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Letters:中國科學家開發出DNA納米機器人 或能高效靶向殺滅...

2020-12-08 生物谷

2019年6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據梅奧診所數據顯示,大約20%的乳腺癌都會製造異常高水平的HER2蛋白,HER2是一種名為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的特殊蛋白,當其顯示在癌細胞表面時,信號蛋白就會幫其失控增殖,同時其也與乳腺癌患者較差的預後直接相關,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no Lett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四川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DNA納米機器人,其能有效識別乳腺癌細胞表面的HER2蛋白,並靶向摧毀癌細胞。

圖片來源:Adapted from Nano Letters 2019, DOI: 10.1021/acs.nanolett.9b01320

當前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的療法包括單克隆抗體,比如曲妥珠單抗,這類藥物能結合細胞表面的HER2並將其引入溶酶體用於降解;降低HER2的水平能夠減緩癌細胞的增殖並誘發細胞死亡,儘管目前單克隆抗體能夠引發癌細胞死亡,但這類藥物仍然存在嚴重的副作用,而且生產這類藥物的費用非常昂貴。

此前研究中,研究者Yunfeng Lin及其同事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名為適配體(aptamer)的DNA短序列,其能識別並結合HER2,並以與單克隆抗體相同的方法定向作用促進溶酶體對其降解。適配體在血清中並不穩定,因此研究人員就想通過觀察是否加入額外DNA納米結構(tFNA,四面體骨架核酸)就能夠增加適配體生物穩定性和抗癌活性。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DNA納米機器人,其由攜帶附加HER2適配體的tFNA組成,當注射到小鼠體內後,這種納米機器人在機體血液中存留的時間是游離適配體的兩倍多,隨後研究者在培養皿中將納米機器人加入到三種乳腺癌細胞系中,結果發現,納米機器人僅能夠殺滅HER2陽性的細胞系,額外加入的tFNA能夠促進更多適配體結合HER2蛋白,從而降低細胞表面HER2的水平。相比單克隆抗體而言,儘管納米機器人能夠輕鬆廉價地製造,但在其應用於臨床中治療乳腺癌之前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處:

Wenjuan,MaYuxi,ZhanYuxin Zhang, et al. An Intelligent DNA Nanorobot with in Vitro Enhanced Protein Lysosomal Degradation of HER2Nano Letters (2019) doi:10.1021/acs.nanolett.9b01320

