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藥能帶來藥物革命嗎

2021-01-21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納米藥物是藥物與相關載體材料製成的粒徑在1~1000nm範圍內的納米載藥微粒或納米藥物晶體的統稱。

本文對納米藥物載體領域現有載體結構、已上市納米載體藥物和在研產品進行了綜述,並預測了該領域可能的發展方向與存在的臨床挑戰。

納米藥物屬於高端藥物製劑,是藥物與相關載體材料製成的粒徑在1~1000nm範圍內的納米載藥微粒或納米藥物晶體的統稱。

與傳統分子藥物相比,納米藥物的優勢在於:易於實現藥物控制釋放,可降低藥物用量,從而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具有緩釋功能,可改變藥物的體內半衰期,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具有保護和屏障功能,可減少藥物在體內外的降解,增強藥物的穩定性;具有靶向功能,可將藥物輸送到人體特定部位,從而減少藥物對正常器官或組織的損害。

粒徑小於1000nm的納米分散體系主要包括脂質體、納米乳、納米粒、聚合物膠束等。

各種納米藥物載體結構分類及定義如表1所示。

目前,已上市的納米載體藥物已達數十種(表2)。據估計,到2050年,世界上一半的藥物將搭載納米載體。

由於脂質體領域出現了許多裡程碑式的工作,如pH梯度法的發明,長循環脂質體的製備及主動靶向脂質體的發明等,在已上市的納米載體藥物中,脂質體藥物上市較早、所佔比例最多。

經典的脂質體藥物如兩性黴素B脂質體、柔紅黴素脂質體、多柔比星脂質體、紫杉醇脂質體等。國內及其他國家也獲批了多支脂質體仿製藥,南京綠葉、石藥集團、常州金遠、復旦張江、上海上藥成為國內在脂質體藥物領域的領頭企業。在若干脂質體藥物中,值得一提的是Celsion開發的ThermoDox。針對Doxil缺乏靶向性的缺點,Celsion公司開發了熱敏性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ThermoDox。

由於腫瘤局部微環境溫度略高於體溫,在39℃~42℃時,該脂質體外殼的物理結構快速改變,形成多個小開口,抗癌藥物可以從中快速釋放出來,達到靶向的目的。

由於納米載體藥物具有靶向、緩釋等特點,目前已上市藥品中,近一半藥物用於治療腫瘤,再次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等。

在已批准的適應症中,常見的腫瘤包括:乳腺癌、卵巢癌、骨髓瘤、肝細胞癌、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非小細胞肺癌、胰腺癌。可見,目前所能治療的腫瘤種類有限,尚有許多新適應症等待被開發。

在上市藥品研發公司中,不乏財富500強前十大製藥公司(輝瑞、強生、默沙東、諾華、羅氏、GSK、阿斯利康、艾伯維)、日本跨國藥企(武田製藥、第一三共、安斯泰來)、生物製藥巨頭(安進、吉利德、賽爾基因、健贊),還有專注於納米劑型開發的製藥公司,如臺灣微脂體股份有限公司,和仿製藥巨頭(Teva)等。

表2. 主要已上市納米載體藥物(部分)

在ClinicalTrials資料庫和中國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上進一步檢索在研的納米載體藥物,共計獲得140餘種新的納米劑型在研藥物,涉及58家公司(見表3)。

可以預計,將來會有更多上市藥品(如圖3所示)。其中,Insmed公司的阿米卡星脂質體吸入劑(ARIKAYCE™)已完成3期臨床試驗,正在遞交藥監局審批。該藥採用Insmed的脂質體專利技術,特別適於肺部給藥,藥物一經吸入,脂質體便被肺泡巨噬細胞吞噬,直接到達感染細胞內部,最小化非靶標暴露。

從納米載體搭載的藥物來看,腫瘤治療藥物同樣佔據了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產品中有6隻基因藥物,列於表3的最後,而目前尚無已上市的納米載體基因藥物,納米載體的出現為基因治療提供了可能。

除了已在納米載體藥物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的國內公司還有西安力邦製藥有限公司、武漢利元亨藥物技術有限公司、廣州一品紅製藥有限公司、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朗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思科藥業有限公司/ 南京康海醫藥開發有限公司、上海誼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上海天匯化學製藥有限公司、國藥一心製藥有限公司、北京泰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百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

表3. 在研納米載體藥物一覽(部分)

納米藥物載體將來會朝向功能一體化、靶向性更好、療效更佳、毒副作用更小的方向發展。

通過對納米材料的理性設計和合成,將目前臨床上診斷和治療兩個分離的過程/功能集成於一個納米載體,即構成了診療一體化納米平臺。它能夠實時、精確診斷病情並同步進行治療,而且在治療過程中能夠監控療效並隨時調整給藥方案,有利於達到最佳治療效果,並減少毒副作用。

近年來,納米診療一體化研究已引起國際納米生物醫學領域的廣泛關注,但納米藥物在臨床應用中仍存在著三大挑戰:

