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納米脂質體突破量產瓶頸 網紅藥物「快遞員」降「薪」了

2020-12-06 環球健康

通訊員唐塘本報記者張曄

人一生病,往往就要掛水吃藥。但是,藥物進入人體後,想要到達指定位置,滯留更長時間,更好地被吸收,還要避免被「友軍誤傷」,並非一帆風順。

近20年來,越來越多的新型納米藥物製劑湧入市場,擁有載體中「小籠包」之稱的納米脂質體應運而生。這種由脂質雙分子層形成的粒徑在納米級別的囊泡,可將毒副作用大、穩定性差、降解快的藥物包裹其中。通過與細胞膜融合,將攜帶的藥物濃集於病灶部位,以實現靶向給藥,同時可以提高療效、降低毒性、增強穩定性。

近日,東南大學顧寧教授帶領團隊,打破國外的技術壁壘,攻克了納米脂質材料的關鍵技術,建成了國內首條、國際上規模最大的脂質納米粒生產線,並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那麼,這種納米級別的「小不點」,是如何擔當起「打包」「運送」一條龍服務重任的?納米脂質體除了在藥物載體中大顯身手,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用途?

被譽為「返老還童」的秘密武器

脂質體的形成,要感謝一種叫磷脂的物質所擁有的自組裝性質。磷脂是一種兩親性物質,一端親水一端親油,由於自身分子構型的特殊性,磷脂在水裡會自發組裝成雙分子膜的結構,把一部分包在裡面,通常被稱為「囊泡」。

最早的脂質體是在水中天然形成的。在科學家發現了它的特殊本領後,就嘗試用人工方法合成磷脂化合物,以達到大批量製造的目的。脂質體的直徑通常是幾十納米到零點幾毫米,「納米脂質體」就是粒徑為納米級別的脂質體。

脂質納米材料的膜結構跟細胞膜非常接近,為藥物遞送和吸收提供了方便。因此,脂質體可以將有效成分包裹後導入細胞,讓有效成分輕易進入細胞。

在許多常見藥物中,都有脂質體的功勞。比如抗腫瘤藥物、靶向網狀內皮系統藥物、蛋白質及核酸類藥物、抗菌藥物、抗炎激素藥物等。而且,以脂質體為載體的藥物「皮實不嬌貴」,怎麼給藥都可以,靜脈注射、皮下和肌肉注射、口服給藥、肺部給藥、皮膚給藥都不在話下。

「脂質體的大小與給藥途徑和藥物釋放速率有關,但納米級別的脂質體作為藥物載體優勢明顯。」顧寧教授告訴記者,如柔紅黴素脂質體,其粒徑為60—120納米,由於其粒徑小,進入血液循環後不易被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細胞所識別,從而能在血液循環中滯留較長的時間。同時,該藥物製劑沒有明顯的心臟毒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納米脂質體藥物湧入國際市場,成為國際上發展最快的一種高端藥物製劑。納米脂質體不僅在製藥界大顯身手,還在化妝品中擔當專業「快遞員」。它可以很好地保持化妝品的活性,使生長因子等成分更快更完全地進入皮膚角質層從而增強細胞修復力。因此,脂質體包裹被譽為「返老還童」的秘密武器。

親油親水「兩親性」增加量產難度

近年來,在國際藥學界,靈巧多能的納米脂質體幾乎已成「網紅」。

目前,全球共有29個納米脂質體藥物獲批上市。此外,還有87個納米脂質體藥物處於臨床研究階段,132個納米脂質體藥物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其中,獲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納米脂質體藥物有13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僅有3個納米脂質體藥物獲得生產批文,分別為注射用紫杉醇脂質體、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用兩性黴素B脂質體。

而在10年前,我國的相關藥物和化妝品更是一片空白,中國老百姓根本接觸不到此類藥物和化妝品,因為當時脂質納米材料的關鍵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

納米脂質體藥物在國際上的市場佔有量逐年增加,而我國在該領域的產業化發展一直較慢,「究其原因,一是納米脂質體藥物所需要的脂質納米材料完全靠進口,其價格遠遠超過原料藥本身;二是國產脂質體藥物製劑的質量、純度和穩定性有待提升;三是脂質納米材料的組裝技術及脂質納米藥物的製劑工藝水平要求高、難度大。」顧寧教授告訴記者。

20世紀70年代,脂質體剛開始作為藥物載體時,由於結構極不穩定和藥物包封率低而一度被人們忽視。隨著對脂質體的深入研究,現在已初步解決了存在的問題。20世紀90年代初期,經濟、高效的抗真菌和抗癌藥物脂質體產品先後投入市場,極大推動了脂質體的研究與發展。

脂質納米材料具有獨特的親水、親油「兩親性」,使得在同一藥物裡同時添加親油親水藥物和活性成分成為了可能。

但是,科研人員也發現,脂質納米材料「兩親性」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為載藥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增加了量產的難度。因此,脂質納米材料製備工藝複雜,導致很難去除雜質,中間體及產品難於純化,因而很難實現量產。