相關焦點

  • ACS Nano:中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療法 有望靶向作用淋巴結...
    2019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中國華南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納米顆粒療法或能有效靶向作用癌症的淋巴結轉移,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ACS Nano上。
  • Ange Chem Int Ed: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基於鉑的納米顆粒 有望高效...
    2019年2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相比當前藥物而言,利用鉑納米顆粒(platinum nanoparticles)有望高效殺死肝癌細胞。
  • Mol Can Therap:納米脂質體攜帶特效藥可靶向殺滅黑色素瘤細胞
    2014年10月2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賓州州立大學醫學院(Penn State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納米顆粒將癌症藥物運輸至患處非常困難,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開發新技術來克服藥物的天然局限性,比如如何將藥物裝載至納米顆粒中;研究者Gavin Robertson表示,藥物可以被包裝裝載於脂質球中,這種脂質球明顯小於頭髮的寬度,這就可以使得脂質球溶解於血流中從而抑制副作用的產生。包含藥物的納米顆粒隨後會隨著血流運輸至腫瘤患處,在腫瘤患處不斷積累並且釋放藥物殺滅癌細胞。
  • 用於靶向基因調控的可基因編碼和生物合成的全DNA納米藥物
    用於靶向基因調控的可基因編碼和生物合成的全DNA納米藥物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5 13:16:11 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田雷蕾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一種可基因編碼和生物合成的DNA樹枝狀大分子實現了靶向基因調控
  • J Mat Chem B:開發出可攜帶藥物靶向殺滅胰腺癌細胞的碳納米管
    2014年6月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特殊定製的短碳納米管,其或可以將藥物運輸之胰腺癌細胞中對癌細胞進行靶向殺滅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上。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
  • 中科院研發微納生物機器人,實現主動靶向癌症治療
    蔡林濤團隊在既往研究之上,選用海洋來源的趨磁細菌(AMB-1)作為模板,利用麥可加成反應將納米吲哚菁綠(Indocyanine green nanoparticles)光敏劑負載到細菌表面,構建了 AI 微納生物機器人(AI microrobot),再通過磁場操控和光學觸發,實現腫瘤穿透和光熱消融。
  • Nat Microbiol:科學家開發出可高效殺滅超級細菌的星狀多聚體分子
    ,相比細菌已經產生耐藥性的抗生素而言,這種分子能夠有效殺滅多種細菌,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Microbiology上,該研究或為後期科學家們開發抵禦對多種抗生素耐藥的細菌提供新的希望和思路。
  • 納米脂質體攜帶特效藥可靶向殺滅黑色素瘤細胞
    核心提示: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納米顆粒,其可以將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直接運輸到癌症患處。藥物可以被包裝裝載於脂質球中,這種脂質球明顯小於頭髮的寬度,這就可以使得脂質球溶解於血流中從而抑制副作用的產生。包含藥物的納米顆粒隨後會隨著血流運輸至腫瘤患處,在腫瘤患處不斷積累並且釋放藥物殺滅癌細胞。
  • 白鋒教授課題組在Nano Letters及ACS Nano上發表系列學術論文
    採用本課題組開發的酸鹼中和/膠束限域可控自組裝方法實現了四苯羥基卟啉(THPP)的可控自組裝。通過選擇和設計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調節和控制卟啉分子之間的弱相互作用,實現了THPP可控自組裝,製備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一維納米組裝體。
  • 深圳先進院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蔡林濤研究員、張鵬飛副研究員、龔萍研究員、鄧冠軍博士等與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及湘潭大學陳華傑教授合作,經過長時間努力,成功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
  • Nano Letters:納米技術助力惡性黑色素瘤療法的開發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6年9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於國際雜誌Nano Letter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納米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基於納米技術的新方法
  • 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
  • ACS Nano:新型納米載體或可將肺癌藥物的作用效率提高25倍
    2015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納米顆粒可以作為藥物運輸載體來幫助抵禦肺部癌症,近日,來自德國環境健康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納米顆粒載體首次在人類組織中證實選擇性藥物的運輸研究人員開發的新型納米載體,其金輝在肺部腫瘤區域釋放攜帶的藥物,研究者Silke Meiners教授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新開發的納米顆粒首次實現在人類肺部腫瘤組織中的選擇性釋放。
  • 金大勇​等Nano Letters:利用上轉換納米顆粒定量監測線粒體熱動力學
    於此,澳大利亞雪梨科技大學金大勇、Qian Peter Su等人報導了一種基於上轉換納米顆粒的溫度計,它可以對活細胞中的線粒體進行原位熱動力學監測。 本文要點:1)實驗證明了上轉換納米溫度計可以有效地靶向線粒體,並且溫度響應特性不受探針濃度和介質條件的影響。
  • 不再是科幻,科學家研發納米機器人可鑽入眼球來運送藥物!
    一起研製出了螺旋槳狀的納米機器人,這種機器人第一次能夠鑽入眼睛中普遍存在的緻密組織。研究人員的願景是有一天在納米推進器上裝載藥物或其他治療劑,並引導它們到達一個目標區域,在那裡它們可以把藥物送到需要的地方,以此來治癒疾病! 分子基質就像一張雙面膠帶組成的緊密網 在緻密的生物組織內靶向給藥是非常有挑戰性的,特別是在這些極小的尺度上:首先,眼球內部組織粘性稠密,這是納米推進器必須擠壓的緊密的分子基質。
  • 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齊浩介紹,雖然DNA納米機器人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電子機器人,但之前能構建的生物分子都沒有這些動態的功能,而DNA摺紙技術幫助實現了分子的自組裝,因此能賦予它一些動態調控的功能,使之更智能。「不同形式的DNA結構也被稱為框架核酸。通過DNA摺紙技術,將連成片的DNA當作『紙』,經過設計和堆疊,構建出自己想要的模樣,實現了人工設計自組裝核酸結構。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開發新型納米藥物,「餓死」腫瘤
    因此,該類治療方法呈現出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目前,臨床中常用的血管栓塞劑主要包括碘化油(iodinated oil)、海藻酸鈉微球、聚乙烯醇栓塞微球、聚乙烯醇修飾物微球(DC bead)等。雖然它們在針對肝癌等血供豐富的惡性腫瘤療效明顯,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對血管有顯著的刺激作用,可引起血管痙攣、無菌性血管內膜炎等副作用。
  • 深圳先進院等在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
  • 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
    科學家從蜻蜓翅膀的納米粒子獲得靈感,開發出新型抗菌表面  Evelyn Zhang • 2020-08-25 09:39:11 來源: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