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納米抗體藥物獲批上市

2020-11-24 生物谷

2018年9月3日,EMA批准賽諾菲

納米

抗體藥物Cablivi(Caplacizumab)用於治療成人獲得性血栓性血小板紫癜(aTTP)。Cablivi成為首個特異性的aTTP治療藥物,也是首個上市的

納米

抗體藥物。此外,

FDA

已經授予Caplacizumab優先審評資格,目標審評決策時間為2019年2月6日。據分析師預測,該藥物銷售峰值或將達到4億美元。

▲ TTP近百年認知和治療進展

賽諾菲抗體藥布局

賽諾菲在生物藥領域布局頗多,但也充滿坎坷。考慮到甘精胰島素專利到期,賽諾菲嘗試收購Mankind的吸入胰島素,結果銷售不佳草草收場。與韓美就長效GLP-1(Fc偶聯)等達成42億美元協議,不久又大幅縮水。抗體領域,很早就與再生元達成合作,雖然相繼迎來PCSK9抗體Praluent、IL-4/IL-13抗體Dupixent和IL-6R抗體Kevzara的上市,但錯失Eylea這一重磅產品成為最大敗筆。儘管如此,賽諾菲仍希望在抗體領域有所作為,2018年1月,賽諾菲以39億歐元將

納米

抗體龍頭生物公司Ablynx收入麾下。Caplacizumab正是Ablynx產品線中的一員。

Ablynx與默沙東、諾和諾德、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國藥企有廣泛合作,並將其中一款產品RANKL納米抗體ALX-0141的中國區權益授權給

億騰醫藥

▲ Ablynx 研發管線

納米抗體發展歷史

1993年,科學家首次發現單鏈抗體;2001年,Ablynx在比利時成立;2007年,首個納米抗體進入臨床研究;2018年,首個納米抗體Caplacizumab獲批在歐盟上市。國內方面,康寧傑瑞率先申報靶向PD-L1的納米抗體KN035,並隨後獲得

FDA

批准臨床研究。

▲ 納米抗體發展歷程

Caplacizumab藥物設計

納米抗體有分子量小的優勢,但也有半衰期短的問題。如康寧傑瑞開發的PD-L1抗體KN035,就採用Fc融合的方式來延長半衰期。Ablynx的納米抗體則採用了不同的策略,將納米抗體藥物融合到另一個抗白蛋白的納米抗體,藥物在血液中與白蛋白結合以延長半衰期。Caplacizumab則不然,通過一個3*丙氨酸(AAA)的linker,連接2個抗vWF的納米抗體。Caplacizumab與vWF的結合,即可以延長其半衰期。Caplacizumab的半衰期為10-30h,與報導的vWF相當(部分藥物結合vWF,過量藥物隨腎小球濾出快速清除),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其作用機制。

▲ Caplacizumab作用機制

Caplacizumab包含259個胺基酸,由AAAlinker連接2個128個胺基酸的VH組成,具體序列如下: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RTFSYNPMGWFRQAPGKGRELVAAISRTGGSTYYPDSVEGRFTISRDNAKRMVYLQMNSLRAEDTAVYYCAAAGVRAEDGRVRTLPSEYTFWGQGTQVTVSSAAA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RTFSYNPMGWFRQAPGKGRELVAAISRTGGSTYYPDSVEGRFTISRDNAKRMVYLQMNSLRAEDTAVYYCAAAGVRAEDGRVRTLPSEYTFWGQGTQVTVSS

Caplacizumab的獲批意義

獲得性血栓性血小板紫癜(aTTP)是由於ADAMTS13活性缺乏,導致形成vWF-血小板多聚物,導致血小板線環的形成,引發組織缺血和末端器官損傷。

▲ aTTP致病機理

在Caplacizumab之前,aTTP沒有特異性療法,只能採用血漿置換或者免疫抑制劑來緩解。在這種情況下,仍有高達10-20%的死亡率,且易發生治療耐受、停止血漿置換後疾病迅速進展。

TTP的特異性防治治療主要是防止血小板性微血栓的形成,ADAMTS13、ADAMTS13抗體、vWF是主要的研究靶點,如今vWF首先帶來突破性進展,經過臨床驗證獲批上市。

