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天然蛋黃中的脂質製備納米藥物載體

2020-11-30 騰訊網

來源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

化療仍然是目前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腫瘤藥物研究的深入,抗腫瘤納米藥物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應用日漸成熟。納米藥物可在提升化療藥物腫瘤分布的同時有效減輕化療毒副作用,成為腫瘤靶向治療的主要策略之一。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中心實驗室腫瘤納米藥物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脂質體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實驗室人員以天然蛋黃中的脂質為基礎製備了可有效遞送化療藥物、核酸製劑等的納米藥物載體(Egg yolk lipid-derived nanovectors, EYLNs)。該載體粒徑約 50 nm,可高效內化腫瘤細胞;因該載體脂質來源天然,不會產生機體毒性。更為重要的是,小鼠腫瘤模型顯示,EYLNs 載體良好的實體瘤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EPR 效應)顯著增強了化療藥物(Doxorubicin)在腫瘤組織中的分布,進而實現對小鼠乳腺癌及肝癌的有效抑制作用。同時,主動靶向修飾(如葉酸)可進一步促進納米藥物在腫瘤組織中的分布。

綜上,該天然蛋黃脂質抗腫瘤納米載體不僅毒性小、載藥量高,更為關鍵優勢是具有良好的實體瘤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具有極大的臨床轉化應用前景。該成果以「Nanovector Assembled from Natural Egg Yolk Lipids for Tumor-Targeted Delivery of Therapeutics」為題發表在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雜誌上(2020,12,7:7984-7994. 期刊影響因子:8.45,SCI 材料一區)。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羅超教授、碩士研究生唐樁、雋雅麗,通訊作者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王其龍教授、高勇教授及張莉教授。

論文信息

【標題】Nanovector Assembled from Natural Egg Yolk Lipids for Tumor-Targeted Delivery of Therapeutics

【作者】Zhuang Tang, Chao Luo, Yali Jun, Mengchu Yao, Mengyan Zhang, Kang He, Luhao Jin, Jianshe Ma, Song Chen, SuAn Sun, Mingyue Tao, Lianshu Ding, Xiaoyang Sun, Xiaofei Chen, Li Zhang*, Yong Gao*, Qi-long Wang*

【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日期】19 February 2020

【DOI】10.1021/acsami.9b22293

【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ami.9b22293

【摘要】Nanomedicine uses nanotechnology-based strategies for precision tumor therapy, including passive and ligand-mediated active tumor targeting by nanocarriers. However, the possible biotoxicity of chemosynthetic nanovectors limits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 novel natural egg yolk lipid nanovector (EYLN) was developed for effective loading and delivery of therapeutic agents. Lipids were extracted from egg yolks and reassembled into nanosized particles. EYLNs』 stability, cellular uptake, toxicity, and delivery capacity for therapeutic agents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The systemic toxicity and biodistribution of EYLNs were analyzed in normal mic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oxorubicin (Dox)-loaded EYLNs were evaluated in mouse breast cancer and hepatoma models. EYLNs had a particle size of 40 nm and a surface ζ-potential of 45 mV and were effectively internalized by tumor cells, without showing toxicity and side effects in vitro and in vivo. Importantly, their excellent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distribution of EYLNs at tumor sites, and EYLN-Dox effectively inhibited the tumor growth in both mouse models. Targeted modification with folic acid further promoted vector-mediated drug distribution in tumors.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lipids with specific proportions in the egg yolk can be used to construct natural drug vectors, providing a new strategy for nano-oncology research.

