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新型納米載體或可將肺癌藥物的作用效率提高25倍

2020-12-05 生物谷

2015年3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納米顆粒可以作為藥物運輸載體來幫助抵禦肺部癌症,近日,來自德國環境健康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納米顆粒載體,其可以在人類和小鼠的肺部的腫瘤位點實現位點選擇性地釋放藥物分子,這種方法或可增加當前癌症藥物對肺癌的作用效果,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ACS Nano上。

納米顆粒是非常小的分子顆粒,其在醫藥領域可以被進行多種用途的修飾作用,比如納米顆粒可以被工程化操作來講藥物特異性地運輸至疾病位點,同時並不幹擾機體的健康組織。

首次在人類組織中證實選擇性藥物的運輸

研究人員開發的新型納米載體,其金輝在肺部腫瘤區域釋放攜帶的藥物,研究者Silke Meiners教授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新開發的納米顆粒首次實現在人類肺部腫瘤組織中的選擇性釋放。

腫瘤特異性的蛋白可以被用於釋放從納米載體上攜帶的藥物

肺部的腫瘤組織包含著高濃度的特殊蛋白酶類,這些酶類可以破碎並且對特殊蛋白進行切割,科學家們就利用了這一點來修飾攜帶保護層的納米載體,而其僅在蛋白酶存在的情況下才能夠被破碎,在破碎的過程中就會釋放出抗癌藥物進行腫瘤組織的靶向作用;健康肺部組織的蛋白酶濃度足夠低,以至於並不能夠破壞保護層,因此攜帶抗癌藥物的納米載體就可以持續性地對肺部癌症組織進行作用。

研究者Meiners說道,利用這些納米載體我們就可以選擇性地釋放藥物,比如特殊的化療製劑來殺滅肺癌細胞等,相比抗癌藥物自身作用肺癌組織而言,藥物在納米載體的攜帶下運輸至癌症組織後達到的藥物作用有效性是前者的10-25倍,同時這種納米載體攜帶的方法也可以有效降低所用藥物的劑量從而更加有效地降低研究者不希望看到的副作用。

後期研究中研究者希望進行體內實驗來檢測這種納米載體的有效性,並且在惡性肺部腫瘤的小鼠模型中進行其臨床作用效力的證實。(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Protease-Mediated Release of Chemotherapeutics from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to ex Vivo Human and Mouse Lung Tumors

Sabine H. van Rijt *†, Deniz A. Bölükbas †, Christian Argyo ‡, Stefan Datz ‡, Michael Lindner §, Oliver Eickelberg †, Melanie Königshoff †, Thomas Bein *‡, and Silke Meiners †

 

Nanoparticles allow for controlled and targeted drug delivery to diseased tissues and therefore bypass systemic side effects.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drug release can be achieved by nanocarriers that respond to elevated levels of disease-specific enzymes. For exampl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 is overexpressed in tumors, is known to enhance the metastatic potency of malignant cells, and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of lung cancer. Here, we report the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 tightly capped by avidin molecules via MMP9 sequence-specific linkers to allow for site-selective drug delivery in high-expressing MMP9 tumor areas. We provide proof-of-concept evidence for successful MMP9-triggered drug release from MSNs in human tumor cells and in mouse and human lung tumors using the novel technology of ex vivo 3D lung tissue cultures. This technique allows for translational testing of drug delivery strategies in diseased mouse and human tissue. Using this method we show MMP9-mediated release of cisplatin, which induced apoptotic cell death only in lung tumor regions of Kras mutant mice, without causing toxicity in tumor-free areas or in healthy mice. The MMP9-responsive nanoparticles also allowed for effective combinatorial drug delivery of cisplatin and proteasome inhibitor bortezomib, which had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Importantly, we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MMP9-controlled drug release in human lung tumors.