「風吹兩邊倒」用好也是寶

製備納米脂質體的原材料並不複雜,但是掌握不了門道,就做不出合格的納米脂質體。

做得好的脂質體,有著磷脂雙分子外殼,跟細胞膜的結構很相似,個頭又很小,直徑基本都在150納米以下,有助於活性物的滲透。

實現脂質納米材料國產化,合成工藝路線尤為重要。為此,顧寧教授團隊提出了創新的脂質納米材料合成純化新工藝。他們通過自製的分離填料和自主的分離純化技術,實現了高純度脂質納米藥用載體材料的產業化。

脂質納米材料一端親水一端親油,看似「風吹兩邊倒」的牆頭草特性,如何用好也大有講究。科研人員經過反覆實驗終於找到了「錦囊妙計」。「我們創造性地將油溶性藥物放在親油的外層,水溶性藥物放在親水的內層,最大程度地發揮了藥物的作用,真正做到揚長避短。」顧寧教授說道。

據顧寧教授介紹,他們研發的脂質納米材料合成純化新工藝,採用「一鍋煮」反應製備關鍵中間體,產率成倍提升。同時,採用脂質體配位技術,突破了甘草酸藥物磷脂複合物組裝的關鍵瓶頸,將甘草酸二銨和脂質材料磷脂醯膽鹼絡合,形成脂質複合物,大幅改善了甘草酸的親脂性,使其更易穿越消化道的多重膜結構進入血液循環,有效解決了甘草酸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難題。

項目成功後,國內脂質納米材料的價格大幅下降,顯著降低了脂質體藥物的整體成本。此外,脂質納米粒技術已在國內一線化妝品公司得到廣泛應用,在製備具有美白、抗衰老、去皺等功能的化妝品中大顯身手。

