感知100 Pa的壓力)和循環穩定性(1000次)。
  • 廣西大學王雙飛/聶雙喜團隊《Nano Energy》:摩擦納米發電機增強纖維素纖維空氣過濾器用於高效清除霧霾
    日前,廣西大學王雙飛、聶雙喜團隊發表了摩擦納米發電機增強纖維素纖維空氣過濾器用於高效清除霧霾的最新研究進展,論文第一作者為2019級碩士研究生該論文設計了一種自驅動PMx清除系統,由徑向活塞式TENG(RP-TENG)、單向氣閥和纖維素纖維空氣過濾器(CFAF)組成。RP-TENG的功能不僅可以產生電能輸出,而且還可以利用活塞運動將被汙染的空氣抽送至CFAF中。該論文對RP-TENG系統地進行了結構優化並建立了運動數學模型,得到一個8單元的RP-TENG,具有結構緊湊、體積小、工作平穩的優點,開路電壓可以達到170V。
  • 深耕納米功能化,引領後塑料時代——俞書宏院士課題組2020年研究...
    Mater.: 耐受溫度變化的超彈性和抗疲勞碳納米纖維氣凝膠俞書宏院士研究團隊和梁海偉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通過熱解化學控制,將結構生物材料(BC,即細菌纖維素)熱轉化為石墨碳納米纖維氣凝膠(CNFAs)的方法。CNFAs完美地繼承了細菌纖維素從宏觀到微觀的層次結構,具有顯著的熱機械性能。
  • 納米纖維素的製備-ATS納米纖維素均質機的應用
    納米纖維素(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簡稱NCC)的直徑一般為1~100nm,長几十至幾百納米的超細纖維。其具有非常多的優異性能,比如粒徑小、比表面積大、高強度、高硬度、密度小等,而且其表面含有大量的極性基團,非常容易進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電位升高,從而導致在基體或溶液中的穩定性增加。
  • 俞書宏院士:受「藕斷絲連」啟發纖維狀螺旋水凝膠細菌纖維素纖維
    螺旋狀結構通過纖維素變形和局部破壞,使BHF具有出色的可拉伸性,纖維素納米纖維之間氫鍵網絡的斷裂-重整性質為其提供了輔助。BHF具有高強度,高拉伸性,高能量耗散,高親水性,多孔結構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種有前途的生物醫學水凝膠纖維。BHF出色的可拉伸性和能量耗散性使其能夠吸收傷口周圍組織變形產生的能量,並有效保護傷口免於破裂,這使BHF成為理想的外科縫合線。
  • 納米纖維素的改性及應用
    納米晶體纖維素一般是棒狀或柱狀晶體,晶粒直徑由於來源不同而不同,由棉花、木材等植物製得的納米纖維素長度較短,而以高度結晶的海藻和細菌等為原料製備的納米纖維素長度可以達到幾微米。Svagan等發現,根據原材料和纖維素顫動方式的不同,纖維素的聚合度、形態和納米纖維的長寬比都會有所不同。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本文要點:(1)無機/有機混合型納米系統因其多功能性和具有克服非雜化納米系統難以解決的問題的能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目前,混合型納米系統除了用於組織再生、疫苗、抗菌、生物分子檢測、成像探針和治療外,還可用於基因治療、藥物遞送和光學治療。這些納米體系雖然有很多的不同點,但可以根據無機/有機的基本組分、附屬組分和混合雜化結構對其進行分類。
  • ACS Appl. Nano Mater:RuO2納米棒包覆碳納米纖維用於超級電容器
    DOI: 10.1021/acsanm.0c00579為了研究RuO2納米棒在超級電容器中的電容行為,採用沉澱和重結晶法在電紡碳納米纖維上簡單地生長了RuO2納米棒。在180℃、220℃和300℃的不同溫度下仔細地進行熱處理再結晶。
  • 3D列印量子點納米像素來提高顯示解析度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量子點納米像素的辦法來提高顯示的解析度,可以實現超高清晰解析度的顯示,為將來柔性顯示和可滾動的顯示屏以及大尺寸顯示奠定了基礎。這一技術被研究團隊稱之為「納米光子三維列印 」,可以在TV、智慧型手機、虛擬實境耳機以及其他裝置中用來獲得超高解析度的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