相關焦點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納米藥物,指通過一定的微細加工方式直接操縱原子、分子或原子團、分子團,使其重新排列組合,形成新的具有納米尺度的物質或結構,一種具有同生物膜性質類似的磷脂雙分子層結構載體的藥物。   Nanomedicines for Pediatric Cancers   2018-08-28, doi: 10.1021/acsnano.8b03684   【主編評語】考慮到我們目前對晚期毒性的認識以及在提高生存率方面的停滯不前,就納米藥物的使用而言,成人和兒童之間的嚴重失衡應該引起注意
  • 核酸藥物新型納米載體問世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學實驗室的樊春海與黃慶課題組合作發展了兩種新型的納米載運體系。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鐵蛋白藥物載體
    而能把藥物精準遞送到癌細胞的載體,就像「飛彈」的制導系統和動力裝置。人類對容量更大、效率更高、對生物體更安全友好的靶向藥物載體,有著永無止境的追求。認識腫瘤的天然蛋白近幾十年來,人類開發出了多種藥物輸送載體,常見的類型包括納米載體和抗體藥物偶聯物(ADC)。然而傳統納米載體往往與生物體相容性差、輸送效率不理想、毒性較強,而ADC則在藥物攜帶能力和穩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劣勢。
  • ACS nano:對於納米醫療,細胞的性別很關鍵!
    ,進而影響靶向藥物的輸送與治療。結果是,細胞的性別能夠顯著影響納米顆粒被細胞捕獲的效率,而且男性與女性來源的細胞對於重編程處理的反應也不盡相同。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ACS Nano》雜誌上。這項研究結果或許能夠幫助研究者們更加安全有效地進行納米醫療。
  • 基於天然蛋黃中的脂質製備納米藥物載體
    ,抗腫瘤納米藥物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應用日漸成熟。納米藥物可在提升化療藥物腫瘤分布的同時有效減輕化療毒副作用,成為腫瘤靶向治療的主要策略之一。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中心實驗室腫瘤納米藥物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脂質體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陳填烽團隊開發出用於腫瘤免疫細胞治療的新型納米藥物載體
    雖然目前報導的化療藥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NK細胞免疫活性,然而由於化療藥物對免疫細胞的毒性,腫瘤發展中免疫逃逸的出現,以及腫瘤極其複雜的微環境和發生發展機制限制了免疫細胞的活性。因此,開發高效、安全的免疫調節劑類藥物用於激發NK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潛能具有重要意義。
  • 研究揭示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與傳統的給藥方式相比,將藥物分子搭載到納米藥物載體上可以實現藥物的高效精確傳遞和可控釋放。近年來,這種新型的給藥方式在改善藥物口服吸收和腫瘤治療中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通過調節載體的力學性能,發現剛度適中的載體在生物凝膠中具有最高的擴散係數,且比不含PLGA內核的脂質體擴散係數提高10倍,進而擁有最優的細胞攝取量和藥物遞送能力。相關高效遞藥效果也在生物體內獲得了驗證。
  • ACS Nano:中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顆粒療法 有望靶向作用淋巴結...
    2019年8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中國華南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納米顆粒療法或能有效靶向作用癌症的淋巴結轉移,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ACS Nano上。
  • ...張其清教授雜誌封面論文解析自組裝納米抗腫瘤藥物載體系統
    日前,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召開的2010年度科研工作表彰大會上,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室張其清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包攬了該年度的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其中2010年6月發表在國際核心一區刊雜誌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的論文「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of cholesterol-conjugated carboxymethyl
  • 【中國科學報】無機納米材料:提高藥物「工作效率」