相關焦點

  • 細胞的「快遞員」——囊泡--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電子商務高度發達的今天,快遞員在各地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把包裹快遞到各家。在我們身體內,也有不少「快遞員」在忙忙碌碌地輸送著各種物質,有的是營養物,有的是垃圾,有的甚至是毒素。其中有一類「快遞員」是專門幫助細胞運輸物質的,這個「快遞員」的名字叫囊泡。囊泡究竟是怎樣運輸物質的呢?三位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因此獲得了2013 年生理學或醫學獎。
  • 流池法搭臺,讓脂質體成為 「藥界新寵」
    mRNA 疫苗是一類新型核酸疫苗,這類疫苗的臨床開發集中於腫瘤與傳染病領域,其開發的核心技術在於遞送系統,但由於 mRNA 自身穩定性差、易被體內外的核酸酶降解,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 技術解讀:給藥系統的脂質體表徵
    馬爾文儀器公司的高級應用科學家Pauline Carnell和技術支持經理Mike Kazsuba探討了納米顆粒跟蹤分析技術以及光散射技術在表徵脂質體作為藥物載體中的應用及效果。   脂質體是一種重要的給藥載體,已獲批用於多種治療配方。
  • 國產汽車如何突破車用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的技術瓶頸
    打開APP 國產汽車如何突破車用傳感器毫米波雷達的技術瓶頸 李晨光 發表於 2020-03-12 14:15:04 (文章來源:與非網) 按當前趨勢,自動駕駛已是必然。
  • Angew Chem:新的脂質體遞送系統將大大增強抗癌藥物功效
    2014年5月11日訊 /生物谷BIOON/--近日,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抗癌藥物輸送方法,在觸發藥物釋放之前,基本上可將藥物「走私」進入癌細胞。該方法可以比喻為殺癌「炸彈」和「雷管」分開,直到他們進入癌細胞裡面,在那裡他們再結合破壞細胞。
  • 納米藥能帶來藥物革命嗎
    納米藥物屬於高端藥物製劑,是藥物與相關載體材料製成的粒徑在1~1000nm範圍內的納米載藥微粒或納米藥物晶體的統稱。目前,已上市的納米載體藥物已達數十種(表2)。據估計,到2050年,世界上一半的藥物將搭載納米載體。由於脂質體領域出現了許多裡程碑式的工作,如pH梯度法的發明,長循環脂質體的製備及主動靶向脂質體的發明等,在已上市的納米載體藥物中,脂質體藥物上市較早、所佔比例最多。經典的脂質體藥物如兩性黴素B脂質體、柔紅黴素脂質體、多柔比星脂質體、紫杉醇脂質體等。
  • 我國自主開發的抗腫瘤藥物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成功上市
    近日,由石藥集團自主開發的抗腫瘤藥物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成功上市,該產品的研發得到了國家863計劃的大力支持。    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抗腫瘤納米製劑產品。北京協和醫院、蘇州大學第一和第二附屬醫院,對一線治療失敗的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使用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治療後,客觀緩解率為9.09%、疾病控制率為90.91%,顯示出該藥對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突破技術瓶頸更有利於稀土產業發展
    近年來,經過科研機構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我國在稀土應用方面取得一項又一項新的突破。近日,上海研發團隊首次成功研製了99.999%稀土改性氧化鋁,也就是5N稀土改性氧化鋁/超高純稀土改性氧化鋁,填補了我國在該項生產技術上的空白。換句話說,我國突破了超高純稀土改性氧化鋁技術「瓶頸」。
  • 【中國科學報】無機納米材料:提高藥物「工作效率」
    著名納米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唐芳瓊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納米藥物載體即運用納米技術直接將藥物製成具有納米尺度的粒子,或將藥物吸附包裹在納米尺度的載體中製成的藥物劑型,通常包括脂質體、膠束、納米乳、有機納米粒、無機納米粒等。唐芳瓊表示,理想的納米藥物載體既可以提高藥物的穩定性,對藥物進行緩釋和控釋,又可以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 RNA藥物前途無限,遞送系統成研發瓶頸
    納米顆粒脂質體(Lipid nanoparticles,LNPs)載體遞送RNA的原理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但是通常認為,LNP通過非共價親和力和細胞膜結合併通過內吞作用被攝取,進入細胞後mRNA逃離內吞小泡,被釋放到細胞質中表達靶蛋白。LNP還可以通過相反的胞吐作用被排出細胞外,這也是通過LNP進行mRNA給藥需要注意的點。
  • 科學家發現相變溫度及剛性調控脂質體藥物載體克服生理屏障的機制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以Temperature and rigidity mediated rapid transport of lipid nanovesicles in hydrogels 為題,在線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菜鳥裹裹發布 2020 年快遞員報告:新增 3 萬快遞員崗位,女快遞員...
    今日菜鳥裹裹發布的 2020 年快遞員報告數據顯示,2020 年新增 3 萬快遞員就業,日均服務寄件量增長 20%,每月平均增收超 3000 元。從地域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 5 城菜鳥裹裹快遞員人數最多,90 後超越 80 後成為寄快遞服務主力。性別方面,2020 年,菜鳥裹裹女快遞員數量較 2019 年增長超過 20%。
  • Ang Chem:新型脂質體抗癌藥物運輸技術可對癌細胞實施精準地...
    2014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Angewandte Chemie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抗癌藥物運輸技術,其可以將藥物在釋放之前就運輸到癌細胞中,相比傳統的抗癌藥物運輸方法相比,這種新型技術可將癌症藥物置於細胞中對癌細胞可徹底地摧毀殺滅。
  • |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
    |亞治療性光動力治療促進了腫瘤納米藥物的傳遞,克服了組織增生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發表在Nano Letters上的文章,通訊作者是Gang Zheng。有限的腫瘤納米顆粒積累仍然是癌症納米醫學的主要挑戰之一。
  • 繼7納米技術突破後,光刻膠也被攻克,中國「芯」真的來了!
    雖然華為已經具備了設計晶片的能力,但是在晶片的製造商,並不具備量產的能力,沒有辦法去獨立完成整個的晶片製造過程,對於晶片代工廠的依賴非常嚴重,正是因為在晶片製造上我們沒有任何經驗,所以此次才會被美國的晶片禁令打壓得這麼慘。華為是國內鼎有名的企業,也是唯一走向世界500強的企業,國家對於華為自然是非常重視的,但即便是這樣,國家也是有心無力。
  • 996社畜、外賣員、快遞員,誰不是「系統中的人」
    快遞員一單只掙兩毛五 看似表面風平浪靜的快遞行業也同樣「困在系統中」。 一方面「基層快遞員每單只賺兩毛五」的報導層出不窮。日前《21世紀商業評論》就報導了快遞員群體的箇中心酸,其中援引行業人士的消息稱,快遞加盟網點的收入主要來自收件與派件兩方面,其中真正賺錢的是收件,例如「一般一公斤以內的快遞運費10元,會給快遞員3元提成」。但伴隨著企業之間持續的價格戰,快遞收件價與派送費一降再降,這篇報導中顯示,「加盟商的利潤空間被擠壓,只能在後端壓縮快遞員的派費」。
  • 靶向輸送後勁不足,納米藥物還是萬金油!
    【藥源解析】:許多臨床藥物,尤其是抗腫瘤藥物的水溶性較差,這不僅給製劑研髮帶來很多困難,還明顯加速藥物的體內代謝,降低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科學家根據實體瘤組織的高通透性和滯留效應(簡稱EPR效應),開發了以白蛋白紫杉醇為代表的納米藥物。這些納米藥物有脂質體、納米微粒、聚合物結合體和聚合物膠束等。
  • 國產晶片迎來突破,14納米晶片開始量產,不再懼怕制裁
    憑據媒體日前報導,經中邦本土晶片生產廠中芯國外揭露,其曾經完成了14納米晶片的量產,且良率等環節數值在國外上曾經處於前線。對此很多網友顯露,看來美國憂愁的工作或是產生了。此前美國制裁中國,即是有望中國企業無晶片可用,現在中國在這一平臺曾經獲得了衝破,即便美國連續制裁,也將沒有多大的好處。
  • 點讚「小蜜蜂」——尋找最美快遞員
    起早貪黑、風雨無阻往返於倉庫、網店、收件地他們是城市的「活地圖」用腳步丈量城市的角落只希望用準時送達交換「五星好評」他們的臉被頭盔遮蓋你只能看到眼睛微笑的弧度我們幾乎每天都跟他們接觸卻很少交流他們可能是我們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們有個專屬名稱:快遞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