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對於納米醫療,細胞的性別很關鍵!

2021-02-10 細胞

最近,來自美國BWH以及史丹福大學的研究者們希望了解男性與女性細胞之間的差異是否會影響其對納米顆粒的捕獲,進而影響靶向藥物的輸送與治療。結果是,細胞的性別能夠顯著影響納米顆粒被細胞捕獲的效率,而且男性與女性來源的細胞對於重編程處理的反應也不盡相同。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ACS Nano》雜誌上。這項研究結果或許能夠幫助研究者們更加安全有效地進行納米醫療。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機體中的細胞會受到大量生物分子的影響,其中包括旁分泌因子。這些因子能夠與納米顆粒發生相互作用。作者們發現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旁分泌因子存在顯著的差別。在接受檢測的63周靜旁分泌因子中,14種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納米顆粒的生物活性,以及改變其與細胞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男性與女性細胞中的組織結構、分布以及肌動蛋白纖維束的形態也有明顯差別。

「這些差別會嚴重影響納米顆粒的效果」作者們說道「如果將納米顆粒表面攜帶特定的藥物,不同的獲取方式會導致不同的藥效的產生,以及會導致其它一些臨床參數的改變,例如安全性等等」。

此外,作者們還檢測了其它人體細胞對納米顆粒的吸收情況,包括成纖維細胞。有意思的是,作者發現男性的成纖維細胞相比女性成纖維細胞獲取納米藥物的能力更強。他們同時發現細胞線粒體的形狀以及內質網的結構也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

對此,作者認為在納米醫療的應用過程中加入對患者性別的考慮會更好地提升治療的效果以及保證其安全性。

資訊出處:For nanomedicine, cell sex matters

原始出處:Vahid Serpooshan et al. Effect of Cell Sex on Uptake of Nanoparticles: The Overlooked Factor at the Nanobio Interface. ACS Nano, 2018; DOI: 10.1021/acsnano.7b06212