▲ TTP治療靶點

Caplacizumab結合到vWF的A1 domain,可以阻止血小板string的形成,是首個針對aTTP的特異性療法。

▲ Caplacizumab作用機制

Caplacizumabo的獲批主要基於II期臨床試驗TITAN和III期

臨床試驗

HERCULES。首次給藥採用靜脈注射,後續給藥採用皮下注射,注射頻率和劑量為每日一次,每次10mg。

▲ III期

臨床試驗

HERCULES的設計方案

HERCULES主要終點為回復正常血小板活性的時間。

與安慰劑相比,aTTP 相關死亡、aTTP 和/或主要血栓栓塞事件的合併結果檢測指標也下降 74%。

Ablynx建立了成熟的畢赤

酵母

表達和純化工藝,表達量高達1g/l以上。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個納米抗體藥物Cablivi上市在即,來自賽諾菲
    2018年6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法國製藥巨頭賽諾菲(Sanofi)納米抗體藥物Cablivi(caplacizumab)近日在歐盟監管方面傳來喜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人用醫藥產品委員會(CHMP)已發布積極意見,推薦批准Cablivi用於獲得性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aTTP)成人患者的治療。
  • 革命性抗癌藥物tepotinib獲批上市: 全球首個MET抑制劑, 開闢肺癌...
    作為一款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物,tepotinib並未像它的前輩奧希替尼那般從臨床階段就吸引所有目光。但事實上,它為肺癌患者們帶來的,絲毫不遜色於奧希替尼創造的革命性療效。 因為它是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口服MET抑制劑。
  • 單克隆抗體再顯身手,首個伊波拉藥物獲批
    這也是全球首個治療伊波拉病毒感染的藥物,為新冠肺炎、愛滋病等病毒感染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剛剛獲批的伊波拉抗體藥物。 全球合作抗疫典範伊波拉是致死率可高達90%以上的烈性傳染病,由伊波拉病毒引發。單克隆抗體藥物在治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優勢,已成為生物製藥領域發展最快的藥物。截止到目前,全球已有100種以上的單克隆抗體藥物被批准上市,全球單克隆抗體藥物產值也超過1000億美元。單克隆抗體分子由兩條抗體輕鏈和兩條抗體重鏈組成,輕鏈和重鏈都包括可變區和恆定區,可變區負責與抗原結合,是抗體的主要功能區。
  • 63個已上市抗體藥物和14個融合蛋白藥物全景報告
    2016年,FDA共批准了10個抗體藥物:7個新藥及3個抗體類似藥。小編在此梳理抗體/融合蛋白藥物全景圖,介紹市場格局和發展趨勢。截至發稿日,市場上共有63個已上市的抗體藥物,14個已上市的融合蛋白藥物。
  • 全球首個納米抗體藥物!賽諾菲Cablivi治療罕見血栓疾病aTTP的III期...
    2019年1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法國製藥巨頭賽諾菲(Sanofi)近日宣布,納米抗體藥物Cablivi(caplacizumab)治療獲得性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aTTP)成人患者的III期臨床研究HERCULES(NCT02553317)的積極數據已在線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 8個值得關注的單抗藥物上市
    (安進) 依洛尤單抗於2018年7月31日獲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成為首個在中國獲批用於治療成人或12歲以上青少年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HoFH)的PCSK9抑制劑。,2015年11月16日被FDA首次批准作為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四線療法,是全球首個獲批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單抗藥物。
  • 全球首個四特異性抗體藥物獲批進入臨床,或將為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郭可欣 通訊員 李娟)11月18日-21日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首度亮相,引起與會生物醫藥大咖們的強烈反響。
  • 阿斯利康哮喘藥物獲批上市!
    2017年11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阿斯利康宣布FDA批准,用於12歲及以上具有嗜酸性表型的重度哮喘患者的附加維持治療藥物Fasenra(benralizumab)上市。全球範圍內,約有3.15億哮喘患者,其中有10%的哮喘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嚴重哮喘),這些患者即便用高劑量的標準治療藥物也無法控制哮喘。嚴重不受控制的哮喘使人衰弱並可能致命,會使患者病情惡化,導致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限制。
  • 1986年至今,全球上市抗體藥物一覽