1.可控和可再生的納米粒合成方法的研究。2.完備的臨床評價和監測系統的建立。3.實行良好的生產管理規範(GMP),實現基礎研究到臨床產品的過渡,以及隨後的商業化生產。(蔣淑霞 周俊)

相關焦點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納米藥物作為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型藥物,其在醫藥領域的發展必將引起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革命。目前,納米醫藥技術的基礎理論及納米藥物的製備工藝等還很不完善,納米技術應用於中藥的研究和開發還僅是出現了一些苗頭。因此,納米技術在醫藥領域中的研究還需做大量的工作,但納米醫藥所具有的優越特性預示著它在臨床疾病治療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   重磅!
  • 讓混合藥物同時「作戰」,以色列納米載體精準送藥殺滅黑色素瘤
    圖片來源:網絡(www.jpost.com) 科技日報記者 毛黎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表示,該校研究團隊設計出用於皮膚黑色素瘤治療的納米載體藥物系統。研究人員認為,該系統有潛力擴展到多種疾病的治療。相關論文在《先進療法》期刊作為封面文章發布。
  • 解讀納米醫療: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
    具體到藥物研發過程中,精準治療不僅體現在靶向藥的精確制導,還包括新型生物製劑帶來的精準遞送方式。現在,以納米材料為載體的納米藥物正在成為製藥領域的新寵,影響著原有的藥物研發模式。納米藥物:以納米級材料為載體的藥物納米醫藥可以廣義地定義為納米級材料在改善人類健康方面的應用。
  • 闢謠特工隊 | 納米載體靶向藥物取代傳統化療?
    的文章稱,澳大利亞的科研人員研發出一種新的藥物靶向治療方法:納米細胞上載有腫瘤藥物,精準定位癌細胞,已治癒了多位癌症患者。真的這麼神奇嗎?醫學已經有了如此大的突破了嗎?納米技術知多少?首先,我們先來說一說納米載體靶向運輸藥物這項在學術界很火的研究。
  • 揭開納米藥物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納米藥物納米藥物根據生產方式的不同,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納米顆粒作為藥物載體,把藥物溶解後包裹於內,或者吸附在載體表面。另一類是將原材料加工製成的納米粒,或研發的新型納米作為診療藥物。納米藥物的應用納米藥物主要應用於靶向和定位釋藥,納米粒在體內有長循環、隱形和立體穩定等特點,這些特點均有利於藥物的靶向,是抗腫瘤藥物、抗寄生蟲藥物的良好的載體。
  • 靶向輸送後勁不足,納米藥物還是萬金油!
    【藥源解析】:許多臨床藥物,尤其是抗腫瘤藥物的水溶性較差,這不僅給製劑研髮帶來很多困難,還明顯加速藥物的體內代謝,降低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科學家根據實體瘤組織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簡稱EPR效應),開發了以白蛋白紫杉醇為代表的納米藥物。這些納米藥物有脂質體、納米微粒、聚合物結合體和聚合物膠束等。
  • 肺癌免疫治療藥物:K藥、O藥、I藥看點集結
    (文章來源:健康一線)腫瘤免疫療法的興起正在掀起腫瘤治療的新革命,與傳統療法相比,持久的療效是免疫療法的重要優勢,也因此讓越來越多患者心生期待。目前,全球上市的PD-1/PD-L1類免疫治療藥物一共五款,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三款肺癌免疫治療藥物——K藥(Keytruda)、O藥(Opdivo)與I藥(IMFINZI)。O藥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適應症目前已在國內正式獲批,K藥現在在國內獲批的是惡性黑色素瘤適應症,I藥則正在緊鑼密鼓香港上市籌備中,相信國內肺癌免疫治療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 好消息:國內專家研究納米機器人,能快速除血栓,帶來溶栓新思路
    好消息:國內專家研究納米機器人,能快速清除血栓,帶來溶栓新思路! 該團隊研發了一種納米機器人,可自主運動,在連續靶向給藥時,能夠實現短期溶栓和長期溶栓的目的。
  • 安檢沒收急救藥?藥物能上飛機嗎
    媒體報導該乘客哮喘急救藥在安檢時被沒收。@武漢機場楚天情 回應未發現有機場員工禁止或限制其攜帶藥物,也未發現其有自棄行為和遺失物品。初步判斷媒體反映的情況不屬實。看到謠言之前大家都心想:難道自己患有疾病就不能搭乘飛機嗎?自己的藥物就不能隨身攜帶嗎?
  • 首個納米抗體藥物獲批上市
    2018年9月3日,EMA批准賽諾菲納米抗體藥物Cablivi(Caplacizumab)用於治療成人獲得性血栓性血小板紫癜(aTTP)。Cablivi成為首個特異性的aTTP治療藥物,也是首個上市的納米抗體藥物。此外,FDA已經授予Caplacizumab優先審評資格,目標審評決策時間為2019年2月6日。
  • 裡爾大學化學家:納米技術改造現有抗病毒藥或能對抗新冠肺炎
    化學世界網站援引美國化學會消息,納米抗病毒藥提供了對抗冠狀病毒的新方法,但治療仍處於起步階段。裡爾大學化學家表示,我們現在應該對此進行投資,因為病毒將在21世紀成為一個永久問題。考慮到這一點,在過去的幾年中,裡爾大學化學家和法國裡爾巴斯德研究所的合作者一直在開發一種新的方法來應對包括冠狀病毒在內的病毒,該方法利用了納米顆粒的獨特特性。只有少數經過批准的藥物準予用於抗病毒治療,並且僅對少數幾種特定病毒有效。這意味著,當出現新的病毒性疾病(例如今年的新冠肺炎)時,醫生們將試圖重新利用現有的抗病毒藥物,以期對新疾病產生影響。