相關焦點

  • 淮安市一院納米藥物載體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實驗室腫瘤納米藥物組在抗腫瘤納米脂質體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實驗室人員以天然蛋黃中的脂質為基礎,製備了可有效遞送化療藥物、核酸製劑等的納米藥物載體(蛋黃脂質衍生的納米載體,EYLNs)。該載體大約50nm,可高效內化腫瘤細胞;因該載體代謝來源天然,不會產生機體毒性。
  • 基於天然蛋黃中的脂質製備納米藥物載體|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國產納米脂質體突破量產瓶頸 網紅藥物「快遞員」降「薪」了
    但是,藥物進入人體後,想要到達指定位置,滯留更長時間,更好地被吸收,還要避免被「友軍誤傷」,並非一帆風順。近20年來,越來越多的新型納米藥物製劑湧入市場,擁有載體中「小籠包」之稱的納米脂質體應運而生。這種由脂質雙分子層形成的粒徑在納米級別的囊泡,可將毒副作用大、穩定性差、降解快的藥物包裹其中。
  • 解讀納米醫療: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
    具體到藥物研發過程中,精準治療不僅體現在靶向藥的精確制導,還包括新型生物製劑帶來的精準遞送方式。現在,以納米材料為載體的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影響著原有的藥物研發模式。納米藥物:以納米級材料為載體的藥物納米醫藥可以廣義地定義為納米級材料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的應用。
  •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8-   中新網天津10月10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科院打造智能抗腫瘤藥物載體
    不過,由於目前研究使用的納米粒子都是人工合成材料,不得不考慮納米粒子本身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可能帶來的一些副作用。例如,不能在體內降解的納米粒子有可能產生有害積累等等。  因此,業內認為理想的藥物載體應具備以下性質:具有較高的載藥量;具有較高的封閉性;有適宜的製備及提純方法;載體材料可生物降解,毒性較低或沒有毒性;具有適當的粒徑與粒形;具有較長的體內循環時間。
  • 上海藥物所發現納米藥物載體遞送力學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甘勇課題組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施興華團隊合作,深入解析了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 靠細胞膜「偽裝術」 納米載體「騙過」免疫系統
    組裝或合成的納米藥物載體,具有尺寸小、選擇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點,在負載藥物進行腫瘤治療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臨床效果。然而,這種藥物載體在生物體內會受到免疫系統幹預,往往會阻礙藥物在體內的輸送。  經過多年來的不斷探索,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李峻柏課題組發展了一系列基於細胞膜「偽裝」的納米載體。
  • 闢謠特工隊 | 納米載體靶向藥物取代傳統化療?
    對於納米技術的探索,其實已經有近100年的歷史,人們對分子之間發生的事情的探索確實由來已久。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原文中對於納米細胞的稱呼,更加準確地名稱應該為:納米載體靶向藥物傳遞系統。關於納米載體靶向藥物的研究是當今學術界很火的課題,不僅僅是澳大利亞,世界各地都有對其展開的研究課題,我國也不乏對於納米載體靶向藥物傳遞系統研究的學者。
  • 中新社:天津大學團隊在仿病毒製備多肽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
    本站訊(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劉曉豔)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化工學院齊崴教授團隊近日在仿病毒製備肽基靶向藥物載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天然病毒的靶向特性,通過肽序列設計,採用多肽自組裝策略,仿造病毒結構與功能,製備出非致病、可穿膜、並能定向遞送基因藥物的仿病毒納米顆粒,有望作為「特洛伊木馬」實現「以毒攻毒」。
  • 納米藥能帶來藥物革命嗎
    點擊查看 納米藥物是藥物與相關載體材料製成的粒徑在1~1000nm範圍內的納米載藥微粒或納米藥物晶體的統稱。本文對納米藥物載體領域現有載體結構、已上市納米載體藥物和在研產品進行了綜述,並預測了該領域可能的發展方向與存在的臨床挑戰。
  • 研究揭示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於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
