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慧瑩 Tech星球
昨天,《人物》雜誌的一篇《外面騎手,困在系統裡》文章刷屏。這一次,朋友圈裡大家似乎都有著超強的共情能力,各行各業的人們都紛紛轉發,表達自己的境遇。
一時間,似乎每個人都是系統算法裡的外賣員,都在如他們一樣爭分奪秒,搶紅燈、逆行,與時間賽跑;給顧客畫小豬佩奇,否則就要差評;隨時隨地的「微笑行動」。每個行業都難以避免原文中提到的問題「一個在某個領域製造了巨大價值的行業,為什麼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問題的製造者?」
仔細想來,朋友圈這齣奇一致的共情能力,大概源於996社畜、外賣員、快遞員等各行各業的人,聯想到自身一樣處於「系統中「。
從996努力到007
「社畜」一詞最早源於日本,現在是中國人「上班族」、「加班狗」自嘲的方式。
還記得網易前員工「你的遊戲我的心」事件嗎。工作五年,加班4000小時,卻在健康和人生陷入困境的時候,換來公司的無情勸退。最讓人看了痛心的是,可能才30歲都不到的他,把正在經歷的這一切稱為「人生的終局之戰」。
五年來不僅全勤,為了提高業績,還主動加班,這像極了我們身邊所認識的「社畜」們,多少人每天抱著「上班如上墳」的心情,一邊罵著996的不合理,一邊又是這一規則的嚴格執行者,不加班就覺得自己可能是廢青。
卓別林《摩登時代》裡面那個瘋狂擰螺絲釘的查理就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查理」,像不斷地擰螺絲帽一樣,不斷地修改程序bug、撰寫各種圖標、PPT、匯報材料。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並相信金錢是萬能的,為了升職加薪,一邊用極致的效率要求自己,一邊終日重複著機械的勞動,慢慢地從996努力到了007。
「無法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了」,是那位網易前員工無助的吶喊。
那為什麼還要做?因為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快遞員一單只掙兩毛五
看似表面風平浪靜的快遞行業也同樣「困在系統中」。
一方面「基層快遞員每單只賺兩毛五」的報導層出不窮。
日前《21世紀商業評論》就報導了快遞員群體的箇中心酸,其中援引行業人士的消息稱,快遞加盟網點的收入主要來自收件與派件兩方面,其中真正賺錢的是收件,例如「一般一公斤以內的快遞運費10元,會給快遞員3元提成」。但伴隨著企業之間持續的價格戰,快遞收件價與派送費一降再降,這篇報導中顯示,「加盟商的利潤空間被擠壓,只能在後端壓縮快遞員的派費」。並且在採訪了縣城快遞員後得知,「今年很多地方(快遞派費)降到1元以下,部分鄉鎮地區甚至降到6毛、4毛」。
在這篇報導中還介紹到了一種更為極端的例子,「一位安徽某縣城中通快遞員在網上吐槽,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簡訊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
另一方面,各大快遞公司財報卻逐年上升。據數據顯示,中通快遞2019財年實現淨利潤52.92億元,同比增長26.0%,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14.1億元。而圓通在2019財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6.7億元,韻達在2019年年報中顯示其淨利潤為26.47億元。
這其中也包括「快遞的最後一公裡」,激發了消費者和快遞員之間的矛盾。快遞公司為了減少成本,提高配送量,大力鋪設自提網點和快遞櫃。越來越多消費者抱怨除了京東快遞與順豐等少數企業外,很多原本應送貨上門的服務也已經縮水成一條乾巴巴的取貨碼通知簡訊。
如此一看,這個行業又會風平浪靜多久呢?
無論是「996社畜」還是快遞員和外賣員,都生活在公司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規則下。資本掌控算法,算法掌控人,可是別忘了算法的發明是為了給人服務的。一切都好像永遠被追逐,永遠跑不過算法。我願意多等五分鐘,可誰願意多給我五塊錢呢?