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納米藥物是藥物與相關載體材料製成的粒徑在1~1000nm範圍內的納米載藥微粒或納米藥物晶體的統稱。
本文對納米藥物載體領域現有載體結構、已上市納米載體藥物和在研產品進行了綜述,並預測了該領域可能的發展方向與存在的臨床挑戰。
納米藥物屬於高端藥物製劑,是藥物與相關載體材料製成的粒徑在1~1000nm範圍內的納米載藥微粒或納米藥物晶體的統稱。
與傳統分子藥物相比,納米藥物的優勢在於:易於實現藥物控制釋放,可降低藥物用量,從而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具有緩釋功能,可改變藥物的體內半衰期,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具有保護和屏障功能,可減少藥物在體內外的降解,增強藥物的穩定性;具有靶向功能,可將藥物輸送到人體特定部位,從而減少藥物對正常器官或組織的損害。
粒徑小於1000nm的納米分散體系主要包括脂質體、納米乳、納米粒、聚合物膠束等。
各種納米藥物載體結構分類及定義如表1所示。
目前,已上市的納米載體藥物已達數十種(表2)。據估計,到2050年,世界上一半的藥物將搭載納米載體。
由於脂質體領域出現了許多裡程碑式的工作,如pH梯度法的發明,長循環脂質體的製備及主動靶向脂質體的發明等,在已上市的納米載體藥物中,脂質體藥物上市較早、所佔比例最多。
經典的脂質體藥物如兩性黴素B脂質體、柔紅黴素脂質體、多柔比星脂質體、紫杉醇脂質體等。國內及其他國家也獲批了多支脂質體仿製藥,南京綠葉、石藥集團、常州金遠、復旦張江、上海上藥成為國內在脂質體藥物領域的領頭企業。在若干脂質體藥物中,值得一提的是Celsion開發的ThermoDox。針對Doxil缺乏靶向性的缺點,Celsion公司開發了熱敏性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ThermoDox。
由於腫瘤局部微環境溫度略高於體溫,在39℃~42℃時,該脂質體外殼的物理結構快速改變,形成多個小開口,抗癌藥物可以從中快速釋放出來,達到靶向的目的。
由於納米載體藥物具有靶向、緩釋等特點,目前已上市藥品中,近一半藥物用於治療腫瘤,再次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等。
在已批准的適應症中,常見的腫瘤包括:乳腺癌、卵巢癌、骨髓瘤、肝細胞癌、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細胞肺癌、胰腺癌。可見,目前所能治療的腫瘤種類有限,尚有許多新適應症等待被開發。
在上市藥品研發公司中,不乏財富500強前十大製藥公司(輝瑞、強生、默沙東、諾華、羅氏、GSK、阿斯利康、艾伯維)、日本跨國藥企(武田製藥、第一三共、安斯泰來)、生物製藥巨頭(安進、吉利德、賽爾基因、健贊),還有專注於納米劑型開發的製藥公司,如臺灣微脂體股份有限公司,和仿製藥巨頭(Teva)等。
表2. 主要已上市納米載體藥物(部分)
在ClinicalTrials資料庫和中國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上進一步檢索在研的納米載體藥物,共計獲得140餘種新的納米劑型在研藥物,涉及58家公司(見表3)。
可以預計,將來會有更多上市藥品(如圖3所示)。其中,Insmed公司的阿米卡星脂質體吸入劑(ARIKAYCE™)已完成3期臨床試驗,正在遞交藥監局審批。該藥採用Insmed的脂質體專利技術,特別適於肺部給藥,藥物一經吸入,脂質體便被肺泡巨噬細胞吞噬,直接到達感染細胞內部,最小化非靶標暴露。
從納米載體搭載的藥物來看,腫瘤治療藥物同樣佔據了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產品中有6隻基因藥物,列於表3的最後,而目前尚無已上市的納米載體基因藥物,納米載體的出現為基因治療提供了可能。
除了已在納米載體藥物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的國內公司還有西安力邦製藥有限公司、武漢利元亨藥物技術有限公司、廣州一品紅製藥有限公司、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朗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思科藥業有限公司/ 南京康海醫藥開發有限公司、上海誼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天匯化學製藥有限公司、國藥一心製藥有限公司、北京泰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百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
表3. 在研納米載體藥物一覽(部分)
納米藥物載體將來會朝向功能一體化、靶向性更好、療效更佳、毒副作用更小的方向發展。
通過對納米材料的理性設計和合成,將目前臨床上診斷和治療兩個分離的過程/功能集成於一個納米載體,即構成了診療一體化納米平臺。它能夠實時、精確診斷病情並同步進行治療,而且在治療過程中能夠監控療效並隨時調整給藥方案,有利於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並減少毒副作用。
近年來,納米診療一體化研究已引起國際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廣泛關注,但納米藥物在臨床應用中仍存在著三大挑戰:
1.可控和可再生的納米粒合成方法的研究。2.完備的臨床評價和監測系統的建立。3.實行良好的生產管理規範(GMP),實現基礎研究到臨床產品的過渡,以及隨後的商業化生產。(蔣淑霞 周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