    與傳統的給藥方式相比,將藥物分子搭載到納米藥物載體上可以實現藥物的高效精確傳遞和可控釋放。近年來,這種新型的給藥方式在改善藥物口服吸收和腫瘤治療中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然而,與簡單的體外實驗環境相比,納米藥物載體在到達靶組織和靶細胞之前需要克服生物體內的多重生理病理屏障,如:酶屏障、黏液屏障、細胞間質屏障、細胞屏障以及胞內轉運屏障等。因此,為實現療效最大化,設計和製備能夠克服多重生理屏障並且具備高效的細胞攝入量的新型遞送載體成為納米藥物從實驗室轉向臨床應用的一個重要挑戰。
  • 納米護膚品的透皮吸收原理你知道嗎?
    而在化妝品中,近年來研究較多的是天然促透劑的使用和納米透皮技術的應用。天然促透劑天然促透劑的促透作用主要依靠植物精油,如薄荷油,桉葉油和某些萜烯類化合物。薄荷油目前的應用比較廣泛,它對20多種藥物有促透作用,如煙醯胺、水楊酸以及多種天然藥物如惻皮素、祖師麻等。其作用機制是可逆性破壞角化細胞間脂質結構,促使表皮細胞間隙擴大,從而導致皮膚對外來藥物的阻滯作用降低,利於藥物經表皮細胞間空隙擴散。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指通過一定的微細加工方式直接操縱原子、分子或原子團、分子團,使其重新排列組合,形成新的具有納米尺度的物質或結構,一種具有同生物膜性質類似的磷脂雙分子層結構載體的藥物。納米藥物作為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型藥物,其在醫藥領域的發展必將引起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革命。目前,納米醫藥技術的基礎理論及納米藥物的製備工藝等還很不完善,納米技術應用於中藥的研究和開發還僅是出現了一些苗頭。因此,納米技術在醫藥領域中的研究還需做大量的工作,但納米醫藥所具有的優越特性預示著它在臨床疾病治療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   重磅!
  • ...張其清教授雜誌封面論文解析自組裝納米抗腫瘤藥物載體系統
    日前,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召開的2010年度科研工作表彰大會上,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室張其清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包攬了該年度的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其中2010年6月發表在國際核心一區刊雜誌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的論文「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of cholesterol-conjugated carboxymethyl
  • 基於角鯊烯的納米顆粒可用於治療中毒性休克及非可控性炎症
    科技日報記者 李宏策隸屬於巴黎-薩克雷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蓋倫研究所近期發現了可以用於治療多種嚴重炎症的有效納米顆粒。這些炎症出現在多種病理中,尤其是由於新冠肺炎引起的感染。蓋倫研究所的科研小組專門從事納米藥物的研發。在藥理學中引入納米技術,特別是通過矢量化原理,徹底改變了藥物的管理方式。藥物的矢量化是基於尋址原則,即將藥物封裝在納米載體中(通常是脂質體或納米顆粒)。此類載藥顆粒的大小通常在20到300納米之間,極小的尺寸可以保護活性成分、穿越某些生物屏障,從而將藥物更有效地運載至體內。
  • 納米晶體技術在藥物製劑和遞送中的應用
    除了對藥物納米晶體製備,懸浮液和穩定性中不同技術和方法的全面綜述之外,我們還將比較納米和微米級藥物晶體在藥物領域的應用,討論目前市場上的納米晶體藥物及其局限性。微粉化可以通過擴大表面積[5]來有效提高難溶性藥物的溶出速度[5],儘管它僅是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BCS)II類藥物的一種技術。如今,許多新藥的溶解度很差,這就促使了藥物結晶技術從微米到納米尺寸領域的發展[6]。通常,藥物納米懸浮液由平均粒徑在納米範圍內(10-1000nm)的液體介質中的無載體藥物組成(圖1)。
  • 深圳先進院開發黑磷納米藥物控釋載體:穿透呼吸系統粘液屏障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獲悉,近日,深圳先進院材料所喻學鋒研究員團隊與深圳先進院醫藥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團隊合作,成功製備出可穿透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粘液屏障的黑磷納米藥物控釋載體。
  • 【中國科學報】無機納米材料:提高藥物「工作效率」
    著名納米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唐芳瓊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納米藥物載體即運用納米技術直接將藥物製成具有納米尺度的粒子,或將藥物吸附包裹在納米尺度的載體中製成的藥物劑型,通常包括脂質體、膠束、納米乳、有機納米粒、無機納米粒等。唐芳瓊表示,理想的納米藥物載體既可以提高藥物的穩定性,對藥物進行緩釋和控釋,又可以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