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EMA批准賽諾菲
納米抗體藥物Cablivi(Caplacizumab)用於治療成人獲得性血栓性血小板紫癜(aTTP)。Cablivi成為首個特異性的aTTP治療藥物,也是首個上市的
納米抗體藥物。此外,
FDA已經授予Caplacizumab優先審評資格,目標審評決策時間為2019年2月6日。據分析師預測,該藥物銷售峰值或將達到4億美元。
▲ TTP近百年認知和治療進展
賽諾菲抗體藥布局賽諾菲在生物藥領域布局頗多,但也充滿坎坷。考慮到甘精胰島素專利到期,賽諾菲嘗試收購Mankind的吸入胰島素,結果銷售不佳草草收場。與韓美就長效GLP-1(Fc偶聯)等達成42億美元協議,不久又大幅縮水。抗體領域,很早就與再生元達成合作,雖然相繼迎來PCSK9抗體Praluent、IL-4/IL-13抗體Dupixent和IL-6R抗體Kevzara的上市,但錯失Eylea這一重磅產品成為最大敗筆。儘管如此,賽諾菲仍希望在抗體領域有所作為,2018年1月,賽諾菲以39億歐元將
納米抗體龍頭生物公司Ablynx收入麾下。Caplacizumab正是Ablynx產品線中的一員。
Ablynx與默沙東、諾和諾德、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國藥企有廣泛合作,並將其中一款產品RANKL納米抗體ALX-0141的中國區權益授權給
億騰醫藥。
▲ Ablynx 研發管線
納米抗體發展歷史1993年,科學家首次發現單鏈抗體;2001年,Ablynx在比利時成立;2007年,首個納米抗體進入臨床研究;2018年,首個納米抗體Caplacizumab獲批在歐盟上市。國內方面,康寧傑瑞率先申報靶向PD-L1的納米抗體KN035,並隨後獲得
FDA批准臨床研究。
▲ 納米抗體發展歷程
Caplacizumab藥物設計納米抗體有分子量小的優勢,但也有半衰期短的問題。如康寧傑瑞開發的PD-L1抗體KN035,就採用Fc融合的方式來延長半衰期。Ablynx的納米抗體則採用了不同的策略,將納米抗體藥物融合到另一個抗白蛋白的納米抗體,藥物在血液中與白蛋白結合以延長半衰期。Caplacizumab則不然,通過一個3*丙氨酸(AAA)的linker,連接2個抗vWF的納米抗體。Caplacizumab與vWF的結合,即可以延長其半衰期。Caplacizumab的半衰期為10-30h,與報導的vWF相當(部分藥物結合vWF,過量藥物隨腎小球濾出快速清除),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其作用機制。
▲ Caplacizumab作用機制
Caplacizumab包含259個胺基酸,由AAAlinker連接2個128個胺基酸的VH組成,具體序列如下: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RTFSYNPMGWFRQAPGKGRELVAAISRTGGSTYYPDSVEGRFTISRDNAKRMVYLQMNSLRAEDTAVYYCAAAGVRAEDGRVRTLPSEYTFWGQGTQVTVSSAAA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RTFSYNPMGWFRQAPGKGRELVAAISRTGGSTYYPDSVEGRFTISRDNAKRMVYLQMNSLRAEDTAVYYCAAAGVRAEDGRVRTLPSEYTFWGQGTQVTVSS
Caplacizumab的獲批意義獲得性血栓性血小板紫癜(aTTP)是由於ADAMTS13活性缺乏,導致形成vWF-血小板多聚物,導致血小板線環的形成,引發組織缺血和末端器官損傷。
▲ aTTP致病機理
在Caplacizumab之前,aTTP沒有特異性療法,只能採用血漿置換或者免疫抑制劑來緩解。在這種情況下,仍有高達10-20%的死亡率,且易發生治療耐受、停止血漿置換後疾病迅速進展。
TTP的特異性防治治療主要是防止血小板性微血栓的形成,ADAMTS13、ADAMTS13抗體、vWF是主要的研究靶點,如今vWF首先帶來突破性進展,經過臨床驗證獲批上市。
▲ TTP治療靶點
Caplacizumab結合到vWF的A1 domain,可以阻止血小板string的形成,是首個針對aTTP的特異性療法。
▲ Caplacizumab作用機制
Caplacizumabo的獲批主要基於II期臨床試驗TITAN和III期
臨床試驗HERCULES。首次給藥採用靜脈注射,後續給藥採用皮下注射,注射頻率和劑量為每日一次,每次10mg。
▲ III期
臨床試驗HERCULES的設計方案
HERCULES主要終點為回復正常血小板活性的時間。
與安慰劑相比,aTTP 相關死亡、aTTP 和/或主要血栓栓塞事件的合併結果檢測指標也下降 74%。
Ablynx建立了成熟的畢赤
酵母表達和純化工藝,表達量高達1g/l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