    本周刊將圍繞新型醫用植入材料和介入醫用材料、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材料、新型藥物和基因控釋載體及高效生物診斷材料等領域,展示納米技術在生物醫用材料上的獨特魅力。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讓藥物擁有一雙識別癌細胞的「眼睛」,並找到病毒的靶心,讓那些「敵我不分」的化療藥物,像人們期望的那樣指哪打哪呢?在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像制導飛彈一樣的納米藥物載體應運而生。
  • ACS Nano:混合型納米系統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應用
    本文要點:(1)無機/有機混合型納米系統因其多功能性和具有克服非雜化納米系統難以解決的問題的能力而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關注。目前,混合型納米系統除了用於組織再生、疫苗、抗菌、生物分子檢測、成像探針和治療外,還可用於基因治療、藥物遞送和光學治療。這些納米體系雖然有很多的不同點,但可以根據無機/有機的基本組分、附屬組分和混合雜化結構對其進行分類。
  • ACS Nano:樊春海等核酸藥物納米載運體系研究獲進展
    ,」這項研究是樊春海教授與黃慶課題組合作發展了兩種新型的納米載運體系。他們將具有免疫刺激效用的CpG寡核苷酸藥物偶聯到納米結構上,可以有效被哺乳動物免疫細胞攝取,並刺激後者產生免疫反應而釋放細胞因子。CpG寡核苷酸是指未經甲基化修飾的胞嘧啶-鳥嘌呤核酸序列,由於其可以通過TLR9信號通路有效引發哺乳動物免疫反應,因此可以作為一種良好的免疫佐劑用於抗感染和腫瘤等的輔助。
  • 文獻分享 | ACS Nano | 雜化納米球通過克服腫瘤缺氧和固有氧化耐受增強光動力治療
    PDT的基本原理是光敏劑在雷射照射下可產生活性氧(ROS),而ROS對腫瘤細胞可形成氧化損傷,進而造成細胞凋亡和血管破壞,最終清除病灶。然而,目前PDT療效受制於多種因素,包括傳統光敏劑的聚集螢光淬滅效應(ACQ),腫瘤部位缺氧微環境和固有氧化耐受。因此,如何提高PDT療效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 Nano Lett.|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
    在文中,作者證明了亞治療性光動力啟動(PDP)增強了皮下小鼠前列腺腫瘤中納米顆粒的積累3-5倍,而不會導致細胞死亡、血管破壞或腫瘤生長延遲。作者還發現,PDP導致腫瘤膠原含量降低2倍,內皮下區細胞外基質密度顯著降低。作者的研究證明了PDP在增強腫瘤納米藥物積累和緩解腫瘤組織增生而不導致細胞死亡或血管破壞方面的潛力,凸顯了PDP作為一種微創啟動策略的作用,可以提高纖維增生性腫瘤的治療效果。
  • 青島科大ACS Nano:藉助缺陷,大幅提高材料儲鉀性能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的張忠華教授及其團隊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在Fe7S8/C納米籠上複合具有豐富鉀離子通道和儲K活性位點的MoS2納米片,大幅提高材料的儲鉀性能。動力學分析和理論計算也驗證了引入缺陷豐富的MoS2納米片可以顯著提高了鉀離子的擴散係數。
  • 默克Amnis量化成像流式細胞儀在納米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默克Amnis量化成像流式細胞儀納米技術對多項高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藥物研發領域。納米技術對於藥物研發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革新藥物生產過程,改善生產工藝,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二,顯著提升藥物的作用效果和靶向性,在改善治療效果的同時降低藥物毒副作用對機體的影響。
  • 【Nature Reviews Cancer前沿】腫瘤藥物「納米時代」來臨,改善...
    大量研究表明,將化療藥物(紫杉醇、喜樹鹼等)包載於納米載體中可5-10倍提高藥物在腫瘤部位的富集。這種基於納米藥物粒徑及EPR效應的靶向稱為被動靶向。大量研究表明,將化療藥物(紫杉醇、喜樹鹼等)包載於納米載體中可5-10倍提高藥物在腫瘤部位的富集。這種基於納米藥物粒徑及EPR效應的靶向稱為被動靶向。
  • 一篇ACS Nano,全面了解單原子催化劑在電池領域的應用!
    單原子催化劑(SACs)具有最大的原子效率和明確的活性位點。它們已被用作電極組分,以增強氧化還原動力學並調節反應界面處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器件性能。有鑑於此,中南大學吳飛翔教授和雷永鵬教授等人,綜述了用於燃料電池和可充電電池的單原子催化劑的研究進展。
  • 西工大《納米快報》生物標記觸發分解DNA智能納米凝膠藥釋載體
    【背景介紹】當納米結構體用作藥物輸送載體時,非常需要崩解,因為一旦它們進入人體細胞,這種崩解能夠促進有效載荷的有效釋放。過去已經使用各種類型的刺激來分解納米結構,例如溶酶體中的還原劑,氧化劑,ATP,葡萄糖和酸性環境。然而,由於這些先前使用的刺激物並不表示癌症,因此它們能夠觸發癌症和正常細胞中納米載體的有效載荷釋放。
  • 中南《ACS nano》:石墨烯助力增強快速儲鈉性能
    導讀:本文通過構建GeS與石墨烯之間的異質結結構,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儲鈉性能。基於能帶理論,對不同界面結構與倍率性能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分析,加深了人們對活性材料與炭材料之間的異質結結構的認識,為後續的電極材料的研究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