相關焦點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本文要點:(1)無機/有機混合型納米系統因其多功能性和具有克服非雜化納米系統難以解決的問題的能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目前,混合型納米系統除了用於組織再生、疫苗、抗菌、生物分子檢測、成像探針和治療外,還可用於基因治療、藥物遞送和光學治療。這些納米體系雖然有很多的不同點,但可以根據無機/有機的基本組分、附屬組分和混合雜化結構對其進行分類。
  • 《ACS Nano》綜述:抗菌、抗病毒納米材料和塗層的現狀和未來展望
    綜述首先對金屬和無機材料進行全面概括,重點是具有抗病毒特性的納米材料。然後,討論了使病毒滅活的聚合物和有機表面塗層(圖1)。還討論了每種方法考慮的毒性和環境問題。最終提出了尚未用於抗病毒目的的新興技術,但是由於已經對其抗微生物特性進行了測試,因此它們對於抗病毒表面的未來工程具有廣闊的前景和潛力。
  • 文獻分享 | ACS Nano:具有腫瘤細胞特異性毒性的超穩定AgBiS2空心納米球用於多模態腫瘤治療
    催化納米藥物對於腫瘤微環境的特異性激活響應使其成為一種非常有前景的納米療法,有望解決傳統化學治療中存在的問題。其基本原理被證實是在腫瘤微環境(TME)下,藥物催化H2O2發生芬頓反應,產生高細胞毒性的羥基自由基(•OH),從而有效的殺死腫瘤細胞。
  • 金大勇​等Nano Letters:利用上轉換納米顆粒定量監測線粒體熱動力學
    線粒體通過氧化呼吸底物和合成ATP來調節活細胞內的溫度動態,熱量作為活躍新陳代謝的副產品被釋放出來。於此,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金大勇、Qian Peter Su等人報導了一種基於上轉換納米顆粒的溫度計,它可以對活細胞中的線粒體進行原位熱動力學監測。
  • Nano Letters:中國科學家開發出DNA納米機器人 或能高效靶向殺滅...
    圖片來源:Adapted from Nano Letters 2019, DOI: 10.1021/acs.nanolett.9b01320當前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的療法包括單克隆抗體,比如曲妥珠單抗,這類藥物能結合細胞表面的HER2並將其引入溶酶體用於降解;降低HER2的水平能夠減緩癌細胞的增殖並誘發細胞死亡,儘管目前單克隆抗體能夠引發癌細胞死亡,但這類藥物仍然存在嚴重的副作用,而且生產這類藥物的費用非常昂貴。
  • ACS Nano:中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療法 有望靶向作用淋巴結...
    2019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中國華南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納米顆粒療法或能有效靶向作用癌症的淋巴結轉移,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ACS Nano上。
  • 《ACS Nano》綜述:用於組織工程的磁性納米複合水凝膠
    【背景介紹】組織工程(TE)的最終目標是將受損組織完全恢復到受傷前的狀態,同時減少癒合時間和醫療併發症。為此,該領域依賴於能夠在組織形成的初始階段提供結構支撐的人造複合材料(支架)的開發。磁性納米顆粒的固有性質使其能夠用作磁機械遠程致動器,以在外部磁場的作用下控制封裝在水凝膠中的細胞的行為。最近,葡萄牙米尼奧大學Rui M. A. Domingues和 Manuela E.
  • ACS Nano:柔性碳納米管突觸電晶體用於神經電子皮膚
    對於模擬用於神經形態計算應用的神經元活動的憶阻或人工突觸設備的開發,人們倍感興趣。儘管已經有許多關於在剛性基板上實現人工突觸電晶體的報導,但是使用柔性器件有可能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在本文中,報告了使用高載流子遷移率半導體單壁碳納米管在超薄柔性基板上構建的人工突觸薄膜電晶體
  • ACS Nano: 3D列印超彈性,吸溼性和離子傳導性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材
    有鑑於此,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Feng Jiang教授等人,報導了一種3D列印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體材料,該材料在43%的相對溼度下表現出極好的彈性(在500次壓縮測試後應變恢復超過91%),可壓縮性(高達90%的壓縮應變)和壓力敏感性(0.337 kPa-1)。
  • 文獻分享 | ACS Nano | 雜化納米球通過克服腫瘤缺氧和固有氧化耐受增強光動力治療
    PDT的基本原理是光敏劑在雷射照射下可產生活性氧(ROS),而ROS對腫瘤細胞可形成氧化損傷,進而造成細胞凋亡和血管破壞,最終清除病灶。然而,目前PDT療效受制於多種因素,包括傳統光敏劑的聚集螢光淬滅效應(ACQ),腫瘤部位缺氧微環境和固有氧化耐受。因此,如何提高PDT療效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 ACS Nano:納米顆粒能直接載藥入癌細胞核
    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個簡單的星形黃金納米粒子可以將藥物直接遞送進入癌細胞的細胞核中。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論文主要作者是Teri W. Odom博士。科學家們正在越來越多地關注細胞水平上用納米技術來對抗疾病。雖然納米技術具有相當大的設計挑戰性,但納米技術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靶向治療手段。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但是鈉離子電池同樣也在電極材料方面陷入了瓶頸,如何更高效的釋放電極材料的潛力已成為SIBs走向商業化應用的關鍵問題。近日,中南大學的張佳峰教授及其團隊基於能帶理論,對於活性物質與炭材料之間的分層誘導結構進行了深入探索,證明金屬與炭之間的鍵對材料良好儲鈉性能的關鍵作用。
  • ACS Nano:細菌粉碎技術對抗超級耐藥細菌
    這項技術使用磁性液態金屬的納米顆粒來粉碎細菌和細菌生物膜--細菌茁壯成長的保護性"房子"--而不傷害有益細胞。 這項由RMIT大學領導的研究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為尋找更好的抗菌技術提供了一個突破性的新方向。
  • ACS nano;中國科學家開發具有選擇性的三金屬納米酶用於治療腦損傷
    2019年2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金屬納米酶在生物醫學中廣受關注,這些酶需要在生理環境中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但是目前金屬納米酶的催化活性並沒有選擇性,要實現催化活性的選擇性很困難,這限制了金屬納米酶的應用。
  • 帝國理工學院《ACS Nano》幹細胞與水凝膠相互作用納米級分子定量
    迄今為止,尚無研究證明水凝膠中RGD的濃度如何影響單個細胞表面受體的表達。11月,帝國理工學院Molly Steven教授團隊通過關聯宏觀和納米尺度的單細胞界面定量技術研究了人類間充質幹細胞(hMSCs)和RGD功能化的聚(乙二醇)水凝膠之間的相互作用。
  • Kevlar納米纖維和MXene再登《ACS Nano》:陝科大張美雲團隊:高回彈...
    【MXene/ANFs氣凝膠的製備】 如圖1所示,他們首先利用DMSO和KOH把原始的Kevlar纖維去質子化處理,得到Kevlar納米纖維的DMSO溶液。隨後,經過溶劑交換得到了Kevlar納米纖維的水溶液。同時,對Ti3AlC2進行插層剝離,得到了MXene納米片。
  • 中科大俞書宏院士團隊《ACS Nano》:水分如何影響納米纖維素的強度?
    該工作表明,溼度調節的界面可以提高CNC的力學性能,這對於通過界面設計獲得高性能纖維素基材料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以題為「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Hierarchical Nanocellulose via Humidity-Mediated Interface」的論文發表在《 ACS Nano》上。
  • ​香港中文大學邊黎明教授團隊《ACS Nano》:仿生雙配體單鏈高分子納米凝膠協同調控幹細胞行為與分化
    在本研究中,作者將兩種調控配體修飾於同一仿生單鏈高分子納米膠中,通過動態調控單鏈納米膠的構象變化,進一步證明了非經典細胞通路的激活可以進一步與傳統的細胞通路的激活相結合,實現對人骨髓間中質幹細胞行為與分化與動態協同調控。這一基於仿生單鏈納米凝膠的材料設計方法,未來有望應用於更多不同的配體體系,來研究多種配體共同作用下的細胞行為。
  • 文獻分享︱ACS Nano: 細胞內非酶的三維DNA納米結構的原位生長用於活細胞內特定生物分子的成像
    所以對microRNA進行靈敏和選擇性地檢測,特別是具有高空間解析度的特定miRNA,對其亞細胞定位和分布的原位可視化對於理解miRNA的生物學功能,發現藥物靶標和個性化治療非常有價值。但是由於miRNA很小且豐度低,準確分析與癌症相關的miRNA仍然具有挑戰性。
  • 王中林等ACS Nano:化煩惱為利器!利用衣物靜電為電子設備供電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s)在生物能量獲取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和紡織材料的結合為智能面料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DOI:10.1021/acsnano.0c00138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0c00138為加強科研合作,我們為海內外科研人員專門開通了生物醫學與工程前沿技術、納米材料合成、機器學習與理論計算、同步輻射與數據分析、儀器分析、求職交流、海內外教師科研合作(實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