    2014年以來,抗體藥物進入爆發階段,短短三年多的時間有超過30款抗體藥物獲批上市。2016年是FDA監管批准的「小年」,僅批准了22個原創新藥,而抗體藥物多達7個。2017年至今,已經有9個抗體藥物獲批上市。抗體藥物的市場容量近年來快速攀升,從2012年530億美元快速擴容到2016年的880億美元,2017年上半年抗體藥物市場容量已達到490億美元,預計2017年全年將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抗體藥物已成為整個製藥行業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 中國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 李亞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9日發布消息稱,齊魯製藥有限公司研製的貝伐珠單抗注射液(商品名:安可達)上市註冊申請近日獲批。該藥是中國獲批的首個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主要用於晚期、轉移性或復發性非小細胞肺癌、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
  • 全球首個氘代藥物Austedo(安泰坦®)在中國獲批上市,治療亨廷頓...
    該藥上市申請此前被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優先審評。值得一提的是,Austedo(安泰坦®)是全球首個獲批的氘代藥物,而中國是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批准Austedo的國家。作為快速審查程序的一部分,NMPA將Austedo納入《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第一批)》名單,並給予優先審查,最終在4個月內完成審批程序,造福中國患者。
  • 全球首個四特異性抗體藥物獲批進入臨床,或將為淋巴瘤白血病等患者帶來突破性療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郭可欣 通訊員 李娟)11月18日-21日舉行的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全球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四特異性抗體藥物GNC-038首度亮相,引起與會生物醫藥大咖們的強烈反響。
  • 攜全球首個皮下注射PD-L1抗體申報上市,先聲藥業再迎裡程碑時刻
    KN035的NDA有著多重意義,因為它是全球首個皮下注射PD-L1抗體、首個國產納米抗體、首個國產廣譜抗癌藥(不分瘤種),臨床對其期待已久。而負責KN035大陸地區獨家商業化推廣的先聲藥業,經營業績將有望藉此迎來跨越式增長。
  • 全球抗腫瘤抗體藥物概況
    抗體類藥物在腫瘤領域可謂大放異彩,臨床應用最多的領域即為癌症,其次為自身免疫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等 [1]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目前全球主流醫藥市場上的抗腫瘤抗體藥物有哪些?
  • 全球抗腫瘤抗體藥物發展現狀及趨勢
    抗腫瘤抗體藥物發展現狀 1.1 抗腫瘤抗體佔據全球獲批抗體藥物的半壁江山,市場逐年攀升 抗腫瘤作為目前抗體藥物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治療領域之一,從1997年首個抗腫瘤抗體藥物利妥昔單抗(羅氏)上市,截止2018年11月,已有35
  • 首個新冠肺炎潛力藥獲批投產上市,療效如何?-虎嗅網
    首個潛在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由國家藥監局加快批准上市。此前科技部官方公布過3款潛在抗疫西藥:法匹拉韋、磷酸氯喹和瑞德西韋。它們都在臨床試驗中初步顯示了較明顯的療效和較低的不良反應。現在,法匹拉韋率先獲批,由浙江海正藥業研製開啟投產。雖然此次獲批的適應症是流感,上市後,它就能夠通過「同情給藥」的方式惠及更多新冠肺炎患者。
  • 我國5個團隊新冠綜合抗體藥物獲批臨床,均來自北京
    北京醫學會主辦的2020北京醫學創新與轉化大會傳出消息,目前我國有5個團隊的新冠綜合抗體藥物獲批臨床,而這5個藥物均來自北京。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劉暉介紹,自今年疫情發生以來,目前我國有5個團隊的新冠綜合抗體藥物已經獲批臨床,而這5個藥物均來自北京。我國已有4個新冠疫苗研發進入三期臨床,其中3個均是由在京團隊和單位攻關研發的。劉暉還披露,未來昌平生命科學園將加速對逾100個創新藥展開研究開發。
  • 2020 年這些新藥在國內獲批:抗腫瘤、罕見病藥物佔比近半
    個,雙特異性抗體和凝血因子類各 1 個。>在晚期非胰腺神經內分泌瘤人群中獲得確證性治療效果的 VEGFR 抑制劑,同時也是和黃醫藥獲批上市的第二款新藥。其中單特異性抗體最多(3 個),化藥和非抗體類融合蛋白各 1 個。
  • 盤點:2018年美歐批准上市的13款抗體藥物
    Reichert兩位作者的總結,對2018全球抗體藥物研發情況做一簡單回顧,對2019年及未來的抗體藥物市場做一展望。  本文將著重回顧並盤點2018年美國及歐盟批准上市的13款抗體藥物。其中,十種產品為非腫瘤適應症藥物、一種用於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及兩種腫瘤治療藥物。
  • 全球抗體藥物研發進展對中國的啟示
    如果把小分子比作做自行車,那生物藥就是造飛機,但根據湯森路透報告,生物藥的上市成功率反而高於小分子,13年14年有關數據也顯示,投資人對生物藥熱度很高。全球的生物藥,尤其單抗藥,普遍呈現非常好的趨勢,僅2014年,美國FDA就批准了40多個單抗藥物,2004年-2013年十年中,抗體藥在全球範圍內的增長趨勢為23%-24%,2014年十大暢銷藥中,生物藥佔了7個,其中6個是抗體藥,凸顯了抗體藥物的強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