  • 納米載體精準送藥殺滅黑色素瘤
    科技日報駐以色列記者 毛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日前表示,該校研究團隊設計出用於皮膚黑色素瘤治療的納米載體藥物系統。研究人員認為,該系統有潛力擴展到多種疾病的治療。相關論文在最近的《先進療法》期刊作為封面文章發布。
  • 直接推送藥物,這款納米機器人能在你的身體內「遊走」
    本文要介紹的納米機器人與上述第三個有些許類似,也許有一天,它會把救命的藥物推送到你身體內難以觸及的地方。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的一篇論文中,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科學家團隊描述了一款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機器人設計,它能夠根據需要改變形狀,在不影響速度的情況下穿過狹窄的血管。
  • 納米晶體技術在藥物製劑和遞送中的應用
    根據Noeay-Whitney方程,由於在胃腸道(GIT)吸收的改善,藥物納米晶的表面/體積比大大增加,其溶出速率和口服生物利用度都顯著增加。口服給藥時,藥物納米晶體可以以患者方便的劑量如片劑和丸劑生產。小粒徑也可使納米晶體藥物以100%的生物利用度靜脈內給藥。藥物納米晶體還具有額外的優點,如精確控制粒徑和高載藥量。   圖1.
  • 遞送藥物、修補細胞、改造基因,納米機器人將帶來怎樣的未來?
    大家好,我是&34;的小編,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新的一天又是這麼可愛,今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希望各位看官給小編動手評論點讚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讚都會帶來好運氣喔!說到納米,我們就會想到小,小的肉眼都看不到,要是未來出現了納米機器人,那到底是一件令人恐懼,還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呢?還是先來了解一下納米機器人的來頭吧~第一個使用納米機器人(nanobot)這個術語的科學家是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早在1959年,他在一次大眾演講中,提到了使用納米機器人來治療心臟病的概念。
  • 遞送藥物、修補細胞、改造基因,納米機器人將帶來怎樣的未來?
    大家好,我是"兒童生物工程"的小編,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天氣,新的一天又是這麼可愛,今天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希望各位看官給小編動手評論點讚喔!您的每一次評論點讚都會帶來好運氣喔!對於機器人,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納米機器人也許您就不那麼熟悉了。說到納米,我們就會想到小,小的肉眼都看不到,要是未來出現了納米機器人,那到底是一件令人恐懼,還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呢?
  • 這名36歲的科學家,掀起了納米醫學的新浪潮
    而如今,張良方已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納米工程系的一名傑出教授,並與他的科研團隊一道在體內靶向給藥領域做出了諸多突破。如果能把在整個人體中流通的抗癌藥定向投放到腫瘤上,那藥物的局部濃度就會上升,治療效果也有望大大提高。然而將藥物遞送往體內的特定組織一直是個困擾醫生和科學家的難題。藥物沒有長眼睛,要怎麼知道哪裡才是最需要它們起作用的地方呢?
  • 諾貝爾獎一定能帶來新藥嗎?
    它能治療癌症和神經疾病嗎?上周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經公布,就有許多人對它報以了高度的期望。這或許是諾貝爾獎得主不能承受之重——在諾貝爾獎的光環下,所有人都期待一個科學發現能立即攻克許多難治的疾病。然而實際上,一個天才的發現和真正的臨床應用之間,道阻且長。過高的期望非但起不到幫助,有時還適得其反。RNA幹擾(RNAi)技術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開發新型納米藥物,「餓死」腫瘤
    對於臨床上大多數癌症患者而言,藥物所針對的都是已經血管化的腫瘤。因此,該類治療方法呈現出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目前,臨床中常用的血管栓塞劑主要包括碘化油(iodinated oil)、海藻酸鈉微球、聚乙烯醇栓塞微球、聚乙烯醇修飾物微球(DC bead)等。
  • 抗腫瘤納米藥物:百尺竿頭,如何更進一步?
    觀察人士對他們使用先進的化學工程及計算機自動設計技術進行高分子納米顆粒設計的做法讚譽有加,這些技術可以讓高分子納米顆粒通過表面的腫瘤靶向分子,主動攻擊腫瘤細胞。納米藥物研究人員對BIND公司的策略報以很高的期望,結果卻功虧一簣,讓人扼腕嘆息,然而隨後5月發表的一篇關於納米藥物領域的薈萃分析綜述論文給研究人員帶來了更深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